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型h1n1病毒图片中文版
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不太厉害(图)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病毒的电子显微图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虽然科学家处处当心从匆匆忙忙的早期研究中得到坚定的结论,但初步证据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不太厉害,而是相对温和。
目前,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乔纳森·艾伦和汤姆·斯来扎克没有发现甲型H1N1流感和历来产生重大灾难的快速传播的流感具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的这一结论是基于一个
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的完整样本和几个不完整样本得出的,且与其它二项较早期的研究结论相符。
然而,总计起来,所有的发现都表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数量比预先设想的要多,其中一些严重病例表明这是一场流感爆发,但其死亡率低于起初的恐惧。据初步统计,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约为6%。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达60%。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甲型H1N1流感的蛋白表明此病毒感染上呼吸道而不是下呼吸道,从而导致其危险性减轻。此外,二名英国科学家推算出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的大致日期,并计算出其传播和变异的速率。斯来扎克说:“如果此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这实际上就支持另一数据得出的结论,即此流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大爆发。”
艾伦和斯来扎克研究了猪流感病毒的氨基酸标记,以记录猪流感病毒基因分子组成所出现的微小变化,他们发现一个完整的猪流感病毒基因来自美国加州的一名感染患者,同时有几个不完整的基因则来自其它病毒样本。
据美日两国的科研人员表示,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成信息,研究人员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与之前医学界已经掌握的部分猪流感病毒的基因进行了对比,最终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实是由4种病毒变异形成的一种相当复杂的病毒,这4种病毒分别是:一种禽流感病毒、一种普通流感病毒和两种广泛在猪之间传播的猪流感病毒。
研究人员列出了甲型H1N1病毒产生的具体过程。1998年,北美地区爆发了一场流感病毒,这种病毒是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一种禽流感病毒在猪体内,与猪流感病毒混合后变异形成的。随后,这种由三种病毒混合形成的新病毒再度与北美H1N1猪流感病毒交叉,形成了北美甲型H1N1和北美甲型H1N2两种流感毒株。这两种毒株接着又与欧亚甲型H1N1病毒在猪体内混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大约一周之前,二份发表在《BMC微生物学》杂志上的科学论文描述过去流感病毒的氨基酸标记的通用模式要么高度致命和传染,要么相对温和。而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温和,虽然研究人员强调这只是初步结论,且他们在《BMC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结论还得经受新种流感病毒的检验。但斯来扎克表示,如果此标记预测是对的,那我们期望甲型H1N1流感不会特别严重爆发。
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发现支持他们的期望。英国科学家发现甲型H1N1流感的H1基因类似于感染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的H1基因。猪流感病毒的另一种基因为NS1,属于调节免疫反应的基因家族。因此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版本类似触发温和反应的其它NS1变种。此结论支持艾伦和斯来扎克得出的结论――甲型H1N1流感和历来产生重大灾难的快速传播的流感没有相似之处。
另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型H1N1流感最早于2008年9月出现,今年3月出现了首例有记载的相关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的监测网成员李普金(音译)表示,墨西哥内外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情似乎大为不同。这可能有多方解释:一是过去使用的疫苗产生了部分免疫功能,二是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易感性,三是从遗传到环境再到营养都存在区域差异。不过李普金认为,即使全球灾难性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被证实是没有根据的,这场流感也不会很快消停。(元元)
2. 预防禽流感的手抄报图片
预防禽流感的手抄报图片精选01 预防禽流感的`手抄报图片精选02 预防禽流感的手抄报图片精选03
禽流感的诊断:
1、流行病学: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鸡,火鸡,鸭,鹅,鹌鹑和雉鸡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与患禽(包括与患禽接触的器具)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此外,带毒的飞鸟或水禽常常成为传染源,引起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
2、临床症状:禽流感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3天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依赖于感染病毒(病毒【译】: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的毒力和剂量,感染途径,被感染禽的种别和禽体的状态,急性感染的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呼吸道症状,下痢,后期出现神经症状,伴随大量死亡。
3、病理变化:禽流感的病理变化因感染毒株毒力的强弱,病程长短和禽种的不同而变化不一,主要表现为头肿,肉髯,冠出血,小腿和趾部皮下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及输卵管炎等。
4、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需由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完成。
