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有哪些名场面,可以被称为唇枪舌剑
看到唇枪舌剑这个词并且要说充分展现这个成升慧语的历史故事,首先就会想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和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两个故事都十分有名的言辞犀利的辩论场面,一直流传到如今为人们所惊叹和学习。
除了这两个故事,还有一些其他比较没那么知名的历史辩论场面也可以用唇枪舌剑来形容。对这两个故事中诸葛亮和蔺相如到底是如何用言语来回应别人的比较好奇的话可以再没亩仔细去品读一下这两个故事中的具体对话,相信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大的收获。
Ⅱ 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哪一集
诸葛亮舌战群儒在94版《三国演义》第30集,2010版《三国演义》第37集。
94版《三国演义》第三十集:舌战群儒
曹操在山上观战,见赵云勇不可当,下令:“擒拿赵子龙,不许放冷箭,只许活捉。”云趁势砍杀,冲出重围,至长坂桥遇张飞,将阿斗交与刘备手中。
张飞在桥上令二十余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掀起尘埃,虚张声势。他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厅衡军见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不敢上前。张飞怒喝一声,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曹操大惊,惶乱中拨马而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大军的威逼之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献城降曹。刘备弃樊城携民渡江,败走汉津,投江夏刘琦处暂避。曹操乘胜率八十三万大军威逼江东,陈兵长江北岸,虎视江东六郡。消息传来,东吴朝野一片震惊,武将要战,文官主降,争论不休。孙权不甘降曹,又恐力量不敌,举棋不定。
鲁子敬力排众议,愿亲到江夏,搬请诸葛亮共议破曹大计。孙权因刘备两次打败曹操,急于摸清曹军兵力,同意鲁肃去江夏探听虚实。诸葛亮于是决定只身入吴,要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孙、曹两家互相吞并。
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在谒见孙权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东吴重臣张昭、顾雍等知诸葛亮来意,纷纷向诸葛亮发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谈拆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
2010版《三国演义》第37集
曹操命令三军休整备战,待蔡瑁将鄱阳湖水师训练完毕,即刻下江东灭孙权。江陵城内,刘备自知不保,却又走投无路。就在此时,江东鲁肃前来吊孝,孔明大喜,愿随行前往说服孙权,共谋抗曹大计。鲁肃携诸葛亮到江东柴桑郡,再三叮嘱“见吾主公万不可说曹操兵多将广。”,诸葛亮笑而答应。鲁肃先行入见孙权,正逢老臣张昭劝孙权归降曹操,孙权犹豫不决之际,鲁肃力谏孙权不可降曹!翌日,鲁肃引诸葛亮进见孙权,孔明在吴府前廊舌战群儒,扮侍做将他们一一击溃。吴府内堂,诸葛亮用激将法令孙权怒而起身离去。
《三国演义》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eTZmHsJCSRBlZT-WPeQd6Q
Ⅲ 舌战群儒的故事背景
公元208年秋天(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曹操统帅80万大军南征,意欲荡平控制着江南的刘备、孙权等军阀集团,统一天下。
当时,他已先后镇压了青州黄巾军,迎汉献帝居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又先后在北方战胜袁绍、袁述、吕布等军阀,占据了河南、河北、山东等大片土地,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取得了军事优势。
曹军南下,刘备首当其冲。
而刘备寄寓荆州,兵微将寡,虽赖诸葛亮用计在一些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却终究无力阻止曹军南进,正节节后退,面临着灭顶之灾。
孙权虽说占据着江东六郡,有一定的实力,但也难与曹操抗衡,是战是降,内部意见分歧,出现了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
孙权本人则既不愿降曹,又恐曹军人多势众难以抵敌,正在犹豫观望。
为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
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
(3)群儒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一、出处
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着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二、作者介绍
罗贯中,1330—1400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知橘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
罗贯中一生着作颇丰,主要作品有: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着的《水浒传》,代表作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等。
Ⅳ 历史上舌战群儒的人到底是谁呢,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是虚构的,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要突出仿斗诸葛亮的能力,所以才给诸葛亮安排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历史上舌战群儒的是费祎,并且费祎这件事是发生在夷陵之战后,并不是赤壁之战前期。
在《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写的太过于神奇了,其实关于诸葛亮的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比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但是诸葛亮的能力的确是是很强的,只是没有小说中那么厉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