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有关博物馆的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树枝手绘图片素材 2025-10-10 11:56:04
水池图片素材 2025-10-10 11:19:40

有关博物馆的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20 11:28:54

A.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屋顶的设计被建筑师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大大的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五个展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和诠释了古蜀文化。每个展厅又根据其不同的展示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段,让游客每走进一个展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陈列馆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陈列,当人们在展厅中聆听浑厚的罄声,玩一玩富有趣味的小游戏,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陈列馆建有四维特效影院,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借助最新视听技术,让观众穿越3000年时空,领略杜宇王朝至开明王朝的古蜀国风采。陈列馆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学术报告厅、金沙特色纪念品商店、品味金沙餐吧、服务咨询台、寄存处等服务设施。 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是古蜀金沙王国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遗迹馆建筑采用全钢架结构,面积7588平方米,高19米,跨度63米,是国内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大型遗址现场保护大棚。原生态的展示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历史遗迹和未出土文物,也给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以实地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宏大气派,另一方面又能身临其境,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的工作原理。
原状展示:古老的河道、河道中埋藏的乌木都以原状展示,用直观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当初古蜀先民在河岸祭祀的场景。
图文标示展示:重要遗迹遗物用图版标识出土地点,并用文字说明文物出土时的埋藏情况。
考古地层展示:用阿拉伯数字标示探方四壁的地层划分,让观众直观地了解金沙遗址所对应的地层。
图版展示:利用步道旁的墙壁展示“图说考古”,用漫画的形式普及考古基本知识,生动、活泼,使博物馆的小观众们更好的了解考古。
多媒体演示:用电视屏幕播放重要遗迹的考古发掘过程,真实地再现考古学家发掘文物的情景。 该馆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
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大诗人李白所描述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场景被真实再现。
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半景画中的仿真人物雕塑和场景式复原。
大型遗迹套箱展示:这是以原状套箱的形式从金沙遗址取出的一处大型祭祀遗迹,博物馆将其整体平移至一展厅,与半景画紧密连接,并对应展示发掘现场的照片。
定向查询系统:国内首创定向查询系统。观众只要将查询系统与半景画中相关的位置对应,就会出现背景资料的介绍。
击拍式查询系统:展示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图片,并将金沙遗址与各地文明作地理位置的比较。 基本信息:
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展示岛:在这里,告别了传统的方形展柜的陈列方式,用不规则的展示岛的形式将不同内容进行串联,还原了古蜀金沙王国生产生活、手工业技术和丧葬习俗等各个方面。
展示手段:展览中穿插运用场景、实物、模型、沙盘、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即使陈列空间丰富多彩,又让观众能在参观中不断获得新鲜感。
大型建筑基址:采用多种手段对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进行展示,包括遗址内发现的木建筑构件、三合花园建筑群复原模型、照片、三合花园地点大型建筑群修建过程虚拟影像及电子虚拟书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展示金沙遗址大型建筑的宏大。
水井:水井的发明,是随着人们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定居生活出现的,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将水井的原件和其使用方法配合展示,让观众了解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开始了凿井而饮的生活。

