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结肠分布在人体哪个部位
结肠 结肠(colon)
观察标本 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 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 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①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② 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③ 粘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带
(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
结肠
colon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一)升结肠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二)横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 right colic 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 left colic 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文字
Ⅱ 女人的直肠在哪个位置示意图
人体的直肠其实就在肛门之内,它与肛门相连,上面是乙状结肠部分,是大肠的最末一段,因为是相对垂直向下的,所以被称为直肠。
直肠与小骨0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直肠膀胱凹、精囊、输精管壶腹、前列腺、输尿管盆部;女性则有子宫、阴道、阴道后穹、直肠子宫凹、子宫阴道隔。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2)女性结肠在哪个位置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解剖结构
其行程不是直线而有几个弯屈,它有三条横皱襞,其中两条在左,一条在右,高度不同,从下面看来三个皱襞互相掩叠,围直肠一周,支载粪块。
直肠近肛门的一段扩大成为直肠壶腹,里面有垂直皱襞6~10条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静脉丛。直肠终于肛门。肛门有肛门外括约肌及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肌,属会阴肌。肛门内括约肌是肠内环肌加厚而成,属平滑肌,其作用是于大便临完结的时候彻底清除残存在肛门管里的废物。
直肠指在第3腰椎体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的一段肠管为直肠。直肠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长10~14cm。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明显的弯曲,即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在冠状面上也有3个突向侧方的弯曲,但不恒定,一般中间较大的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当临床进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部位,以免损伤肠壁。
Ⅲ 请问结肠在什么位置
结肠位置在右髂窝内。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3)女性结肠在哪个位置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行程变化较大,有12例占17%左结肠动脉脉升支较短末达到脾曲。结肠脾曲的缘动脉主要由中结肠动脉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结肠动脉左支末端形成。此时中结肠动脉左支较长,越过脾曲与左结肠动脉的升支在升结肠的起始或上1/3处吻合成缘动脉。此吻合处全长外径较小,为0.8-1.0mm,我们把吻合处血管外径小于1.0mm称为吻合不良。
结肠脾曲处有20例占28%缘动脉吻合处外径小于1.0mm,且从缘动脉发出的分布到结肠脾曲的终动脉长支和短支数较其它区少。此时结肠脾曲的血液供应较差。除此之外在回结肠动脉升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间有14例占20%左右吻合不良。右结肠动脉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右支之间有11例占15%左右吻合不良。中结肠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升支间吻合不良有20例占25%。
直肠上动脉与最下乙状动脉间末形成吻合支有49例占7000,故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血供较差。缘动脉吻合处血管外径平均为1.4±0.4mm。
Ⅳ 直肠和结肠分别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直肠
(1)直肠的位置及毗邻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直肠与小骨0盆腔脏器的毗邻关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则有子宫和阴道。因此,临床指诊时,经肛门可触查前列腺和精囊腺或子宫和阴道等。
结肠
colon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Ⅳ 结肠在什么位置
结肠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
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厘米,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厘米,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Ⅵ 结肠在什么位置
结肠位置在右髂窝内。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6)女性结肠在哪个位置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行程变化较大,有12例占17%左结肠动脉脉升支较短末达到脾曲。结肠脾曲的缘动脉主要由中结肠动脉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结肠动脉左支末端形成。此时中结肠动脉左支较长,越过脾曲与左结肠动脉的升支在升结肠的起始或上1/3处吻合成缘动脉。此吻合处全长外径较小,为0.8-1.0mm,我们把吻合处血管外径小于1.0mm称为吻合不良。
结肠脾曲处有20例占28%缘动脉吻合处外径小于1.0mm,且从缘动脉发出的分布到结肠脾曲的终动脉长支和短支数较其它区少。此时结肠脾曲的血液供应较差。除此之外在回结肠动脉升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间有14例占20%左右吻合不良。右结肠动脉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右支之间有11例占15%左右吻合不良。中结肠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升支间吻合不良有20例占25%。
直肠上动脉与最下乙状动脉间末形成吻合支有49例占7000,故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血供较差。缘动脉吻合处血管外径平均为1.4±0.4mm。
Ⅶ 人体肠子分布图
哺乳动物的肠包括小肠、大肠和直肠3大段。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大肠分为:盲肠(包括阑尾)、升结肠、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肠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几乎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大肠主要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再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7)女性结肠在哪个位置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肠的最原始形式是腔肠动物(如水螅)的肠,为内胚层围绕的一个简单的囊,称为腔肠,它只有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从线形动物(如蛔虫)开始,消化管(即肠)便具有分别的入口(口)和出口(肛门)。从环节动物开始,肠管有了肌层,肠管各部分的形态和功能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到脊椎动物,消化管分化的部分有以下几种形式:口腔、咽、食管、嗉囊、砂囊、胃、肠和直肠。内衬于肠壁上皮的一部分细胞具有分泌功能,有些分泌细胞还聚集于特殊的腺区或器官,如肝和胰,它们在发生史上是肠的外伸物,在发育完成后有导管和肠腔相通。
肠的形态和功能随食物种类和摄食方式而改变。例如,草食动物的肠较肉食动物的长,且其中富含有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这种适应性改变在蛙可明显地观察到:如食藻类的蝌蚪,其肠长而卷曲,而变态为吃昆虫的成蛙后,肠就缩短了很多。
食草的昆虫如蚱蜢,其消化吸收在胃(中肠)内进行,肠仅呈一较短的直管,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胃的废物运送到直肠,由肛门排出。吸食植物液汁的昆虫可摄入大量水分,其肠的走行向头端并折返,盖在中肠的前部,摄入的水分直接通过中肠壁进入肠腔,而不需要通过中肠下部。
Ⅷ 结肠在哪里有多长
结肠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
人的结肠的长度约为100公分(升结肠15cm,横结肠50cm,降结肠20cm,乙状结肠45cm,所以结肠全长约130cm.
