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古荷祠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海龟png图片素材 2025-10-13 17:15:13
苹果6手机的后壳图片 2025-10-13 17:11:18

古荷祠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01 04:50:35

① 泉州名胜古迹简介

1、府文庙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1)古荷祠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辖四区、三市、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拥有着名的泉州十八景。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素有“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之名。

参考资料:网络-泉州

② 荷公特祠建筑志-写景作文9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荷公特祠建筑志-写景作文9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公特祠坐落在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的缙云县河阳村。河阳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现有十大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和十五座古祠堂,保留着三座古代大桥和古色古香的民俗活动,还有农具、家具、壁画、匾额、雕刻以及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荷公特祠就是这些文化瑰宝中的典范。

荷公特祠又名“孝子祠”,建于光绪三十二年,是为了表彰孝子朱得三而建的家祠。据家谱记载,朱得三幼年丧父,由母亲独自养大。后来母亲卧病在床,朱得三侍奉数月,衣不解带,母亲死后守墓三年。浙江巡抚特准给他建造一座孝子祠,用他父亲的名字“朱荷”来命名。

祠堂坐北朝南,面积有405平方米,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祠堂中的布局与雕刻更是独具匠心,颇有讲究。

祠堂的木雕力求简洁自然,虽带几分含蓄,但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体现了理财精明、注重实效、不显奢华的精神。雕花主要分布在较醒目的位置,例如廊下、门窗、神龛等处,且在同一部分也有简繁之分,细节上各有千秋,装饰手段自然、活泼、典雅,图案有动物、植物、器物等,技艺之高超,让人惊叹不已。

就如正殿中的四根柱子,它们与房梁接壤处都刻有雕花,仔细观察,分别是马、虎、狗、羊,它们皆以脍炙人口的典故与俗语为媒介,分别象征了忠、节、义、孝,如《春秋繁露》记载:“凡贽,乡用羔,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朱得三就如羊羔一般,将“孝”字坚守到底。他对于传统风尚的.继承,展现了朱家良好的家风。

祠堂内还挂有清光绪年间的“节孝”牌匾,以及民国时期的“孝女”“冰玉比洁”匾额。孝女匾额上写“朱孝女名杏仙孝子得三女,幼聪慧喜闲静,自少女失恃,赖父与祖母抚养成立,女先意承志能得父与祖母之欢心,祖母病,乃父调护多方不离左右,女亦事事服劳,祖母殁,女长斋顶礼焚香叩天时,祝严亲康健,抚幼弟珍爱备至,女守贞不字闭户诵经,孝友出于天性,年五十仍然孺慕”,表现出对朱杏仙品行的肯定与赞赏,对后世起着引导作用。

庄严肃穆的祠堂记载了祖先们对后辈们的希望。大门口屏风上的《河阳家训》写道:知冠礼,慎婚礼,简葬礼,敬祭礼,敦孝悌,重尊长,务耕读,禁赌博,崇节俭,息讼狱,教子弟,谨闺门,戒斗狠,完钱粮,惩奸慝,严盗贼,储常帑,儆私侵,明交易,御外侮。如今的河阳人严于律己、品行兼优,祖上的良好品德在此传承,荷公特祠的文化价值也便不言而喻了。

荷公特祠经过几代河阳人的修葺、还原,在历史长河中发出了更加夺目的熠熠光辉,它见证着河阳人对精湛技艺的继承,也见证着大家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这巍巍古祠一定会在光华璀璨的天空之下屹立不倒,展现出傲人的风采。

