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要为学生刊物画漫画,是比较正式的报刊类漫画(ACG隐遁),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网站或者书籍可以学习
首先,我们开始学习“悲哀”表情的画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通的情绪。本图是一个典型的动画人物的脸,但是注意一下已产生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物情绪的最明显特征是眉毛。请注意眉毛内部的顶端是如何向上弯曲的。同时她的下眼框略微向上弯曲,而上眼皮呈更明显的圆形曲线。弯曲下眼框能表现压迫,悲伤或忿怒的情绪;而在这情况下,眉毛的形状向我们说明人物处于悲伤状态。另外,注意嘴的形状,它很小,且嘴角向下弯曲。所以从整体来看,好像她就要大哭一场了(所谓:樱唇微开娥眉蹙,一颦一泪总关情)。 看看这幅图:他的悲哀就要含蓄些了。人物看起来很沮丧,但没有上图中那么忧伤。他的眼睛比较小(也许因为是男的吧),嘴也比较大并且向下弯曲得也不是很明显。眉毛的角度以及呈拱形的下眼框仍然会让你觉得他正在为某事心烦(大男人不好做,再辛苦也不说...)。 这一张图里的人物表情介于悲、愤之间。眉毛明显地弯下来,嘴巴看起来像在喊叫,两者都表明他处于疯狂状态,不过他的眼珠还是画得非常大。这使他看起来像是在生气,或受到了伤害或者在为谁谁谁心烦意乱。 这家伙明显是在斥责谁,即使他并没有大喊大叫(with the sound of silence...)。^_~现在你可以画出正在生闷气的人物了。在本图中,眉毛贴着眼睛并且眉角画得很尖(我也在眉间画些皱纹),嘴角也明显地向下弯。双眼睛很窄,而且眼珠非常小,这会让他的神情看起来更生气(这种表情感觉蛮阴鸷) 这幅的表情不蛮确定,他既有些困惑又像是心里又对谁不快。高低交错的眉角让人觉得他心里又乱又疑。为了增强表情,也可以把嘴的中间稍微留些空白。 漫画里的人物好像总爱闭着眼说话,其实会有多少人说话时真的那样?但无论如何,闭着眼睛可以表达多种情绪。这幅图里,人物表现得性急或烦恼,但是闭上眼睛的样子也能表达平静,快乐或自以为是的心情。双眼呈弧线向上弯曲,这也能表达极度悲哀和激动的心情。本图中,眉头画得向下些而且嘴是张着的。注意人物的左上唇有些翘起--不论你想表现哪种消极的情绪,不论是你是要画忿怒,不爽或急躁--这种嘴型都是适用的。 在漫画里“快乐”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而大大的眼睛,高扬的眉毛和一张微笑的大嘴(^0^应该就这样了吧?)通常最能表现欢快和兴奋的心情。当然也包括其它的特征,例如:双眼中放大的高光和向上弯曲的下眼线。注意,大多数kawaii(?不解)人物的眼睛都很大,而鼻子和嘴都比较小.(除非他们的嘴象本图中那样是张开着的) 这位也蛮快乐的,不过表现的程度没有上例中那么夸张,他的情绪更加细腻些。注意眉毛画得较低(尽管仍然有些弧度),并且嘴的曲线画得非常纤细。下眼线呈弓形,双眸仍然相当大,所以虽然人物愉悦的心情不那么明显,但他的好心情还是显而易见的。 要表达惊讶或震惊的情绪,可以把眼睛画得很大而瞳孔相对画小些。这是漫画人物脸部独特的夸张方式,当人物极度吃惊的时候,他/她的眼睛几乎会撑满脸上空白部分...在本例中,嘴画得很小,但其他四官(除了嘴就是4官吧?)的大小将会协调画面D。 这家伙不是特别抢眼,他只瞧着有些恼怒。眼珠很小,眉毛弧形向下,嘴也很小且有些撇到一边。这幅就没什么可多说D了~ 鼻子和嘴巴 动画里鼻子和嘴巴的造型都十分可爱,不用通过练习各种不同风格来一步一步学习,下面的这些例子会让你受益非浅。 此处所示为基本动画风格的鼻子和嘴巴。它由三基本的简单形状所组成:一片楔形的鼻子,一条细长的线作为嘴,还有定义下唇的一条较短的线.(不过这条较短的下唇线也并非一定要画出来) 在如图的正视图中,你可以先用笔轻轻画出一些线条来确定鼻子和嘴的位置。鼻子和嘴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不同的人物而调整,但必须保证它们在一条直线上,为助于定位,你可以画一条如图所示的垂直辅助线。上图二是一张侧面的脸,但是口、鼻仍排列在一条曲线上,表现其处于脸的中心位置。 画侧面的鼻子和嘴比画正面或3/4侧面要困难些(其实写实画法正面要难啊)。主要因为嘴唇不太好确定,不能象上面那样用简单的直线就能搞定,必须自己老老实实地画。前辈教导我们: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如果画得好,效果会相当不错。首要考虑的是鼻子、嘴唇及下巴构成的曲线。上唇要向内弯曲,而下唇(在侧面像中要稍微靠后些)是向外的曲线。这只有多练习才行,不然--可能会把人物的脸画得很怪异或者成了瘪嘴巴。 脸的下部由一些反差很大曲线所组成。注意这两幅的画法,鼻子的曲线对着脸部,然后在上唇上面往右边微微弯回来。上唇向内弯,而下唇的曲线则向外。下巴不是一条单纯的直线,它是一条圆滑向外的曲线。 在此例举一些不同风格的嘴和鼻子。有些可以用于不同性别的角色,也懒得再分类了^_^ 。注意有些风格的嘴巴只是一条细的直线,而其他一些风格里,嘴唇画得更好些。动画中嘴一般不太大,除非角色正在大喊大叫,因此相对要画得小些。鼻子的画法各异:有些画成楔形, 有些具有阴影,而有的画得很细致,你甚至可以看得见鼻孔(如果再细节一些^_^)。女性人物的鼻子趋于小巧,着墨较少,而男性的鼻子一般久长,棱角分明。 这里例出了更多侧面的鼻子和嘴的造型。即使比例和表情有所改变,但仍都遵循上述基本形状的要求。当画这种角度的脸孔时,注意不要把鼻子画得太尖,脸画得太平整。面部曲线应确定恰当,否则画的这张脸看起来就不自然了。 多视角头部造型
