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莞在哪里
地理位置
东莞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莞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郊22°39′-23°09′。最东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镇潢涌村大坦组,与广州市、惠州市隔东江为邻;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市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 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行政区划(辖4个街道、28个镇)
东莞人民大会堂
1985年,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消东莞县建立(县级)东莞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是全国三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直属广东省。 广东省东莞市下辖28个镇和4个街道;镇(街道)下辖440个村和156个社区;村下辖若干村民小组,社区下辖若干居民小组。镇办事机构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村办事机构为村民委员会,社区办事机构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11年1月1日,东莞市辖32个(镇)街道;其中包括4个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28个镇(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长安镇、 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中堂镇、高埗镇、樟木头镇、大岭山镇、望牛墩镇)。 东莞市区由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组成;东莞市人民政府驻东莞市南城街道胜和社区,鸿福路99号。
城市人口、面积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37万人(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由hugao1999贡献)。东莞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城市语言
东莞市境内流行粤方言和客方言。粤语区面积、人口均占全市的绝大部分,客方言主要通行在东南部与惠州、深圳相邻的丘陵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18%。在32个镇街中,纯粤语镇街有石龙、长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万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横沥、东坑、桥头等20个。兼有2种方言的镇街中,莞城、东城、南城、厚街、虎门、大岭山、塘厦、黄江、谢岗等9个镇街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讲粤方言;清溪、凤岗2个镇大部分讲客方言。全市仅樟木头是纯客方言镇。
城市精神
厚德务实 海纳百川
城市气候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 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 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 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
城市水文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滘、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矿产资源
东莞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铜矿点4处、铅锌矿点4处、钨矿点10处、锡矿点4处、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粘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动植物资源
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14种、竹类2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8种,水果类40多种、野生中草药89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8门110属。
东莞经济
东莞夜景(19张)2010年东莞GDP达到4246亿元,同比增长10.3%,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二十一,全球500强城市,排名195位。而且是跻身前200强的中国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63.23亿元,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 2008年东莞全市宏观经济数据 GDP : 3763.26亿元 (全国城市排名前19名), 增长5.3% 财政总收入 600.8亿元, 增长11.36% 进出口总额 1133亿美元, 增长6.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268元,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418元,增长7%
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人均GDP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75%和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6%. 镇(街道) 生产总值 村组两级(前五名) 净资产 第一名 虎门镇214.77亿元 凤岗镇雁田村 21.8亿元 第二名 长安镇 202.10亿元 中堂镇潢涌村 17.2亿元 第三名 东城街道 189.26亿元 长安镇乌沙村 16.02亿元 第四名 南城街道 183.03亿元 长安镇锦厦社区 14.7亿元 第五名 厚街镇 157.63亿元 长安镇霄边社区 13.01亿元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5强的城市
01东莞市 35690 (粤1) 02深圳市 32302(粤2) 03上海市 31838(沪) 04温州市 31201(浙1) 05广州市 30658(粤3)锏惧害鍦板浘
⑵ 东莞市在广东省哪个方位
东莞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莞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郊22°39′-23°09′。最东是谢岗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东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龙岗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市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 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⑶ 东莞火车站在什么位置
东莞火车站建设于东莞市石龙镇与茶山镇交界处,车站设置东(石龙侧)、西(茶山侧)两个站房,于2014年1月8日正式开始营业,是广深线东莞境内功能最完善的、办理客车对数最多、旅客发送量最大、能够直接服务东莞中心城区的车站。
相关说明
东莞站的整体建筑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岭南民俗“赛龙舟”的文化,通过融合岭南龙舟形象与岭南民居“龙船脊”元素为主要素材,形成“龙舟竞渡”特征的外观;东莞站被赋予了石龙镇的地域文化内涵,点出了石龙区域文化中“水”与“龙”的意向。
东莞站的龙造型蕴含两个寓意:一是代表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二是石龙站沉淀百年的车站文化,已完成它的使命,让石龙站的文化气质传承到新东莞站,以石龙的“龙”字来筑建其外观,表示对石龙站100多年文化的肯定和传承。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东莞站
⑷ 东莞是哪个省的在哪里
东莞地理位置