③ 罗浮山的道教建筑

罗浮山为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在此山修炼的道士众多。洞天是道教用以称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实际上是一处三面环山,只有一径可通的峡谷。罗浮山的寺观庵庙多建在洞天中,大者有18处,小者数百处。 朱明洞位于罗浮山南麓,为罗浮最佳景区之一,其全称为“朱明耀真洞天”。何谓“朱明耀真”?有二种说法,一说根据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尔雅》而诠释的《广雅》谓:日曰朱明,亦曰耀真,故兼名朱明耀真。另一说称:洞向南,南属阳明,于色为赤;东西南北四方的南与春夏秋冬四时的夏相称。《尔雅》称夏为朱明云云。南朝宋谢灵运(385~433)的《罗浮山赋》中有“洞穴有九,此为其一。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故曰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这是朱明洞正式得名的开始。742年(唐天宝元年)朝廷命有司筑百尺坛于罗浮祀山神,遣道士申太芝祭罗浮。据道书载:“申太芝找到朱明洞口,下视无底,云彩烂漫。”宋苏东坡诗:“罗浮高万仞,下看扶桑卑。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朱明洞最初为汉代朱真人修炼之地。宋代题有石榜曰朱明耀真之天(今佚)。
朱明洞景区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而成。洞境林木苍郁,植被覆盖率90﹪,而且洞内有洞,大洞套小洞,朱明洞内套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青霞洞、两仪洞、泉源洞、梅花洞共7个小洞天。石刻题词,所在多有。洞内建有冲虚古观、朱明亭、东坡亭、旷心亭;还有遗履轩、仙人卧榻、飞来石、蓬莱径、洗药池、炼丹灶、元帅楼、白莲池、会仙桥等名胜古迹。 冲虚古观在朱明洞口。326~334年(东晋咸和年间),道教理论家、化学家、药物学家葛洪(284~364年)来罗浮山选择了这个地点建庵修炼、筑灶炼丹,着书讲学,创道教南宗灵宝派,于是声名远播,前来学道的人众多。葛洪分别在罗浮山东西北三面增建3庵,往来讲学,着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着作。朱明洞南南庵称都虚,又名玄虚。葛洪逝世后的405年(东晋义熙元年)改建称祠,诏赐祭祀。714年(唐开元二年)明皇遣道士到罗浮山求雨。742年(天宝元年)筑坛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间还下诏循州(今惠州)长官来此祭祀并改祠为观称都虚观。设置10家人看守并安排道士2人专职祭祀。809年(唐元和四年)韩愈的得意门生李翱任循州知府时亦曾到冲虚观祭山。北宋冲虚观道士南宗七祖之一的白玉蟾称“此时大显,遂兴观像”。1087年(宋元 二年)诏赐额,都虚观改名冲虚观,这个观名一直沿用至今。至于今日冲虚观大门清代督粤使者瑞麟所书的匾额,则多一“古”字,成为冲虚古观。
冲虚观坐北向南。主体是一套四合式庭院木石建筑结构,包括山门、正殿和两廊。主体建筑两旁为百余间平房和两层楼的道士宿舍、膳堂、库房等附属建筑物。总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观宇大门正中上方为“冲虚古观”石牌匾。匾下两侧对联“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为明代天启年间袁崇焕幕僚番禺人李云龙所书。“典”与司同义,“午”于十二生肖中属马,“典午”即司马亦即晋朝。正殿供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尊神,屋脊镶嵌一排石湾名匠吴奇玉塑制的双龙戏珠及花木楼阁大型彩绘陶塑。大殿左侧为葛仙祠,右下侧为黄大仙祠。观内有长生井,由康熙年间道士张妙升(云仙)所凿,为罗浮三大名泉之一(其余为卓锡泉、酿泉)。1985~1987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和综合利用研究所及省地矿局专家,反复进行化验的结果说明:长生井泉水出露于罗浮山断裂带北侧,属含锌重碳酸钙型水的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不少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参拜冲虚时,都以能带回一点“神仙水”为幸事。观后右侧有葛洪炼丹灶、洗药池等古迹以及后人所建的东坡山房、丹石祈寿世石刻等。冲虚观是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观的祖庭。