本篇将讲述动画造型中不同角度脸部的基本画法。虽然这里只以标准动画女性脸作范例,但只要调整其比例,你就能随心所欲地画出各种人物了。 正视图 首先画一个大的圆形,将其水平三等分,再用一条垂直线把它对半分开。水平线的间距不一定要十分准确,其比例取决于你所想画的人物面部造型。不必太过苛求啦。 下一步,在圆形正下方作个小标记(一条短线, 不一个点)。在本图中,从圆形到标记的距离与圆形第三等分的长度相同。标记位置即人物的下巴,因此画成一条短线比一个点的效果会好些,不然下巴就变得太尖了。下巴标记位置的高低是调整脸的形状及脸部外观的一种方法。接着,画两条对角辅助线,必须是圆周的切线(tangent中学数学呀), 并与下巴标记的边缘交叉。 然后,要让脸部丰满起来,它不可能那么瘦吧。在脸的两边画出两个圆角的三角形。调整三角形的厚度及颧骨(就是三角形弯角的地方)的高度则可改变脸的形状及外观,你就能画出不同的人物造型了。* 现在脸的下部已经成型了,让我们来加上眼睛,鼻子和嘴巴。不同人物眼睛的位置会稍微不同,但它们通常位于圆形较低的部分。鼻子大约在脸下方的中间(即圆周下面的区域),而嘴则直接在鼻子之下。(日式的这种画法脸部靠下,人物看起来会年轻些,用传统的三亭五眼作比例要简单写实些) 接着,擦掉辅助线并填好眼睛的细节部分。现在可以看到大致完成的脸基本形状了,而且你可以加上你喜欢的所有细节,比如头发、衣服、珠宝、纹身、伤痕等等(当然也非多多益善,不然就成蛇足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4 视图 先画一个大圆形,就象正视图中那样的,不过现在要把辅助线转到左上方。头部的这一部份是个三维空间的球体,所以不论你把它旋转到哪个方向,辅助线都应该与球体的曲线一致。将脸部水平分成三份,再垂直分为二等份。当然,由于我们所画的圆形的角度,辅助线不会将其分为完全相等的部分,但是必须记住如果你把球形又旋转成前视图,那么它看起来应该和教程前面所写的一样,是完全相等的了。 接下来,将垂直辅助曲线延长到球体下方,在球体下选择一个点表现下巴的位置。从圆周到下巴的距离应该比圆形第三段的长度长一点。画两条与圆周边缘相切并且和下巴标记位置接触的辅助线。左边的一条辅助线应比右边的要陡一些。 稍微将脸部轮廓画得圆润些,在辅助线两边画两个圆角的三角形。脸的左边应该弯出与圆周相接触,而右边的曲线应该平滑倾斜一点。想要画得好,练习少不了。 接着画眼睛,鼻子和嘴。眼睛位于圆形的较下部的那一半里。你可以参考本教程中“动画人物眼睛画法”来了解这种角度下应如何排列眼睛的位置。五官都要沿着中央的辅助线来排列,千万别画歪了!不然看起来会很难看的 ;)鼻子一般在眼的正下方,嘴巴一般在鼻子的正下方(这话蛮熟--唐僧骑马咚里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注意一点,嘴巴别伸到鼻子的左边去了;在这个角度看,它的大部份是处于垂直辅助曲线的右边。- 将线条进行一些优化后,3/4视角头部的基本形状就大功告成了。把你喜欢发型、珠宝都给她加上吧!这里列出了一些不同角度的头部。每一个都如前面的教程中所做的那样,在一个基本的圆形上增加辅助线而成(有关绘画侧面头部的更多资料--如本图左上中的例子,参考“鼻子和嘴”的教程)。可能这些脸部的比例并不是很完美,因为作为例子这些图片,完全是不同类型的脸型(有许多是画的男的...)^.^ 当然,除了简单的卡通少女形象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角色...上图这些其他比例的人物,你也可以试着画一下。除了有的线条被加长或变短以外,他们基本形状都是一样的。比如图中左上角那个,脸型较瘦长一些,脸颊棱角较分明,而且眼睛比较狭长。右上角的,脸要小很多,眼睛很大。男性的脸一般要长一些、方一些,而女性的脸趋于小巧圆润。小孩的,与两者都有不同,又小又圆。 头发基本造型 通常的类型,动画人物的头发将十分复杂。不过,如果你把它们分解成基本元素来绘画,将会简化此过程。 如同现实中的头发,漫画式头发也是由许多股发线组成。然而,比起单独画出每一股头发来,更好的方法通常是把它们画成不同大小、形状的发丛。如图所示,这是每种头发风格的一些最简单的形式。注意在大多情况下,在发丛的底部的线条更弯曲一些--如例图中最左上的例子尤为明显,较低的线比上边的线条曲度更大,让头发更富有深度,更加漫画化(anime- ish?)一些。有时头发表现得很夸张,有时却仅能让人瞧见,不过大多数的漫画发型中,每股头发都会是这种基本的形状。 当你知道该如何画好每一股头发,就可以开始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漫画风格的发型了。看看本图的每个例子(作者自己都不解左下角那组头发干嘛要打折) ,注意从第一步开始的基本发线是怎么运用的。那些相似的形状通常贯穿于许多不同的发型之中。在每一股头发上酌情画一条向外弯的曲线作为发丝,将会让头发显得更形象一些。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描绘头发的细节,只需要增加头发的缕数即可。 现在我们开始练习一些稍微复杂的形状。注意如何改变每一股头发的大小和形状使其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股头发可以是纤细而直长的,也可以是粗而弯曲的。注意你可以把头发画得非常细致,或非常简单,全在于你所绘头发股数的多少了。 这里例出了一些基本的发型。注意头发在弯曲、旋转的时候,其内部是如眼睛是体现漫画式人物个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双眼是面部最具表现力的部份, 也是区分不同人物使其鲜明可辨的部份。