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图片 » 肝癌男人特点图片
扩展阅读
怎么在哪里找图片素材 2025-08-07 10:13:01
泰国景点图片大全 2025-08-07 09:55:36

肝癌男人特点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4-13 09:09:42

Ⅰ 为什么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肝癌为何称为“癌中之王”?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百兽之王”。其理由不单因为其额前的“王”字的标志,更多的原因是老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它身躯庞大,行动敏捷,任何飞禽走兽都有可能成为它嘴中的美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百兽都害怕它,故而得名“百兽之王”。
顾名思义,肝癌是“癌中之王”说明它是诸多癌症中最严重的,最“恶”的一种肿瘤。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40-50岁的壮年男性发病较多,在各种肿瘤中它的恶性程度很高,已成为仅次于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对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为了让大家更加详尽地了解肝癌,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肝癌,看看它的外号“癌中之王”是不是名符其实。
一 肝癌的发病(死亡)率
我们所说的肝癌是特指原发性肝癌。它是全球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东南亚、非洲南部更为多见。
在全球,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六位(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结直肠、前列腺、口咽、肝、食管、膀胱),其死亡率为第三位(死亡率由高到低排序如下:肺、胃、肝、食管、结直肠、口咽、前列腺、膀胱)。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为癌症中第三位(肺、胃、肝),其死亡率为第二位(肺、肝、胃)。
国际际抗癌研究中心(IARC)估计200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56.4万,肝癌死亡病例54.9万,其中中国肝癌新发病例30.6万,肝癌死亡病例30.0万。由此可见,中国的肝癌发病(死亡)数就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还要多。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最高的国家。
二 肝癌的生存时间:
肝癌病人如果不治疗能活多长时间,做了手术又能活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肝癌生存期我们也称之为肝癌的预后。它的长短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肝癌的预后在所有肿瘤中是最不理想的。
在我国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也称自然生存期)1-2月,在诊断后6月死亡的占据95%。
1973年的统计表明,未治疗肝癌的平均生存时间5.74月有。目前有所提高,大约为6-8月。
通过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我们以中位生存期或5年生存率来说明。
1991-1998年澳大利亚245例肝癌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
上海中山医院肝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1958-1970年5.4%,1971-1980年11.9%,1983-1984年46.2%,1998-2000年62.9%.
这些不能代表总体人群中肝癌的生存率。事实上,全人群中肝癌生存率比上面还要低得多。
三 我国肝癌地区分布
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辑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它是迄今描述我国肝癌等恶性肿瘤死亡的最为翔实的资料。
我国肝癌地理分布特点: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高发区多为气候温暖、潮湿的海洋气候区。
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前五位省:上海、福建、江苏、广西、浙江。死亡率由低到高的省: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青海。
江苏是肝癌高发省,江苏肝癌死亡率由高到低的地市:海门、启东、邳州、大丰、淮安、徐州、泰兴、苏州。江苏肝癌发病率由高到低的地市:启东、海门、如东、通州、如皋、海安。
以上其实就是肝癌的流行病知识,或可以称为肝癌的概述。由这些数据足以说肝癌为何是“癌中之王”了。

Ⅱ 肝癌患者有什么特征

肝癌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肝癌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检查偶然发现肝癌,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 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肝癌的体态特征如下:
(一)肝区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为常见,为本病的重要症状、疼痛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多呈纯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而难以忍受。肝区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病变位于肝右叶表现为右季肋区疼痛,位于肝左叶则表现为剑突下区痛。如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散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引起右侧腰部疼痛。疼痛原因为肿瘤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则为肝包膜下癌结节破裂出血、或向腹腔内破溃引起腹腔内出血及腹膜刺激所致。
(二)肝脏肿大 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整齐,触诊时常有程度不等的压痛,肝癌突出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相应部位可见局部饱满隆起,如癌肿位于肝的横膈面,则主要表现横膈局限性抬高而肝下缘可不肿大,位于肝表面接近下缘的癌结节最易触及,有时患者可自己发现而就诊。
(三)血管杂音 由于肝癌血管丰富而迂曲,动脉骤然变细或因癌块压迫肝动脉及腹主动脉,约有半数病人可以在相应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此体征颇具诊断价值,但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四)门静脉高压征象 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故常有门脉高压的表现,脾大尚可因门静脉或脾静脉内癌栓形成,或肝癌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引起。腹水为晚期表现,门静脉及肝静脉的癌栓可加速腹水的生长,腹水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为癌肿向腹腔破溃所致,亦可因腹膜转移而引起。
(五)黄疸 常在晚期出现,多由于癌肿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近来发现肝细胞癌可侵犯胆道而致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出血。黄疸亦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肝癌的特征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领域,它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等提供了新的材料,目前研究较多的为肝癌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与 HBV 的关系方面。