1945年春夏间,中共广东区党委、广东军政委员会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均设在冲虚观。冲虚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活动基地之一。亦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冲虚观由政府拨款、香港圆玄学院及各界人士赞助精工修葺,古观面貌焕然一新。 黄龙洞位于罗浮山大石楼、狮子峰之南,小石楼西侧。此洞以山水佳胜着称。洞内有黄龙观、八卦台、狮子洞、七星坛、涤尘桥、流杯池、隐翠岩、观瀑亭、黄龙瀑布等景点。黄龙观原为葛洪西庵故址。唐末群雄割据,917年(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占据今广东、广西的靖海军节度使刘隐之弟刘 ,称帝于广州,改国号为越,再改为汉,史称南汉,改纪元为乾亨,乾亨元年即为贞明三年。刘 自命为真龙天子,根据易经“飞龙在天”卦词,自造于一个“”字作为名字。又称:梦见仙人把他带到一处(实际上是他预先物色的)“两峰相叠,一水对流”的仙境,还说梦见黄龙起于此地。“两峰”是指大小石楼,“一水”就是黄龙瀑布,于是将原来的金沙洞改为黄龙洞。刘 在黄龙洞建行宫,而建造天华宫的则为刘 。刘 于959年(大宝二年)建天华宫,宫左侧建含阳门,右侧为起云门、云华阁、甘露亭、羽盖亭、龙穴石迹等。明代湛若水(一说巡按洪觉山)曾于此建四贤祠。清康熙中,冲虚观道士张云仙(妙升)建黄龙观于祠旁。此观于1958年毁坏,仅在乱石中找到一块石匾,刻有“黄龙观”观名,右侧刻“嘉庆壬申(即1812 年)仲秋吉旦”左侧刻“住持苏空施重建 莞邑谢鹰书”。
90年代新建的黄龙观,拥有原来山中佳胜的泉石天然风景。“黄龙洞口松千树,满径苍苔落凤毛”,令人有超尘脱俗之感。90年代初,香港青松观全力重建黄龙观,新建的黄龙观规模宏伟,建筑面积远远超过冲虚观。未进观即有二座典雅的牌楼。观内有三师大殿、三清大殿、妙莲池等富丽堂皇的殿宇观舍。
黄龙洞距冲虚观5公里,距华首台2.5公里,有公路可通。 酥醪洞在罗山之北、浮山之南的深山幽谷中,旧志称为罗浮最深处,“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据《集仙传》称:“安期生与神女会玄丘,酣玄碧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洞由此得名。洞中名胜古迹有酥醪观、小蓬莱、白水门、拨云寺、忘机石、七娘潭、煮石处、凝碧潭等.
酥醪观原为葛洪北庵。前有荷池(今废为田)后倚青山,观总面积2700平方米,大殿内供奉的:中为灵祖,左为吕纯阳,右为葛洪共3尊泥塑,因年久失修,塑像已毁。大殿天井有一亭台伸出,飞檐高柱,台高7.4米,面积约26平方米,亭盖为琉璃绿瓦,原是观内训示徒众、打醮传经的地方。亭侧有树龄百年的茶花。天井两旁有配殿,正殿左侧有一座小楼阁,原为道士江瀛涛所筑。香山黄培香题匾曰:“浮山第一楼”。此楼在新中国成立后曾重修。观内存有铁香炉、青瓷花盆墩等古物,还有一张尚算完整的道床----混元床,据说蒋介石、蔡廷锴均曾在此床就寝。
酥醪观原有旧观在石洞东1.5公里,今观是康熙末年道士柯阳桂所建的酥醪院,雍正初改为观,亦称稚川北庵。同治、光绪年间陈铭圭住持讲学于此。1929年(民国18年)住持张永豫、陈永焘、何明衍募资重修。陈济棠主粤时,曾于酥醪观后山建驻鹤亭,亭中可观赏白水门瀑布。1968年酥醪村民重修大殿后作为学校,正殿两旁套间则作为大队仓库。古代道士凭借酥醪优越的种植条件和酿泉水浇灌,培植和加工制成的酥醪菜干,被称为神仙菜,是县内出口商品之一。 石洞之东,距朱明洞冲虚观2公里处有明福洞,洞中九天观。九天观原名明福观。最初,明福观在泉源福地,南汉时建观。宋赐额,由苏东坡书写观名(已佚)。《明一统志》载:其内有西华道院,乃张元庵退居之所。观在宋元明各代俱存。明末,邝露读书观中,自号明福洞主。明陈攸《题明福观》诗云:“狂歌白鹿兴悠然,来访罗浮洞里仙。金塔易攀天咫尺,铁桥难觅语迷玄。晴烟暖锁烧丹灶,山涧香沉洗药泉。堪笑秦人惑方士,海中三岛只虚传。”
清初,观渐圮,西华道院亦废。干隆间,住持莫明星重修,名九天观。现存的九天观为民国时重修,建筑面积532平方米。正殿金阙宝殿,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侧殿有禄位堂、八仙殿、吕祖殿。1985年人民政府拨款与香港圆玄学院赞助修葺,列为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门前池塘中有数株水萝松。旧志称:“甚奇古,殆千百年物。”观侧有着名的九天观矿泉水厂。
距九天观西1公里处有梅花村、洗耳泉、石洞山房、逃暗石刻、西华道院等古迹。九天观东南2.5公里为澜石圩,其东有钓鱼台、访仙桥、葛洪药院和观源洞。 白鹤洞在罗浮山东侧,洞中松林常栖白鹤,故名;或以为白鹤观后有形如白鹤展翅的白鹤峰,故名白鹤洞云。葛洪东庵即建于洞内,白鹤洞旅游风景点有白鹤观、五龙潭、水帘洞、八仙石、桃源洞、百花径等名胜。
