人体的唾液腺有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其中腮腺是最大的一对腺体,腮腺的部位,是在耳屏前0.5-1cm,腮腺的上缘在颧弓外耳道与颞颌关节相近,前方靠近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缘与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相邻,腮腺导管主要分泌唾液,腮腺导管口在上颌第二磨牙相应的颊粘膜上,当腮腺发炎,会引起以耳垂为中心的局部区域肿胀。
轻微的腮腺肿瘤就是黄豆大小,如果比较严重的有可能会继续长大,如果继续长大,或者出现其他不舒服症状的话,首先考虑是通过手术来切除的,还要配合做个活检化验。
腮腺手术注意事项
防止血管损伤:需要注意巨大的腮腺混合瘤,尤其是来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与颈部大血管关系密切,因此分离时尽可能采用钝性分离,避免强力牵拉。
暂离断下颌骨:对颌后腮腺深叶肿瘤切除有困难时,为了扩大手术野,可将下颌骨向前方脱位,如肿瘤伸入咽侧,肿瘤过于巨大时可将下颌骨锯断,拉开两断端。以使术野开阔,切除肿瘤后用骨间固定法使下颌骨复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腮腺
❷ 人腮在哪个位置
腮帮子通常是指人体的腮腺部位,一般是指下巴的两侧,如果患有腮腺炎或者是腮腺肿大的情况,会导致局部出现疼痛,或者是咬合功能出现紊乱,在吃饭或者是说话的时候,可能会对局部带来摩擦,而且还容易被咬到。日常要注意多喝水以及保持饮食清...
❸ 人的腮在脸部的什么位置
在脸两边的下半部。
腮所在的位置有人体的腮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炎时肿大的腮腺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间称为"大嘴巴"。
轻摸时会感受到轻微的突起,这就是导管突。突向面前部,于腮腺导管起始端和颊脂体浅面,贴附于咬肌表面。周围主要结构有副腮腺、面神经上、下颊支、腮腺导管和面横动脉。
(3)人体的腮腺是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腮部肿胀的消除
使脸颊消肿的穴道有“听会穴”、“大迎穴”、“颊车穴”等。消除腮部肿胀,可以进行按摩指压,以达到按压穴道的作用。
大拇指指腹贴近颧骨下方,稍用力垂直往下轻压2公分左右,指力往上轻抬即可,再缓缓将指力放松。中指、无名指并拢,沿颧骨下缘指力平行往下轻压至2公分处,再往上顶。
四指并拢,在脸颊的穴道上轻拍数下。接着画圆圈,四指并拢,轻触脸颊上,似碰未碰。顺时针方向,由内往外画圆圈。
注意:以上的指压按摩动作,适合两天做一次。过于频繁或用力过度的按摩,都有可能造成神经传导迟钝或肌肉松垮、挫伤。
❹ 人体的三对唾液腺分别是什么
唾液腺是人或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人或哺乳动物有三对较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另外还有许多小的唾液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基本介绍
小唾液腺
散在于各部口腔粘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大唾液腺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图:唾液腺(右)),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
腮腺
parotid gland:最大,略呈三角楔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腺的后部特别肥厚,深入到下颌后窝内。由腺的前端靠近上缘处发出腮腺管,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经咬肌表面前行,绕过咬肌前缘转向深部,穿过颊肌开口于颊部粘膜,开口处形成一个粘膜乳头,恰和上颌第二磨牙相对。
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略呈卵圆形,位于下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和舌骨舌肌之间。由腺的内面发出下颌下腺管,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最小,细长而略扁。位于口底粘膜深面。其排泄管有大小两种小管约有5-15条,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大管另一端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作用
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分类及作用
