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姓韩什么韩怎么介绍
我姓韩可以这么介绍韩非子的韩。我姓韩还可以这么介绍韩信的韩、韩世忠的韩、韩国的韩。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韩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至2006年,韩姓人口约有人口88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0点68。
韩姓的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
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
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B. 姓韩搞笑名字两个字
如下:
1、韩悦、韩乐、韩彤、韩影、韩珍、韩依。
2、韩沫、韩玉、韩灵、韩瑶、韩嫣、韩倩。
3、韩妍、韩萱、韩漩、韩娅、韩媛、韩怡。
4、韩佩、韩淇、韩雨、韩娜、韩莹、韩娟。
5、韩文、韩芳、韩莉、韩雅、韩芝、韩文。
6、韩晨、韩宇、韩怡、韩全、韩子、韩凡。
C. 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韩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导读:历史上名人千千万,我们盘点的时候会分类,比如朝代分类,比如贡献分类,还比如姓氏分类等等,韩姓也是我国大姓,那么你知道姓韩的名人有哪些吗?想知道韩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有哪些,可以来瞧瞧我的介绍哦。
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着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着有《兵法》三篇。
韩嫣:汉武帝在位时宫中的宠臣。
韩寿:西晋着名的士人。
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今河南禹州人),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韩湘子
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在二十岁时去洛下探亲的时候,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无。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问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值初冬季节,令牡丹花开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韩湘子后传说跟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
韩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传世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韩偓: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他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着有《玉山樵人集》等。
韩琦:河南安阳人,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有歌赞之:“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昭侯:战国名君,建立了因功行赏制度,于是韩国大治,诸侯不敢来犯。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韩非子》一书,为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擒虎:东垣(今河南省新安)人,字子通(538-592),出身将门,父为北周大将军,袭封新义郡公。因军功升至上仪同,曾任永州、和州刺史。隋朝建立后,经高颎推荐为庐州总管,坐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为灭陈做好准备。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隋以韩擒虎为先锋,率精兵五百人自横江夜渡,袭取采石(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向建康挺进。所过之地,陈军丧胆乞降,由是很快便攻下建康城,并俘陈后主于枯井之中。韩擒虎以功封上柱国,出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总管。不久召还,开皇十二年(592年),突发病而死,时年五十五。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山童: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原为栾城(今河北省栾城)人,其祖父为白莲教主,被谪徙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韩山童继续宣传白莲教,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他的徒弟刘福通等宣传他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至正十一年(1351年)黄河多次决口,元政府征民夫15万,在戍军监督下治河。趁此机会,韩山童与刘福通等鼓动治河民夫起义。他们发布文告,揭露元王朝残暴统治,聚众宣誓,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举行起义。起义军以红巾裹头,故称“红巾军”。后被元统治者察觉,韩山童被捕牺牲。
