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古代房子背景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张嘉译图片大全 2025-10-10 12:34:58
树枝手绘图片素材 2025-10-10 11:56:04

古代房子背景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3-01-19 23:06:53

⑴ 中国古代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说到“中国古代房屋”,关于这些杰出建筑的研究项目和论文数不胜数。

中国建筑-维基网络作为一个建筑外行,我只能根据简单的信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没有系统的知识。原始时期——胚胎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 - 256年)房屋的外观、布局、材料,当时普通的农兵都居住在简朴的房屋中,只有那些宫殿式的建筑才能体现古代建筑师的最高技术水平。

北方民居北京的四合院(中国最着名的民居之一)山西民间建筑平遥县-维基网络陕西—维基网络南方民居湖南、江西的吊脚楼(中国吊脚楼)

⑵ 古代房子怎么画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 ,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着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 ,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⑶ 求给我一些古代房子的图片动漫的。

http://image.haosou.com/i?q=古代房子动漫&src=tab_www
上面网址上有,建议可以在图吧或者是专业的图片网站上搜一搜
ps:网络图片上一般不怎么好搜
请采纳哦,亲

⑷ 谁有中国古代房子的图片啊

http://img6.uutuu.com/data6/a/ph/large/071118/.jpg

是这样的吧朋友

http://www.zghwhw.com/d/file/article/huipaijianzhu/2008-03-31/.jpg

⑸ 求中国古典风格的背景图(游戏,漫画,插画的都可以)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72533191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72533191

在“游戏设计/游戏制作”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⑹ 古代房屋布局图以及各房作用

中国古代的房子结构和现在的房子不一样。在现代,有几个房间,几个大厅。在古代,大宅的庭院很深,七进七出,五进五出,以三进三出为代表。

“三进三出”的基本要素有:宅门、影壁、倒挂房、挂花门、手抄游廊、东厢房、西厢房、庭院、厢房、正房、后盖房。

三进三出门从建筑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房屋组成的房屋式门;另一种是在院墙受扰的地方修建的墙式门。门楼主要有梁光门、朱槿门、蛮子门和如意门。

影壁又称照壁、小壁或顾,是建在门前或门内的单体建筑,与门的位置相呼应。影壁按平面造型,可分为一字影壁、八字影壁、山影壁。

影壁的建造在《礼记·郊祀特》中记载如下:“皇帝有外屏,诸侯有内屏,大夫有门帘,士有门帘”,意思是皇帝可以在门外建影壁,诸侯可以在门内建影壁,大夫可以用门帘遮,士只能用布帘遮。这说明身份的高低对影壁的位置和使用的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倒屋是正屋对面院子外面的房子,应该是仆人住的。

吊花门是内屋和外屋(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和内院由吊门和院墙隔开。前院,外人可以通往南房的会客室,内院则是一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允许随便进出。这条规则甚至必须由他们自己的男仆来执行。

古代豪门富贵之时,一般德高望重,上了年纪,养尊处优,住的地方都在北边,接待来客的地方都在正房,也就是正房。一般情况下,正房由北向南,但也位于庭院整体布局中心的北面。

三间北屋只有中间一间对外开放,称为正房。两边只对着正房开,形成一个套间,是一个明一个暗的格局。厅堂是节日期间家庭成员居住、招待亲戚或祭祖的地方,两侧卧室较多。此处北面的一组主房,通常屋脊与横梁相同。

东西厢房可单开门或与主厢房相连,一般用作卧室或书房。耳房通常紧贴主房,在主房两侧,北面后墙与主房平齐,南面与主房距离较远。这里通常有一扇门,但它朝东朝西。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主室和厢房顶成长方形,主室前面一般有一条走廊。

暖阁在古代是指与大房间隔开并相连的小房间,可以用火炉取暖。

东西厢房是晚辈住的,厢房也是明暗相间,中间是客厅,两边是卧室。一般小院西侧是楼房,东侧是厨房、柴房、仓库。

正房对面的南侧就是大门所在的位置。普通人家一般只有一个大门,稍微宽敞一点的直接建成比正房略低的小房间。入户门两侧有两间厢房,它们的门都是朝北的,也有可能在过道开一间。或存放杂物,或留给管家、官员吃喝。

更有甚者,特别指出的是,一般为有钱人所拥有的后盖房,往往建有后军室或后盖楼,主要供未婚女子或宫女居住。这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经常看到“爱情后花园”就能知道女子闺房一般在后枝。

三进三出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南房组成的独立院落。主房旁有时有东西厢房,有手抄游廊连接四面房屋,以避风雨。