所以画好眼睛是相当重要的。在“常规面部绘画自学指南”的这部分内容中,大家将会知道该如何绘画多种漫画风格的眼睛。一些常见的在线教程往往只告诉大家怎样画美女们的大眼睛,但没有仔细区分不同风格眼睛的明显变化。本教程包括漫画中男性、女性不同类型眼睛的绘画方法,并附带一些其他风格的范例,希望可以帮你画出自己的原创漫画人物, 或许能让你的人物画得更精美。 女性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从最常见的漫画式眼睛--“美女型大眼”的画法开始啦。先画一条向上弯的曲线,曲线最高处的线条要画得略微粗些。这里我们画的是脸部右边的眼睛(也就是人物的左眼),因此曲线左端要比右端高(日式的大眼睛眼角有些下垂,楚楚可怜的样子,不过垂得太厉害了,小龙女就会成老龙婆)。其实这个还没成型眼睛的顶端并非完美的曲线,而是稍带些棱角。也有些类型的眼睛几乎完全在正顶端弯曲。 接下来,我们来画眼睛的下半部分。为了确定其位置,我们从上眼线的边缘开始向下轻轻画两条斜线作为辅助线。辅助线的倾斜程度决定眼睛会有多大多宽。你可看看本页后面的例子,来体会线条倾斜度所产生的变化效果。通过辅助线画出下眼线,眼角稍微向下往右倾斜一些,右下角的线条要画得略粗些。 擦掉辅助线,在眼睛里面画一个长的椭圆形。也有些漫画人物的虹膜(就是眼珠子)是个大的圆形, 不过这里我们把它画成细长的椭圆形,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形状调宽些。椭圆形上部将被上眼线所遮盖--其实不论哪种风格的眼睛,我们都无法完全看到整个眼珠,上部几乎都要被眼框边缘掩盖(当然惊恐、愤怒时例外)。 下一步,画出眼珠高光的轮廓线。通常漫画人物的眼睛会有一些阴影。漫画中女孩一般也都具有明显的阴影和光泽。确立你画中选择的光源,并且在整个画面中都是始终不变的。举例来说,如果在一张画中光线是从左边照射的,那么画面其余部分的高光区也必须源于左边,否则光线所产生的明暗关系就不协调了(除非你使用了多个光源,不过本教材不涉及此范围)。画两个长椭圆形: 大的椭圆形在虹膜(眼珠)的左上部(与虹膜的边缘重叠,如图所示),很小的那个在眼睛的另一边。 接着,在高光的下面画上瞳孔。高亮区一般位于上端,千万别把瞳孔画到高光下面了。再画出睫毛,我们所画的这个眼睛,睫毛是从眼睛右上部长出的连续的穗状物。睫毛要顺着眼睛的曲线来画,看起来才会像是由眼上长出的,别光画些粘在她眼睛上的“Z”形的折线。其实睫毛就是从眼皮上边生出的细小曲线啦。 (此处所述为PS的功能)点击层面板上的选框,将层1设定为 "保护区透明区"(Preserve Transparency),如左图所示。这样你只能在已有的线条上加色,而不会把没涂颜色的空白处弄脏。它的作用非常重要。选一支大的画笔,用纯黑色(0,0,0)在整个画面上涂抹。所勾的边线将会变成它应有的黑色。何重叠、嵌套的。 好,现在我们开始画另一种风格的眼睛--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一种。这种类型更细长、优雅,看起来也写实一些, 所以比较严肃的动、漫画中常常采用。这种特殊的眼睛属于Deedlit“Lodoss War”类, 比杀手还要酷得多的造型(这种眼睛始于杀手!)。先画一条细长的曲线。左边应该比右边低,而且线左边的转折处要锐利一点。 为了便于定义眼睛的底边,从眼睛的边缘开始轻轻画两条对角交叉线作为辅助线。与上面的教程不同,此处的辅助线没那样垂直。辅助线越趋于水平线,眼睛将会越小。但是也别画得太过于平直,因为你不会希望这双眼睛变成斜视吧。通过辅助线画出眼睛的底线。 擦掉辅助线,画出虹膜(眼球)的轮廓线。如果没有眼皮,眼球将会是一个完美的圆形。然而,眼球既被眼皮的边缘挡住,则我们看不到眼珠的顶端和底部。眼球不要画太小,至少你能看见完整的物体。(除非你想要传达某种情绪,比如忿怒或者惊奇,不过这是另一部分所讲述的内容了) 下一步,画出虹膜上的高光,其位置及画法如前所述,不过这里眼珠自身的亮光要小很多,也要更圆一些。然后,我们在眼睛的上面画出双眼皮。 在虹膜的余下部分画好眉毛及阴影。记得在高光下面画好瞳孔,并且无论你把眼珠的其它部分画得多暗,相比之下瞳孔都要稍微突出一些。 你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画出这些不同风格的女性眼睛。试着去观察每种风格的区别,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虽然形状和比例有所改变,眼睛最高的边缘总是比较厚;眼珠上总是画出多层的阴影,等等。虽然这些有的确实是素描速写稿,看来有点散乱,不过希望这对大家仍然有所帮助。 男性的眼睛 接下来,我们将要画一些男人的眼睛。一般男性的人物会被漫画爱好者们疏忽,因为很多画友觉得男性比较难画(画女人难,画男人更难,画得不男不女的倒是比较简单,区分漫画里的男女,对读者和作者都考验),其实真的也并非是那么“老大难”的问题,虽然两者的区别确实比较大。大多数男性的眼睛比女性的眼睛要瘦些、窄些,当然有时也有例外。这种类型的眼睛 ( 应该是属于FushigiYuugi的Hotohori(这部片子没看过),比其他女性的眼睛狭窄,而没有那么瘦,看起来似乎属于那种比较黑暗、可疑的人。^_^ 开始画一根粗的,比较长的曲线,类似于一条水平线,但是仍然有一点弧度的曲线。线条的边缘要稍微向内弯曲,左端更明显些。 轻轻画两条对角辅助线,以助于定义下眼框,辅助线从上眼框的两边出发,彼此几乎成垂直。不要画得太斜或太平直了,否则眼睛的尺寸就不那么准确了。画出眼睛的下眼框线,通过辅助线帮助你确定其位置。 擦掉辅助线并画出虹膜。虹膜是一个完美的圆形, 但一部分会被眼皮遮住。