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贝墩仙人嶂的传说
和平县贝墩有一座山叫仙人嶂。此山峰峦叠翠,流水潺潺。山顶上,有两池清泉,清澈见底,饮之甘甜。清泉旁筑有神灵庙舍,有许多人前来烧香拜神,祈求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尤其称奇的是满山遍野的黑石头,奇形怪状,似牛似马,似狗似猪,似鸡似鸭……栩栩如生。特别是山顶的鸡公石和山腰间的磨浆石,更称一绝。鸡公石,像一只大公鸡,高高站在主峰的山顶上,昂首挺立,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势。贴耳敲击此石,隐隐约约可听到金属般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磨浆石分上下两层,在中间夹缝处附着白色物体,就像正在转动着的磨盘,磨出的浆液慢慢往下流滴真是鬼斧神工!
仙人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几千年前,天上有神仙赶着黑猪来到这座山,正自山上往下走,走到山腰,迎面走来一位年迈的樵夫,仙人上前问道:“老伯,你看见我的黑猪在走吗?”因为那些黑猪乃仙间之物,凡人肉眼是无法看见的,樵夫回答说:“我没看见黑猪,只看见满山的石头自上往下移动。”话音刚落,只看见满山红光闪闪,云蒸霞蔚。稍顷,红光散去,山绿草清,樵夫面前的神仙不见了,只留下满山遍野奇形怪状的黑石头和仙人升天时留下的足印。从此,足印变成了两个天然水池,长年清泉甘甜,滋润着满山草木。满山的石头中,最为叫绝的便是鸡公石和磨浆石,形神兼备。游人登山赏石,注目凝视,甚感逼真。
仙人嶂之名亦出此而来。从此见墩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因有仙人留下的两池清泉和磨浆石,贝墩豆腐嫩滑可口,贝墩米酒醇香俱佳,享誉全县乃至东江流域。鸡公石也给贝墩人民带来了吉祥,六畜兴旺,人气鼎盛。
2. 四川话鸡公石是什么意思
鸡血石。四川话的鸡公石在生活使用当中,就是对鸡血石的简称。鸡血石,又称鸡公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因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而得名。
3. 信阳鸡公山海拔高度是多少
主峰海拔811米,报晓峰海拔767.5米。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的豫鄂两省交界处,雄踞于三关(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之间,南离武汉174公里,北距郑州340公里。山脚下的武胜关是中国历史上九大名关之一,它犹如一把石锁,将大别山和桐柏山锁扣成一体,形成江淮之间绵亘千里的天然屏障。
主峰海拔811米,报晓峰海拔767.5米,风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是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素有"青分楚豫"之称。
(3)鸡公石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鸡公山相关景点
一、报晓峰景区
亦名鸡公头、鸡头石。海拔765米,登上峰顶,全山风貌一览无余。报晓峰的山脚下题有一首诗为“慢上鸡公山,快登报晓峰,这边风景好,暑夏有秋风”,鸡公山就是因为这座山峰而得名的,报晓峰就是鸡公山的象征。
二、中正防空洞
整个防空洞全部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防空洞分两层,外层有走廊、天窗、前后门,内层有会议室、书房、卫生间,防空洞总洞长六十三点三米,后有暗道,直通东南方的汇丰银行楼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鸡公山
4. 鸡公山简介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河南农林、师范、医药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
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
(4)鸡公石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景区的一些景点:
1、月亮湖
月亮湖是建成于1983年的12月,建设月亮湖主要是解决山上的用水和美化环境,月湖水面积0.23平方公里,汇流长680米,湖面大概3万平方米,总容量大10万立方米。
2、南街
鸡公山的南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非常的繁华,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店铺众多,有钱庄、绸缎庄、呢绒、布匹店、杂物店、瓷器店、食品店、水果店、牛奶店、皮鞋店、裁缝铺、时令服装店、饭馆旅舍等等。
3、中正防空洞
整个防空洞全部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防空洞分两层,外层有走廊、天窗、前后门,内层有会议室、书房、卫生间,防空洞总洞长六十三点三米,后有暗道,直通东南方的汇丰银行楼下。
5. 雄鸡石在哪里的景区
应该是“鸡公石”,在云南。
鸡公石是一个屹立于金沙江中心的岛屿,位于云南省中甸县西南方向的上江乡良美村,距离县城大约210千米,因形状奇特犹如振翅欲鸣的公鸡,故名鸡公石。
交通信息:从中甸县城乘开往上江的班车,在良美村下车。