互相制约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细胞增殖、分化、组织再生和个体发育所须的。癌症是由于病毒或化学致癌物的作用使原癌基因激活成为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失活,引起细胞生长失控而形成。癌基因基因与抑癌基因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癌基因可起抑癌基因的作用,而抑癌基因亦可起癌基因的作用。肝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形成的,因此可能有多个癌基因在不同时期的激活。

1984 年我国的顾健人等发现肝癌有 N-ras 癌基因的过量表达,并发现 N-ras 有转化活性。其后,发现肝癌至少有 7 种原癌基因、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异常表达,包括 N-ras 、 c-myc 、 c-fms (即集落生长因子Ⅰ号受体, CSF-IR )、 IGF- 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号)、 c-ets-2 、 P53 和 CSF- Ⅱ R 。这些原癌基因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均有表达,其中部分在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肝的表达。至于抑癌基因,已证实 Rb 基因与肝癌的发生无关,而转甲状腺素蛋白质( TTR )则可能与之有关。另一有意义的发现,是使用含 N-ras 反意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株,观察到它即可抑制肝癌细胞的 N-ras 表达,又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一次攻击产生的抑制长达 6d ,并证明对裸鼠人肝癌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说明一旦 N-ras 表达受抑制,即可阻止肝癌细胞的生长。提示以癌细胞为靶,引入可抑制其表达的基因片段,可能是一种基因疗法。

分子生物学研究还进一步提供有关 HBV 导致肝癌的线索。目前有关 HBV 导致肝癌有几种解释:第一种是认为通过 HBV-DNA 的插入激活细胞基因,即所谓顺式作用。因已发现 HBV-DNA 含增强子和启动子,它们可能激活癌细胞基因,出现不正常表达,之细胞转化。第二种是认为,通过病毒产物激活细胞基因,即所谓反式作用。目前已发现 HbxAg 有反式激活的功能,而整合在肝癌中的 HBV 的 X 基因仍保留反式激活作用,用抗 HBx 单抗已发现肝癌组织中 HbxAg 阳性率达 71.4 %,高于癌周肝,说明 HbxAg 在肝癌中表达十分活跃,因此 HbxAg 可能激活某些细胞调控基因的转录从而导致肝癌。此外还有一些解释,如持续 HBV 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坏死、再生本身可能使某些原癌基因激活,并改变肝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其结果导致细胞突变机率增加、一些抑癌基因失活和对化学致癌物易感性增高,一旦暴露于较强的化学致癌物中,可进一步激活癌基因而致癌。但这些设想迄今尚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世界各地由于不同的病因因素的组合而可能有不同的致癌模式。

肝癌的症状

肝痛、纳差、乏力、消瘦、腹胀、腹块、发热、黄疸等为肝癌常见的症状,但这些大多已属中晚期症状。此外尚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容易忽略的肝癌症状有腹泻、右肩痛和易误为胆囊炎和阑尾炎的一些症状:

对有肝病背景的中年人的不明原因的腹泻应想到肝癌的可能,它可因肝癌合并肝功能障碍或合并门静脉栓所引起的。

右肩痛可由于右肝膈顶部肝癌刺激横膈所致。

不少人数月前曾诊断为“胆囊炎”,而数月后上腹出现肿块而诊断肝癌,这些病人常因右肝一个不大的肝癌因包膜下癌结节破裂而酷似胆囊炎。而有因右肝癌结节小破裂,少量血液流至右下腹而误以为是阑尾炎。

肝癌的分期

肝癌可分为亚临床与临床肝癌。

亚临床肝癌就肝癌本身而言应无症状、体症,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常为肝病所致的。

临床肝癌的临床表现论述众多,如 1958 年 Berman 的经典着作将肝癌分为 5 型,即:①明显肿瘤型;②急腹症型;③隐匿型;④发热型;⑤转移型。

肝癌的临床分型与分期几十年来文献论述颇多,除了 Berman 外,尚有奥田帮雄、林兆耆等按临床表现分型,日本松本由朗按 AFP 浓度分型, Primack 则按肝功能和临床表现分期。我国 1977 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通过了一个将肝癌分为 3 型和 5 期的方案。