眼球别画太小,至少要能看见完整的物体。(除非要表达强烈的情绪,比如:惊奇或忿怒, 请参考教程《情绪篇》的内容) 男性人物的双眼同样是光彩熠熠的,不过一般高光的区域没那么大与明显而已。在眼珠的左边缘画一个椭圆形,右角画一个尖形作为高光区。 画好瞳孔、亮光及较深的阴影,特别是如果人物有一双颜色很暗的眼睛。再画双眼皮和睫毛。男性人物的眉毛一般都较黑,较粗,所以记得别画成细细的柳叶眉了。这个可不难,没错吧?^_^ 用不着担心眼睛看起来太女性化,其实往往很难讲清哪些眼睛一定属于男人哪些一定得属于女性(眼睛毕竟不是区分性别的标志)。某些风格的眼睛也能男女通用。 纤细、狭长类的眼睛常常(当然也不是绝对)和那些比较黑暗、深沉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坏人一般都长着较狭窄的眼睛,不过也别把所有长这种眼睛的角色都当成敌人。要画这种风格的眼睛,先画一条长的曲线,注意曲线左端要比右边斜。 接着,从上眼框的两边出发画两条对角辅助线,其角度和教程的前三篇讲的有些不同:左边一条要比右边一条平很多。参考辅助线画出眼睛的下面部分,它应该是弯曲的,并非一条直线,所以整个眼睛象一个拉长了的尖的椭圆形。 擦掉辅助线画好虹膜。虹膜应该被上眼皮复盖,否则,虹膜就是一个完美的圆形。把眼睛右角的线颜色加浓。 画出高光,和眼睛上面的双眼皮。 加上瞳孔并在虹膜上画好阴影,再添上眉毛后,这只眼睛就画完了。最后把线条处理平滑、加暗就搞定了。^_^ 画过了右眼后,或你也会想再画一下左眼。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原来那只眼睛画一个精确的镜像图。但是,摆放第二只眼睛的位置需要些技巧。动画中的眼睛, 无论什么风格,双眼总是相距一只眼睛的长度。其间距可能会或大或小,不过用单只眼睛的长度来测量是较好的方式(就是常说三亭五眼)。 可能你不会总画人物脸部的正面,所以应该了解在不同的角度要如何排列眼睛的位置。在《常规面部画法自学指导》的“头部”内容中,你会看到如何通过曲线作辅助线来定义眼睛摆放的位置。初学时都用画辅助线的方法以助于确定眼睛的位置,直到自己真正熟练后便不必如此了--你不会希望眼睛会偏离中心吧。注意左图中,右边的眼睛比左边的小很多也平得多,对,因为它离你较远些。` 这一幅也非常相似--除了头是往另一个方向仰起的。在此图中,左边的眼睛比右边的小,但双眼仍然是顺着脸部的曲线。如果两只眼睛的位置摆得不适当,那看起来会很糟糕的,所以--哼哼,小心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时主要表现其神态,所以一定要画好。一般的画法如下: 1、用铅笔打稿,画出基本形状,同时注意眼睛的位置和角度与透视关系的准确。 2、在打完稿之后,可用毛笔将眼睛勾出来。在使用毛笔时要注意,由于毛笔较软,用线的变化也较大,所以要注意力量的轻重,一般,在画上眼皮时用毛笔要松,而且为了使人物眼睛有神,可将上眼皮画得粗些。 3、在画眼珠时要小心,要事先将眼珠的高光留出来,在瞳孔的上方可以适当留出一些白,这样会使眼睛有一种透明感。 4、在画下眼皮时,要尽量画细一些。 5、画眼睫毛时,不要将眼睫毛画得过粗,用笔要利索。 6、在画侧面眼睛时方法和正面基本相同,但需将眼皮多画出一部分以便使它包住眼睛,侧面眼睛睫毛是最长的。年轻女性——年轻男性: 中年女性——中年男性: 7、画时要注意眼睛的上下位置。 8、眼睛与鼻子之间的关系。 9、几种不同形状的眼睛。 在画眼镜时一定要注意镜片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女孩所带的眼镜边较细,而男孩眼镜边较粗,而在画半侧面眼镜时,要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俗语说“画人难画手”,这说明画手是比较难的,为此,应先了解手的结构。手的结构可分为手掌和手腕两部分,要将手掌看成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作画时,先要将这两部分看作一个整体,画出手的边线,再定出大拇指的位置,要明确每个手指的长度是各不相同的,手指的关节部位要适当弯曲,在特写画面中,要画出手指的两个关节,特别要强调一下拇指和小指的外轮廓线,这样会更有立体感。 手的画法: 画手的背面一侧应以硬线勾出,以表现骨骼的硬度,手掌一面要以软线来画,表现柔软的质感。 而手指是很灵活的,所以,五个手指不要分开来观察,随着手的动势,角度的不同,形状也不一样。 女性的手指较纤细,骨节不突出,指甲较长,为了表现女性手的细腻、柔软的感觉,所以用线要平滑、有性。&; 男性手掌较宽厚,手指粗壮,关节明显,多以硬线来表现。 脚 脚的运动规律是通过脚与小腿之间所成的角度来表现的,要注意观察脚、脚踝、小腿之间的关系。 画时要注意鞋是随着脚的动作而发生角度变化,画时要想到脚的状态,鞋的款式不同要用不同的笔来表现其质感
Ⅱ 谁有这张报纸标题背景的图片啊
去昵图网()搜索素材“墨迹”或者“墨点”。超级多 至于海报的字体,当然要适用才好啊。幼儿园的海报,字体要卡通点(pop,海报体等),而通知之类的海报,字体就要正规点(宋体,黑体等)。不可一概而论 ————————成都老麦手绘pop海报广告制作
Ⅲ 好看的动漫刊物有哪些- -
《《《这是我的评论~