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和分布在口腔粘膜的众多小涎腺,各有导管通向口腔,排出涎液。腮腺是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重约15~30克,为纯浆液腺质软,色黄,位于颜面两侧,颧弓之下,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大部分位于下颌后窝内。腮腺外形不规则,大致呈楔形,底呈三角形向外,尖向前内,可分为浅、深二叶。浅叶较大,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深叶位于下颌支后内侧,突入下颌后窝内。肋腺外面有腮腺鞘,覆盖腮腺浅表的部分特别致密,腮腺深面的部分较薄弱。腮腺导管从腮腺浅叶前缘发出,在颧弓下约 1.5cm处穿出腮腺鞘膜。管长约5~7cm,管壁较厚,管径约2~3mm,导管横过咬肌外侧面后,在咬肌前缘呈直角急转向内,最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形成一个乳头。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重约10~15g,呈扁椭圆形。位于两侧颌下三角内,在下颌骨体的内面与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颌下腺外部由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鞘包裹。颌下腺导管长而弯曲,约5cm左右,从腺体深部发出,自后下斜向前上行走,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处。导管开口较大,易受损伤。舌下腺是三对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对,属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腺,重约3~4g,形态扁平,由多数小腺体组成,位于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舌下腺的输出管有大、小两种。舌下腺小管为8~20条短而细的小管,多数各自在舌下皱襞处开口于口腔,部分导管通向颌下腺导管。舌下腺大管循颌下腺导 管外侧,与颌下腺导管共同开口于舌下肉阜,或单独开口于舌下肉阜。
小涎腺位于口腔粘膜和粘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有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舌腭腺等,唇、颊、磨牙后区、腭、舌等处是小涎腺的主要分布部位,因此,这些部位也是粘液囊肿和涎腺肿瘤的好发部位。正常情况下,唾液一天的分泌量约为1~1.5L,唾液不仅对消化有很大作用,还与味觉、语言、吞咽等功能及口腔卫生、保护粘膜和龋病预防有密切关系。
大唾液腺
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它们的导管开口于口腔。
❺ 腮腺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腮位于耳的前下方,腺是最大的唾液腺。呈不规则三角形,腮腺导管从腮腺前缘的上部发出,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上。
❻ 请问人的脸上,腮帮在哪个部位
就是耳朵下面到嘴这之间的部位。
当你坐着的时候,你习惯性的用双手拖头,你双手支的位置大概就是腮帮子。
❼ 腮腺在人体哪个部位
是三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上平颧弓,下至下颌角,后抵乳突前缘,前缘达咬肌表面。腮腺体积个体差异较大,重15-30克,其形态不规则,约呈楔形,楔形的底位于浅面,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由于腮腺包绕在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方,故可将腮腺分为浅部、深部及峡部。浅部覆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呈三角形;深部位于下颌支深面,呈锥体状突向咽侧壁。当深部发生肿瘤时,因位置较深从表面不易察觉,从口腔内咽侧壁上可见隆起。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支的后缘。
❽ 腮腺在脸部的什么部位
形状不规则,腺体分为浅部、深部和峡部。浅部略呈三角形,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前覆盖于咬肌后部的浅面。深部伸入到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腮腺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该部适对下颌支后缘。腮腺管由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方一横指处,横过咬肌浅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穿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处,此处粘膜稍微向内隆起称腮腺管乳头
❾ 人体解剖图腮腺在哪里
就在下巴后面喉部位置
❿ 简述三大唾液腺的名称和开口部位
人体有三大唾液腺,分别在口腔的不同部位,两侧对称,所以正常有六个唾液腺,分别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腮腺的开口位置是在上颌第二磨牙颊侧的颊黏膜上,有一个乳头型的突起称为腮腺导管口。颌下腺的开口也在口腔内,口底舌系带的两侧也有个小的突起,是颌下腺的导管口。
舌下腺比较分散,可能有很多个导管分别开口于舌下肉阜,也可以形成一个大管,和颌下腺共同开口于颌下腺导管口。
唾液腺,人或脊椎动物口腔内分泌唾液的腺体。口腔有大、小两种唾液腺。小唾液腺散在于各部口腔粘膜内(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独立的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
唾液腺为复管泡状腺,被膜较薄,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腺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