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的含义
传说这是清干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干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
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草丛是绿色的,不可能”都不见”,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好,因为芦花是白色的 无特殊意义!平常的咏雪诗而已!
2. 芦花飞时是什么意思
就是芦苇飘荡的季节。
芦花,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Trin.[P.australis(Cav.) Trin.])的花。秋后采收,晒干。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味甘,性寒,具有止泻、止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吐泻、衄血、血崩、外伤出血、鱼蟹中毒、干霍乱、心腹胀痛。
药材性状
完整者为穗状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长20~30cm。下部梗腋间具白柔毛,灰棕色至紫色。小穗长15~20mm,有小花4~7朵,第1花通常为雄花,其他为两性花;颖片线形,展平后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或更短;外稃具白色柔毛。质轻。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
1.《唐本草》:水煮浓汁服,主霍乱。
2.《本草图经》:煮浓汁服,主鱼蟹中毒。
3.《本草纲目》:烧灰吹鼻,止衄血,亦入崩中药。
3. 柳花飞时,燕子来了;芦花飞时,燕子又去了;但她们是一样的洁白呵!
春风吹时,
小草绿了;
秋风吹时,
小草又黄了;
但她们是一样的坚韧呵!
4.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是什么意思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的意思是很多片的雪花,飞入了芦花从中都消失不见了。
全文为: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传说这是清干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干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芦花丛是白色的,所以说飞入芦花都不见。
相似的有,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4)芦花飞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
5. 芦花飞着扩句
扩句:
漂亮的(芦花)在深秋的季节随着阵阵的微风在漫无边际地(飞着)!
可以吗?
不满意请追问。
6. 从"风动芦花飞"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什么的画面
从风动芦花飞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芦花在秋风中飞舞的迷人景色
7. 飞入芦花皆不见 上句是什么
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8. 柳花飞时,燕子来了;芦花飞时,燕子又去了;但他们是一样的洁白呵!赏析
柳絮飘飞在春光烂漫的时节,芦花盛开在秋风萧瑟之际,诗中用柳花与芦花将季节的更迭,时间的流逝写出来,又用燕子的形象写出了在岁月的变迁之中事物的变化,一样的燕子,一样的洁白似雪,流淌的是时间,变化的是尘世。区区27个字,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感叹时间的流逝。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8)芦花飞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赏析的方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9. 赏析诗歌 《下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此诗看似简单,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最后的点睛之笔却是由他人所续。
这是清朝干隆皇帝的诗《飞雪》。
据说这是清干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干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草丛是绿色的,不可能”都不见”,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好,因为芦花是白色的。
(9)芦花飞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来源典故:
清朝干隆年间,据说干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干隆见景生情,随口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在最后一句时,想不出来了。
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纪昀立即补救道:“飞入芦花都不见。”于是这首《飞雪》就此诞生。
干隆不仅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位大才子,他不但擅长书画,勤于收藏,而且热衷于写诗。
他一生做诗41863多首,超过了《全唐诗》2000多位诗人所写诗的总和。
10. 芦花长什么样
芦苇花通常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长10-16cm;第1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光滑开展;两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与内稃分离。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