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溃疡”的读音是什么
1、溃疡的拼音[kuì yáng]
2、释义: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缺损、溃烂。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如胃溃疡、口腔溃疡等。
3、溃疡的组词:
(1)溃疡
(2)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3)胃溃疡
(1)溃疡痛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症状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有饥饿样不适感。典型者有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疼痛,可被抗酸药或进食所缓解。大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坚持至午餐才缓解。
食后2-4小时又痛,也需进食来缓解,约半数有午夜痛,患者常痛醒。GU也可发生规律性疼痛,但餐后出现较早,约在餐后1/2-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午夜痛也可发生,但不如DU多见。
部分病例无上述典型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胀满、厌食、嗳气、反酸等症状,多见于GU病例。随着病情发展,可因发病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改变。溃疡痛是一种内脏痛,具有上腹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
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抗酸药缓解,常提示有后壁慢性穿孔;突然发生上腹剧烈迅速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发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
㈡ 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突出症状。至少90%的病例有疼痛表现。一些病人没有疼痛,然而感觉上腹不适。少数病人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所谓无症状性溃疡病。约有10%的病人,第一个提示溃疡病的征象是呕血、黑粪或二者兼有。极少数病人,溃疡病的首发症状是急性穿孔。
(1)疼痛的部位和放射: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位于剑突和脐之间,多在上腹部,靠近中线的任何一侧,通常是右侧。疼痛的范围往往非常局限,病人常可用一、二个手指明确指出疼痛区域,直径约在2~10cm之间。
一些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部位可以不典型。有时疼痛的原发部位在右上腹而不在上腹部靠近中线处,这多见于球后十二指肠溃疡或累及肝脏、胰腺、胆囊或胃肝网膜的穿透性溃疡。偶尔,疼痛在背部中线T7~T12之间,而上腹部疼痛极为轻微或缺如。这一部位的疼痛最常见于溃疡的向后穿透。个别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位于脐部以下,在右下腹部。对于这样一个不寻常的疼痛部位的出现原因,现在还缺乏满意的解释,它可能是胃回肠反射增强伴回盲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的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可以自上腹中线向其他部位,如背部、肋缘和胸部放射。疼痛的放射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①刺激的强度:刺激增强时可以出现放射痛,最常见的刺激增强的原因是溃疡向纵深穿透和溃疡周围具有明显的炎性反应。
②病人的敏感性: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时可以出现广泛的放射痛。
③溃疡与其他器官的接触和黏连:疼痛自上腹部向背部放射常常提示溃疡穿透到浆膜并和胰腺黏连。溃疡穿孔并与肝脏和胆囊黏连时,疼痛向右上腹部和背部放射。
(2)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变化很大。病人的感受可以不是真正的疼痛,而是一种“压迫感”、“堵胀感”和“烧灼感”。有时病人的感觉很难和饥饿相鉴别。无并发症的病人即使感到疼痛,往往不是剧痛,而是“隐痛”和“钝痛”。
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疼痛性质和强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溃疡的大小影响较小。和胃酸的水平也没有明确的关系。病人的痛阈和对疼痛的反应性这两个因素影响较大,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溃疡病疼痛的性质和强度。痛阈因人而异;对疼痛的反应性,不但人与人之间有很大差别,即在同一病人,不同时间亦大不相同。浆膜受累是一个重要因素,溃疡穿透至浆膜时,疼痛剧烈而持久。并发症的发生常常改变溃疡病疼痛的性质和强度。例如,出血后疼痛常常缓解,急性穿孔时疼痛极为剧烈,发生梗阻时典型的空腹疼痛常常被上腹胀满感或痉挛性疼痛所取代。
(3)疼痛的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病疼痛的另一特征就是和进食有固定关系。疼痛往往发生在胃处于空虚状态时,即上午11:00时,下午16:00时左右,进餐后消失。因此,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发生于餐前。餐后疼痛消失是酸被食物缓冲的结果。夜间痛很常见,病人常常在凌晨1:00~2:00时因疼痛而醒来,稍进食物或服抗酸药即可缓解。疼痛很少发生在清晨起床时。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胃分泌一般在夜间最高,高峰在凌晨1:00~2:00时,其后胃分泌减少。在清晨6:00~7:00时达最低水平。这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常见夜间痛,且常在夜间1:00~2:00时痛醒的原因。