相关信息
岛上曾经建有一座观音庙,每到农历二月十九日,将在这里举行庙会,十分热闹。从长江第一湾溯金沙江而上,在上江乡良美村地界的江心上,会看见一个形状酷似振翅啼鸣之雄鸡的石岛,仿佛在不停地向人报晓。
这个石笋岛,就是民间称誉的鸡公石,也是文人称叹的“江上普陀”。若乘舟到石岛,就可细细领略这个高出水面160米、方圆约400平方米的人间胜景的风采。这个小岛浓荫蔽日、草木青翠,有数亩农田养育着江岸的百姓。
修凿有石阶路的石峰;则峭壁环绕,势如刀削。历史上,人们曾在鸡公石顶上修建观音阁,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是隆重的观音会期。从沿江两岸的金江、巨甸、塔城和剑川、鹤庆以及四川乡城德荣一带的善男信女,把良美村和鸡公石岛挤得水泄不通。当时,观音阁里还演戏供人观看,人们拜观音、观戏、吟诗作画。
6. 云台山神庙碑铭
据《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资料汇编》中记载,“东汉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云台山修道练功,采药炼丹,在山顶建立供用练功、住宿的庙宇”。因此,云台山成为上清龙虎山十三景点之一。唐朝时庙内就塑有白、李、黄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黄仙姑是道教仙,因此云台山成为道教名山。
云台山主峰海拔858.2米,一峰耸立,万山匍伏。群山环绕,西山、藐菇山、应天山、五台山、天华山,团团簇拥,把云台山绕在中间,犹如攀天柱。登上峰顶,环顾四望,一览众山小。向东望,上饶的灵山,特起凌霄,缥缈如画,下视弋阳圭峰,昂首穹背,形态逼真。东南天华山迎面相峙,恰似锦屏。每当春夏清晨,云雾环山,如海浪,汹涌澎湃。太阳初升,岚光焕彩,皓魄当空,金光万丈,身临其境,仿佛在云山雾海中,有凌虚御风之感,故名“云台山”。干隆碑铭 云台山寺庙
幽径 抱客松 龙须井
清干隆二年(1737年),干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兴作诗一首,诗曰:“雨后凭栏,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览岭石,千万点,星斗罗胸。”并题“敕封云台山”镌刻石碑保存至今。至清咸丰年间进行规模建造,庙宇非常壮丽,是按古风宫殿式设计,四周用石砌墙,且砌砖过屋脊,分上下两大栋,上栋是道教堂(仙姑殿),建筑奇特,整个殿堂是按隋朝的风格用方块麻石卷成拱形。下栋是观音堂即佛教堂,教堂内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做功课,每年打“百子灯”醮就放此堂,道佛两殿,仙佛像精雕细刻,各种花纹图案金朱油漆,殿前还装有玻璃屏障,道佛两教堂正中上盖卷有锅底蓬,柱壁全部涂沫朱红油漆,整个庙内,深幽静寂,香烟缭绕,走入庙内香气扑鼻,使人别有一种感觉……令人遗憾的是:民国35年(一九四六年)立冬之日,前来庙宇守“冬”的香客太多,不小心失火,致使两座宝殿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干隆皇帝御笔留下的“敕封云台山”石碑。
在原云台山老道后裔梅启生为首邀集下,云台山庙宇复兴修建,人们献工送料,于一九八二年建成了一幢四拼小庙,此后几年,香客越来越多,到一九九一年,按原古庙位置落成共贰拾余拼,总占地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的简易庙宇,随着香客的增多,云台山寺庙得到逐步发展,暮鼓晨钟,香火旺盛。
云台山风景秀丽,奇峰怪石林立,形象鲜明,神态逼真的景点就有28景,它们不但命名寓意深刻,其传说亦颇为感人。
翠 竹
如“舍身崖”传说舍身可以救母。舍身前要吃七七四十九天斋,每天晚上当天焚香祈祷,夫妻离房净身,而后拜仙佛舍身。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两个舍身救母者,舍身后都还活着回家。
山顶有一石,原名鸡公石,传说鸡公石原有嘴,会啼,只因它常带领山下村民家养的鸡群去田间吃庄稼,村民们怨声载道,此事被天神察觉,便派雷公把它的嘴截掉了,从此鸡公便不再啼了,更不能去祸害村民了,如今的鸡公只能默默地屹立云台山头。
再若“中子岩”,传说来庙朝香求子的夫妇,在岩前四五尺的地方背向岩洞,从胯下将铜板(古币一种)或石子投入洞中,若是连中三次,便能得子。
诸多景观不胜枚举……,故特附二十八景于下:
1、龙须进2、鸡公石3、舍身崖4、中子岩5、梳妆台6、清风洞7、脚盆石8、门楼石9、马鞍石10、仙足迹11、马蹄迹12、仙人缸13、猿猴石14、如意峰15、悟空峰16、观音岩17、雷公石18、神道石19、颂经石20、文笔石21、晴雨台22、白鹤石23、象头石24、狮子石25、磨盘石26、仙人墓27、一线天28、仙妇岩
云台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动物有飞鸟近百种,兽类三、四十种,常见的有野猪、麂、水麂、山羊、山鸡、猴等。山间满布绿竹山花野果,不仅四季常青,而且长年都有鲜花盛开,春夏有山梨花,红、黄、蓝三色杜鹃花,秋季有金针花、山茶花、野菊花,以及似火的枫叶,冬季有腊梅花,真乃一个天然大花园,植物的种类有近400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黄山松、水杉、南国红豆杉等等,人们行走在山谷道中,清风拂面,花香扑鼻,鸟儿秋蝉,尽情欢唱,在山顶观云海看日出,心胸博发。由于自然风景奇特,气候宜人,特别是盛夏,凉爽非常,山上平均气温在18-25摄氏度之间,是人们理想的休闲、旅游、避署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