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塔里木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请请搜索说级的图片 2024-05-20 10:21:57
半斤食用油有多少图片 2024-05-20 09:54:29

塔里木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02 22:31:25

❶ 沙漠中防止土壤流失的图片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塔里木盆地绿洲上发展农业,要特别注重发展节水农业,以防止土地荒漠面积广大.
故选:C.

❷ 中国有哪四大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图片欣赏

中中国四大盆地指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四个内陆盆地。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以及四川盆地。(只选取一张,不代表全部)

❸ 塔里木盆地基底特征

(一)塔里木盆地基底岩相构造特征

1.基底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塔里木盆地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大体可划分为太古宙古陆核形成阶段、古—中元古代原始克拉通板块形成阶段和新元古代洋盆闭合、块体拼合、泛古陆形成阶段。因此,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太古宙相对稳定的结晶基底和元古宙的褶皱基底构成的双重基底。

(1)太古宙古陆核形成阶段

太古宙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库鲁克塔格的辛格尔及库尔勒以东、阿尔金山前因格布拉克和大黑山、南天山奥图拉托格拉克及中天山尾亚等地区(车自成等, 1996;董富荣等,2001)(图2-1-1)。铁克里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

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出露面积较大,古—中太古代变质岩均有出露,新太古代阜平期和五台期变质岩发育。包括托格拉克布拉克片麻杂岩、驱狼沟片麻岩、红卫庄片麻杂岩等,为克拉通内区域中高级变质作用,具多期变质特征, 残留有麻粒岩相(紫苏辉石、红色黑云母)、高角闪岩相 (矽线石-钾长石), 表现为中压相系低角闪岩相(蓝晶石)变质, 为一退变质系列。其变形特征具深部构造相特点, 构造面理为片理、板状片麻理、条带状构造,褶皱以流褶皱为主的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穹盆构造,后被近EW向的线性构造叠加(董富荣等,2001)。 目前对辛格尔一带太古宙变质岩系同位素年龄已做了详细研究, 托格拉克布拉克片麻杂岩曾获得了Rb-Sr等时线年龄 (1778.18±145.37)Ma (高振家等, 1993)、Sm-Nd等时线年龄(3362±691)Ma,片麻杂岩中的角闪石Sm-Nd等时线年龄(3263±129)Ma、Rb-Sr年龄2778Ma(胡蔼琴等,1993),董富荣等(2001)认为3362Ma、3263Ma为其形成年龄,而2778Ma、1778Ma为其变质年龄。红卫庄片麻杂岩所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854±594)Ma,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350.93±14.12)Ma(胡蔼琴等,1993),前者为其形成时限,后者则为Sr均一化最晚一次热事件年龄。在塔里木盆地东缘敦煌岩群斜长角闪岩中,获得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值为3487Ma和3237Ma(李志琛, 1994)。

图2-1-1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分布示意图(据董富荣等,2001)

阿尔金山山前仅出露新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车自成等,1996)。因格布拉克、大黑山一带分布一套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组成的变质杂岩,其中以变质深成岩为主。表壳岩呈包体形式赋存于片麻杂岩之中,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基性麻粒岩、透闪角闪黑云变粒岩、角闪钾长变粒岩为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王广耀等, 1987),斜长角闪岩由普通角闪石、斜长石及石英组成。根据紫苏辉石的出现和变质矿物组合,将岩系划分为麻粒岩相和高角闪岩相两类(王广耀等, 1987): 中压高角闪岩相为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带; 中压麻粒岩相为二辉石带,具递增变质特征,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该变质岩系属深部构造相变形, 构造面理为片麻理、片理和条带状构造, 广泛发育无根褶皱,流褶皱常见,以塑性流动及化学分异变形作用为主。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区调队曾在拉配泉北东获得该岩系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2462.5Ma(王云山, 1987),其平均年龄为2587.37Ma(车自成等,1996);后又获得角闪麻粒岩、麻粒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2787±151)Ma(车自成等,1996),基性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2792±208)Ma,为新太古代阜平期产物。

