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伪军站岗搞笑图片
扩展阅读
什么软件可以切图片 2025-07-23 23:39:32
俄罗斯个性男人图片 2025-07-23 23:27:30
高清女孩背影图片唯美 2025-07-23 23:17:17

伪军站岗搞笑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20 01:50:27

⑴ 王二小放牛郎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着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王二小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伪军站岗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的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60年后仍然被人们传颂,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⑵ 谁知道伪军帽徽上的那个五色星

首先,五色旗和五色帽徽不是伪军的
而是北洋军阀的

历史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订为海军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1913年(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订为海军旗。除了上述三种使用上较普遍的旗帜外,其他地区亦使用其他的旗帜。此时五色旗亦被用作海军舰艏旗。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

最后其中国国旗的地位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满洲国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设计外,其他像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伪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五色旗意义
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 (注:有说五色旗是根据清朝的五色官旗改变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编撰《革命方略》。在讨论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各路与会的民主精英不顾孙中山力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提出了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等若干方案,会议开得煞是热闹,结果却莫衷一是,最后只能将各种提议作为悬案存档了事。这是五色旗的第一次提出。

1911年12月2日南京为江浙联军克服。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下,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留沪代表与江、浙、沪都督等人在上海开会,研究筹组中央政府,国旗问题被再次提出。此时尚在海外的孙中山自无从置喙,与会者翻出东京旧案,最终确定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武昌首义所用的铁血旗为陆军旗,同海军本不沾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大元帅黄兴因当年与孙中山在旗帜上有过争论,迟疑不肯遽定。而上海各报已将有关消息披露了出去。黄兴道:“既经露布,用不着我核定,况国旗应由法律定之,只好待诸异日。”

江苏都督程德全及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认为: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从各方面看,五色旗都比青天白日旗显得温和,这应该是容易得到认可的原因。国旗不能没有,法定国旗又未产生,已获国旗提名的五色旗便成了实际上的代国旗。

既成事实使孙中山无力回天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达上海,欢迎他的是街头巷尾的五色旗。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急令从上海调运500面五色旗至南京。第二天,1912年元旦,孙中山乘火车从上海赴南京履任。下午五时,孙中山抵南京下关火车站,换乘小火车入城,“沿铁路遍悬五色国旗,密布军队……各街店户悬挂烛笼,夹以民国旗帜(指五色旗),颇为壮观。”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将方案报请孙中山颁布。骨鲠在喉的孙大总统终于表态了。在1月12日的《复参议会论国旗函》里,孙中山称:“现时民国各省已用之旗大别有三:武汉首义,则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苏、浙则用五色之徽志;今用其一必废其二,所用者必较此为最良,非有绝大充分之理由,不能为折衷定论。故本总统不欲遽定之于此时,而欲俟满虏既亡,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态度坚决地搁置了该方案。孙中山还对五色旗进行了全面否定:“(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二) 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平心而论,孙中山贬低五色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理由未免有些牵强。首先五色旗与满清海军“一、二品大官之旗”并不是一回事。清海军全军统领所用旗帜确为五色,但其色彩排列自上而下为黄白黑绿红,并在上角钉单锚,而民国的五色旗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自上而下排列。不过,孙中山的反对已无法改变五色旗即将成为国旗的事实。
成为法定民国国旗十六年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万岁”,一致通过。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

大总统制令颁行全国

孙中山对于成为国旗的五色旗恨之入骨,他说:民国成立以来长在四分五裂之中全因为这面“四分五裂之官僚旗”,“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满清之黄龙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员之五色旗,此无怪清帝之专制可以推覆,而满清武人之难以灭绝也。天意乎?人事乎?” 孙中山的这段“国旗决定论”倒是十分有趣。

1916年5月,在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孙中山对五色旗却有过一次妥协。为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他指令:“云、贵、桂、浙均已一致遵用五色旗,吾党(中华革命党)亦宜一律沿用,俾不致同讨贼之军而有猜疑。”看来只要对革命有利,变通一下也无妨。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明令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代之以青天白日旗。但他那时的话似乎不太管用。有例为证:1923年8月在广州举行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评议会,会场上仍然悬挂着五色旗。到会的孙中山老大不高兴,他训导学生们道:“我想你们对于革命的主义和精神怕不大明白,恐怕对革命的认识与历史也不大明白吧。比如五色旗,你们刚才向伊三鞠躬,我就不。你们一定以为我不敬国旗了,哪里晓得五色旗是满清一品官的旗?我们革了皇帝的龙旗,却崇拜官僚的五色旗,成什么话!”

1924年9月,国民党通告: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军旗。11月,孙中山乘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永丰”号兵舰离广州经香港北上,港英当局称:舰上改挂五色旗,方可按外交礼节接待。孙中山断然拒绝,宁可不在香港岛停留。这时,国际上承认的依然是五色旗。1925年3月,与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1926年北伐军兴,凭借武器的批判,五色旗纷纷坠落。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全境以几万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了五色旗。五色旗终于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

五色旗的还魂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日寇拼凑的一些汉奸傀儡政权纷纷祭起五色旗,有的原汁原味丝毫未改;有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伪满洲国的红蓝白黑满地黄旗)。这该是一段令五色旗意外蒙羞的历史。

⑶ 爱国小英雄有哪些

爱国小英雄有:

1、武建华: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4、潘东子: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

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

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5、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枣野场惨案。

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⑷ 王二小的故事300字左右的

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4)伪军站岗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王二小,本名阎富华。又名王朴(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人人皆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

苦难童年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阎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在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母亲阎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

参加革命

当年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王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第二年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60年后仍然被人们传颂,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⑸ 抗日小英雄事迹