我国 1977 年分型与分期标准为: 单纯型 临床和化验无明显肝硬化表现。

硬化型 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化验表现。

炎症型 病情发展快,伴有持续性癌性高热或 SGPT 持续升高 1 倍以上。

Ⅰ期 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症。

Ⅱ 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证据。

Ⅲ 有明确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

上述标准经 10 余年实践,提示这种分型分期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估计预后等方面颇有价值,且简单明了,也便于条件较差地区的医院采用。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诊断已从 30 年代的“死后诊断”进展到“临床诊断”以及 70 年代的“亚临床诊断”。这一进步与不同时期新的诊断方法问世紧密联系。 60 年代末 AFP 检测用于临床使肝癌诊断产生第一次飞跃; 80 年代电子计算机与新技术结合产生的超声显象、 CT 、 MRI 等新的定位诊断方法问世导致肝癌诊断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使肝癌诊断由“临床期诊断”提高到“亚临床期诊断”阶段;第二次飞跃则使亚临床期诊断提高到 1cm 肝癌水平,而且使临床期肝癌的诊断更为准确,术中超声的应用又使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由新技术带来的还有概念的更新,“亚临床诊断”的概念已完全更新了过去 100 年肝癌的诊断概念。

1 )肝癌标记与实验室检查:

对血清肝癌标记物已有众多研究,不下几十之多。主要有:①甲胎蛋白( AFP )及其异质体;②各种血清酶,如 GGT 及其同工酶、 ALD-A 、 AFU 、 AAT 、 ALP- Ⅰ、 5 ' -NPD-V 、 PyK 、 GST 等;③其他标记如 DCP 、铁蛋白与酸性铁蛋白等。但迄今为止,在各种肝癌标记物中尚无超过 AFP 者,尤其对于早期诊断而言, AFP 已经约 20 年验证。但由于我国肝癌者有 30% ~ 40 %属 AFP 阴性,为此其他标记物对 AFP 阴性肝癌仍有其应用价值。

2 )影象学诊断

超声诊断( Ultrasonography,

US ):肝癌诊断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属无创伤定位,价格相对低廉,可重复使用,无放射性损害,敏感度高。但存在难以检测的盲区,受其他肝病背景的影响,也受操作者解剖知识、检验与操作细致与否的影响。

术中超声显象

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扫描( CT ):肝癌定位诊断的常规项目。其诊断价值为明确病灶的位置、数目、大小及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提示病变性质;有助于放疗定位;有助于了解肝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癌灶。

磁共振显象( MRI ):与 CT 相比,其特点在于能获得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象;对软组织的分辨优于 CT ;无放射线损害;对良恶性肝内占位,尤其与血管瘤的鉴别可能优于 CT 。此外, MRI 无需增强即可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

肝动脉造影:自 1953 年 Seldinger 创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的方法行内脏造影以来,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已成为肝癌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核素显象:放射性核素显象在 60 和 70 年代曾经是肝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超声、 CT 、 MRI 等显象的问世,核素显象在显示小病灶方面已落后于前者。近年来由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SPECT )的应用以及应用单克隆抗体作放射免疫显象,其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视。

3 )腹腔镜和肝穿刺

腹腔镜诊断肝癌曾沿用多年,近年由于肿瘤标记与显象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已趋少用。但对诊断不清,尤其是肝癌可能性较小的对象,仍有一定的价值。

4 )有症状肝癌和大肝癌的诊断

要点如下:①来自肝癌高发区,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肝癌史;②有肝炎或肝硬化背景或证据;③肝痛、上腹肿块、纳差、乏力、消瘦,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或右肩痛,肝大、结节感或右膈抬高;④少数以癌结节破裂急腹症、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⑤晚期出现黄疸、腹水、恶病质;⑥门静脉主干癌栓常有脐周痛、腹胀等;⑦不伴 SGPT 明显异常的 AFP 上升达 500 μ g / L 以上者;⑧右膈局限隆起活动受限;⑨超声显象示有晕圈的实质性占位;⑩ CT 示实质占位,注射造影剂无填充;⑾肝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⑿ 99mTc-PMT 呈阳性扫描者多为肝细胞癌或肝腺瘤。