《动漫周刊》始创于2003年12月,是中国第一份全方位报导动漫资讯的周刊报纸,也是全球第一份集新派动漫作品介绍、动漫新闻资讯于一体的华文动漫时尚专业报。以“最平民化的动漫资讯类刊物”定位,为中国漫迷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纯动漫空间,从而深受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漫画爱好者的喜爱与拥戴。《动漫周刊》创刊后,发行量不断上升, 连续四年高踞全国所有动漫类报纸销售的第一位,成为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动漫第一报。 《动漫周刊》旗下集合了一群实力雄厚、专业性强的报刊制作班底,以最为时尚领先、报道全面迅速的动漫游戏资讯,成为引领青少年文化的潮流标志,广受大众欢迎。 目前,《动漫周刊》是国内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漫动游玩”新闻咨讯报。 2003年试刊,2004年正式发行。读者对象以13岁-29岁的青少年动漫爱好者为主。主要发行于具动漫市场消费基础的一级大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天津、北京、成都、重庆、西安、南京、长沙、青岛、山东等。期销40余万份。 主编钟路明心声:我考察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门这些动漫发达地区,发现动漫杂志很受欢迎。像日本,不少漫画周刊每期销量高达400-600万份。在香港,《龙虎门》也有36年历史了。但偏偏没有人办一张动漫新闻咨讯报。于是,我把二十年办报经验放在动漫上。《动漫周刊》由此成为全国、全亚洲、全球第一张众华文动漫新闻报,成为主管动漫文化产业的政府官员、动漫产业界高管人士以及广大青少年爱好者垂青的专业动漫报。
《《《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虽然比较便宜,但文章质量不高,娱乐可用,推荐新番不是很多版幅~
东西动漫社》 杂志 月刊(VCD版与DVD版) 16 RMB 月刊(豪华版) 20 RMB 每月前18号出,例如:7月份的在6月18号就开始发售了 内容很多:评东评西大片子,NEWS东西评,东西梦工厂、扒少爷无责任扒扒扒、非主流、恋声一族、东西学堂、东西娱乐城,东西群魔传、日语学堂、榜行天下、漫画阅览室、东西时间、书上有连载火影和死神,CD歌词。 并有柯南、火影、FATE、叛逆的鲁鲁修、海贼王,等增刊,着实让动漫迷们爽了一把。 VCD版是2VCD+1CD,从第49期开始每期有一张双面海报为赠品(小海报,现在已没有) VCD版:强档名着放映厅〔动画连载〕 、大专题、热剧热赏、东西剧场、东西歌会、新番放送、新番欣赏,优菲的日语课堂、某十四的小黑屋(已腰斩) DVD版是1CD+1DVD,从第49期开始每期有一张双面海报为赠品(小海报,现在已没有) DVD包含了VCD的所有其他内容,还有VCD没有的动画剧场版或OVA(每期两部)。 CD则是动漫音乐(书上有歌词) 豪华版是2DVD,随书有一本名为《御宅198》的副册,同时每期赠送一张双面海报(大海报,现在已没有) 豪华版的DVD涵盖了DVD版与VCD版光盘的全部内容,其中一盘DVD是强档名着放映厅〔动画连载〕的完整内容,同时包囊了CD盘的音乐数据包,而另一盘DVD则是DVD版内DVD盘的内容。 另外DVD版是从第17期开始与普通VCD版同时发售,而豪华版是从第49期开始与DVD版、普通VCD版同时发售(据说由于豪华版的装订与DVD版、普通VCD版相比更为精细,所以,实际会比DVD版、普通VCD版晚1天左右)
《《《比较贵,东西还行,里面我喜欢 十四阙 ……因为她的小说真的不错……囧
动感新势力
《动感新势力》(Anime New Power)是2003年初基于《电子游戏软件》杂志社出版的《电玩新势力》热卖的基础上,以动画为对象出版的全新型动画影像读物。《动感新势力》与以往的动漫资讯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对于动画不但有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还配有影像和音乐,从而使读者对所需了解的动画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杂志特色
鉴于对动画市场的分析,《动感新势力》将办刊的方针定位于导购资讯和精华短篇欣赏。读者通过《动感新势力》可以了解到时下最经典与最流行的动画节目与产品,不但可以把握时尚动画的脉搏,更可为选购动画产品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与借鉴。影像欣赏为部分读者网罗最难购买到的动画影像,还配有编辑特别剪辑的动画MTV等独家栏目,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感新势力》的欣赏性与收藏性。而作为主题的动画特辑更是集介绍、回顾、评选与欣赏于一身,成为每辑的高潮部分。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动感新势力》的影像部分基本由新作速递、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音乐欣赏以及特别典藏等几个板块组成。其中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特典是比较固定的板块。导读手册除了对影像介绍进行补充以外,还开设了DVD鉴定团,动画销售与排行、动心一刻等特有栏目。(动画销售与排行分为动画歌曲,动画声优,动画角色人气和作品人气排行)
《《《个人最喜欢这本,侧重点在于每当新番狂潮都有细心整理……文章也写得不错,曾有都市传说 完完整整看完动新能使作文满分…… 另外就是,翻译啊,剪裁视频啊质量都很高……不过此编辑部被称为最邪恶的动漫编辑部……所以,其内容,慎看……
于是强烈推荐这本!
