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太平天国卡通人物图片
扩展阅读
司藤唯美风景图片 2025-08-21 09:56:26

太平天国卡通人物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12 00:43:04

A. 这也太多了!太平天国的24个丞相都有谁

天官正丞相、天官又正丞相、天官副丞相、天官又副丞相

地官正丞相、地官又正丞相、地官副丞相、地官又副丞相

春官正丞相、春官又正丞相、春官副丞相、春官又副丞相

夏官正丞相、夏官又正丞相、夏官副丞相、夏官又副丞相

秋官正丞相、秋官又正丞相、秋官副丞相、秋官又副丞相

冬官正丞相、冬官又正丞相、冬官副丞相、冬官又副丞相

太平天国朝内官以丞相为最高,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有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共二十四人。

太平天国前期职官,大抵分为朝内、军中官和守土、乡官三个系统。朝内官以丞相为最高,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有正、又正、副、又副四人,共二十四人;以次检点三十六人,指挥七十二人,将军一百人。诸官均非实职。

(1)太平天国卡通人物图片扩展阅读

太平天国后期,官制更为繁杂。杨韦内讧,将士离心。不但石达开部官制多所更改,高级将领也有私设官爵擅授部下的。洪秀全为笼络人心,一再增官设爵,封赏渐趋浮滥。其间虽经洪仁玕整顿铨政,然而收效甚微。

后期有朝官、属官之分。朝官包括列爵、诸将和丞相以下职官三个系列。列爵指王和六爵。天义、天安、天福、天燕、天豫、天侯六等爵制度,是在前期燕王、豫王贬革为顶天燕、护天豫和原置侯爵的基础上,再由义王、安王、福王的王号演变而来,大约形成于1858年。

B.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长相

太平天国时代据说是从头巾看地位,甚至不能带错头巾,带错砍头,他们都是从颜色上来分辨的。太平天国建立后就开始实行一夫一妻,等改变时代的重要决策。


要是说这几位领袖们具体长什么样子我还是真不清楚,因为毕竟活的时代不同,也没有见过他们的真人,都是在电视剧通过演员们的出演还有历史记载中想象出来的,不过就算不是很清楚的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我们只要知道因为他们的付出而给我们的历史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C.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洪秀全主导,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着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核心人物主要是是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以下为大家介绍到他们的一些相关的事件及作为:

杨秀清: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称幼东王九千岁,天京陷落后不知下落。

萧朝贵:右弼又正军师西王,长子萧有和袭爵,称幼西王八千岁,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冯云山:前导副军师南王,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称幼南王七千岁,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韦昌辉:后护又副军师北王,以罪诛,爵除。

石达开:左军主将翼王。

秦日纲:燕王,以罪诛,爵除。

胡以晃:豫王,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强千岁。

后期重要的?王洪仁?、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遵王赖文光、祜王蓝成春。

太平天国主张有田同耕,有衣同穿的绝对平等。最后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未能继续发展,统治集团内部的首领争权夺利,起了内乱,加上中外勾结,最终以失败告终,事件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D. 被凌迟处死的太平天国六大王,哪三人是最正义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一度以南京为中心,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以失败告终。而对于太平天国的重量级人物——“王爷”,清廷采取的政策只有4个字:凌迟处死。理由是:震慑其他反抗者。




太平天国被凌迟的第一个洪氏宗亲“王爷”是洪仁。洪秀全的族弟洪仁早期拜上帝教会员,后到国外“深造”, “天京事变”后不久,他从香港来到了太平天国,对此洪秀全欣喜万分,立刻加封他为干王,总理朝政。随后,洪仁写成《资政新篇》一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来振兴太平天国。1864年6月,洪秀全病危时把幼子洪天贵福托孤给洪仁。一个月后,湘军攻破天京,洪仁携带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往湖州找扶王陈得才,结果在途中不幸成了俘虏。洪仁在南昌凌迟时,他冷笑三声,高呼太平天国万岁而死。

E. 太平天国的最美女将,看似柔弱却骁勇善战,兵败后结局怎样

太平天国最美的女将就是洪宣娇,据历史记载这位女将不仅容貌倾城,而且还善于用兵打仗,不过在一些野史中有描述她私生活混乱等现象,不过这些文字都无从考证。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轰动整个中国,给清朝政府带来的打击非常大,在太平天国覆灭后有传言说洪宣娇死在了北伐战争中。