如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在溃疡发作时失去其既往的疼痛节律则应视为一不良的征兆,它多表示溃疡向深部穿透累及浆膜。或具有并发症,如穿孔、梗阻的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病伴发慢性胃炎时,疼痛亦缺乏典型的节律特征。
(4)疼痛的周期性:这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另一特征性表现。所谓周期性系指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症状逐天出现,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而后缓解,缓解数月至数年后又行复发。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复发常常在春季和晚秋,整个冬季都在复发也并不少见。大多数病人在夏季感觉良好。对于这样一个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季节因素,现尚无合理的解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周期性特征与胃分泌水平没有肯定的关联。世界各个地区均有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从而排除了气候因素的影响。除季节因素以外,其他常见的复发因素有疲劳、情绪紧张、焦虑、呼吸道感染、饮食失当、纵酒、应用致溃疡药物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溃疡疼痛的发作在频度、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有所增加;病人可以几乎每天都有明显的疼痛。这种周期性的消失多见于穿透性和梗阻性溃疡。然而也有一些病人,复发逐渐减少,严重程度逐渐减轻,最后疾病完全痊愈。
(5)疼痛的长期性:如上所述,十二指肠溃疡病具有反复发作和自然缓解的特点,因此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多数病人就医时已有数月、数年,甚至20~30年以上的病史。
(6)疼痛的原因: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疼痛系胃内容中的盐酸引起。酸引起化学性炎症。从而降低了溃疡边缘和基底部神经末梢的痛阈。血管充血进一步使痛阈降低。在无并发症的溃疡病,疼痛属于真性内脏痛,疼痛感觉来自病变处,经内脏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动力异常、蠕动增强或胃内压增高都不是溃疡疼痛的原因,然而蠕动增强或肌肉痉挛可使疼痛加重。应用抗毒蕈碱药物后疼痛消失不能归因于迷走神经的抑制或胃肠动力性的降低,而是由于胃排空延缓从而盐酸不能达到溃疡所致。
2.其他症状在多数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上述典型的溃疡疼痛是唯一主要的症状。然而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还可出现一些其他症状。现择其重要者,简述如下
(1)反酸和泛口水:一些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可以反复反流上来大量不含有食物的酸性胃液,称为反酸。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还可有泛口水,即口中迅速涌出大量水样唾液,这是迷走神经活动度增强的表现。
(2)烧心:烧心,即胸骨后烧灼感,是溃疡病病人极为常见的症状。它的发生可能是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造成刺激,也可能是反射性食管痉挛的结果。烧心时有时有酸性胃液反流至口腔。
(3)食欲和体重: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食欲通常良好,而且往往由于频繁进食以缓解疼痛,体重常常增加,然而发生慢性十二指肠梗阻时,体重可以减轻。
(4)结肠症状:不少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病人可以表现为便秘和左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或绞痛性,排便后缓解。
(5)贫血症状: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有时因溃疡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和力弱。
无并发症的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体征贫乏,即使在活动期,体格检查亦可无阳性发现。常见的阳性体征是上腹部,特别是中线右侧有限局性轻压痛。在穿透性溃疡周围有较多的炎性反应时,压痛范围可能较大,甚至出现腹肌紧张,并且可以在上腹部触到具有压痛的包块。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特别是伴有后壁封闭性穿孔(confinedperforation)病例,分别在胸椎10、11或12棘突的左侧和右侧出现压痛点(Boas压痛点),然而Bockus发现背部压痛点的位置往往较高,常在胸椎6~10之间。活动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还可分别在左侧和右侧臀部出现压痛点(小野寺臀部压痛点)。相似部位的压痛点也可出现于上腹部的其他疾病,如胆囊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诊断意义较小。