南天山新太古代变质岩出露于辛格尔断裂以北奥图拉托格拉克一带, 为阜平期和五台期变质岩。主要由表壳岩及变质深成岩组成, 其中变质深成岩约占80%。阜平期表壳岩为沙窝大沟岩组, 变质深成岩巴什托格拉克片麻杂岩; 五台期表壳岩及变质深成岩均为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特征变质矿物为铁铝榴石、蓝晶石、透辉石和普通角闪石等, 属中压低角闪岩相蓝晶石带, 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 巴什托格拉克片麻杂岩的片麻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为 (2655.6±203.9)Ma(冯新昌等, 1998), 它代表片麻杂岩形成时间,为阜平末期的岩浆侵入事件。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最大特色是石英为蓝色,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蓝石英片麻状花岗岩可以对比,二者为同期的侵入产物,蓝石英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Pb-Pb蒸发年龄为2582Ma、2478Ma(董富荣等, 1998), 因此沙窝布拉克片麻岩套亦为五台期末期的岩浆侵入产物。

中天山仅见新太古代五台期变质岩, 出露于新疆哈密尾亚一带。表壳岩为冬瓜岭岩组,变质深成岩为亚西岭片麻岩套,两者的比例各占一半,属花岗-绿岩区。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 低压变质相系, 为多相变质的递增变质相带。麻粒岩中曾获得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2373Ma(董富荣等, 1998), 因受到尾亚超单元热变质作用的影响,致使年龄偏低,但变质已达麻粒岩相,深成岩已变成灰色片麻岩,无疑是太古宙变质岩。

由上所述, 太古宙变质岩系的特征, 基本反映了大陆基古陆核的形成。库鲁克塔格辛格尔南的古—中太古代变质岩(托格拉克布拉克片麻杂岩),代表了塔里木北部的陆核;阿尔金构造带北侧因格布拉克一带分布的阿尔金杂岩(车自成等, 1996),代表了塔里木南部的陆核。其时代北早南晚, 表明塔里木南、北基底“生来” 就有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影响着后来的构造发展历程。

(2)古—中元古代陆块发育阶段

北塔里木块体克拉通化发生在中元古代。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宙主体岩石组合是托格灰色片麻岩系,其上被原兴地塔格群不整合覆盖。在辛格尔以南可见原兴地塔格群与下伏岩系的不整合面: 原兴地塔格群底部砾岩分别覆盖于托格灰色片麻岩和红卫庄花岗片麻岩之上,底砾岩的砾石主要为花岗片麻岩类,大者达30~100cm,分选较差, 向上过渡为含磁铁矿的石英岩。虽然不同地段兴地塔格群遭受不同程度变质作用改造,但从宏观上看仍是一套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建造,代表了塔里木克拉通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不整合于其下的花岗片麻岩锆石的U-Pb年龄(1940±14)Ma表明, 北塔里木块体克拉通化发生在中元古代, 与华北克拉通相当。北塔里木地块广阔平缓负磁异常特征, 可能是古、中太古界之上巨厚的新太古界—元古宇沉积盖层层系的反映。南塔里木块体的克拉通化发生在中—新元古代。阿尔金地区中元古界巴什考供群下部为酸性凝灰岩夹片理化砂岩与炭质粉砂岩, 中上部为绿片岩、灰岩与粉砂岩互层; 塔昔达坂群下部为砂岩、粉砂岩夹硅质岩、灰岩与安山玄武岩, 中部为砂岩、绢云片岩、千枚岩夹凝灰熔岩和灰岩,上部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绿片岩。索尔库里群为浅海相砾岩、石英砂岩、鲕状及竹叶状灰岩,发育底砾岩。沉积组合也表明该区中、新元古代构造环境由活动趋于稳定。南、北塔里木块体之间及周缘发育元古宙洋盆。

(3)新元古代洋盆闭合、陆块拼合与大型克拉通形成

1)阿尔金北缘新元古代缝合带。沿阿尔金山北缘自西向东从新疆的红柳沟、拉配泉,到甘肃的阿克塞、肃北一线,发育一条蛇绿岩带。在红柳沟-拉配泉一带,蛇绿岩带出露于阿尔金麻粒岩带的南侧, 主要由枕状玄武岩、细碧岩、硅质岩以及大量超镁铁-镁铁质岩块组成。主要岩石为变质橄榄岩相的斜辉辉橄岩及少量纯橄岩;部分岩块以堆晶岩为主, 由堆晶纯橄岩、异剥橄榄岩、辉石岩、堆晶辉长岩组成; 岩带中还有较多的辉绿岩块。

贾承造等(2004)得到了玄武岩和辉长岩的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949±62)Ma(2σ),其εNd(t)=+5.9, MSWD=3.55。辉长岩等时线年龄为(829±60)Ma(2σ),εNd(t)=+6.5, MSWD=0.93。前者可能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年龄 (即蛇绿岩套从地幔分异年龄),后者(829±60)Ma应是岩浆房最后固结年龄(即辉长岩结晶年龄),以辉长岩的等时线年龄代表蛇绿岩的成岩年龄应是合适的。