古白鹤观原在葛洪东庵,址在石洞西观场浦,明万历间已开始颓坏。清康熙间道士孙天杖在冲虚观西水帘洞口另建白鹤观。此观于抗日战争时为东江纵队政治部。1955年拆毁后建松鹤轩宾馆。其旁有3株古榕,浓荫蔽日。榕下大石上刻当代书法家惠州人秦咢生题词:旖旎双人峰,缠绵连理枝,罗浮真胜地,仙蝶也迷离。 朝元洞在神仓西南距华首台2公里处。南楼寺于元末迁来此间。“朝元洞”石匾为祁玉开题写。大门刻“石洞云封自古无人开秘窍,天门雾锁我今有钥透玄关”。门前有“云深处”石刻和“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特授博罗县正堂加七级记录十次张关于严禁砍伐树木事告示”碑文。石刻“云深处”源于宋吴与诗:“灵鹫飞来处,南楼敞梵宫。僧归明月下,人在白云中。”由福田至朝元洞途中有接仙桥,桥下有仙人脚印、仙人手爪、仙人锅头等。1945年东江纵队前进报社北撤时,报社的印刷机就隐藏在朝元洞前一个山洞里。
南楼寺原在小石楼南。梁大同中头陀僧景泰,结茅庵于此,“其徒苦无水,景泰卓锡于地,泉涌数尺,号为卓锡泉”(见《唐庚游记》)。
广州刺史萧誉建南楼寺,743年(唐天宝二年),寺僧托请迎释迦像的权贵宦官何行成以珍柑入贡,因得御署寺名为“延祥之寺”。仍开明月戒坛于寺之右,凡岭南落发为僧者,全部在此受戒。着名的梵文佛经翻译者怀迪,即为南楼寺僧人。861年(唐咸通二年),南楼寺地划归中阁禅院(怀迪建),另建南楼寺于山之西麓。宋时犹存,元末迁走。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大毁寺观。南楼寺归并延庆寺(在浮碇岗西麓,已毁)。光绪年间重建南楼寺于朝元洞。
延祥寺前身原为南楼寺,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西域僧乾末多罗将铁铸释迦真像船运至番禺,船不动。743年, 宦官何行成奉命于南楼寺筑祠,迎来释迦像供奉(博罗县志编者按:其像为人所毁,以铸农具)。事成后,何回朝复命时,携南楼寺僧所植珍柑入贡。唐玄宗乃将南楼寺赐名延祥寺,柑园为御园。宋余靖(1000~1064年,曾任工部尚书)《延祥寺记》称:“兹山(罗浮山)精蓝(佛寺迦蓝)十余而延祥之基最古”的“基”即指南楼寺址。延祥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归并延庆寺。康熙、雍正年间,复建延祥寺,但已非原址。现存的延祥寺重建于1931年(民国20年),位于冲虚观西南3.5公里,距白鹤观1公里,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寺门有“延祥古寺”石匾额。该寺长期为部队教导队使用。 华首台位于罗浮山西南麓、黄龙观西的孤青峰下。台地海拔300米、方圆16万平方米。周围山环水绕,危崖峭壁,林木苍郁,台侧东溪旁有蝙蝠、半月、合掌诸岩,以合掌岩最奇。巨石中空,下广上锐,形如僧人合掌。岩上侧为巨瀑“飞云溅雪”,台前有“岭南第一山”石刻。华首台周围岩洞有10多处,其中逍遥洞最佳。“天然禅宇,不假修治。”各无名洞均有石门石柱、石桌石凳;还有聚瑶池、积泉池、濯垢池、凤浴潭、水帘洞、罗汉洞、石渡船等景点,有摩崖石刻多处。台侧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身已中空,然犹花繁叶茂,生机盎然。台南4公里处为“华首碧湖”大洞水库。水库中淹没有崇祯末年华首寺僧宏源重修的花手寺。华首台植被茂密,产首乌、巴戟、黄精、党参、鸡血藤等多种中草药材。
华首寺建于华首台后。《罗浮灵异记》称:“其处常有五百华首真人游会”,故称华首台。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 奉玄宗诏令建寺,寺久废。明崇祯中,空隐(道独)禅师与其徒函是、函可重建华首寺。原寺山门联:“一门深入罗浮路,五百重登华首台”即空隐手笔。于是“大阐宗风,十方云水,闻风踵至”(见《博罗县志》)。函可(剩人)是博罗名宦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为清廷入主中国后第一个文字狱受害者。其时当改朝换代之际,不少明朝士大夫出家为僧,华首台(寺)不断拓充、改建,华首古寺遂成为罗浮山第一禅林。古寺规模宏伟,为3栋横列层叠围龙式建筑,有殿堂房舍计100多间,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1964年,华首寺大雄宝殿、钟楼等被毁,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华首寺被夷为平地,片瓦不存。
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华首古寺。翌年香港同胞关耀昌集资重建华首台,在钟楼旧址上建有9米高的望海观音以及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雕塑;大雄宝殿及释迦和十八罗汉等塑像亦已次第竣工。大殿两侧建有姑太房和斋堂,另外还建有可供放3000个神龛的普同塔,以及放生池等配套建筑,古寺重放异彩。 民国《博罗县志》载:华首台西南山麓为大洞。中有古寺曰花手,形势壮丽,游山者从此入。门首颜曰:“罗浮初地”。此寺至清末犹存。新中国成立后,大兴水利,大洞筑起水库,称华首碧湖,花手寺被淹没。这是一处从陆路入罗浮的罗浮初地。