洪宣娇在历史上可以说非常有名,毕竟是太平天国中的领袖人物,她的结局却众说纷纭,很多说法都得不到证实,她的牙齿出现在北京城中却是有证据能够证明的,但是却没有任何这副牙齿来历的记载。

F. 太平天国四大天王是谁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1、杨秀清

杨秀清,又名嗣龙,广西桂平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主要领袖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民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参与发动金田起义,拜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永安建制之际受封“东王”,称“九千岁”,节制其余五王,其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被洪秀全拜为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永安建制时封北王,称“六千岁”。

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他上升为太平天国第三号人物,主要协助东王杨秀清打理内政。

G. 太平天国的四大美人分别有谁,结局怎样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最终还是没逃过失败的命运。在太平天国时期,有四大美人,她们分别是洪宣娇、苏三娘、赖莲英和傅善祥,但她们的结局却都不太好。

01、洪宣娇

洪宣娇是西王的老婆,同时也是洪秀全的义妹,她在太平天国中也是一个灵魂人物。洪宣娇不仅生得美貌还很有作战能力,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天京事变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她和石达开一起除掉了当时的东王杨秀清。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在这次事变后她失去了踪迹,历史上再无她的相关消息。

太平天国的四大美人在我看来都没有很好的结局,有的失踪,有的早早离开了人世。

H. 太平天国人物职务表

洪秀全为“天王”,称“万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1、天王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

2、东王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

3、西王

萧朝贵(约1820—1852),族属未定(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西王。

4、南王

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5、北王

韦昌辉(1823年-1856年),壮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

6、翼王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

(8)太平天国卡通人物图片扩展阅读:

在当时洪秀全自封为天王,杨秀清是东王,不过由于杨秀清的权力与名气越来越大,多少很多人都知道有个东王,不知道天王,所以洪秀全为了压制住杨秀清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杨秀清的好朋友萧朝贵,不过在一次战争中萧朝贵牺牲了,所以就根本没有人能够压制住杨秀清了。

而且因为已经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杨秀清也渐渐得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洪秀全本来就没有多少本事,所以杨秀清经常当着很多人的面指责洪秀全,而且杨秀清行为也越来越嚣张。

因为之前杨秀清曾经扮过天神下凡,所以洪秀全就要求杨秀清以“天神”的口吻封自己为万岁,不过杨秀清却说“我为万岁,天王应该为万万岁”,洪秀全在听了这句话之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在他回去之后就立马写了封要杀了杨秀清的密信,因此杨秀清34岁时被杀。

I.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哪些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1、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亚齐,母亲古氏。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

杨秀清成年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卖煤炭,承受着商人的剥削,换回一升半斗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未曾上过学、识字也不多的他,在家乡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1850年年底,洪秀全和冯云山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并将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由杨秀清、萧朝贵和石达开主持。

当地地主势力获得情报后,联合清朝驻军对前往金田村集合的会众施加阻击,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为金田起义打开通路。12月,金田起义成功。

2、萧朝贵,父蒋万兴,母盘氏,弟为太平天国懿王蒋有福。居桂平鹏隘山下古棚村,族属未定(目前史学界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因过继萧玉胜为子,故改姓萧。

有两子,长子萧有和,次子萧有福。萧有和袭爵为幼西王,在太平天国后期深得洪秀全信任,天京失陷后被清军杀死。

萧朝贵自幼随养父长大,家境贫苦,到桂平市紫荆山山区靠种菜、耕山、烧炭艰难度日。父母亲育男四人,萧朝贵排行第三,次兄为太平天国顶王萧朝富,四弟为天平天国模王萧朝兴,族弟为式王萧三发,时家境贫寒,无钱念书,不识多少字。

为了谋生,少年时代的萧朝贵,就离家外出做工,还当过店伙计。不久,又随父母背井离乡,到桂平平隘山的下古棚落户,以开荒烧炭维持生计。这时,萧朝贵才20岁出头,都已备尝封建社会贫民的颠沛流离生活之苦。

3、冯云山广东花县禾乐地人,与洪秀全的家乡官禄为邻村,相距约三里。他约生于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父亲叫冯绍衔,母亲胡氏。他诵读经史,博览百家,学得一套中国旧文化的知识。他不愿过剥削阶级的生活,去当一名农村蒙馆塾师。

