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冥王星距离我们有多远探测器飞行过去需要多长的时间
冥王星是曾经太阳系内的第九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6届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天文学家集体投票,“在位”七十多年的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不再属于行星之列,至此太阳系变为八大行星。目前唯一探测过冥王星的是新视野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在2006年1月1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飞掠冥王星,大约用了九年半的时间。
虽然冥王星被降级成矮行星,但这并没有消减我们对于它的兴趣,未来人类还会发射探测器对其进行探测,但是遥远的距离的确也是需要考虑的,因为仅仅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就大约八九年,对于人类个体来说这个时间并不算短。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Ⅱ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探测器已经在太空中孤独飞行几十年
一、旅行者1号旅行者1号由美国航天局研制的太空探测器,1977年发射,目前仍处于运行之中,重达815kg。旅行者1号飞行速度是每小时55000公里。目前与地球的距离是217亿公里,相当于地球和太阳距离的145倍,飞行距离最远的飞行器,NASA与旅行者1号通讯一次地时间超过40个小时。它早期的任务是获得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的资料,是第一个获得木星、土星高清图片资料的飞行器,它现在向着银河系的深处飞去,目前已经飞出太阳系边缘。目前为止,旅行者1号仍然可以与地球保持正常的联系,科学家估计在2025年之后,旅行者1号可能与地球失去联系,自己将独身飞向宇宙的深处。
拂晓号由日本研制,是日本第一颗金星探测器。2010年发射失败后,2015年着手第二次发射,取得成功。2015年12月进入金星轨道,开始进行探索。
Ⅲ 米老鼠的狗叫什么名字
米老鼠的狗叫布鲁托(英语:Pluto)。
它是迪士尼经典动画角色之一,身体呈土黄色,一般是作为米老鼠的宠物出现,但早期也曾作为米妮的宠物出现过,在一些短篇故事中则作为主角。首次出现于1930年。布鲁托的名字是起源于发明过去九大行星中冥王星Pluto所定立的。新视野号的一张冥王星照片中,其表面阴影看起来像布鲁托的脸。
布鲁托的演艺生涯:
布鲁托是一只纯粹的狗,它只能靠鼻音来表白自己的爱憎。虽然他从来不说话,但是他和米奇的沟通却没有丝毫问题。它对米奇绝对忠诚,友好,并且当米奇有危险的时候他绝对会奋不顾身!布鲁托还有些淘气,有时候还会惹些小麻烦。
布鲁托出演了众多动画短片等作品,作为一名卡通中的没有语言的动物登场,虽没有台词,但却深受观众的喜爱,自1931年至今一直与米奇形影不离,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不少家庭也愿意把自己的宠物狗命名为布鲁托,表达对他的亲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布鲁托 (迪士尼动画中米奇的宠物)
Ⅳ 新视野号在宇宙中发现的“超大型生物”是什么东西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宇宙充满着幻想,非常好奇宇宙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地球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星球,就已经诞生了众多的生物,这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走出地球探索外太空,所以不少科学家都开始猜想:地外生命究竟是怎样的呢?
Ⅳ 地球最快飞行器传回的照片,为什么突破了人类认知
尽管我们生活在太阳系中,但其实有很多人对于太阳系并不了解,太阳系可以划分成两大块区域:一部分是内太阳系,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八大行星和一些小行星、卫星等;另一部分是外太阳系。
外太阳系中,存在一个在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这是短周期的彗星的起源之地,我们称之为柯伊伯带。
而一些天体距离太阳更远,轨道平面也更为倾斜,它们构成了所谓的离散盘。而在离散盘以外,还存在一大群小天体,构成了奥尔特云,最远可以延伸到大约10万亿公里以外,有将近1光年之遥,在奥尔特云中,存在数百万颗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产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毁的!