5 )亚临床肝癌和小肝癌的诊断

对亚临床肝癌(即无症状体症者)和小肝癌(直径小于 5cm 者)的诊断主要是对 AFP 与超声显象等定位诊断的联合分析。

肝癌的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肿瘤生物学及肝癌外科若干概念的更新进步,使肝癌外科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手术切除治疗

不能切除的术中各种局部治疗:①术中肝动脉门静脉化疗并结扎;②置入式注药泵输注化疗;③术中置入式微波辐射治疗;④术中冷冻治疗;⑤术中电化学治疗;⑥三苯氧胺加肝脏灌注化疗;⑦肝癌的序贯治疗。

二.放射治疗

近年来随着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展了放疗设备,采用钴 60 γ射线或电子直线加速器的 X 射线、高能射线等,对肝癌的照射方法和范围也有了改进,由原来的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放照射-手术定位局部照射和超分割照射等,使肝癌放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副作用则降低到最低水平。主要包括体外放射治疗和体内放射治疗。

三.化学药物治疗

95 %的肝癌病人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多数的肝癌患者还有赖于化学药物的治疗。以往对肝癌的化疗评价不高,尤其是全身给药疗效甚微,近年来改变了化疗的给药途径,行肝动脉化疗并栓塞,使肝癌的化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目前认为插管化疗优于全身联合化疗,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被认为是不宜手术治疗肝癌病人的最好疗法。

四.介入放射学治疗

80 年代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经皮腔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早期局限性肝癌或是中晚期肝癌治疗, 此介入放射学技术都是决定性的治疗方法,必不可少。

五.免疫治疗

国内曾先后试用过卡介苗、小棒状杆菌、左旋咪唑、瘤苗、胚胎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但均未获明显疗效。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 Ⅱ、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可程度不同的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近年来,在 B 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报道很多。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由于采用此疗法不需特殊条件,操作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费用低,所以临床使用很普遍。

七.激光光动力学治疗

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癌局部激光照射并同时注入化疗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

此种疗法适用于小肝癌。

九.导向治疗

导向治疗是利用一种对肝癌有特殊亲和力的抗体或化合物作“载体”,或通过物理作用导向如磁,或通过肿瘤血管特异性导向如碘油,再与有杀伤肿瘤作用的“弹头”(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毒蛋白、 BRM 等)制成交联物,以达到较多杀伤肿瘤而较少损害正常组织的目的。

肝癌的预后与展望

90 年代肝癌临床研究仍可概括为“早期、积极、综合、特异” 8 个字,而“特异治疗”的研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其目标将围绕将大肝癌变为小肝癌,使更多不能切除的肝癌成为可切除,从而使更多病人由不治向部分可治转化。

“综合治疗”有极其广阔的前景。由于迄今尚未证实肝癌为单一病因因素,不同地区肝癌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因素组合,因此肝癌表面膜抗原性在不同个体很难完全一致,对某一肝癌细胞高度特异的单克隆抗体难以适应于不同个体,为此非特异性的综合治疗将有其长远的战略意义。

“特异治疗”或“导向治疗”是各种综合治疗中最诱人的一种。这种进入临床才 10 余年的新探索尽管尚未成熟,但已弄清若干问题。一方面已证明导向治疗是一种能大量杀伤肿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则发现由于人体各种生理屏障、肿瘤血供等因素的干扰而难以达到 100

% 消灭肿瘤的目的,且抗体导向有产生抗抗体之虞。未来 10 年将可能出现更特异的单抗,通过嵌合抗体等研究将解决抗抗体问题,将出现比 131I 更好的弹头,包括 BRM 弹头的应用,将出现诸如双功能抗体等新的思路和途径,将有可能供临床应用的导向综合治疗方案等。

Ⅲ 男性肝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特点呢

男性肝癌早期症状与女性是有区别的,由于男性肝癌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那么,
肝癌早期症状
1、全身关节酸痛,尤以腰背部为最明显,伴有厌食,烦躁,肝区不适,以抗风湿治疗,效果不佳者是男性肝癌早期症状的表现。
2、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稳定多年,没有发冷发热,而突发肝区及胆区闷痛或剧痛等。
3、男性肝癌早期症状还有口干,烦躁,失眠,牙龈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胀满,肝区不适者。
4、还有的男性肝癌早期症状是反复腹泻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胀,按胃肠炎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区闷痛,逐渐消瘦者。