),结肠可以将2000c.c的等张性食糜团块,转变为200c.c的半固体粪便,水份有9成被结肠吸收了...
Ⅸ 结肠的位置、形态及分布是什么
(1)盲肠。位于右髂凹,上界以结肠瓣为界,下端是盲端。盲肠是结肠的起始端,也是结肠壁最薄,位置最表浅的部分,长约6.25cm,宽7.5cm。
盲肠的前方和外侧有腹膜覆盖,前面与大网膜及前腹壁相邻,后面与髂肌和腰大肌相邻,其位置极不恒定,可高至肝下或低至盆腔内,有的系膜较长,十分活动。盲肠的内后方与回肠末端相结合,其顶端内侧有阑尾。在回肠进盲肠壁入口处有回盲瓣,回盲瓣由上下两个唇状皱襞组成。瓣两端与回肠和盲肠的环状括约肌所形成的系膜相连接,这些环形肌进入上下两瓣中,使回盲瓣具有括约肌功能,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进小肠,也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地进入大肠,使食物在小肠内得以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2)升结肠。下端接盲肠,上缘在肝下与横结肠相连,长12 ~ 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使其固定于腹后壁及腹侧壁;前方有小肠及大网膜和腹前壁;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连,由上向下有右肾,腰背筋膜,内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右输尿管,手术分离较困难。
(3)横结肠。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长40 ~ 50cm,在肝曲与升结肠相接,在脾曲与降结肠连接,脾曲位置一般较肝曲为高,横结肠上方是胃,下方是小肠,后方借结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所覆盖。横结肠活动度较大,有时可降至盆腔。
(4)降结肠。上自脾曲与横结肠相接,下在髂嵴水平与乙状结肠相连,长20cm,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方借疏松结缔组织与左肾下外侧、腹横肌腱膜起点及腰方肌相接触。自左季肋部及腰部沿左肾外侧缘向下,至左肾下极,略转向内侧至腰肌侧缘,然后在腰肌和腰方肌之间下行至髂骨骨嵴水平而移行为乙状结肠。
(5)乙状结肠。在盆腔内,位于降结肠和直肠之间,上段较短,称为髂结肠,下段较长,称为盆结肠,长度差异较大,为20 ~ 70cm;肠管呈“乙”字形弯曲而得名。乙状结肠系膜多较长,活动度大,有时可发生肠扭转,系膜的后面附着于腹后壁,后面有开口向下的乙状结肠间隐窝。在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应根据其形状,顺其自然弯曲进镜。
Ⅹ 结肠在哪个位置图
结肠位置在右髂窝内。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10)女性结肠在哪个位置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行程变化较大,有12例占17%左结肠动脉脉升支较短末达到脾曲。结肠脾曲的缘动脉主要由中结肠动脉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结肠动脉左支末端形成。此时中结肠动脉左支较长,越过脾曲与左结肠动脉的升支在升结肠的起始或上1/3处吻合成缘动脉。此吻合处全长外径较小,为0.8-1.0mm,我们把吻合处血管外径小于1.0mm称为吻合不良。
结肠脾曲处有20例占28%缘动脉吻合处外径小于1.0mm,且从缘动脉发出的分布到结肠脾曲的终动脉长支和短支数较其它区少。此时结肠脾曲的血液供应较差。除此之外在回结肠动脉升支与右结肠动脉降支间有14例占20%左右吻合不良。右结肠动脉升支与中结肠动脉右支之间有11例占15%左右吻合不良。中结肠动脉左支与左结肠升支间吻合不良有20例占25%。
直肠上动脉与最下乙状动脉间末形成吻合支有49例占7000,故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血供较差。缘动脉吻合处血管外径平均为1.4±0.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