懒得取名的 NASA 科学家于是就决定将大一点的球命名为“Ultima”,而小一点的那自然就是“Thule”了。因为这是人类迄今研究的最遥远天体,中文名我们一般叫“天涯海角”或者“终极远境”,不知道您们觉得哪个好听。
“天涯海角”的图像正在创造一个科学的谜团,关于这样一个物体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绕着太阳转。
“新视野”号传回的数据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奇异世界,人类也有望通过对“Ultima Thule”的研究揭示更多与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有关的谜题。
从 Ultima Thule 两颗圆球几近完好来看,它们“相碰”时的相对速度并不大,也就是说它们是很缓慢地靠近,而非高速撞击下的结果,产生Ultima Thule的碰撞可能以每小时5.5英里(8.9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这比大多数慢跑者的速度还都要慢,这种“温和的动态环境”只在很久之前存在,即在太阳形成后不久的时期。
这意味着在库柏带中的物体应该大多是从一片原始的物质环中慢慢凝结而成,而不是一个更大的物体被打散后的碎片,而这也意味着它们是太阳系形成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这个样子。
科学家还发现更大的那一部分,也就是“Ultima”,似乎是许多小得多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结果,就像一个冰淇淋。另外,研究小组还不确定Ultima Thule是怎样变得扁平的,还有就是“Ultima Thule”颜色是红色的,这是人类除了火星之外宇宙飞船探索过的最红的天体,火星的红色是铁氧化物(铁锈)造成的,但科学家并不知道“Ultima Thule”的红色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这一系列的谜题要等到所有照片解析之后才有可能得到解答,也可能要等到人类能够自由来去柯伊伯带之后,才能得到解答。
“Ultima Thule”的照片,让人类明白,在外太阳系,还隐藏着许多未知的谜题,等着人类去揭开。
Ⅵ 人类还发射过哪些深空探测器只有新视野号
从1960年美国向金星发射“先驱者5”号探测器开始探索太阳系的行星,到2015年“新视野”会面冥王星,传统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至少被人造太空探测器探访过一次。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从未停歇,让我们一起盘点半个世纪里深空探索器“与星共舞”的奇妙旅程。
飞了9年半,横跨48亿公里,“新视野”号探测器在北京时间14日晚间,从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身边“擦肩而过”。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约会,“新视野”号探测器以每小时5万公里的速度环顾冥王星,24小时的飞掠过程惊艳四座。
至此,冥王星——这颗曾经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成员从未有任何航天任务到达的历史将被改写,“追星”的探测器又一次成为人类探索奥妙宇宙的功臣。从“先驱者5号”到“新视野”号,探测器通过飞掠行星拍摄照片、在行星表面硬着陆、绕行星飞行以及在行星上软着陆的方式,改变着人们对地球“邻居”的认识。
“朱诺”与“伽利略”为木星做“体检”
当前,与冥王星亲密约会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新疆界”计划实施的第一个探测项目,第二个探测项目则是2011年8月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它如今还在飞往木星的途中, 预计到2016年7月将飞抵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届时,“朱诺”将完成对木星的32次轨道绕行。通过它的探测,科学家希望了解木星这颗巨行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
在“朱诺”之前,美国曾于1989年发射过专门探测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历时6年飞行,于1995年12月抵达环木星轨道。在运行7年多时间内创造多项记录:绕木星运行34周,与木星主要卫星35次相遇,发回包括1.4万张照片在内的3万兆比特数据;在木星的三颗卫星上发现了地下液态盐水存在的证据,第一次从轨道上对木星系统进行了完整考察,第一次对木星大气进行了直接测量……获得了大量有关木星的探测数据。
“伽利略”号探测器呈不规则长形体,总重约2717千克,由木星轨道器和再入器两部分组成。在到达木星前约150天时,两者分离,轨道器环绕木星运行探测。轨道器上还装有很多精密的探测仪器,如CCD摄像机、近红外绘图分光计、磁强计、高能粒子检测仪等对木星磁层进行探索。
“伽利略”号探测器原定约2年的使命先后被3次延长,北京时间2003年9月22日凌晨“伽利略”纵身“跳”入木星大气层,以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使自己焚毁,为长达14年的太空之旅画上了句号。
而从1972年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算起,人类已经向木星派遣了10多位探测“使者”。这些探测器以飞掠和环绕的方式为主,在围绕木星系统运行期间,对木星进行多次全方位的“身体检查”,以获取大量珍贵资料。
“水手10”与“信使”揭开水星的面纱
水星距地球约9100万公里,是太阳系里最小的行星。与其他行星相比,人类对它的关注度显然冷漠很多。迄今为止,只派出两枚探测器——“水手10”号和“信使号”前去到访。
“水手10”号是人类设计的首个执行双行星探测任务的飞行器,也是第一个装备图像系统的探测器,它的设计目标是飞越水星和金星两大行星。