Ⅳ 肝癌最“喜欢”哪类人

▲中老年人: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

▲男性:患肝癌的男性病人明显地多于女性。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乙肝病人: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多,这种危险性高达10.7倍之多。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由于先有乙型肝炎病毒酿成肝炎,肝炎又导致肝硬变,使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发展成肝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变阶段而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他们不同的观点中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人类肝癌发病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启动因素。

▲饮食不洁者: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明确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它也是肝癌的辅助病因之一。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毫克/公斤,豆类更高,可以达到10毫克/公斤。亚硝酸的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它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量的亚硝酸盐对能人体产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嗜烟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非常深切。如果再加大量吸烟,就会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进肝癌的发生。

严格地讲,饮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饮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另外,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

Ⅳ 肝癌是怎么引起的肝癌有那些症状

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是仅次于烟草的第2种已知的人类致癌物.它可能是75%-90%的肝癌的病因学因子。从世界范围看,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分布相一致.当然,带乙肝病毒的人不一定都发病,或发病很轻,但也有一部分人转成慢性迁延性肝炎,乃至肝硬化,导致肝癌的发生。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病史,可见乙肝病毒与肝癌发生确有因果关系。笔者曾分析150例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病人,其乙肝病毒总感染率高达86%,结果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不仅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表明肝癌病人常伴有乙肝病毒的活跃复制。在乙型肝炎病毒低发区,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
(2)黄曲霉毒素 具有肯定的强烈的致肝癌作用,能诱发实验动物发生肝癌,可能是人类肝癌的始动因子或促进因子。我国肝癌高发区普遍具有温暖潮湿的特点,特别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已绘制出的全国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图,与肝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十分吻合,黄曲霉菌是几种有毒霉菌的一种,它的毒素B1对肝脏有强烈的毒性,并与乙肝病毒被认为有协同致癌作用。此外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促使乙肝病毒在一定人群中高度流行,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乙肝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我国已首次确定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分别为肝癌的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病率。
(3)饮用水污染 经调查我国肝癌流行区也正是饮水水质污染较重的地区。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证据,饮用水污染严重的沟、河水(塘水)人群的肝癌累积发病率,明显高于饮用井水者。肝癌高发区广西扶缓的调查表明,饮水中化学诱变剂的污染程度和黄曲霉素B1摄入量的高低,对居民肝癌发病率的影响很大,两都间有协同致癌作用,当两个因素共存时居民肝癌发病率高达117.44/10万。
(4)微量元素硒 低硒是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条件因子。研究表明硒对自发性、移植性和化学性或病毒诱发的动物癌症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肝癌发病率1/3-2/3。我国科学家在肝癌高发区江苏启东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的主要粮食和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生率与硒水平呈负相关,饮料中补硒使启东的麻鸭乙肝病毒感染率及肝癌癌前病变下降77%。在启东13万居民中进行的硒盐预防肝癌试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族史者发病率下降50%,并可阻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实验证实钦用水污染藻类毒素,当与黄曲霉毒素同时存在时,有联合致癌作用。如蓝绿藻毒素为肝癌的促进剂,黄曲霉毒素为肝癌的启始剂。研究结果启示,如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饮水污染、改良饮水,降低肝癌发病率将是可能的。
(5)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高发家庭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亚硝胺寄生虫病的影响等是肝癌的促进因素。上述因素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构成了肝癌发病的“危险状态”。
预防方面应对较为明确的肝癌发病因素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预防,即破坏或干预“危险状态”赖以存在的条件,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以“防治肝炎、管粮防霉、适量补硒、改良饮水”为中心内容。