典型的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是诊断溃疡病的重要依据,但要注意有10%以上的溃疡病人可无症状。此外,慢性胃炎病人虽有类似溃疡病的上腹疼痛症状但无溃疡。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至几周或几个月。症状易于复发的,十二指肠溃疡常无痛复发或发生合并症。缓解周期通常是几个月或几年,几乎经常长于发作痛的时间。然而在一些患者疼痛是更为侵袭性的,症状频繁和持续发作或发生并发症。溃疡疼痛性质的改变可能是产生合并症的信号。例如溃疡疼痛变成持续性,不再为食物或抗酸药物所缓解,或放射至背部,可显示穿透(常向后穿透至胰腺)。
许多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没有溃疡症状。用内镜上消化道检查显示近半数的十二指肠复发溃疡是没有症状的。内镜检查亦显示在溃疡活动,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间缺乏良好的相互关系。没有溃疡疼痛并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急性或慢性胃肠出血,胃出口梗阻或溃疡穿孔的潜在原因。
X线钡餐检查见十二指肠龛影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诊断依据。内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活检胃窦黏膜组织可作HP检查。胃酸测定在诊断胃素瘤有意义,但对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作用不大。
㈢ 胃溃疡的疼痛特点是
1、为慢性疼痛
慢性经过,除少数发病后就医较早的患者外,多数病程已长达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2、痛呈周期性
除少数(约10-15%)患者在第一次发作后不再复发,大多数反复发作,病程中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互相交替。反映了溃疡急性活动期、逐渐愈合、形成瘢痕的溃疡周期的反复过程。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至数月或几年。发作频率及发作与缓解期维持时间,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溃疡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及巩固疗效的措施而异。发作可能与下列诱因有关:季节(秋未或冬天发作最多,其次是春季)、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少数也可无明显诱因。
3、痛呈节律性
溃疡疼痛与胃酸刺激有关,临床上疼痛与饮食之间具有典型规律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至下次进餐后重复上述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或服用制酸剂后完全缓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间睡前或半夜出现,空腹痛夜间痛。胃溃疡位于幽门管处或同时并存十二指肠溃疡时,其疼痛节律可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当疼痛节律性发生变化时,应考虑病情发展加剧,或出现并发症。
4、痛部位常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
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内脏疼痛定位模糊,不能以疼痛部位确定溃疡部位。若溃疡深达浆膜层或为穿透性溃疡时,疼痛因穿透部出位不同可分别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
5、疡疼痛的程度不一
溃疡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可描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嗳气、压迫感、灼痛或剧痛和刺痛等。
㈣ 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症状有哪些
一、口梗阻。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均可引起瘢痕形成,从而影响胃的排空,这种情况称为胃出口梗阻。患者常主诉进食后上腹胀满、早饱感及呕吐几小时甚至几天前的臭宿食,呕吐可在晚上加重。
二、紧张、生活起居、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以及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可导致胃、十二指肠抵抗力降低,加之胃所分泌的胃酸及消化酶过多,侵蚀了胃、十二指肠的表面,造成溃疡。溃疡的疼痛,是胃酸对破溃的粘膜表面发生刺激作用所造成的。
三、上腹部疼痛。多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典型的溃疡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及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或夜间疼痛明显,胃溃疡则在进食后疼痛加剧。
㈤ 口腔溃疡长在牙龈上,巨痛!怎么办
口腔溃疡个人认为还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说什么缺维生素啊,上火啊那些都太片面,吃点维生素和下火药还是好了犯,犯了又好,来回的折腾,还不如创面上涂点云南白药好的快,你可以试试。以前我还涂蜂蜜,感觉也管用。不过免疫力这个东西还是中药调理比较好。我就记得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叫李文霞的大夫,说中药的一味药起好多种作用,像这种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还是中医中药调理好
