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牧童短笛视频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清廉剪贴画图片素材 2025-09-20 19:34:36
欢迎来借图片素材 2025-09-20 19:18:06

牧童短笛视频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3 18:04:41

㈠ 《牧童短笛》作者是谁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贺绿汀运用民族音乐进行创作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改编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东方红》等,虽说是改编,但已对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

2、运用特定的民歌进行创作,如合唱《垦春泥》,管弦乐《森吉德马》等,这些作品与民间音乐素材有着格调上、气韵上的神似。

3、运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化合”式的创作。这在贺绿汀作品中是数量最大的,尤以钢琴曲《牧童短笛》、合唱曲《游击队歌》、独唱《嘉陵江上》为典范。

确实,他创作的大量作品,虽然看得出来是采撷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而且借鉴了西洋音乐的形式、技法,但又找不到具体借鉴哪一首民歌、哪一种形式的痕迹。从这一点来说,贺绿汀堪称一位创造中国风格现代音乐的大师。

《牧童短笛》评价: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新民晚报》写道:“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和西洋乐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于它既拥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又闪烁着灿烂的西洋色泽,在于作曲家打通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勇气和成功尝试。

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乐理和技法,演绎、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国田园风情:以夕阳、水乡为背景,骑牛、横吹为情态,把牧童、老牛、黄昏浑然连为一体,呈现了一副淡淡色泽的中国乡村风景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贺绿汀,网络-牧童短笛

㈡ 牧童短笛的社会评价

《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新民晚报》写道:“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和西洋乐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于它既拥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又闪烁着灿烂的西洋色泽,在于作曲家打通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勇气和成功尝试。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乐理和技法,演绎、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国田园风情:以夕阳、水乡为背景,骑牛、横吹为情态,把牧童、老牛、黄昏浑然连为一体,呈现了一副淡淡色泽的中国乡村风景画。
《牧童短笛》作为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无论在内容、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还是装饰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国听众的广泛喜爱,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牧童短笛》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钢琴曲,而且对整个现代中国音乐的新创作都有重要启示。它证明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能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也给更多的作曲家的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钢琴音乐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的面貌为之一新。
贺绿汀先生既继承了黄自、赵元任等前辈作曲家在和声与复调方面对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开辟了此领域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用复调的两个声部来模仿民族乐器,以模仿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方法写成,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采用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当上声部活跃跑动时,下声部以对比式复调相伴衬;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

㈢ 《牧童短笛》作者是谁

《牧童短笛》作者是贺绿汀。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

1934 年,欧洲着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 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

评价:

《牧童短笛》作为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无论在内容、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还是装饰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国听众的广泛喜爱,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

㈣ 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

1934年,贺绿汀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欧洲着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集“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在国立音专的招贴栏贴出公告,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100元,贺绿汀先生了解到该活动后,在裁缝店的小楼上租住的屋里进行夜以继日的创作,最后以《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参加比赛。1934年,正是国家风雨飘摇,《牧童短笛》的创作中也包含了作者的忧思,一方面, 贺绿汀把牧童、短笛、老牛融为一 体, 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秀美、生活安宁、天地和谐的美丽情 景,这与狼烟四起、枪炮隆隆的战争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日军的血腥屠杀的背景形成了鲜明对 比, 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民群众生活情景形成了鲜明 对比, 强烈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憎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患,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 向往。另一方面, 作品的旋律始终是积极的、激烈的、舒缓的, 似乎又传达出人们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及人们 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 作品更为隽永、更加深刻、更具魅力。 最终,《牧童短笛》﹙当时名为《牧童之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

㈤ 《牧童短笛》是中国传统音乐吗,是否借鉴了西方国家

贺绿汀先生创作的《牧童短笛》,又名《牧童之笛》,是一首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这首曲子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它刻画出来的却是完全与西方风格所不同的中国田园诗画。这首曲子是我国在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典范。

在新文化背景之下诞生的《牧童短笛》,这首中国现代钢琴曲为我们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诗画。作者融汇中西的思路,为作品打下了独特的基础,让这首作品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中国听众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和喜爱,其中的创作原理,也给了中国音乐创作重要的启示。

㈥ 牧童短笛简介(长笛版)

作品背景 原名《牧童之笛》, 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着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作品赏析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追问: 这个我在网络早看过了啊,我要的是 长笛 的简介哇。最好说说描写的画面,比如一个牧童在日落的时候骑在牛背上。。。 回答: 都是一样的好吧 用什么 乐器演奏 也不会改编乐曲所描绘的内容的

㈦ 哪本书里面贺绿汀《牧童短笛》钢琴谱净版本

《中外钢琴名曲精选》(中国作品),书中有《牧童短笛》《北风吹》《晓风之舞》等经典作品,值得购买。

㈧ 《牧童短笛》在什么背景下写成,它的哪些特点反映出中国风味

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着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着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牧童短笛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着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