冯云山和洪秀全居同里,年相近,从小同学,后来又同做蒙馆塾师,他们志气十分相投。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和他共同密图革命。

冯云山一向与贫苦农民接触,使他同情广大农民的困苦,并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恨,到鸦片战争后,又看到清朝的腐朽和民众普遍反清,于是离开原来的阶级,走上起义的道路。

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五王,封冯云山为南王,所有官制、礼制都由冯云山制定。又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讨伐清朝的吊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冯云山主裁。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国颁行冯云山创造的天历。这是中国行阳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历法的首创。

壬子二年四月,太平军从桂林北出,太平天国这个被史家评为“其忠勇才德与智谋器度实为太平天国之第一人”的开创者,在经过全州城时中炮,牺牲。

4、韦昌辉生于1826年(道光六年),家境丰饶,但“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常受当地大户的欺侮与讹索,激起了他反抗清朝统治的情绪。 1848年10月(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冯云山出狱回紫荆山,路经金田,借宿韦家,与韦昌辉交谈甚为投合,韦昌辉便加入拜上帝教。

金田组织团营时,韦昌辉尽献家财,率全家参加了团营,并在他家秘密“开炉火打刀枪,共除妖魔”,为起义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金田起义后,他参加各项军事和政治的指挥活动,在太平军和群众中影响颇大,以致清朝官府一度把他当作是“逆首”,在不少奏折和上谕中竟把他的地位置于洪秀全之上。

1851年先封右军主将,不久封后护又副军师,12月,太平军在永安进行了封王建制,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在此后太平军出广西、入两湖、下两江、克南京的过程中,韦昌辉也建有战功。

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牺牲后,韦昌辉与石达开成为洪秀全、杨秀清的主要助手。建都天京后,韦昌辉主管日常政事与卫戌任务。当时定制,各方军务必先“禀”韦昌辉、“禀报”石达开,然后“禀奏”杨秀清裁决,韦昌辉仅位列杨秀清下一等。

1856年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12月,太平军溃败于武昌,汉阳失守。1857年6月,石达开率兵十万,离开天京。7月,清重建“江南大营”,进犯天京。12月,镇江,瓜州,浦口失陷,天京被围。

1864年5月,太平天国之江,浙重要城镇尽失,天京孤立无援。6月,天王洪秀全服毒自杀(一说为病死)。7月19日,京失陷,太平天国覆亡。

总而论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和韦昌辉奉“天王密诏”诛杀杨秀清之事件,为我们探求“天京之变”的真相,无疑提供了某些历史依据。

如果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是洪,杨之间权力斗争的导火线,那么,韦昌辉奉“天王密诏”诛杨而导致的“天京之变”血案,不仅意味着洪,杨,韦权力三角关系的彻底解体,同时也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变衰,最终走向了覆亡之路。或曰:“权力腐败人心。”“绝对权力而失天下。”

5、石达开出生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他的始祖原居广东省和平县 ,到了他的高曾祖石永旺(石永旺有胞兄石永兴、石永发,为石家十二世)便落籍桂平县白沙。

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约在达开五至九岁时便已早逝。丢下了弱妻幼子(四个未成年的儿女),家庭境况大不如前。口碑材料说,达开少年时,种田之外,兼做生意。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

年方十四岁的石达开巳凛然成人,早就挑起维持家计的重担。他奔走江湖,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有交往。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

“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石镇吉、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石达开受刑时,被割几千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四川布政使刘蓉敬佩的说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J. 太平天国四位降清将领,一位无奈,一位光荣,一位可耻,另外一个呢

要说就是程学启了吧,这位降将名气不大,所以就没有引起过很多的热议,这个人是被层郭范偷偷招降的,毕竟投降要看怎么说了,说好了就是弃暗投明,说不好就是卖主求荣,而他的事情被太平军发现了,一家老小都被残忍地杀害了,可是说就不算耻辱了,甚至人家还在对英法的战争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算是比较光荣的一位了。

而丁汝昌算是最光荣的一个了, 太平天国根本就没有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于是他果断地投靠了清军,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机会。不久之后他便是海军的领头人了,英雄邓世昌还是人家的部下呢,而他也英勇战死,被列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