动漫贩(Animation&Comic Fans) 动漫月刊杂志,杂志社目前位于北京,所以在北京的话每月一日大概可以买到,其他地方在每月的上旬基本可以买到。 很厚,有一百多页,杂志内容丰富,包括漫评,新番介绍,声优访谈录,贩通会等等,有时会刊登同人文。 附赠1或2CD,内容都是时下流行新番的主题曲(都很好听),售价为19.8元。 已经出版了五年,是目前较受欢迎的动漫杂志之一。 赠品:CD,,海报,别册一本或两本,还有CD歌词本,动漫明信片,书签(现已取消),在周年特刊和夏季特刊时附送便签本,最新夏季刊附送“修罗馆”设计的纸模。最新冬季刊附送2010年全年日历(共六张,正反两面各有动漫人物海报。)和钢之炼金术师餐巾纸盒。
《《《不是很清楚,周围朋友也都没买过……
动画基地 即ANIME SPOT,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一家动漫杂志之一。月刊,VCD普通版定价11.80元,DVD豪华版定价16.8元,随刊附赠多张音频、视频光盘,偶尔也附送海报、鼠标垫、手机袋等赠品。2010年2月号创刊于2004年,已于2009年9月号全面改版,人员进行调整,前《动画基地》主编,目前《二次元狂热》主编——Jedi回归,同时前太平洋动漫频道、前天极动漫频道小编——小黑加盟助阵。新增加了多个栏目,封面全面改为国内同人画师的数码绘作品。 《动画基地》杂志以动漫发烧友为目标人群,每期都会在CD以及PC-DVD中收录大量好听的ACG歌曲和精彩的视频节目。相比《动感新势力》,《动画基地》的CD更偏向同人与GALGAME界,文章也经常刊载一些OTAKU向、专业向文章。《动画基地》是国内最先推广片雾烈火、茶太、霜月遥等同人歌姬的动漫杂志,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介绍以及推广Sound Horizon的动漫杂志。 每一季更换一次的DVD、VCD片头动画更是这本月刊杂志的特色。2009年9月号以后新番动画介绍也继承了太平洋游戏网动漫频道、目前天极网动漫频道的独特风格,以官方介绍为主编辑们的吐槽推荐为辅。 2010年3月号封面常常有人将《动画基地》与《动感新势力》相提并论,大概是由于这两家杂志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还有一些共同点(杂志社都是以游戏杂志起家的),而且两家杂志常常相互恶搞所致。二者的不同之处为:《动感新势力》更侧重娱乐性,《动画基地》更侧重专业性,《动感新势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轻松活泼搞笑,《动画基地》则显得更加稳重有思想深度。动画基地杂志48页,而动感新势力是32页左右,二者的字体大小差异不大,可见相较而言动画基地的文字内容更加丰富。 动画基地一般是每月1号发行,上市时间大概会在12号左右……
《《《我一直觉得,这是本看连载动画的好杂志……只是,有了电脑后,就在电脑上看了……
Ⅳ 漫画报纸有哪些
讽刺与幽默(是全国目前唯一一张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动漫周刊,每周五出)
动漫周刊(国内出现的第一份动漫报纸,报刊亭见得最多的,以前我每周都会买的。每周一期,3元/份)。
动漫前线
动漫水晶 (每月下旬出,5元)
动漫学园(每月中旬出,5元,《动漫水晶》姐妹版)
漫游人
漫娱
看动漫
萌动漫
囧动漫
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Ⅳ 谁能给我一张卡通报纸的图片
来源<47号>
Ⅵ 一种像报纸一样的期刊,里面写的都是关于一些日本动漫,漫画的,请问那报纸的全名是什么
关于中国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1)周朝说
我们在前面提到,先秦时代的周朝出现了记事的史官和采风的乐官,因此,有人就推测,像《春秋》和《诗经》这样的史籍,在当时很可能就是一种报纸,它们带有宣传和公报的性质。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几位外国学者,比如说曾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多年的美国新闻学者白瑞华。但是,这种说法大部分只是学者们的大胆假设,并没有足够的史实根据。先秦的任何典籍中也没有记载周朝的“报纸”的文字。所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2)汉朝说
持这种说法的以我国着名的新闻史学家戈公振为代表。在他的《中国报学史》中的有一节专门论述汉朝的报纸,节的题目是“汉有邸报乎?”他认为,汉朝幅员广大,工商繁荣,文化发达,各藩王与汉武帝之间关系密切,对于京师的政治情报,必定有殷切的需求,而邸报自然应运而生了。应该承认,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汉朝的确具备了一定的抄发报纸的客观条件,而且也的确有了“邸”这个机构,但是,却没有关于“邸报应运而生”这样类似的记载,在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的字样。因此,汉朝有报纸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另外还有东晋说等,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报纸的起源是需要用能看到的实物或是确定的记载来证实的,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做学问需要有这样的方法“大胆推测、小心论证”,这用在我们新闻史的研究中也非常合适,我们需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大胆的推测一些材料背后的事情,但是翻回头还需要找大量的史料来对想法进行论证,只有想法是不够的。
根据现有的材料,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于唐朝。
3、唐代的进奏院状报
到了唐朝,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它采取了一种与前朝不同的行政制度——藩镇制度。我们在中学历史中已经学到,藩镇割据的形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藩镇的办事代表“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叫做“邸”,后来又改叫做“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这里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其中,我们注意到,由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们,为地方长官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而传抄的报告,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诏书性质的文件,诏书是有强制性的行政公文,而这些报告,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仅仅是提供了信息,因此它是一种专门用来传递新闻的渠道。而“邸”或“进奏院”这样的机构,也就成为藩镇首领们设在首都的、了解朝廷和全国情况的信息中心。只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的,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还有称“留邸状报”的等等。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唐代确实存在“进奏院状报”的话,那么它将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现在,我们需要证明的就是,唐代确实有“进奏院状报”。有两种途径:一是需要在古籍中找到关于这种形态的报纸存在的确切记载,或者是找到“进奏院状报”的实物来证明。恰巧,这两方面的证据我们都已经找到了。
(1)先说史料的记载。
在唐人的着作和有关唐代的史籍中,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至于“报”、“状”、“条报”、“杂报”等词语,更是频繁使用。在有些着作中还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孙樵的人在自己的着作《经纬集》中的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
孙樵,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弟子,生活在公元八百多年的唐朝中后期,曾作过中上级的政府官员。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作于公元851年,这一年,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从自己的家乡——襄汉(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一带,来到皇都长安,在长安亲眼看到了“进奏院状报”之后,回想起自己在家乡曾经见到的出自开元年间(713-741)的报纸,所作的一篇文章。(见附录)
在这篇文章中,孙樵生动地描绘了开元杂报的有关情况,使我们研究我国最早的报纸产生情况的宝贵资料。
在文章中,关于《开元杂报》的外观提了两点:一,“数十幅书”,也就是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是按日记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互不衔接。
关于它的内容,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等等,孙樵后来拿《开元录》核对了一下,“条条可复”,也就是说都可以得到印证。(《开元录》是关于唐朝开元年间的编年史,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们从其他的史书中仍然可以验证,《开元杂报》的内容确实是发生在开元年间的政治事件。)
孙樵还把他在襄汉间看到的《开元杂报》与后来在长安看到的“条报朝廷事者”相类比,可见它们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它的存在,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奏院状报”提供了一个证明。
我们把它和现在的报纸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孙樵所看到的“数十幅书”,在当时并没有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随意给它加的一个称呼。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否印刷,现在也还没有定论,但是它肯定是经过复制的多份“条报于外者”的,而且,内容纪录的是最近发生的新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我国的早期报纸。这也就证明了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时间可以追溯到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引述的史实的上限,也就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