另据《罗浮山志》载:古时由水路到博罗游罗浮者,先到泊头(今九潭镇义合泊头村),然后肩舆经铁场明月寺入罗浮。明月寺前原建有一座石牌坊,上刻“罗浮初地”4字(已废),故明月寺亦称罗浮初地。苏轼于1094年(宋绍圣元年)贬惠州与其子苏过第一次游罗浮,就是从这条路入山的。
明月寺建在铁场圩一座小山坡上,座北向南,长60米,宽80米,倚山势逐渐增高,布局为三进院落,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第一进为大雄宝殿,右侧有客堂;第二进东侧为观音堂,西侧为关帝天;第三进为大佛殿。明月寺为985年(宋雍熙二年)僧人守容创建。因掘地得“明月戒坛”石刻,故名明月寺。明洪武末年明月寺归并于博罗县城所在地浮碇岗西麓的延庆寺。但原寺一直保存。延庆寺是官府僧会司所在,大概是明月寺田产归官,明月寺自供自给。1867年( 清同治六年)重修。1978年,明月寺列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翌年,铁场公社修葺了寺的主体。
明月寺前原有石刻“梅花故地”,今已亡佚。有人以为此处原是《龙城录》所载的隋开皇间赵师雄醉卧之处的梅花村。 罗浮山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卫星图像显示,山中景点资源的综合密度是黄山的1.1倍,是九寨沟的1.3倍,是张家界的1.4倍,与桂林山水的综合资源密度持平。
罗浮山的宗教建筑原有九观十八寺之多。其中以五观五寺较为着名。五观即冲虚、酥醪、白鹤、九天和黄龙。五寺为华首、宝积、延祥、明月和拨云。
长寿观 本名孤青观,在黄龙洞内孤青峰下。唐改长春观,迁于君子岩后。宋代复建,更名为长寿观。今黄牛径有卵石墙基即其遗址。南汉又改建于幽居洞。邹师正《指掌图记》云:“冲虚观西北曰幽居洞长寿观(注云: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华)。宋末毁,迁建于县城榕溪旁。已废。
丛林观 在延祥寺左。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拆掉一些道观,将建筑材料搬迁至此建丛林观,内有丹房,便于云水游方之士居留。今不存。
黄仙观 在茶山,亦名茶山观。干隆末年道士曾复高创建,祀葛洪之隶(一作徒)黄野人,其地因名黄仙洞。罗浮山居留的黄野人有三:其一即东晋葛洪之隶,其二为居所在水帘洞的南汉祯州(今惠州)刺史黄励,其三为居所在观源洞的唐代处士黄体靓。黄体靓在观源洞开辟茶园,使原来荒无人烟之地,聚居了300户人家。 传说他死后成仙,棺中只有空衣。810年(唐元和五年)李翱按规定祭罗浮山时,下令改葬黄体靓,开棺有遗骨,并非空衣。乃“削去(成仙)谬说”,作《辨惑》一文。葛洪之隶黄野人居所的茶山之西第二谷为小蓬莱,第三谷为艮泉,均为幽僻之地。
梅花观 在小石楼下,亦名梅花仙院。咸丰间,陈铭圭募建。原以为此地为梅花村旧址,后知其误而作梅花村事迹考证。光绪中,观渐毁,其子伯陶迁建于山左麓,今俱废。
宝积寺 在罗汉岩左,小石楼东,距延祥寺1.5公里,据《罗浮山志》载:“唐中宗时(683~684年)僧人怀迪创建于卓锡泉旁,名中阁禅院,宋仁宗赵祯赐额‘宝积寺’御书中阁,藏宋太宗、真宗、仁宗赐书及真宗赐佛衣,仁宗赐《藏经》(均亡佚)。1094年(宋绍圣元年)苏轼曾在宝积寺祀天竺瑞像(印度传来的铜佛像)”。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宝积寺与中阁禅院同时并入延庆寺。崇祯中,僧十虚复建宝积寺,掘地得智药、景泰二禅师铁像。历代香客、游人到此者甚众。1955年宝积寺被毁,至今尚未修复。
资福寺 在华首台前,唐末毁,宋初复建。今山下欧阳洞有资福寺,内有“天在山中”、“大雄宝殿”、“资福古寺”匾额,为干隆中庄有恭书,不知何时迁建于此。
拨云寺 拨云寺建于1869年(清同治八年),由花手寺僧严光始建。寺所位于罗浮山飞云顶西北2.5公里处的五马归槽。寺面向东方,背后为上界三峰。左右层峦环卫,前有犹如案几状的平岗,地形酷似五匹骏马同在一槽进食。此间气候高寒。此后屡修屡毁。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惠州太守王瑛又于此地建子日亭,旋被飓风所毁。180年后,严光为便于游客、僧人从容登飞云顶望晓日,乃在废圩上建拨云寺,作为隔夜留宿之所。该寺于光绪末年毁废。民国初年,曾于此处建飞云精舍,但却被盗贼盗铁坏室,不久即全部毁废。现在,原址仅留古木数棵,仍生机勃勃。
此外尚有鹿角坑口原为晦杲禅师云水庵。崇祯末年重修的法云寺。
除道观、佛寺之外,罗浮山还有数量众多的宗教与非宗教的文化古迹,遍布山中各处,计有院、台、亭、堂、轩、阁、祠、坛、门等,有的久已湮没,有的遗址尚存,有的保留至今。这些建筑物都座落在优美的风景点上,极有开发利用价值。