㈥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区别是什么
胃溃疡跟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区别
临床上以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为多见,最近的统计为1.56:1。而胃溃疡一般比十二指肠溃疡的面积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常同时伴有慢性胃炎,而以胃溃疡时发生率为高。
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或腹部不适,典型的位于上腹部剑突之下,有时偏左,疼痛缺乏典型的节律性,餐后腹痛出现得早。
而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大多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局限的上腹痛常发生在胃内排空之时,特别是在上午10—11点钟,下午3—4点钟和晚上10—11点钟左右,在凌晨1—2点钟时还会把患者痛醒,如服用些制酸剂或者吃些食物可使腹痛缓解,这种节律性很突出,患者均能清楚地向医师叙述;疼痛的部位大都在剑突下偏右。周期性发作和缓解是十二指肠溃疡突出的表现。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大约有半数为2—4周,其余短的可只有几天,长的可达8—10周。发作间的缓解期也长短不一,有些为1—3个月,有些短些,有些则更长,偶然见到在一次发作后缓解期长达十余年者。在缓解期,患者可以任意进食而不发生疼痛。有不少病例,这种周期性发作呈季节性,常在春季和秋季时金病,而在夏季及冬季缓解,与气候的变化呈相关性。另外胃溃疡可以有部分癌变,而十二指肠溃疡癌变率则极低。
㈦ 口腔溃疡图片
口腔溃疡图片如下:
1.轻型口疮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坚持使用杏林集口腔修护凝胶。中药治疗更讲究全面调理,故需耐心坚持,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㈧ 口腔溃疡的痛是几级的痛
口疮属于第一级疼痛,可用漱口液或局部麻药喷洒,避免各种不良刺激,2周左右即可自行愈合。WHO把疼痛划分为5级,0度为不痛,1度为轻度,间歇痛,2度为中度痛,必须用药才能缓解;3度为重度,持续痛,非药物无法缓解;4度为剧烈痛,疼痛伴局部血压、脉搏改变。就口腔溃疡而言,它的发作时间约为两周,在不同的发作时期,疼痛的症状会有不同的程度,因此口腔溃疡的疼痛分级为1级,严重者可达2级。对发生口腔溃疡后,虽然是可自愈的疾病,但如果局部疼痛明显,可采用外用药进行治疗,例如可使用一些康复新漱口水,或使用含麻药的外用药喷雾。这类外用药的作用是在口腔溃疡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食物进入口腔,以及物理机械的刺激,作用完成后,在外喷药后,可阻隔外界刺激,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一般我们的口腔复发性溃疡,只要护理得当,在两周左右就能痊愈。
㈨ 胃溃疡症状表现有哪些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它的临床症状最突出的表现是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常称它为溃疡痛。据资料统计,80%以上的胃溃疡病人都有疼痛发生。
1.节律性:
疼痛的发生常与进食有密切关系
。根据进食后疼痛发生的早晚,可区分为早发性疼痛和晚发性疼痛两种,早发性疼痛是在进餐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以后,疼痛再次出现。早发性疼痛多属胃溃疡。晚发性疼痛一般在进餐后2~4小时发生,也有的发生于夜间或饥饿情况下,因此,有些病人随身携带食物,一疼就吃一点,可缓解疼痛。晚发性疼痛多属十二指肠溃疡。上面谈的疼痛由于发作比较规律,称为节律性疼痛。
2.部位:
胃溃疡疼痛多在心窝部剑下或偏左,疼痛部位多比较明确和局限
。
3.性质:
多数为隐隐作痛,表现为钝痛
,少数人偶发绞痛或刺痛,或剧烈疼痛,不同病人不同时间疼痛轻重不一。
4.周期性:
胃溃疡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
。疼痛可以短时间内缓解或减轻,吃东西后,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尤其饭后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胃液分泌最多,胃酸和食物在胃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搅拌之前,酸性胃液与没有保护层的胃溃疡面相接触,加上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比较多,于是引起剧烈的疼痛。另外,其发作以季节交换、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诱因时多发作。
5.长期性:胃溃疡复发率高,病程长,所以疼痛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胃溃疡不一定都发生节律性疼痛,如溃疡的慢性穿孔、溃疡病恶变等,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胃溃疡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并发症,溃疡出血、急性溃疡穿孔,轻则表现腹痛,重则丢了性命。胃溃疡需要时间去治愈,但是需要病患与医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