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笔画,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步骤一:首先画两个圆圈,表示小蝌蚪。
㈡ 青蛙的生长过程
卵→小尾巴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带尾巴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带尾巴的蝌蚪→去掉尾巴的小青蛙→长大的青蛙
㈢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哪些阶段
有5个阶段。
1,蝌蚪的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尾巴长而扁。
2,长出小小的后脚,末端分化出5趾,大体形状没有变化,眼神可以更灵动,整体形状稍有增大。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
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3,后脚逐渐伸长,有青蛙后肢的基本形态,尾巴变得更加细长。
4,长出一侧前肢,分化出5趾,嘴巴稍有突出,逐渐能分辨头部和身体,尾巴更细,但整体形态增大。
5,最后四肢全部发育完成,眼睛突出,嘴巴增大,尾巴可带可不带,这时就可以称为青蛙了。
(3)蝌蚪变成青蛙的五张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
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
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㈣ 求小蝌蚪变青蛙的图片
这是我在上海动物园的家---青蛙小站。青蛙小站不大,但小庭院里有一个小水池,清澈流动的水带给我一个美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爸爸妈妈把我们这群卵宝宝包在圆圆的卵膜里,然后顺利的在水池里产下大约两三米长的卵带。我们呆在这里静静的等待孵化...
03/16 有的一些兄弟已经开始长好尾巴了,我也长大了变成小不点——蝌蚪﹔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池里游动耶!
我的兄弟姐妹很多,我们在水池里过得很快乐...我们开始猎杀孑孓(蚊子的幼虫),我们还吃一些沉在水底腐烂的植物根叶。如果你们要把我养在水缸里,要喂我吃小颗粒的鱼饲料。
03/26 好快地又过了10天,我们一起都长大了,而且水里还有小鱼和水螺做朋友。
04/08~16 哇!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开始要长出后腿了!有了后腿,我游泳的力度就大多了。
04/24 啊!我长出了前脚.....
这个转换的时期,是我必须面对成长中最困难的一关﹔就是我要开始很快的转变我的生命形态﹔在这个短短的几天,当我还是小蝌蚪时,我和鱼一样是用“腮”在水中呼吸。而此刻,我必须将身体的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环境,转变适应陆栖生活环境的过程。我的腮会退化并且长出前脚,这时候我必须经常地从水底冲上水面吸一口新鲜空气,然后准备离开水池,到陆地上用新演化成的“肺”呼吸空气。
04/21 啊!我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刚渡过这一个难关,接着面临到我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因为我在蝌蚪变态的后期,我的嘴巴、胃肠都会出现戏剧性的转变,在这时候我是不进食的,营养的来源除了体内储存的能量以外,主要是吸收来自尾巴分解后的能量,所以我的尾巴很快就消失了。
从此我离开水池告别了小蝌蚪的快乐时光﹔我已经是只小青蛙,就要开始我在陆地上的探险童年....我开始努力使劲的往上攀爬,我要看一眼陆地上的新世界....
这是我要来的新世界...???
㈤ 蝌蚪变青蛙的5个过程是什么
小蝌蚪长大过程中会经历长出两条后腿—尾巴变短—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5个过程。
生长初期:蝌蚪孵出3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容易导致其死亡。生长前期:小蝌蚪孵出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开始寻找新的食物。生长中期: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生长后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
(5)蝌蚪变成青蛙的五张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蝌蚪生长发育后,变态的时间受繁殖孵化季节和外界气温的影响极大,一般5~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可以变态,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要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才能变态成幼蛙。
㈥ 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简笔画
㈦ 怎样画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步骤如下:
1、蝌蚪的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尾巴长而扁。
拓展资料:
青蛙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蛙和蟾蜍形态结构相近,这两类青蛙物没有太严格的区别,蟾蜍皮肤多粗糙。
蛙体形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能够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进,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 幼体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
㈧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1、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2、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3、发育到一定时期,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
4、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8)蝌蚪变成青蛙的五张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小时候叫蝌蚪,在水里生活。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春天的时候,青蛙妈妈的卵产在水里,这些卵经过四五天就会变成蝌蚪。它们一天天长大,长着长者,就先长出来两条后腿。再过些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也慢慢变短了,最后,尾巴就没了。大约经过两个月,蝌蚪才能发育成幼蛙。蝌蚪用鳃呼吸,变成青蛙后就用肺呼吸了。这时候,小蝌蚪就变成了小青蛙,也可以上陆了。
㈨ 蝌蚪变青蛙的5个过程概述是什么
1、生长初期:蝌蚪刚孵出3天内不会吃任何东西,主要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容易导致其死亡。3天后蝌蚪的活动量会增加,两鳃盖完全角成时就会开始觅食,可以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饲喂,并适当加入一些天然浮游生物。
2、生长前期:小蝌蚪孵出10天以后,它的食量就会增大,生长发育加快,会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是其消化功还是比较弱,此时饲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蝌蚪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
3、生长中期: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会越来越好,为了使蝌蚪消化道发育,20日龄后蝌蚪除了可以投饲糊汁饵料外,还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
4、生长后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变为幼蛙的重要时期,蝌蚪在这一阶段会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蝌蚪的体长会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就会被吸收,此时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青蛙吃以下食物:
1、青蛙属于杂食性动物,植物性食物只占它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占食谱的93%。主要食物有稻卷叶虫、稻螟、稻苞虫、粘虫、玉米螟、棉红铃虫、萍灰螟、眉蚊夜蛾、稻眼蝶、稻负泥虫、稻象鼻虫、金龟子、瓢虫、白背飞虱、灰背飞虱、稻黑蝽象、褐背飞虱、稻潜叶蝇、萍摇蚊、果蝇、蚊等。
2、青蛙比较爱吃小昆虫,而且善于发现活动的昆虫。觅食时青蛙会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等有猎物过来时,青蛙身子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就可以把猎物卷入口中。
3、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可以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可以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尾巴,主要用头部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特别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可以用肺呼吸,幼娃会逐渐发育为成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