《开元杂报》的原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后人根据孙樵的记载作了一份复制品。(见附录)
(2)现存的唐代报纸——“敦煌进奏院状”
我们说,孙樵的《读“开元杂报”》虽然从史实上为我国唐代报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开元杂报”却并不存在了,这不得不使人遗憾。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先后发现了两份唐朝进奏院状报的原件,再次为我国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两份报纸分别保存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有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曾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属于敦煌文物,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见方汉奇通史54页图)
从两者的内容看,并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因此,它和开元杂报一样,也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
从以上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我国早期报纸的特征:
内容:进奏院下发的这些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所有这些特征,我们用先前给出的“报纸”的定义来衡量一下,就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报纸并不符合报纸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只能说,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但正是这种原始状态的报纸,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渠道的主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宋朝时的发达、明朝时的独立、清朝时的完备。下面我们就依次来看一下它的发展轨迹。
1、发达的宋朝报纸
我国早期的报纸,到了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邸报。负责发行邸报的机构是进奏院。
(1)邸报
邸报,只是从宋朝开始的,对封建官报的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宋朝的报纸和唐朝一样,也没有固定的名称,邸报是其中一种。
宋朝建立之初,对唐朝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我们知道,唐朝的进奏院是由各地方藩镇首领建立的,他们各自为政,各进奏院的官员们只负责摘录各自的长官所需要的信息。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质变。宋朝在这些分散的进奏院之上建立了一个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其中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进奏官或邸吏,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这样一来,原来由各个地方诸州的进奏院自行开展的对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新闻信息传递的工作,就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只是在发报环节上,仍由各地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负责。因此,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起来,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自己的上级藩镇长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第二,它的读者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加强。
第四,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发行的周期,各时期不太一样,从每日、每五日到每月,都有过。
不过,虽然邸报比起进奏院状报来显示出更多的进步性,但是邸报和进奏院状报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事物,他们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即都是封建官报。这一点大家要引起注意。
宋朝邸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为了巩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宋代开始注意到对邸报的传发工作进行管理。其中,严令规定了不许刊登的一些不利于统治的内容,比如说灾异、军情、朝廷机事(也就是皇帝认为容易引起反对和非议的一些事情)、还有未经批转公布的臣僚章疏,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不允许报道的。为此,宋代还实行了“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2)小报
另外,宋朝之所以被称为我国古代报纸的发达时期,原因不仅仅在于邸报有了质的发展,还在于,在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古代报纸——小报。说到小报,我们一定会想起“小道消息”这个词,它和我们正常的信息来源相对,是一种非官方的说法。有时候,小道消息比正规的消息来得早,有时候,小道消息传播了正规渠道不传播、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是迫切想知道的新闻。
“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说,小报是比邸报更为先进的报纸。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仍从报纸本身的特征来看。
首先,小报的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高。大家翻回去看一下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邸报,它的内容很局限,无非是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这些正常的朝廷政事。而小报比起邸报来,内容则广泛的多,有进奏官提供的邸报没有报道的事情,也有从朝廷泄露出来的和报探大街上窃听到的,等等,内容多,来源广,人们读小报的积极性大大超过读邸报。
其次,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由于小报不用审查,因此小报往往比邸报传播的早,而且快。
另外,小报的读者面也更广,不仅是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社会上关心朝廷政事的人,也有不少是小报的热心读者。
小报的出版,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官方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封锁,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和很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清末。但同时,它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的禁忌,泄露了新闻,因此,小报自诞生之日起,都一直处于非法的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
2、明朝时民间报房的出现和报业的独立
目前有关元朝新闻事业的记载不多,因此,这段时期在新闻事业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到了明朝,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布抄传情况又有了巨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民间报房的出现和报业的独立。
明朝的新闻事业与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它不设进奏院,而是由中枢部门统一安排封建官报的发布抄传工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成为邸报。
明朝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通政司汇集各类题奏和地方上报的信息,也就是说臣僚们的章奏,要让皇帝看到,必须经过通政司,因此朝野人士对这个部门都十分重视,认为它是“朝廷的喉舌”;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令和题奏,通政司的给皇帝的章奏,经过御览之后,有一部分就交给六科分类抄传,他们抄录的内容逐日装订成册,成为邸报的母本,为了工作方便,六科设在故宫午门外的阙右门和端门之间的长廊一带;提塘的办公地点称为“提塘报房”,没有固定的地点,靠租民房来维持,一般也离故宫不远,比如说,《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一处提塘报房就设在人民大会堂西南侧一带。提塘将这些诏令和题奏从六科抄出,经过筛选和复制,传发到省,再传到府县,通过辗转抄录,在各级官绅中传阅,这就是明代邸报抄传活动的全过程。
明朝邸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社会新闻,比如说,有这样一则史料:
弘治末,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与抄发邸报的地方——提塘报房相比,明代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民间报房的产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邸报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非常有限,是许多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小报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但是由于小报是私自发行,政府很难对其施加有效的控制。于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明朝开始,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样,从事抄报和送报工作,就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这一现象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比如说,明末有一个叫祁佳彪的御史,在他的日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何甥来,云送邸报为业。