1973年11月3日,由美国发射升空,先是从距金星5760千米的地方飞过,然后它继续朝水星前进,分别在1974年3月29日、1974年9月21日、1975年3月6日掠过。因为“水手10”号每绕太阳一圈,水星正好绕两圈,这使它每次回到水星时都是在以前的同一地点。在第三次掠过水星后,“水手10”号耗尽了使它保持稳定位置的气体,因此无法再对水星作进一步研究。不过这3次近距离观测已拍摄到了超过1万张图片,涵盖了水星表面积的57%,这为水星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性资料。
“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于2004年8月3日升空,直接飞到水星只要3个月左右,但是为了尽量压缩太空探测项目的开支,它在太阳系内进行了6年多的长途环绕漫游:它要飞经地球一次、飞经金星两次、环绕太阳15圈获得足够引力支持后,在第三次飞过水星时由于引力作用,“信使”号会先被猛烈甩向金星,然后借助“弹弓效应”,于2011年3月再次被弹向水星顺势“滑进”水星轨道,进行环水星飞行。
“信使”号项目的持续时间只有1年,但最终这艘探测飞船运行了4年时间并向地球传回超过28万幅图像。“信使”号探测器的考察结果显示,水星上曾经存在剧烈的火山活动,这一改之前人类对水星的认识——它不是一个乏味而高温的岩石星球,而是一个有着狂暴历史的怪异行星。一些发现正逐渐让我们了解为何这颗行星如此怪异,并进一步推断银河系中其他行星的一些情况。
“双胞胎”探测器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
当人类开始有能力挣脱万有引力飞向太空时,首枚火星探测器也上路了。迄今为止,全球共进行四十多次火星探测计划,成功登陆十余次,包括美国的“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与“机遇”号在内,火星探测器中出了很多“明星”。
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美国发射了两个海盗号探测器,用于探索火星上有无生物。这两个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舱组成,长为5.08米,重3530千克,其中轨道飞行器重2330千克,登陆舱重1200千克,用三脚支撑,装有生物化学实验箱、测量挖掘设备、两台电视摄像机、机械手和电源。 海盗1号和2号分别于1976年7月20日和9月3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机遇”号是一个六轮太阳能动力车,六个轮子上有锯齿状的凸出纹路来适应地形,每个轮子都有自己的马达。太阳能板阵列能够在每个火星日产生约140瓦的电力,让可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储存电力并在晚上使用将近4个小时。它的车体作业温度介于-40℃到40℃,车上的电热器在必要时能支援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也提供基本的温度控制。
详情可见于知道日报。
来源中国科技网
Ⅶ 黑暗冥王星露真容
黑暗总是悄悄伴随着神秘性和强大吸引力,尤其是在广阔浩瀚的太阳系。
这里的主角——冥王星,是一颗躲在太阳系边缘角落的黑暗小星球,直径仅为月球的三分之二,质量仅为月球的六分之一。为了探索这颗在太阳系黑暗角落里的神秘星球,美国宇航局于2006年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新视野号除了携带各种科学设备以外,还搭载了许多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品,其中就包括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30克骨灰。
4千米高的冰火山
冥王星上有一座特别的山,叫做莱特山。它和那些分布在冥王星表面的锯齿状山脉不一样,因为它是一个有中央巨大深坑的丘状肿块,看起来更像是一座火山。
如果这座4千米高的莱特山真的是火山,那么它会不会跟地球火山一样喷发出火热的岩浆呢?
答案——当然不会。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冥王星是一颗冰冻星球,如果喷发的话,可能会流出一些冰寒物质——或许是冰水和其他物质组成的岩浆混合物。但这也只是估计。
人们好奇的是,莱特山是一座死火山还是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的活火山?按理说,对于寒冷的冥王星,“冰火山”不应该会出现“热活动”,很久以前岩浆物质就应该被冻住,不得动弹了。但这仍然需要证据来证实。
此外莱特山还有一个另类的特点:山体两侧几乎没有任何撞击坑,说明它并没有过多地暴露在“太空陨石雨”中,这在冥王星表面算是新奇的。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莱特山并不是冥王星早期经历留下来的遗迹,它应该很年轻,也许只有几万岁。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016年第7期杂志重点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Ⅷ 冥王星上发现的会移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之前冥王星还一度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只是后来被除名了,冥王星由于距离地球很远,一直以来都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有人甚至说冥王星上有外星人存在。
冥王星上山体的移动给科学家带来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但是美国宇航局专家仅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就解开了其中的秘密。科学家在冥王星上面发现了两种不一样的冰,一种是氮冰,一种是水冰,而氮冰的密度更大,所以氮冰下面是移动的水冰,那些山本是氮冰组成的,这样一来看起来就像是山在移动了。所以冥王星上可移动的东西并不是有生命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