肝癌临床表现

【肝癌症状】
肝癌的起病比较隐匿,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于中晚期。肝癌的典型症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其首发症状以肝区疼痛最为常见,其次是上腹部包块。纳差、乏力、消瘦、原因不明发热、腹泻、腹痛。右肩酸痛等。 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肝硬化的一些并发症,如黑便、呕血。黄疸等。少数患者因转移灶引起的症状而人院,这些症状多不具有特殊性。下面主要就肝癌的一些常见症状作一介绍。
1.肝区疼痛
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发生率超过50% 。肝区疼痛一般位于右肋部或剑突下,疼痛性质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时间内,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适。疼痛可时轻时重或短期自行缓解。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肿瘤迅速增大,压迫肝包膜,产生牵拉痛,也可因肿瘤的坏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少数患者自发地或于肝穿刺后突然出现肝区剧烈疼痛,多是由于位于肝脏表面的癌结节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时伴有血压下降、休克的表现,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则说明癌结节破裂出血严重。遇此情况需紧急抢救。若无上述伴发症状,疼痛较为局限,则表明出血位于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位于左叶的肿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于右叶的肿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肿瘤累及横隔时,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误认为肩关节炎;肿瘤位于右叶后段时,有时可引起腰痛;肿瘤位于肝实质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饭后上腹饱胀。暧气、消化不良、恶心等是肝癌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国内外均有报道,发生率较高,易被误认为慢性肠炎。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及肠功能紊乱可致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腹胀亦可因腹水所致。胃肠功能紊乱还可导致消化不良、暧气、恶心等症状。
3.发热
相当一部分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出汗、发热。多数发热为中低度发热,少数患者可为高热,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战。肝癌的发热多为癌性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人血液循环所致。肿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亦可出现发热,与肝癌的癌性发热有时不易区别,需结合血象并观察抗菌治疗是否有效才能判定。
4.消瘦乏力
肝癌患者常较其他肿瘤患者更感乏力,此与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能量不足,或肝细胞受损,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谢障碍、某些毒素不能及时灭活,或由于肝癌组织坏死释放有毒物质。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系由于肝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随着病情的发展,消瘦程度可加重,严重时出现恶病质。
5.出血倾向
肝癌患者常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为多见。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事实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6.下肢水肿
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肿,轻者发生在踝部,严重者可蔓延至整个下肢。临床上曾见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肿,水液能从大腿皮肤渗出。造成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压迫下肢静脉或癌栓阻塞,使静脉回流受阻。轻度水肿亦可因血浆白蛋白过低所致。
7.急腹症
癌结节破裂通常引起肝区疼痛,体检时肝区有明显压痛,为肝包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癌结节破裂后,表现为急性腹痛,伴有腹膜刺激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腹膜炎。癌结节破裂引起的腹痛通常伴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的表现,与一般急性腹膜炎不同。
【肝癌体征】
1.肝肿大
由于原发性肝癌多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不少患者常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的一些体征,如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痔、腹壁静脉曲张体质虚弱。男性乳房发育、下肢水肿等,除此之外,肝癌患者还可以出现以下特殊体征。
进行性肝肿大是肝癌最常见的体征,约有90%的患者就因自己扪及上腹部肿块前就诊。部分弥漫性肝癌患者的肝癌可不肿大。癌肿位于肝右叶近隔面时,可使隔肌上抬,活动受限,肝上界上移,但肿块不易被扪及;癌肿位于有叶下段时,常可直接扪及肿块;肿块位于左叶时,可在剑突下们及肿块。触诊时肝脏质地较为坚硬,表面不光滑,有或无结节感,肝边缘较为锐利。少数较大的肿块发生液化坏死时肿块质地变软。
2.腹水
腹水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主要由于慢性肝功能受损使白蛋白合成减少或门静高压等原因所致。腹水一般为淡黄色,不易查到癌细胞。少数为血性腹水,血性腹水多因癌结节破裂出血所致,是诊断肝破裂的主要证据。若患者同时伴有急性剧痛、血压下降,则肝破裂可立即诊断。部分血性腹水亦可因肿瘤细胞脱落引起腹腔种植转移所致,此时腹水中易查到癌细胞。若患者腹水同时伴有下肢水肿,则要考虑下腔静脉阻塞的可能性。
3.黄疸
黄疸是中晚期肝癌的常见体征,弥漫性肝癌及胆管细胞癌最易出现黄疸。黄疸多因胆管受压或癌肿侵人胆管致胆管阻塞,亦可因肝门转移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所致。少数病例病人因肝癌组织向胆管内生长,肿块将胆管堵塞,引起阻塞性黄疽。
肝细胞癌侵犯胆管可能有以下途径:肿瘤直接浸润进人肝内胆管;癌细胞侵人静脉或淋巴管,逆行侵人肝管;肿瘤细胞沿神经末梢的间隙侵人肝管。肿瘤细胞进人肝内胆管后,继续生长阻塞胆总管或是脱落的肿块进人肝外胆管造成填塞。当肿瘤阻塞一侧肝出现黄疸时,可伴有皮肤痒、大便间歇呈陶土色、食欲下降,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绞痛、畏寒、发热、黄疸,极个别人出现重症胆管炎的症状。肝癌患者伴发阻塞性黄疸临床并不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并无特殊之处,因此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可高达 75%。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时,要想到肝癌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的黄疸也可因肝功损害所致,此种黄疽经保肝治后,黄疽可得到部分缓解,而癌肿所致的黄疸,保肝治疗消退黄疸无效。
4.脾大
肝癌患者多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所以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单纯因肝癌所致的脾肿大少见,主要是肿瘤转移至脾脏所致,亦可因癌栓进人脾静脉使之栓塞而导致脾淤血、肿大。
5.肝区血管杂音
一些巨大的肝癌可压迫或扭曲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导致肝区出现吹风样血管杂音,它是肝癌的特殊体征。血管杂音的发生率国内报道较低,而国外报道则较高。
6. Budd-Chiari综合征
7.癌旁综合征
【肝癌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肝性脑病、血性胸腹水、感染及癌性发热、肝肾综合征、胆道大出血等。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根治原发性肝癌随好的方法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
放射治疗
全身化疗
生物和免疫治疗
中医治疗