④ “三国文化”的圣地,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的祠庙在哪里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一群热血男儿征战沙场,三分天下的故事。这一段历史不仅成就了这一个故事,还留下了中国唯一一个君主与臣子合祀的祠庙,就是着名的武侯祠。

茶楼、酒楼、客栈、戏台、小吃、石桥、河塘等能代表川西特色的东西,在这条街上都能找得到,不仅现在在全国颇负盛名,在历史上也一直是名声在外。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而武侯祠是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锦里的美食更会让你回味无穷。

⑤ 广州着名的八大景点

广州着名的八大景点: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天河飘绢、古祠留芳、五环晨曦、黄花皓月、莲峰观海。

新世纪羊城八景从2001年8月23日开始,经来自广州地区市政、规划、园林、建筑、旅游、文化、文博等各方面20多位专家评审,62万市民参与推荐投票,从30个候选景点中,精中选精,最后经历时一年的多次反复论证,终于使优中更优者脱颖而出。

特点

广州羊城八景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择景重点从以山水景为主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人们的视线逐步转移到城内,重视文化古迹的作用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古今羊城八景是广州的宝贵财富,要重视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服务。广州市重点整治建设白云山和珠江,提高文化品位,美化、净化、绿化,对于建设青山、碧水、蓝天、花城具有重大意义。

⑥ 赣南最经典的古村落,考究的明清建筑,曾是热门综艺取景地

竹桥古村,这里曾是《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拍摄地,这几年真人秀的火爆,国内很多的热门也好冷门也好的景点也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被人们所熟知。竹桥古村就是这样的,位于 江西 省 抚州 市的 金溪 县。

从车子上下来,首先我们看到的便是村口大片的荷塘,绿油油的浮萍布满了整个池塘,荷花几朵开败,池塘的后面便是祝桥古村,由木栈道相连接,一幅安静的村庄画面,安静的不想去打扰。

看到竹桥古村的第一眼,这个古村和我之前去过的那些村不一样,从颜色上就能明显的说出差别,江浙地区是古村多为黑白色调的,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古村是黄色的,接下来将要走进这个 江西 风格的古村里面是瞧一瞧。

村口有三口井,被人们称之为品字三井,三口井分别是建造于康熙、干隆、道光年间,呈现三角形的一个分布,告诫人们人品的重要性,不管是做学问也好还是经商也好,人品都是第一位的,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水井的形态和我之前看到的水井也是不一样的,以前看到的水井都是圆形据说,也有呈方形的,但都是进口有石板高高耸起的,但是竹桥古村的水井都是方形的,而且进口没有阻拦,与地平面几乎同样,而在水井的外围一周却是建在护栏。

古村的门楼大有讲究,村子里一共是有三处门楼,据说村民办一些大事的时候,都必须从这些门楼走过的。

村口前的小道,安静清幽,屋檐下的红灯笼却显得非常惹人。

走进古村,我们首先看到的便是一个大池塘,整个古村还有七个小池塘,就像 北斗 七星一样排列在村子了,和这个大的池塘形成七星伴月。在池塘的对面是文隆公祠,这是古村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其他的都为清代时期的建筑。

古村内有很多这种 美食 特色小吃,但是我们到达的时间有点晚了很多的摊位都已经结束了。

古村内依然还是有人居住的,门口晒着的这些辣椒,就是 江西 人生活的根本,对于吃辣的人来说,每餐饭必须有辣椒,哪怕是早餐也是辣的,这就是无辣不欢的 江西 人。

继续往里走,村子里还有租古装和卖油纸伞的地方,穿着古装走在这样一片明清古建筑中,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这是第二个门楼,相比于第一个门楼,这个门楼更加的考究,在门楼的两侧是喜榜,模仿的就是古时村庄的一种现象,有喜事就是这样张贴在门楼上的。在门楼前面的地面上,是用石块铺就的一个“本”字,同样也是告诫人们做人的道理,做人是不能忘本的。

穿过门楼,我们又看见一方水塘,大家有没有发现对面的这栋房子是不是很奇怪,因为这栋房子没有门,其实是因为正好是对着门楼的位置,在农村的建筑里门是不能对着门的,据说这样是有煞气的,所以对面这栋房子就将大门开在了一侧,这是建筑风水学问。再看看 江西 古村的建筑风格,房子的两侧也都是有高高的马头墙,这点和徽派建筑有些相像,都是为了防火做准备。

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 江西 风格的建筑,虽然看上去是黄黄的颜色,但其实上,所用的材料是青砖黑瓦的,整体的风格与徽派建筑风格相似,徽派建筑更加的规整,错落有致,竹桥古村比较密集,而且没有固定的规律,但是我更喜欢这样错乱的风格,密集的居住环境,也更加的说明了邻里关系的融洽。

