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1--1927年时代背景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1923年1月16日孙中山夺回广州,发表和平统一宣言。
1923年1月16日,孙中山的军队重新杀回广州,陈炯明落荒而逃。去年8月,改组国民党的孙中山即开始准备重建广州大本营。在孙中山的策动下,联络了驻留广西的滇军朱培德部和杨希闵部,封杨为讨贼军滇军总司令,并联络了桂军刘震寰部,封刘为讨贼桂军总司令。
定于去年12月10日向广东发动进攻。讨贼军进展非常顺利,先占梧州。今年1月初占领封川、德庆、悦城等县,并于16日占领广州,陈炯明等残部逃往惠州。孙中山决定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3、1924年9月25日杭州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975年(宋开宝八年)为吴越王钱倜所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净慈寺前。初名西关砖塔,后定名王妃塔;又因建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故称。1924年9月25日倒坍。倒坍原因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
挖之久久,便倒了。”鲁迅曾发表题为《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杂文,其中说道:“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
4、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并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
从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正如着名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五卅运动以后,革命高潮,一泻汪洋,于是构成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
5、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经济因素: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得以开始发展。
(2)政治因素: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 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得工人阶级意识到,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武器,和一个团结的政党的必要性。
(3)思想文化因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阶级因素:
①经济的发展诞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②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5)世界背景:
①20世纪是人类历史大变革的世纪。资本主义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到垄断,世界经济政治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作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产物,在这段发展时期中,某些政党成为世界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与发展也随之成为国际政治中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③20世纪初开始的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世界政治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国的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发生在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20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2)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开幕的时间应该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过去,人们曾经以为一大是7月1日开幕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历史资料和一大代表回忆中所说的时间有:7月1日、7月10日左右、7月20日和7月底。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和活动,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开始了构建党的组织形式的探索,开展了初步的群众动员工作,对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等等。这些内容明显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写的,所以,虽然纲领并没有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但实际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3. 中国共产党1921年建党时全国有多少名共产党员(精确到个位^^)
建党时有53名党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
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
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
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4. 《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
《建党伟业》历史背景: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
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建党伟业的剧情简介· · · · · ·
本片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建党伟业》 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链接: https://pan..com/s/1hTvCegganmJH7GUj0rFq3w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几年几月几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在当时的延安,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是一个大党的创始人。他们的回忆之一是在7月,但他们不记得会议的确切日期。由于缺乏档案资料,无法核实,故将7月1日确定为党的周年诞辰。
(5)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941年6月,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当时,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和抗日战争四周年之际,发布了《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和抗日战争四周年的指示》。
指令说,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7月7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四周年。在各抗日根据地召开会议,采取各种纪念措施,在各种刊物上出版特刊或特刊。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以“7月1日”的名义制定的作为党的生日纪念的第一份文件。
党的第一次开党日期为20世纪70年代末,经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结果,确定的日期为1921年7月23日。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重大会议的具体日期,但“七一”这个光荣的节日已深深地铭刻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
6. 中共一大历史意义及背景
一、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二、中共一大的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与中国正在发展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这些地方分别是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此外,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共产主义者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6)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
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7. 1921年到1941年中国的历史背景
1、1927年3月24日南京发生“三二四”惨案(南京惨案)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军舰炮轰南京,这是北伐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之一。1927年北伐军向长江下游进军时,美、英、法、意、日等国增兵上海并调集军舰去南京江面进行威胁,企图阻止革命的发展。
月24 日,程潜指挥的有共产党人参加领导和作战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和第二军在击溃敌军几十万之后,进占南京。当晚,英美帝国主义借口侨民和领事馆受到“暴民侵害”,下令炮轰南京,打死打伤中国军民2000余入,房屋财产损毁无数,酿成大规模血案。事件发生后。
英美等国继续向中国增兵的同时反向中国提出惩凶、通缉、赔偿等无理要求。而蒋介石则派特使到南京和各国领事疏通,并下令通缉第六、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李富春和林伯渠。这一事件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信号,也是蒋介石加速同帝国主义勾结、背叛革命的重要步骤。
2、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等发动平江起义
1927年7月22日,驻湖南平江等地的国民党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起义,即平江起义。1928年春,我党在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该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也在这时参加了共产党。不久,独立第五师调到平江地区担负“清剿”任务。
平江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争的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平江的工农运动就风起云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临时政府和义勇军,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
这天上午,彭德怀召集全团军官会议,进行起义的总动员。部队随即按照部署,趁敌人午睡时,一举捣毁了平江县城的反动军政机关,消灭了反抗的敌人,救出关在狱中的500多名工农群众。前后不到一个半小时,起义部队就占领了整个县城。
后来,贺国中率领随校100多名学员从岳阳赶到平江,与一团胜利会合。黄公略带着于前一天就先行起义的三团三营,从嘉义赶到平江城五里处的地方。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共2000余人,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
3、1923年2月1日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指1923年2月7日北洋政府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流血事件。 "二七"大罢工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中国工人运动从要求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向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情况下发生的。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当即组织全站2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并将总工会移至武汉江岸办公。2月4日总罢工开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动。
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纠察队长、共产党员曾玉良,领导工人粉碎了军阀企图破坏罢工的阴谋。2月6日,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
发动武汉各工团代表2000余人赴江岸慰问 ,并和铁路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工人被杀40多人,伤200多人,被捕60多人 ,遭开除1000多人。
林祥谦、施洋及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史文彬均被逮捕。林祥谦被捕后,拒绝下令复工 ,慷慨就义。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这次惨案暴露了军阀的残暴,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5、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8. 1921年是什么社会背景
一九二一年四十一岁
鲁迅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9.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发展过程及意义
1921.7.2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1922.7.16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党的最高和最低革命纲领。
1924.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进入国民大革命时期,实行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1927.7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建立。
1927.8.7 八七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1927.9 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1934-1936年 战略大转移 --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15 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等人左倾错误指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心领导。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抗战最终胜利的保证。
1937-1945年 开辟敌后抗日战场(总后方 延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
1945.4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1949 解放战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1949.7 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城市。
1949.9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1949.10.1 新中国成立
(9)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历经多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和绝大多数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澎金马,并在1949年于北京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共产党
1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背景下建党的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成员
一、历史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4、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建立过程
1、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2、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3、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4、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5、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6、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7、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8、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三、成员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翟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
(图为共产党诞生的小渔船)
(10)1921年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