其中的何甥,是他的亲戚,他的职业就是送邸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与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
明朝既有抄报行、报房,又有送报人,作为独立的社会行业之一的报业也正在形成,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3、清朝的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
到了清代,民间报房有了明显的发展,以京报的刊行为代表。
明代的民间报房,更多是依靠着提塘报房的,他们的消息仍然得自六科和提塘,所刊行的报纸与邸报内容基本一致。到了清朝干隆年间,一部分人开始从提塘报房中分化出来,他们摆脱了官方的身份,专门以编发报纸为职业。清代的民间报房具有了更强的独立性,他们所刊发的报纸,也与以前的邸报有了明显的变化。清代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为京报,这些报房因而也被称作京报房。
大家把教材翻到25页,这是一份清代京报的封面。我们知道,在这之前的报纸是没有报头和封面的。这时报纸的封面是用黄色的连史纸作的,所以有“黄皮京报”的名称。封面上用“京报”两字作为报头,因此,清代的京报,又可以写作《京报》。报头下面通常给有某某报房的印戳,比如我们书上的这个,就盖的是“集文报房”,说明这份报纸出自当时的集文报房。当时北京存在的像这样有名号的民间报房很多,聚兴、集文、同顺、公兴、连升等十余家。每期报纸一般为4-10页,对叠后装订成册,大小就同书上的差不多。
京报的内容与当时的邸报基本相近,包括宫门抄、上谕和章奏三大部分。宫门抄,实际上就是由朝廷内部传出、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主要包括朝廷的重大活动,比如召见军机、臣僚们的谢恩谢赏、朝廷的典礼和祭祀活动等等。上谕部分主要是照发皇帝的谕旨,任免、褒奖、赏赐等等。章奏部分是臣僚们的奏疏,包括皇帝的批示。由于这些内容很多,一天的报纸不可能全部容纳,因此选择上的不同,就成为京报和邸报之间、以及各报房所处的京报之间的区别。
京报的发行范围不像官方的邸报,只局限于官府的官员中,而是发自社会各界、甚至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在晚清时期,京报的发行量曾达到1万份左右,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我们知道,邸报的发行是靠提塘从京城、到省城、再到县乡这样一级一级来完成的,而京报则是由各报房雇用的送报人直接送给订户的,在北京的订户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就可以收到前一天的报纸,外地订户最快的两天就可以收到,而边远的省份也能订阅到京报,只不过收到的要慢一些,需要1个月的时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另外,与民间报纸相对的朝廷官报——邸报,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在清朝,这种官方新闻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新闻事业的开创上。也就是说,除首都北京外,清代的各省省会和大一点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的新闻传播活动。
在清代的地方新闻事业中,各省的提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的提塘分京塘和省塘两种,京塘就是设在北京的提塘,它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明朝时的提塘相类似。此外,在各省的省会还设立了各自的提塘,叫做省塘,他们除了按规定向各衙门发送官文书和转发来自京都的官报外,也通过自设的报房,翻印京报,向省内的官绅出售。这些翻印的京报,已经不局限于官僚机构内部传抄的官报。
除了翻印京报外,地方报房还刊行了一种报纸,受到当地官绅们的注意,这种报纸叫做“辕门抄”。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它们和当地发行的京报相配合,以个体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地方人士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一个大致情况,内容非常多,为了使大家有个清晰的印象,我们在最后对我国古代报纸的状况作一个小结。
四、小结
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是这时,旧时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变的要求,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只得逐渐被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
孙樵《读“开元杂报”》:
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某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太学,见丛甓(pi,四声)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地,则射堂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戌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国家则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meng二声),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惊于西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御史以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人,至今卿士□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罢乎?安有廷铮事焉?”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该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然尚以为前朝庭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tian二声)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桥恨不生为太平男子,及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开元杂报复制图
几个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网站:
传播学论坛
新的《传播学论坛》开设有“重点推荐”、“热点问题”、“近期热点”、“专家、学者视角”、“传播人视点”、“网上学术会”、“媒介批评”、 “学子论坛”、“学术、着作评介”、“学者、传人访谈”、“信息专栏”、“调研报告”、“研究资料”、“新书架”等十多个窗口,并新开设了“网上学堂”以满足广大学子。所有内容分类设为“传播理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教育传播”、“报纸传播”、“书刊传播”、“广播影视传播”、“广告传播”、“网络传播”、“公关传播”、“传媒传播”、“传媒经营与管理”、“企业传播”、“行政事业传播 ”、“经济传播”、“政治传播科技传播”、“文化传播”、“军事传播”、“局域传播与国际传播”、“传播方式与技艺”、“学者与传人推介”等共二十余个栏目,以保证阅者资料查询的需要。
《传播学论坛》是一家专业学术网站,创办于2001年上半年,5月正式上网。
《传播学论坛》编辑部是一种新型结构——虚拟化编辑部。编辑人员在大陆和香港两地工作。有大学教授,有传媒的高级编辑,有新闻传播研究专家、学者。是科研、教学、传媒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论坛编辑均是自愿者,至今义务工作。
创办人阮志孝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副研究员,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科研与教学的学者,熟悉传媒,有较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在其策划与运作之下,自创办以来,《传播学论坛》发展迅速,不到半年时间,每日浏览量就达到数百台IP。现在,在一般情况下,一日上千台IP。浏览总量现已达60多万多台IP。
《传播学论坛》的受众都是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主要群体是新闻、传播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和博士、硕士、本科生及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广告公司、咨询传播公司等从事传播工作的记者、编辑、公关人员等传媒工作者。
《传播学论坛》创立的初衷是:为社会提供一个自由学术空间,并以此凝聚一批有志之士,以更为高远开阔的眼界来尽可能全面的研究作为人类三大活动之一的传播活动及种种传播现象;对局限的、支离的、片面的各种传播现象研究加以系统整合,为传播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科学贡献一份力量。
创办三年多来,《传播学论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不仅发表了大量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论着,而且刊载了大量后起之秀的高质量的文论,被各华文重要学术网
希望采纳
Ⅶ 卡通,连环画,漫画分别是什么
卡通"一词是由英文中的"Cartoon"音译而来,就是漫画,各国各地都有各自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卡通画的风格也不断变化.一般通过归纳,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经典卡通形象变形金刚美国西游记中国日本。卡通是英文cartoon音译,卡通要求夸张与变形,所包含的形式要比通常意义上的漫画还要广泛,强调讽刺、机智和幽默,可附加和无需文字说明。想要画好卡通,平时应注意收集和临摹一些优秀的卡通作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Ⅷ 谁能帮助我!帮我找找这个漫画的名字小学时候的漫画在学校的发的报纸上的什么报纸我也忘了.
郎雀,中国少年报连载过
Ⅸ 报纸插图
最好的:
http://bbs.cha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