灰坑:灰坑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留下的遗迹之一,可能是垃圾坑、储物坑或祭祀坑,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在此将灰坑整体套箱,形成了发掘场景与出土文物的对应展示。
木耜:耜是古代翻土的农具。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木耜长142厘米,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模拟的人形手拿木耜作翻土状,让观众直观的了解耜的使用方法。
陶器:陶器是现代考古中发现最多,最富于时空变化的一类器物,因此成为考古学划分不同文化区域、文化阶段、文化性质的重要依据。从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可看出其发展演变的三大时期。
金器铜器残件:金沙出土的金器种类丰富,工艺精湛。大多采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含金量达83.3%-94.2%。在制作上采用锤揲、剪切、打磨、刻划、堑刻、模冲等多种技法。出土的铜器系范铸而成,多为小型器物及大型礼器上的附件。以素面居多,部分铜器采用了墨绘、穿孔、铸纹、立体附饰等装饰手法。对小型金、铜器残件以斜平柜展示,并辅以文字介绍。
制玉工艺:留有加工痕迹的玉器残件展示。这里每一件玉器上都留下了明显的加工痕迹,从这些痕迹上观众能够了解古蜀先民制玉工艺的成熟和先进。金沙玉料大多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部山区,另有部分可能取自附近河滩、玉料呈色丰富多彩,玉工多依此特点因料施工。
“幻影成像”:利用光学原理和“实景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金沙制玉工艺流程。这种绘声绘色,虚幻莫测的演绎方式非常直观,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制作玉器要经过采料、选料、开料、切割、钻孔、刻纹、镂空、掏雕、打磨、抛光等多项工序,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才能完工。 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
幽暗的灯光、垂降的纱网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的璀璨与神奇,也是古蜀宏大宗教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
入口:用铁纱网分割出一条长长的通道,运用灯光营造出时空隧道的感觉,引领游客穿越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沙。通道的尽头是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青铜立人像”的巨大投影,通道中响起的是金沙古老的乐器石罄的声音,让观众切身体会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和神圣。
玉器:玉器被远古先民视为自然造化之精髓,天地灵气之结聚,是奉献给诸神的圣洁之物。在祭祀活动中,玉器成为通天地、礼四方,祀鬼神的社稷重器。金沙遗址出土玉器2000多件,色彩艳丽,种类繁多,用矩形展柜分类展示玉器,并在展柜上方配以纱网,让观众感受到金沙遗址出土玉器的丰富,也体会到古人以玉沟通天地的神秘思想。
象牙:金沙出土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它们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从埋葬情况看,每次祭祀活动使用象牙的数量和方式都有不同。展厅中所陈列的象牙是采用有机硅胶灌封技术,整体封存起来。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3000多年前象牙体量的巨大,同时使象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展陈对象牙的损害。
石璧: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特殊的礼仪用器。
石跪坐人像:展出跪坐石人7件,其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中国发现时代较早、制作精美的石雕艺术品。
该馆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主的3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的精华之最的文物。
整个展厅的展陈设计都是紧紧围绕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展开的。以陈列“太阳神鸟”金饰的圆形展台为中心,周围围绕四组扇形展柜,将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精品文物富有层次地展示在观众眼前。高贵灿烂的金器、神秘诡异的青铜器、色泽艳丽的玉器和生动写实的石器,无不展现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精气神髓。
辅助展厅:展厅右侧环形空间内的图片展板将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与金沙文物进行了比较说明,成为第四展厅《千载遗珍》的合理外延。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陈列在四展厅的中心位置,可旋转的圆形展台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这件精美的文物。展台上方是象征着天际的红色藻井,一道天光从天而降直射在这件灵秀的金饰上,黄金的熠熠光辉在这里更被无限释放,红色和黄色的结合让我们联想到3000多前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而这种独特的展出方式也彰显出这件镇馆之宝的崇高地位。
金面具:黄金面具是金沙遗址2007年2月12日新发掘出土的文物。这件面具是目前国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黄金面具,也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四大国宝之一。四展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金沙遗址的考古工作并未结束,随时都可能有考古惊喜带给大家,因此预留了新文物的陈列空间,而这件面具就是开馆后半年才入馆展出的。它所陈列的位置和“太阳神鸟”金饰在一条直线上,和“太阳神鸟”金饰交相辉映,散发着璀璨的光彩。
该馆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秦以前的发展脉络,让游客了解金沙遗址的来源和去向。
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金沙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豁然开朗,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日渐清晰。
古蜀形势沙盘:空间布局以中央沙盘为核心,围合出半封闭的主题空间。明朗的基调,简练的线条,传递出古蜀历史的悠久与厚重。此模型示意性地表示出以蜀地为中心的蜀文化圈与周边地区文化圈的相互关系。
器物展示:精心制作、量身打造的大量辅助展具与灯光照明系统有机结合,兼顾了文物的艺术美感和展品安全。近几十年来,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已发现了几十处与金沙相类似的商周时代遗存。它们如漫天星斗,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时金沙作为古蜀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中心的显着地位,它们与金沙遗址一起,共同构架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雄浑壮阔的社会历史背景。
迷雾:金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古蜀史研究的空白,开启了古蜀历史研究的新篇章。人们在庆幸于此找到三星堆余脉和战国蜀文化源头之时,却被更多的谜团所困扰。近几年的发掘与研究、虽然揭开了金沙神秘面纱的一角,但仍有许多谜团一时无法解答,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