韩一良:(1580一一1630),字象儒,号有怀,西观村(陕西澄城县寺前)人。父亲韩逄时,家教极严。他24岁中举,因不肯拜托人,会试五次,方中进士。又三年,经过廷试,选授陈留知县。陈留,古称有莘之野,以穷困闻名于世。他首重稼穑,作有《劝农歌》,同时兴办学校,修孔子祠,推行教化。有诗赞云:“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来无此官。”当时魏忠贤气焰正盛,全国为其建生祠。河南巡抚郭宗光、巡案鲍奇谋建立戴德祠、安德祠,为官者无不争献银两,以求魏忠贤一顾。他独置若罔闻,即使差人催讨,亦不予,因此尽管政绩卓着,也一连七年不得升迁。直到崇祯元年,魏忠贤败露,才以清官第一,擢为户部给事中。他一到户部,即上疏《整饬文官爱钱》。崇祯朱由检因对内镇骶李自成起义,对外抵御清军进攻,正愁军费无着,遂用他为佥都御史,处治贪污,追邀赃款。崇祯左右亲信,多与贪污有关连,故意要他当场指出贪污的人与事,他一时奏对失措,触怒由检,再上本陈述,更遭严厉责斥。革职后,悄然离京返里,于灰条坪凿土窑居之,作《遁窟说》以明心志。此后虽起用之议数起而终不用。(详见澄城县志,《可爱的澄城》一书有《刚正不阿的韩一良》)
韩教准:即宋嘉澍。宋氏三姐妹之父。宋嘉澍(1863年-1918年5月4日),中国海南岛文昌人,原名韩教准2008年02月16日星期六上午06:53宋嘉澍(1863年-1918年5月4日),中国海南岛文昌人,原名韩教准,乳名阿虎,字耀如,英文名字查理(Charlie),宋霭龄、、宋子文、之父。生父是韩鸿翼。他是着名传教士,是革命支持者。
韩姓简介
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韩姓的来源
1、源自姬姓。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
2、鲜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3、朝鲜族改韩姓:满清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4、鄂伦春族改韩姓: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姓韩。
5、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Hala,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Hala,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Hala,世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韩姓当代名人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韩少功:当红作家
韩再芬:着名黄梅戏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韩寒:青年作家
韩红:当红歌手
韩雪:当红歌手,演员
韩宝仪:台湾一位柔情派歌手,在台湾与邓丽君、高胜美、蔡琴齐名
韩磊:当红歌手
韩栋:当红演员
韩小红:慈济国际体检CEO
韩风:报社总编
韩三平:韩三平系我国当代着名导演,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
韩影:着名影视演员
韩羽: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韩进:中国笔记学家
韩美林:着名画家,奥运福娃作者
韩乔生:央视体育频道解说员
韩庚:当红团体SuperJunior的中国成员
韩啸:济南韩氏整形美容医院院长、韩氏美学研究院院长
韩汉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典当研究中心主任
D. 请问我姓韩怎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而且和韩国没有一点意思占上
韩国姓氏来源于中国姓氏,但由于中国的文字不停地演变,所以有些姓氏在韩文中会有重复。韩国人本来没有姓氏,在古代的三国时期,高勾丽国在公元一世纪时首先开始使用姓氏。百济、新罗也追随其后,分别在4世纪和6世纪开始使用姓氏。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韩国人的姓氏同中国人的姓氏很相像。通常由3个音节组成,即由韩文发音的3个中国字组成。姓在前,名字中有一个字通常代表辈分。
E.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韩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韩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至2006年,韩姓人口约有人口88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
韩姓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后经过韩国几次迁都,从而得以迅速繁衍。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
韩姓名人: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F. 历史上第一个姓韩的人是谁
【权威解答】
历史的第一个姓韩的人,也就是普天之下韩姓的第一代先祖,就是春秋时晋国宰相,军政首脑~韩厥!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大国总理,三军总司令兼司法部,监察部,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及中纪委的最高联合总负责人!...!!是当时具有朴素民本思想的一代名相!...!!
【专业解答】
为什么是韩厥而不是其他人呢?其实,笔者只要稍加分析,你就可以明白:
1-韩流,显然不是韩姓第一人!首先,他的子孙没有姓韩的,颛顼帝仍然姓姬姓,而颛顼的子孙是李姓,赵姓等等众多姓氏,并没有韩姓;其次,韩流只是一个名字而以,准确的说应该叫姬韩流,而他的儿子就是姬颛顼;再次,韩流只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且人首兽身,存不存在尚且两说,后世之说又从何谈起??
2-韩终,上古仙人韩终,首先,他是个神仙,神仙能结婚吗?另外,历史记载韩终举家迁往东国(即当今韩国),朝鲜历史上的檀君原型很可能就是韩终,也就是说,韩终在中原根本没有子孙存在,他的子孙很可能就是当今的三韩子民,和广大华夏韩氏没有任何关系,说白了,韩终就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存不存在尚且两说,即便是他存在,那么他在中原也没有后世子孙!所以,韩终可排除。
3-韩浞,历史中的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当然,成者为王败者寇,他好坏咱先暂且两说,当年少康复国,韩浞战败被杀,历史清清楚楚记载了其“子孙皆殁”,什么意思?也就是他的子孙全被夏朝杀光,根本没有后人传世...所以,韩浞也肯定被排除!