5、血清学诊断:目前用于禽流感检测的方法有禽流感病毒分离技术,琼脂扩散(AGP)试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 (NI)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S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IF)及核酸探针技术,其 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方法。
禽流感需做的检查项目: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查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5、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3. 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战胜病毒
我们说人们的身体是一台构造精密的永动机,其实它还是一座宠大的微生物工厂。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细菌生存在体内,细菌的数量可是远超人体自身细胞的十倍之多,而且我们每天接触的外界环境中,病毒细菌更是防不胜防,无孔不入。而人类之所以还能生生不息,没有被细菌和病毒打倒,哪怕得了癌症也会全力与之抗衡,这都得益于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
总之,合理膳食搭配,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吃动平衡,做到营养均衡才能够维持好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入侵。
4. 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谁更可怕
病毒为什么要杀死宿主,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生存进化?美国近期爆发的流感和我国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更多普通人被迫接受了一场时间较漫长的病毒科普。因为,不管是自限性强的流感,还是刚刚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它们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及致死率不等的生命危险性。那么,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谁更可怕?希望这个答案不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作者:石兰
5. 为什么新冠病毒比任何一次流感病毒感染更容易传播现实更为严峻
为什么新冠病毒比任何一次流感病毒感染更容易传播?现实更为严峻?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一种传播速度极快病毒,称它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6. 注意!今年已报告多例流感死亡病例,为何流感也会致死
因为流感本身也是一种病毒,只不过在毒性上相比于其他病毒而言有所减少。但是仍然不能够排除流感病毒的危险性,而且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之后还会诱发其他的并发症。
每年全世界各个地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流感病毒,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人群当中爆发流感病毒的概率也会大幅度上升,因为在这一时期流感病毒的活跃性较强。同时如果人体免疫力较弱,那么患上流感病毒的概率也会大幅度上升。
全国有多起流感病毒死亡病例。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疾病防控中心的调查数据当中可以知晓。在此次全国流感病毒当中,已经有十一例病例患上流感病毒而死亡。因此疾病防控中心也发出了红色警告,警惕全国各地居民要注意流感病毒的侵害。流感病毒对人体的伤害还是有一定威胁,我国居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掉以轻心。
7. 关于流感,你需要知道哪些
关于流感,你需要知道什么是流感和如何预防及治疗。
来自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 5 月 5 日至 8 月 6日,香港共监测到 456例成人严重流感病例,包括 324例死亡,绝大部分属于甲型流感(H3)。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多数,大部分病人有慢性病患,较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19 例儿童(年龄小于 18 岁)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病例中大部分为H3,其中3人死亡。大部分病人没有接种本季季节性流感疫苗。
疫苗接种(图片来自网络)
疫苗依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打过流感疫苗后不能保证百分百不得流感,但流感疫苗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还是非常可观的。同时,越多人接种疫苗,形成群体性免疫(herd immunity),让自己不会成为传染源,这样也保护了其他人。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年为以下人接种疫苗:任何妊娠阶段的孕妇;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儿童;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卫生保健工作者。
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感冒病毒与其它微生物一起构筑了人类的免疫系统乃至健康的机体。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们,不断地拓宽我们对流感及流感病毒的认知。在疾病面前,提高你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对公共卫生技术与政策的认识,方是最终极的防护。
8. 三年大疫必有妖,人类可以战胜新冠病毒吗钟南山院士给出答案,可以吗
钟南山院士曾透露: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但是,人类终将战胜新冠病毒。
一. 钟南山院士公开表态
疫情三年,影响着每一国家,也影响着每一个人,未来,我们可以消灭新冠病毒吗?如果不能,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钟南山有过这样的回复:
1. (新冠)可能是长期存在的,但是,病毒的大规模传播是可以控制的。
2. 中国会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
2. 人类势必会在对抗新冠病毒的斗争中越来越强大。
随着更有针对性新冠疫苗的面市,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的普及,随着新冠药物的面市和推广,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优势会随之不断增大,这样下去,战胜新冠疫情的日子,也就会很快地到来。
结束语:尽管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但是,人类终将凭借耐心、勇气、智慧和科技,彻底战胜新冠病毒!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