B.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都有哪些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客使图、阙楼仪仗图。

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映日透视,光彩夺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

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

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

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

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5、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

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C. 客厅的电视背景墙壁画到底该选什么样的好

家庭装修的风格越来越多变,,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都各不相同。电视背景作为一个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装修也不可马虎。但无论怎么样子的装修风格,每一件家具、墙壁颜色都是需要统一风格的,不然就会看上去很突兀。那么如何选择一个与家装修风格相符的电视背景墙,并且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关于搭配

电视背景墙作为客厅装饰的一部分,它在色彩的把握上一定要与整个空间的色调相一致,如果电视背景墙色系和客厅的色调不协调,会影响感观和情绪。电视背景墙的选择一定要结合电视柜,茶几,沙发和窗帘的色系来选择,一般来说,选择接近色系会显得比较和谐统一,电视背景墙不易选择太重太深的颜色。

关于质量

1、基材

一般来说,市场上的壁画基材主要有压纹PVC,仿皮PVC,纯纸,无纺纸,无纺布,以及一些特定的材料如织物,金属等。在家庭装修中,一般更多的是选用常规材料如PVC,无纺纸,无纺布。PVC的优势在于易打理,可擦洗。而纯纸,无纺纸的优势在于其环保性能。而一些特定的基材,则是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需要。

2、油墨

油墨是决定壁画质量的重要因素,市面上大部分是弱溶性油墨,也有部分厂家在高端产品上使用水溶性油墨和生物油墨。油墨的质量不仅影响壁画画面的色彩逼真程度,其使用年限,还是壁画产品是否环保的重要要素之一。

3、设备和生产工艺壁画生产其实主要拼的是硬实力,设备,油墨,生产工艺绝对地决定着产品的质量。生产工艺这一块,主要由色彩管理技术,色彩输出管理软件和现场控制几个要素组成。

4、喷涂

油漆、喷涂就是在电视背景墙后,采用不同的颜色形成对比,采用艺术喷涂做背景墙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很强。用油漆做电视背景材料,成本低颜色多变。

电视背景墙能烘托整个房间的气氛,或温馨或冷淡,相信更多人会选择比较温馨、简约一点的背景墙壁画,看上去干净利落,又能为房间增加一些美感。市面上有许多电视壁画的选择,最方便的是用墙纸贴,或者是一块块的画板拼装在一起,还有的是直接喷涂,但是它的缺点是很难清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想换风格的话,需要重新打磨,刷漆。

D. 广州有哪些博物馆

1、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开工,201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2、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我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收藏有关广州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

馆址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距今已有六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是广州着名的古建筑,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分别是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

3、广州艺术博物院

广州艺术博物院位于白云山脚麓湖岸边,总投资近两亿元人民币。艺博院是全国独有的集多位艺术家名人馆、专题展览馆、交流展览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艺术类博物院馆。

4、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5、荔湾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荔湾博物馆正门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泮溪酒家西侧,侧门位于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为民初的中式庭园、西式建筑的富商别墅。

6、广东地质博物馆

广东地质博物馆,中国地方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始建于1958年,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全馆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馆藏标本有4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