4-周武王次子,西周韩国宗室;此韩国是出自周王室的一个小支系,立国三百年后被春秋晋国所灭,之后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历史便再无记载,另外因为王室姓姬,至于王室后人是否姓韩很难考证,关键是当今韩氏的任何一家的家谱中都没有此韩国的记载,言外之意,它与当今韩姓是远亲(都是周王族分支),却没有任何血缘传承上的关系!可排除!
5-韩万...韩万,是韩姓历史中的重要节点性人物,虽然许多家谱将他追尊为韩姓的第一代先祖,而他本身也是韩国(邑国-封邑之国,子级,晋之属国)的开国之君,但是,当时韩万仍然姓姬,是晋武公的亲叔父,是宗室重臣,韩只是他的封地,并不是他的姓氏;且传数代之后,由于晋国宗室内乱,新继位的国君大力打压清除宗室,姬万子孙到简这一代已完全被边缘化,封地尽失,完全没落,简也英年早逝,要不然,简的儿子厥也不用从小寄养在赵氏家中了...因此,韩万一直到韩简,其实际的名字只是姬万,姬简而以!
6-韩虔,是战国韩国的正试开国之君,但,韩虔却绝对不是韩姓的第一代先祖!网络韩姓词条显然是错误的,此条只是上百个韩姓词条版本中的最后更新的一个,由级别较多的网民编写,错误很多,是质量很差的一个版本;韩虔,只是韩厥的子孙,韩国基业的奠定者事实上是由韩厥来完成的,因为,从韩厥开始,靠着个人的不懈奋斗和卓越的才华,韩厥最终奋斗成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丞相,大元帅和大司马,不仅重获封地,而且正试以封地韩为姓,而韩氏也是从韩厥开始,便再也没败落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韩厥以韩为姓,并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祖,更是为了和旧有的晋国宗室划清界线,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改姓是需要国家认可与认证,尤其韩氏还是晋的旧宗族,但一旦改姓成功之后,便可以避免宗室的屠杀与洗戮,因为,你已经改姓,与宗室已远亲近邻,宗族再内斗,与你也没关系了...所以,韩厥是极其明智与睿敏的,做为春秋的一代名相,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韩厥是当之无愧的韩姓第一人,普天之下所有汉族韩姓子孙的第一代先祖!...!!
★★★
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囍♥囍♥囍♥囍♥♥♥囍♥囍♥囍囍♥
G. 我姓韩,我是满族人,我很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韩】: 满族老姓包括:哈思呼哩氏、罕扎氏、翰颜氏、韩佳氏、韩尔佳氏、罕吉拉锦氏、金米特氏,以及加入满族的吉喇特氏(蒙古族)、卡格依尔(鄂伦春族)、韩氏(汉族、朝鲜族)等。 该姓着名人物有:韩光第(?—1929)字斗瞻,黑龙江省双城人,满洲镶黄旗人,父亲英贵,官佐领。少年颖悟异常,慕古之名将,后为东北镇威军第十七旅中将旅长,以爱国大义激励士卒。1929年,率所部抗击苏军入侵,在扎兰诺尔壮烈牺牲。 来源满族儿女网,
H. 我姓韩什么韩怎么说
1、我姓韩,卓韦韩。
2、我姓韩,韩信的韩。
3、我姓韩,“记少年、骏马走韩卢”的韩。
4、我姓韩,“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的韩。
5、我姓韩,韩世忠的韩。
韩姓介绍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韩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至2006年,韩姓人口约有人口88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
韩姓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后经过韩国几次迁都,从而得以迅速繁衍。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
I. 姓韩的起源于那里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 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 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 伯。 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 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 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 赵氏 魏氏 知氏 范氏 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 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 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 赵 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 秦 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颖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颖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 步六汗氏 步汗氏 潘奚氏 破六韩氏 破六汗氏 破落汗氏 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历史来源 “韩”源出 ; 一;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J. 寻求qq姓氏个性头像 本人姓韩
希望喜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