【位置·范围·面积】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接壤; 最北是中堂大坦乡,与广州市、惠州市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隔海相望;最南是凤岗雁田水库,与深圳市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西间。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 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握东江和广洲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公里,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水文】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𫄸、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气候】
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23.1℃。最暖为 1998年,年平均气温为23.6℃;最冷为1996年, 年平均气温为22.7℃。一年中最冷为1月份,最热为7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37.8℃(出现在1999年8月2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1℃(出现在1999年12月23日)。日照时数充足,199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3.7小时, 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其中,2000年,日照时数最多,达2059.5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最少是1997年,仅有1558.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多。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水活跃。1996~2000年年平均雨量为1819.9毫米。最多为1997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为1996年,只有1547.4毫米。常受台风、暴雨、春秋干旱、寒露风及冻害的侵袭。
【矿产资源】
东莞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铜矿点4处、铅锌矿点4处、钨矿点10处、锡矿点4处、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粘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动植物资源】
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14种、竹类2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8种,水果类40多种、野生中草药89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8门110属。
⑸ 东莞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呢
广东南部。锏惧害鍦板浘
⑹ 东坑镇在东莞的哪个区
广东省东莞市中部。
东坑镇隶属东莞市,地理位置北纬22°75’,东经113°82’,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处穗、深、港经济走廊,公路网络完善;东与常平镇交界,南接大朗,西至寮步,北邻横沥,西北与茶山相连。
北距广州70公里,南至深圳特区60公里,距东莞火车站5公里,距香港90公里,镇府驻地距东莞市中心区20公里。
地形地貌
东坑镇属丘陵地带,西北低,东南高。东坑镇丘陵属花岗岩、砂岩和页岩。埔田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主要农田保护区,但地势低洼,易遭洪涝灾害。
亭岗岭为东坑最高点,海拔74米,东西走向的有神山岭(海拔672米)向南端归属东坑管辖,向北端归属横沥管辖和围仔岭;南北走向的有亭岗岭、秤砣岭、马腰岭。还有较椅岭、葡萄岭、龟鼠岭;埔田:大圳埔和横东埔。
东坑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候区,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水1620毫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东坑镇
⑺ 这里是东莞的哪个位置我要具体的,能用高德导航的到的
如图,
⑻ 东莞市横沥镇在哪里是哪个区的靠近哪里
横沥镇是东莞市下辖的乡镇,不属于哪个区。
横沥镇毗邻东莞生态园,与石排镇、企石镇、东坑镇相邻。辖区面积44.76平方千米(2017年)。镇中心位于东经113°58'22",北纬23°1'29"。
横沥镇先后获得过“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国家卫生镇”(2008年)、“国家级生态乡镇”(2013年)等荣誉称号。
2013年,横沥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高于东莞全市3.8%。横沥镇下辖16个村,1个社区,205200人(2017年)。
(8)我在东莞的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东莞行政区划:截至2012年5月1日,东莞市辖32个镇(街道),其中包括4个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
28个镇(石龙镇、石排镇、茶山镇、企石镇、桥头镇、东坑镇、横沥镇、常平镇,虎门镇、长安镇、沙田镇、厚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大朗镇、黄江镇,樟木头镇、谢岗镇、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麻涌镇、中堂镇、高埗镇、石碣镇、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
⑼ 东莞南站在哪个位置
东莞南站在东莞市塘厦镇林村社区。
东莞南站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南部的塘厦镇林村社区,距离东莞市区约40千米,地处塘厦、樟木头和清溪三镇交界一带区域、惠阳—塘厦高速公路(粤高速S22)林村收费站西北侧,紧邻林樟路。
东莞南站是中国隶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为京港高速铁路、广深铁路的枢纽站,也是东莞市东南片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12月,东莞南站总建筑面积28400平方米,站场规模4台8线。
历史沿革:
2016年,中国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6]2128号文批复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部门规划设计赣深高速铁路经东莞市塘厦镇设站。2017年12月7日,东莞南站开工建设,时称塘厦站。
2020年4月26日,东莞南站站房工程开工建设;10月28日,东莞南站地下空间共构工程完成封顶。2021年12月10日,东莞南站随赣深高速铁路开通同步投入使用。
⑽ 东莞市在哪里,东莞市在哪个省,东莞属于哪个市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的地级市。
东莞市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北是中堂镇大坦乡,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
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东莞市处于广州市至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西北距广州市中心区59千米,东南距深圳市中心区99千米,距香港中心区140千米。东西长70.45千米,南北宽46.8千米,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
(10)我在东莞的哪个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东莞的建制沿革:
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立县,初名宝安县,隶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县治从芜城(今宝安南头)移至到涌(今莞城)。
民国期间,先后隶属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全境解放。初期隶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0年3月,东莞县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2月,撤销粤中行政区,东莞县隶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东莞县短期隶属广州市。
1959年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属惠阳专区。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起,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