古村的格调,研究建筑我们是研究不透,对于整体的一个环境,我觉得还是拍照最有感觉。

水塘边上的染坊,晾晒着布匹的竹竿也成了我们的道具,你能看的出这张照片其实是水中的倒影吗,虚实之间就在毫厘,所以眼见也不一定为真。

古村内的小吃,藕丝糖,看着 和龙 须酥差不多,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从颜色上来看,龙须酥是白色的,而藕丝糖是淡黄色的,从口感上来说,藕丝糖没有龙须酥那么粘牙。

第三个门楼,也是我觉得最气派的一个门楼,在《爸爸去哪儿》里,这也是出镜率非常高的一个地方。

历史 斑驳的沧桑痕迹,外墙都有些掉落,泛黄的青砖,残缺的喜报,好像电视剧中古装剧里熟悉的环境,门后走过的老奶奶,我们尽量离得远些,不去打扰到她。

竹桥古村的建筑,体现了赣派经典的建筑风格,这里有他的几个特点,建筑非常的考究,从外观看是非常的气派,建筑的雕刻也是非常的精美,大门都是非常的显眼豪华,却并不多见窗户,围墙都是高高的,整个建筑业显得高大,从单个建筑来讲,是非常规整的,从整体建筑来讲是有些散乱的,而且非常的密集,导致村内的道路都是狭窄弯曲的。在竹桥古村内行走一圈下来,给我的感觉,这更像是北方的建筑风格,而不像是南方的村落。

转角处的鲜花,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份活跃的气息。

高耸的围墙,窄窄的小巷,行走在其间,好像望不到远方的天空。村子里的水利工程做的非常好,在道路的一侧都是用石块堆砌出来的一条排水沟。

这户人家的大门也是相当的气派,你看这门口上面的雕刻,那是相当的复杂精细。

竹桥古村,曾经都是以经商为主,所以整个村子的大户人家并不少见,像是这样气派的建筑也是有很多的,村子里做学问的人也是非常厉害,曾经也是出了几个举人的,所以你看村里的门楼旁才会有那些多的喜报,村子里还有几家私塾学堂,都是教人做学问的地方,也是非常好的保留了下来。

行走在竹桥古村的小巷里,走在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中,仿佛时光真的穿越回了几百年之前,青砖黑瓦青石板,那时的生活是古朴的,那时的生活是慢节奏的,没有现在都市生活那么的急促,希望时光慢慢的,漫漫的,,,,,

这里就是赣派建筑的博物馆,据统计整个竹桥古村内拥有古祠堂100余座、明代牌坊8座、清代牌坊30余座、古民居1万余幢。

竹桥古村保存的非常完好,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拍照的环境也是非常的好看,难怪《爸爸去哪儿》都来这里取景了。

