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体腿的骨骼结构和神经
髋骨:位于盆部。
股骨:位于股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
髌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方。略称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
小腿骨:包括胫骨和腓骨,两股并列,胫骨在内测,腓骨在外侧。
【胫骨:上端膨大,向后方和两侧突出,形成内侧踝和外测踝,两淮的上面微凹,分别与股骨的内外侧踝相对。 腓骨:细长,上端膨大,称腓骨头;下端略成扁三角形,称外踝】
足骨:包括跗骨、庶骨、耻骨
神经:
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腘窝中线伴月,血管下行,经比目鱼肌深面向下,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内侧下缘下行,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在胫骨长、短肌与耻骨伸肌间下行
腓深神经:半径前血管下行于胫骨前肌于趾骨伸肌之间下行。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骨背面皮肤。
Ⅱ 胫神经的位置
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粗大分支,居腘窝最浅面。沿中线下行至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后区。该神经在腘窝内发支分布于膝关节 及邻近诸肌,其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
胫神经于腘窝中间最浅,伴行蝈动、静脉经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至小腿,小腿上2/3部行走于小腿三头肌和胫后肌之间,于内踝后方穿屈肌支持带进入足底,支配小腿后侧屈肌群和足底感觉。
Ⅲ 胫神经由哪些脊神经组成
是坐骨神经干的延续,由腰4~5和骶1~3脊神经的纤维组成。在腘窝内,胫神经与腘血管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绕过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外侧神经和足底内侧神经。
Ⅳ 人的腿部有哪些神经
坐骨神经 出梨状肌下孔,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
胫神经 腘窝中线伴月 血管下行,经比目鱼肌深面向下,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腓总神经 沿股二头肌内侧缘下行,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间下行。
腓深神经 伴胫前血管下行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面皮肤。
Ⅳ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Ⅵ 脚后跟是哪个神经支配
足跟部包括跟骨骨膜及足跟的软组织,由胫神经跟内侧支及腓肠神经跟外侧支支配。胫神经跟内侧支于内踝上2~3横指处由胫神经干发出,分为膜内型和膜外型2种,前者较多,虽已由胫神经分出,但仍位于神经外膜之内,向下走行,直至胫神经发出足底内、外侧神经后,始由神经外膜穿出成独立分支向下走行。跟内侧支无论是膜内型还是膜外型,均穿过足跟底部的纤维脂肪垫,并分布于整个足跟部及跟骨内侧骨膜。跟内侧支切断后,整个足跟部的感觉即消失
Ⅶ 腘窝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胫神经位于腘窝的最浅面,于腘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出,沿腘窝中线下行,到腘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后区。在腘窝内,发出肌支、关节挚至附近肌肉和膝关节。另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至小腿后面,加入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另一终末支,一般起自腘窝上角,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越腓肠肌外侧头表面,至腓骨头下方,绕腓骨颈,在此分成腓浅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紧贴骨面,表面无肌组织覆盖。故腓骨颈骨折或此部外伤时,易损伤腓总神经,引起小腿前、外侧群肌肉瘫痪,导致足下垂。腓总神经在腘窝发出关节支和皮支(腓神经交通支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Ⅷ 什么叫做胫神经
为坐骨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的粗大分支,居腘窝最浅面。沿中线下行至胭肌下缘,穿比目鱼肌腱弓深面进入小腿后区。该神经在腘窝内发支分布于膝关节
及邻近诸肌,其皮支为腓肠内侧度神经,分布于小腿皮肤。
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容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肌群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Ⅸ 坐骨神经是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坐骨神经的位置:
坐骨神经是在腿的后侧,从腰上发出之后,神经根逐渐延伸到臀部,从梨状肌中穿行,穿行到达膝关节的后侧,分为胫神经以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容易出现疼痛,主要是由于腰部的神经根由于椎间盘突出或者神经根管的狭窄,对神经根产生刺激挤压,就会导致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另外,由于梨状肌出现了损伤、劳损或者炎症增生,都会对从中间穿行的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和挤压,也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情况,主要是表现为腿部后侧放射痛的表现;并且在进行弯腰活动以及腿部后侧肌肉的收缩时,会导致神经根受刺激更加明显,而出现疼痛感觉明显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