Ⅵ 肝癌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早期患者应该如何防治

我们都知道癌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而肝癌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当患者感受到明显不适,也就是临床症状非常明显的时候,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肝癌早期有哪些比较隐秘的不太让人重视的症状。

手术治疗

肝癌手术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肝切除术: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肝功能储备进行全面评价,只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才可进行肝切除术。这些评估均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在此介绍仅供患者及家属有所了解。

肝移植术: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影响着肝移植的疗效,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个数、大血管侵犯和微血管癌栓、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甲胎蛋白水平。

这里的肝移植适应症同前述手术适应症,须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与判断。

放疗

对于肿瘤尚未转移并且又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或者手术切除后仍有残癌或复发的患者,可以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化疗

传统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顺铂和丝裂霉素等,单药或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均不理想,且毒副作用大。新型化疗药物奥沙利铂的疗效优于传统化疗药物,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肝癌治疗。三氧化二砷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肝肾毒性。

一旦发现身体有任何不适都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

Ⅶ 肝癌的病症有哪些症状

1.原发性肝癌
(1)症状 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也有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转移灶的症状。
(2)体征 早期肝癌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类似肝硬化体征。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腹水等体征。此外,合并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肿等。发生肝外转移时可出现各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3)并发症 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肾衰竭等。
2.继发性肝癌
(1)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无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脏转移尚属早期,未出现相应症状,而原发肿瘤症状明显多属中晚期。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多在原发治疗的检查、随访中发现。
(2)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主诉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体检时在中上腹部可扪及肿大的肝脏,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硬结节,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原发性肝癌,但一般发展相对缓慢,程度也相对较轻,多在做肝脏各种检查时疑及转移可能,进一步检查或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原发肿瘤。部分患者经多种检查无法找到原发癌灶。
(3)既有原发肿瘤,也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原发肿瘤及肝脏转移癌均已非早期,患者除肝脏的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体征外,同时有原发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时可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以及便血等。

Ⅷ 肝癌有什么症状

肝癌是我们谈之色变的一种疾病,而且现在许多人由于不按时体检,身体上出现了一些小毛病也不重视,导致了肝癌一经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患了肝癌之后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定期体检,发现身体不适的时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不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自网络。)

Ⅸ 为什么肝癌一旦发现,基本上已经是到了晚期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疗效差,死亡率高,发病后一般仅有几个月的生存时间。在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因肝癌去世,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被称为“癌症之王”。

4. 不规则发热

肿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部分肝癌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一般在37.5℃~38℃左右,偶可达39℃以 上,呈不规则热型,多不伴寒战,午后发热较常见,有时也可见弛张热。

5. 日渐消瘦、疲倦乏力

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导致机体代谢改变,身体日渐消瘦,做事无精打采,时而感到神疲乏力,无故感到焦虑忧伤。

6. 出血

癌患者常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它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中尤为多见。消化道出血也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

7. 黄疸:约1/3的肝癌患者会发生黄疸现象,多发生于晚期,是由于肝细胞的损害,以及肝癌肿块压迫胆管等原因的导致。

平时注意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意身体的这些变化,警惕肝癌偷偷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