手抄游廊沿庭院外缘布置。它们的形状就像人们手抄(手握在一起)时手臂和手形成的环,所以它们被称为手抄游廊。手迹游廊是一个开放式的附属建筑,一个大房子,可以供人行走,也可以供人在屋内休息和欣赏风景。

宝霞:在正房后面的侧房周围,红楼梦三:从后廊向西,出角门,是一条南北向的永路,南面有三个小宝霞厅。

暖阁和大屋之间有一条直通的地道,而宝霞是独立的,不与大屋直接相连。https://pics6..com/feed/.jpeg?token=


⑺ 原始的房子长什么样古代的房子长什么样

从西安半坡遗址来看,当时住房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其基本特征是相同的,都是半地穴式的建筑。其中都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火塘,在火塘和门口之间用两道低矮的墙做成一个方形的门槛,门口都朝南。

方形房子共发现十五座,又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大部分都是半地穴式,也有少数是从地面上建筑起来的。半地穴式的房屋结构比较简单。建造时,先在平地上挖半米至一米左右深的土坑,坑壁即为墙壁,再在中间挖一个方形或圆形的小坑做火塘(俗称灶坑)。火塘两边有两根或四根柱子支撑屋顶,然后在地面四周再用椽木铺成斜坡状,最后抹上十至十二厘米厚的草泥。火塘旁边有圆柱形烟囱通向屋顶处。门口有一条狭长的斜坡状或台阶状的门道,有的还有土门槛。

长方形房子比方形房子出现的稍晚一些,门口开在较长的一边。屋内左边大约有五分之二的地方高出其他部分约十厘米左右,其作用相当于土炕。这种房舍是半坡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房子门道上的棚架部分据张震泽先生考证应叫做窒皇,因古代墓葬中通向墓室的斜道部分叫做窒皇,其作用相仿。

另一种方形房子是从平地建起,构造较为复杂。其外形复原后可能与现在民间两边出檐的草房相仿,在四周墙脚和中间隔墙部分全用柱子支撑房架,柱子中间再用细木柱和木枝等物,缠以葛藤,最后用草泥涂抹。墙厚大约十六厘米。根据遗址中木柱的排列情况,可以推知其结构就是“人字架”的两边出檐式。

圆形房屋共发现有三十一座,结构上也可以分为地上式和地穴式两种。其建筑材料也都是木柱和草泥。木柱排列很密,直径约五米的房子大约就要六七十根壁柱,半尺多远一根,中间夹杂些小木棍和木枝之类的东西,用藤葛缠绕,再抹上草泥。屋子里立两根、四根或六根木柱支撑房顶,周围也用密密的椽木放射状地排列,再铺上木枝,抹上草泥。屋内有一灶坑,门口到灶坑有通道,两边略高,似乎是住人之处。这种地穴式房子类似圆锥体,地上式类似蒙古包。在每个房屋旁还有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且有方有圆的地窖,相当于今天的菜窖或储藏室。用以收藏各种生活资料。

半坡遗址除民宅外,还有一座大房子,面积约一百六十平方米,坐落在村中心。大概是氏族成员集体活动的场所,一些群众性的公共事宜都在这里进行。《左传》中多次提到的乡校,《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跻彼公堂”大概都指这类房子说的。

在村子周围挖有一条宽、深各五至六米的大沟,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围墙,既可防野兽的骚扰和其他部落氏族的侵略,同时,雨水大时还可排泄积水。村边大沟上架设一两座小桥连接外边,以便外出采集和渔猎等活动。村子中间还有一两处小沟,可能是家族之间的分界。如果把各个房屋复原的话,便是一个很典型的原始村落。房屋大小不等,相间错落。

半坡遗址尚未发现水井遗址,半坡遗址就坐落在泸河岸边。另外,从当时整个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来看,也可推知当时人们都饮河水,他们尚没有掌握打井、汲取地下水的知识。

⑻ 求图片素材,古代寝宫内部图,还有古董店(《哑舍》)内部图,用作话剧的背景,

⑼ 古代的房子怎么画

1、首先画出房檐和墙面的轮廓。房檐的形状右边是尖尖的,左边是一个弧形。往下画出笔直、坚硬的墙面。

2、接着子画墙面里画出大门,在门上画出两个圆圆的把手。往上画出一些装饰。让房子变得更加得好看。

3、然后往上画出房顶,先画出粗线条,然后用线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面,屋顶就画好了。

4、最后涂上颜色,给墙体涂上红色,房子里面涂上暗红色的阴影,再将大门涂上黄色。古代的房子就画好了。

⑽ 求古代人们住的房间构造图(平面图)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