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
扩展阅读
搜索sb的图片 2025-08-05 23:10:30
调料盒图片大全集 2025-08-05 23:03:01

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21 19:07:30

A. 哪位高手知道臀部肌肉注射的具体位置与技巧和注意事项

有两种方法:'十字定位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划一条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把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取外上象限,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 "联线法":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 达的时候尽量打上面一点,臀部外侧一点,以免触碰坐骨神经,进针2/3针头,先抽一下回血,无回血再继续推针.

B. 肌注定位法长什么样是怎么定位的

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一般常选择的是臀大肌注射。这时候通常应用的是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线,以此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注射了,这是以臀大肌作为注射的部位。

如果以上臂三角肌部位进行注射,一般是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进行定位之后,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此外,还可以选择股外侧肌注射的方法,这种方法定位是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左右,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注射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肌注部位

C. 尾巴骨在哪里图片

尾骨(coccyx)略呈三角形,由3~5节尾椎愈合而成,

一般在30~40岁才融合完成,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关节突,它与骶角相关节,在尾骨角外侧,每侧有一对向外平伸的尖突,它们是尾椎的横突。第2尾椎的横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结节状小骨块

尾椎无椎弓,故无椎管。尾骨下端尖,上端为底,其卵圆形关节面和骶骨尖形成关节,其间有纤维软骨盘。尾骨后上部的凹陷与骶骨相连部分称为骶尾间隙,在关节面后部两侧各有一尾骨角,相当于尾骨的椎弓和上关节突。


(3)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与功能

骶尾关节可发生骨性融合。在人类为退化之骨,切除后无多大影响。坐位时,尾骨并不着力,而系坐骨结节负重。尾骨在晚年可与骶骨相愈合形成一骨,这在女性更为多见。尾骨可以改变骨盆出口形状,如尾骨不能活动,分娩时可发生骨折。

尾骨底的后缘较前缘为高,朝前下,它的前面稍凹,平滑,后面突出并粗糙。尾骨的形状可有很多变异,两侧可不对称,其曲度可前弯,或向一侧倾斜。

D. 臀部肌肉注射部位图

臀部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叫做象限法,第二种叫做连线法。象限法是以臀裂顶点为最高点,水平向左、向右作两条直线,并且在髂后上脊最高点向下作一条垂线,垂线相交以后可以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是臀部的注射区,因为这个部位可以避开坐骨神经及血管、动脉。连线法是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的连线,与臀部相交,臀部外上1/3是注射区域,此区域和象限法一样,能将血管和神经避开。

E. 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如何定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小肌注射法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3)仰卧位:注射时,嘱病员肌肉放松,勿紧张。
(4)坐位:嘱坐好,放松局部肌肉。
3、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处,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厘米宽,位于膝上10厘米,髋关节下10厘米左右。
5、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F. 打屁股针怎么定位啊

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注射时可以用左手拇食指将局部皮肤撑开,更容易将针头刺入肌肉里面。在屁股上打针也被叫做打“小针”或“屁股针”,而这种肌肉注射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肌肉内,利用肌肉内较多的毛细血管更快的吸收药物。

这样就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肝脏造成的伤害,所以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为了安全,往往会选择臀大肌,因为臀大肌肌肉厚实,外上区的血管神经较少,不易伤及大血管和神经。

(6)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打屁股针介绍如下:

可以扎三角肌(上臂与肩膀交接处外侧,那块水滴状的肌肉),但小朋友的三角肌还不够大,所以一般在小孩子屁股上扎针,如果扎上臂的话,也会选择较细的针头。

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为1-5ml。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都可肌内注射。水或油的混悬液是水难溶性或注射后要求药效延长的药物。乳剂型注射液是水不溶性药物。

G. 肌肉注射的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H. 家庭肌肉注射图示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这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注射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起自股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注射时注意坐骨神经体现投影:自大转子尖至从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胭窝。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类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骼吟下缘处,在骼峪、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股外侧股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I. 尾骨在哪里图片

尾骨在脊柱骨的最下端。

尾骨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关节突,它与骶角相关节,在尾骨角外侧,每侧有一对向外平伸的尖突,它们是尾椎的横突。第2尾椎的横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结节状小骨块。

尾骨位于脊椎的最末端是退化的骨质,也就是退化的尾巴。它的位置在臀部,也就是顺着肛门向上触摸时,摸到的骨质就是尾骨的位置,并且为尾骨的曲度是孤向后侧的弯钩样形状,特别是在臀部骑跨伤或者有明显的摔倒。

臀部着地以后,很容易导致尾骨部位出现损伤、骨折、脱位,就会引起会阴部有明显的酸胀、疼痛。

(9)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1、尾椎无椎弓,故无椎管。尾骨下端尖,上端为底,其卵圆形关节面和骶骨尖形成关节,其间有纤维软骨盘。

2、尾骨后上部的凹陷与骶骨相连部分称为骶尾间隙,在关节面后部两侧各有一尾骨角,相当于尾骨的椎弓和上关节突。

3、尾骨底的后缘较前缘为高,朝前下,它的前面稍凹,平滑,后面突出并粗糙。尾骨的形状可有很多变异,两侧可不对称,其曲度可前弯,或向一侧倾斜。

4、骶尾关节可发生骨性融合。在人类为退化之骨,切除后无多大影响。坐位时,尾骨并不着力,而系坐骨结节负重。尾骨在晚年可与骶骨相愈合形成一骨,这在女性更为多见。尾骨可以改变骨盆出口形状,如尾骨不能活动,分娩时可发生骨折。

J. 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

尾骨(coccyx)略呈三角形,由3~5节尾椎愈合而成,

一般在30~40岁才融合完成,底向上伸的尾骨角是第1尾椎的上关节突,它与骶角相关节,在尾骨角外侧,每侧有一对向外平伸的尖突,它们是尾椎的横突。第2尾椎的横突甚小。第3、4尾椎退化成结节状小骨块

尾椎无椎弓,故无椎管。尾骨下端尖,上端为底,其卵圆形关节面和骶骨尖形成关节,其间有纤维软骨盘。尾骨后上部的凹陷与骶骨相连部分称为骶尾间隙,在关节面后部两侧各有一尾骨角,相当于尾骨的椎弓和上关节突。


(10)肌肉注射的尾骨在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与功能

骶尾关节可发生骨性融合。在人类为退化之骨,切除后无多大影响。坐位时,尾骨并不着力,而系坐骨结节负重。尾骨在晚年可与骶骨相愈合形成一骨,这在女性更为多见。尾骨可以改变骨盆出口形状,如尾骨不能活动,分娩时可发生骨折。

尾骨底的后缘较前缘为高,朝前下,它的前面稍凹,平滑,后面突出并粗糙。尾骨的形状可有很多变异,两侧可不对称,其曲度可前弯,或向一侧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