⑦ 济南旅游景点大全哪里最好玩

趵突泉济南旅游第一站当然是趵突泉(公园)了,毕竟泉城的泉是以“天下第一泉”领衔的。国家5A级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中的核心景点,是济南泉群最集中的景点之一,济南72名泉就有14个在公园内,其它有名没名的泉又有10几个。公园内还有人文景点“济南惨案纪念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娥英祠等古建筑。小贴士: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由“一河、一湖、三泉、四园”组成。包括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大明湖趵突泉的水都跑到了大明湖,“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夏雨荷恋恋不舍的大明湖必定要看的,这里不只有老济南的“北渚门、北水门”,还有唐宋八大家曾巩、苏辙的传说,不看大明湖,你怎么理解“济南名士多”的含义?何况,这么美的大明湖,免费向你敞开了大门!千佛山济南有三大名胜,其中之一为千佛山;济南有舜耕于历山,历山就是千佛山。千佛山虽然不大,但它和三皇五帝中的舜帝扯上了渊源,秦琼还曾在此拴马登山,始于唐贞观年间的兴国禅寺,隋唐年间的千佛崖石窟,笑迎天下客的弥勒佛金身塑像……到了千佛山之巅,整个济南都在你眼中,什么“齐烟九点”、“黄河玉带”、“历山秋风”,你熟悉的济南风景在这里才有最深的体悟。门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人票30元/人,济南人凭身份证可免票。九如山济南位于泰山之阴,所以济南南部有南部山区,绵绵延延数不清的山头层峦叠嶂,这些山是泉的源头。来到济南不看山,那不是一个完整的济南,泰山太仙,千佛山太低,所以九如山正好,这里依然是泰山余脉,是有烟火气的泰山,它比泰山更秀,比千佛山更艳,自山顶瑶池落下的层层叠叠的飞瀑,使得这里更适合避暑,更适合赏花!九如山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有门票,但济南人可以一次购票,终生免费。九如山虽然说门票为198元/人,但网络购票价格不一,大约在100元/人左右。雪野湖济南山多、水多,济南的湿地也多,国家湿地公园就有雪野湖、白云湖、济西等国家湿地公园,其中莱芜区的雪野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生态最好的地方,雪野湖也是济南最大的湖。雪野湖位于泰沂山脉深处,周围被一圈山环绕,因筑坝而成湖。山,或峻峭,或青翠;水,或澄碧,或温婉,山中有水、水中望山,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下的山水美景,是济南人最美的后花园。雪野湖是免费的景区,周边自然和人文景点众多。百脉泉百脉泉位于章丘区政府驻地附近,为什么推荐百脉泉?因为这里的泉水喷得比趵突泉还欢,尤其是五朵梅花的梅花泉,丰水期的梅花泉能喷出水面近一米高,更有墨泉一轮石磨般的泉水,比趵突泉大了好几圈,可以说这是济南喷涌最好的泉,虽然它们的名声比趵突泉少了一点。毕竟这是后来才有的泉水。百脉泉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人门票50元/人。芙蓉街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老街,那里充斥着人间最美的烟火气,小店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在古朴的巷子里弥漫,那里留着城市最古老也最纯真的记忆,犹如穿越千年的华梦。芙蓉街是济南最有济南味道的老街,这里要泉有泉,要老街有老街,要济南风情有风情,虽然济南纯正的小吃不多,但依然挡不住网红打卡的济南人和外地游客的热情。芙蓉街正如南京的夫子庙,又如上海的城隍庙,它是济南的城,济南的街!灵岩寺济南有个让人纠结的“四大名刹”灵岩寺,说起纠结来,因为行政区划上它是济南的,但从地理或人文历史上说,也可以说是泰山的,毕竟灵岩寺位于泰山西麓,是泰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遗迹点。灵岩寺的历史很久,久到1600年前的东晋,灵岩寺也很有看头,除了济南72名泉的卓锡泉、檀抱泉和袈裟泉,还有被称为“海内第一彩塑”的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寺内历代高僧的墓塔林曾是电影《少林寺》的取景地,这个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灵岩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人门票30元/人。朱家峪看过了济南的城,看完了济南的山,总得看看济南的村,才算一个完整的济南吧,所以这个因《闯关东》火起来的古村落来了。朱家峪位于有着古老传说和遗迹的胡山脚下,是原汁原味的石头古村落,享有“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美誉。村中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等古建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景区门票为40元/人。济南野生动物园山泉湖都有了,要是遛娃的话,带着孩子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打卡,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有野生动物300多种、4000多只,什么天上飞的,地下跑的,非洲、大洋洲的,来这里和野生动物来个亲密接触,你一定不会后悔。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够高,成人票160元/人,但这毕竟是山东中西部唯一的野生动物园,而且景区经常打折,所以想去玩,悠着点。数来数去,济南旅游最值得看的十个景点也就是它们了,山、泉、湖都有了,还有济南的老城,这些景点应该最泉城了。我也希望这篇图文对想要来济南的你有所帮助,做自己的攻略也有了参考。

⑧ 中国最豪华的祠堂在哪里为什么说它最豪华

陈家祠内易受风雨侵蚀的建筑构件均采用花岗岩石材,其浅灰色调与砖木结构建筑的主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历史上,广州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

⑨ 古氏祠堂在哪里

古姓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周族原居住在邰的地方(今陕西省武功县),后来经常受到周围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居无宁日。后稷的第十二代子孙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武王的曾祖,遂率众人另辟家园。结果在歧山(今陕西省歧山县)定居,古公亶父致力农业,政治各方面的改革。终于建立了强大的周族。他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号为姓氏,形成了古氏。北魏时吐奚氏的后代也有改姓为古的。古氏在台湾的居住地区,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古户而居的形式。这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古氏迁台,发生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时,就有古氏从广东五华来台开基,其中义民古兰伯、古芬兴等就居住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处。至干隆年间,又有一支古氏从泉州移台,初居今桃园县龙潭坡,后迁住台北、台东、新竹等地。据清举人丘荷公主编《上杭县志·氏族志》载:“古氏,新安郡,周太王古公之后,因以为氏。”新安为古姓远祖居地,这个远祖就是北魏吏部尚书、宰相古弼。他世居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魏书·地形志》载:“代州有新安郡”,古弼子孙蕃衍,成为当地旺族,古氏遂以“新安”为堂号。上杭古姓,人口不多。民国《上杭县志·氏族志》云:“县东安乡有古姓十数户”。这些“安乡”古氏住的村子——马祖滩,现已改属临城黄竹行政村所辖。20来户村民,务农为业。他们由于历史变迁,只知道远祖源于新安郡,其他无谱可依。

⑩ 荆州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在哪

  • 荆州博物馆第3名

  • 荆州市荆州区荆州中路

  • AA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