1、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宝贝似的收藏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汗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村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汗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汗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汗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汗三。

这时,那个日本兵正在山崖上向四周张望,可能他在看有没有人来换岗。三牛一看时机到了,说时迟,那时快,三牛来了个恶虎扑食,“蹭”一个箭步,跃到正在张望的鬼子背后,用力猛一推,鬼子“啊” 一声,连人带枪都掉下数丈深的山沟里。小三牛迅速下了山崖找到鬼子,一看小鬼子已经回“东洋”报到去了。

三牛踢了鬼子两脚,一看鬼子确实死了,他拿起鬼子的步枪,钻进山沟,两脚生风,绕着山湾跑回村子,将枪交给了八路军叔叔。三牛机智勇敢杀鬼子,空手夺枪的英雄事迹传遍山村,传遍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小日本没什么可怕的。

⑹ 有什么经典台词

最经典的一句话:“同志们!冲啊!” 无论是以前拍的黑白片,还是现在的彩色片,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只要是有我军战斗场面的或者是战斗演习场面,都有这句台词,这也是我军基层指挥员的真实写照。这么多的影视作品用同一句台词,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话:“平安无事哟!” 此句台词出自《平原游击队》。抗日战争既是敌强我弱,也是敌小我大。日本鬼子占领的地方越多,兵力就越不够用。没办法,只好让伪军和沦陷区的老百姓为他站岗放哨。那时的老百姓虽然大字识不了几个,但不当汉奸不做亡国奴的道理还是懂的。于是,他们纷纷利用职务之便,掩护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进入敌占区打击敌人。“平安无事”也就成了自欺欺人的一句话。请记住,到别人家里烧杀抢夺的侵略者永远都不会“平安无事”。 最有自知之明的一句话:“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 此话出自《开国大典》。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饮马长江,蒋介石被迫下台。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与共产党和谈,一面加强长江防线,妄图保住半壁江山,卷土重来。蒋介石到长江防线视察,发现官兵士气低下毫无斗志,整天打牌混日子。也许是良心发现了,也许是经过这几年和解放军较量,发现自己实在不是指挥打仗的料,这一回,蒋介石没有骂部下“娘希屁”了,而是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替输了钱的李军长赢了满满一帽子的钞票,并对他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的防备就靠老弟你了。”李军长感激涕零呀,一激动就说要将自己的家属接来,要与长江防线共存亡。结果,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李军长也落了个自杀的下场。 最不是暗号的暗号:“地瓜地瓜,我是薯仔。” 此言出自《南海风云》。在那个脸谱化的年代,我军的联络暗号一般都是“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李庄李庄,我是赵庄”“燕山燕山,我是泰山”,至于敌人的联络暗号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多搞笑就有多搞笑。不过,请记住,艺术是艺术,现实是现实,千万不要将他们混为一谈。语言没有界限,谁都可以用。你看,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时发出的暗号多威风:“虎!虎!!虎!!!”干嘛他不说“狗狗狗”或者“猪猪猪”呀? 最讽刺的一句话:“麻痹,太麻痹了。” 此言出自《侦察兵》。我军侦察战士化装成敌军到敌炮兵阵地摸敌情。敌炮兵团长一看来了位“上司”,赶紧笑脸相迎。对“上司”提出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也难怪,将上司巴结好了以后升官也快呀。“上司”一摸炮口,洁白的手套上马上就留下了一层灰,不禁责备:“你们平时是怎么保养大炮的?麻痹,太麻痹了。”敌炮兵团长马上称是。能不麻痹吗?这帮家伙天天喊着要抓共产党,要消灭解放军,可现在一群共党共军就在他面前都不知道。就好像一个人被卖了也不知,还乐呵呵的帮忙数钱呢。 最拍马屁的一句话:“高!实在是高。” 此言出自《地道战》。日本鬼子的平西炮楼被围,游击队和八路军本来想围点打援,但鬼子军官却想通过夜袭高家庄还解围。汉奸汤丙会马上称妙计。我军得知后,将计就计,不但消灭也平西炮楼的敌人,也端了鬼子的窝。看来这回,汤司令的马屁是拍到了马腿上了。 最扬眉吐气的一句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表明,一百多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的海岸线上放上几门大炮就可以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将一去不返了。” 此言出自《铁血大动脉》。据说,这是彭德怀元帅的原话。是不是我们就先不要考究了。记得有位西方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不是三大战役的胜利,也不是毛主席在天安门的开国大典,而是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过去,我们虽然打败了国内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但能不能战胜国外的敌人还是谁底。大多数人都有一股恐外症。抗美援朝结束后,这种现象一扫而光,中华民族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平凡最感人的一句话:“让我归队吧。” 此言出自《惊涛骇浪》。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这一世纪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与洪魔展开了英勇的战斗。刚入党不久的战士李向群牺牲在了抗洪第一线。他父母到部队来处理儿子的后事。这时,又一个特大洪峰袭来,大堤再次告急。李德清,这位公司的大老总,曾经的军人毅然穿起儿子的军装,走上了抗洪第一线。“儿子死了,老子还在;儿子没能完成的任务,老子来完成。”正是上下一心不畏艰辛,这一世纪洪魔终于在中国人面头低下了头。

⑺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具体版

具体故事如下: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

11岁沦为孤儿,不得不外出要饭。后来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解放区,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牙口村。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日道理,参加了抗日儿童团。

狼牙口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向阜平的交通要道,是日军扫荡的必经之路。王二小经常放着牛在山坡上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王二小的后世影响:

王二小牺牲以后,“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岁月悠悠,转眼间70多年过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在中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涞源县王二小纪念馆中保留着原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将军的题词:“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