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周瑜和诸葛亮的漫画都有哪些
俏三国
Ⅱ 三国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的素描画像和性格特点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他志向高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C%E8%A4%BB%AD%CF%F1&in=26664&cl=2&cm=1&sc=0&lm=-1&pn=1&rn=1&di=2121852848&ln=4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有人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2%DC%B2%D9%BB%AD%CF%F1&in=2551&cl=2&cm=1&sc=0&lm=-1&pn=3&rn=1&di=844469804&ln=12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南),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 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并于晚期发明了木流牛马,可见其才智.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坚韧一心,竭尽人谋。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EE%B8%F0%C1%C1%BB%AD%CF%F1&in=14591&cl=2&cm=1&sc=0&lm=-1&pn=3&rn=1&di=411033244&ln=25刘备字玄德,汉族,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人说他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十分仁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1%F5%B1%B8%BB%AD%CF%F1&in=10905&cl=2&cm=1&sc=0&lm=-1&pn=7&rn=1&di=2395491420&ln=10
Ⅲ 急求!诸葛亮和周瑜的Flash图片,诸葛亮最好拿扇子,在线等
就有诸葛亮的,行吗?
Ⅳ 知音漫客中关于周瑜的漫画,讲的是周瑜变成了周晓瑾,喜欢上诸葛亮的转世孔明
俏三国里讲的是周瑜变成了周晓瑾,喜欢上诸葛亮的转世孔明。
Ⅳ 诸葛亮与周瑜到底谁更聪明,谁更精通军事,谁又更善于内政呢请你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对两人进行比较。
我个人认为是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
Ⅵ 要演话剧,其中有诸葛亮和周瑜,请问他们两个的头饰怎么做
周瑜:将军头盔,诸葛亮:羽扇纶巾,身披鹤鹜。
具体图片请看下方,可以照着这个样子做,不是特别难,大致就行了,要体现出周瑜威猛和诸葛亮道士风范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气质。
望采纳!
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对比
但在历史中,诸葛亮并没有像罗贯中笔下那样,成为一种神化的形象,周瑜也并非罗贯中所写和诸葛亮有着强烈的敌对关系。历史中的周瑜,有着“曲有误,周郎顾”的美称,因为周瑜是当时着名的美男子,而且精通音律,所以宴会上的女子会故意错弹,引得周瑜注意,而且周瑜最终是疾病而终,并非是因为诸葛亮比自己聪明而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