阿尔金山北缘以蛇绿岩带为标志的缝合带,代表了该区新元古代的大陆拼合。此外,郭进京等(1999)认为中祁连地块曾经历了900Ma左右的拼合作用。虽然阿尔金山北缘蛇绿岩带为代表的构造带,是否与中祁连新元古代构造带相连, 目前还不清楚,但新元古代中国主要陆块均经历了多块体的拼合,该次陆块的拼贴是全球中、新元古代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的一个组成部分。

2)塔里木盆地中央新元古代岩浆弧。位于中央隆起带的塔参1井, 钻穿沉积盖层后钻遇前寒武纪基底。塔参1井基底岩石的主元素分析表明(贾承造等,2004), 岩石应属闪长岩,其SiO2含量为54.7%-55.2%。Na2O含量(5.63%~5.76%)比K2O含量高(2.39%~2.67%)。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显示LREE弱富集, 没有明显的Eu异常。痕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Sun和McDonough,1989),与Nb和Ta强亏损的与俯冲相关的岩浆岩类似(Briqeu等,1984)。在Rb-Y和Nb/Rb-Yb/Ta相关图解中,样品均落入火山弧区(Pearce等, 1984)。Sr-Nd同位素组成也与岩浆弧花岗岩类相当 (Barbarin,1999),其初始εNd介于-4.4与-9.5之间,初始87Sr/86Sr在0.705756~0.706666之间。

塔参1井寒武系不整合覆盖在花岗岩类之上,从采自基底的岩心得到三件角闪石样品的40Ar/39Ar重量平均坪年龄,分别为(790.0±22.1)Ma, (754.4±22.6)Ma,和(744.0±9.3)Ma,这些冷却年龄可能提供了一个岩体侵位的上限,上述年龄可能接近于岩浆的侵位时间。

发育在南塔里木地块中央隆起带基底上的这一新元古代岩浆带,其活动应不晚于730~810Ma,最晚在寒武纪前停止。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在阿尔金地区也有发现,如沿茫崖-若羌公路变形花岗岩的U-Pb年龄为(969±6)Ma(Cowgill, 2001)。阿尔金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可能是塔中地区岩浆带的延伸,它们构成一条新元古代的岩浆弧。

3)阿克苏蓝片岩。这一时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在塔里木西北缘也有证据。新元古代阿克苏蓝片岩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下(Liou等, 1989;Nakajima等, 1990)。蓝片岩为高压变质岩,是碰撞缝合带的产物。

塔里木中央岩浆弧、阿尔金北缘新元古代蛇绿岩带和阿克苏新元古代蓝片岩的发育,为南北塔里木地块曾被一个新元古代洋盆分割的观点提供了佐证(何登发等, 1996; Guo等, 1999), 阿尔金山北缘蛇绿岩带是该洋盆闭合的残留, 阿克苏蓝片岩应该是该期缝合的标志。该洋盆至少应该在寒武纪前,可能在震旦纪前闭合, 因为塔中地区寒武系不整合于岩浆弧之上, 而震旦系不整合于阿克苏蓝片岩之上。沿塔里木中央展布的高航磁异常带,应是南、北塔里木块体的缝合带(何登发等, 1996)。

在新元古代拼合完成后,形成了新疆的统一克拉通 (肖序常等, 1992)。塔里木、准噶尔、华南和哈萨克斯坦地块均来自于一个新元古代的联合超大陆——Rodinia古陆, 它们均发育有相似的震旦系冰碛岩(Xiao等, 1992)。周缘露头地质资料表明,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与基底岩系之间存在区域不整合关系, 在盆地覆盖区的沙3井、牙哈6井均钻遇前震旦变质岩系。

塔里木盆地基底同位素年代学新资料和基底岩石组合特征表明, 南、北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演化历史明显不同。张光亚 (2000)认为, 塔里木盆地前南华纪结晶基底表现出很强的非均一性,是由南、北两个块体沿中央纬向构造带在前震旦纪焊接而成的,航磁异常对基底岩相构造的反映较为清楚。

2.航磁资料揭示的基底岩相构造

乔日新等(2002)认为塔里木盆地基底具双层结构特征, 即由上、下两套不同磁性的变质岩组成。在航磁△T图上,塔里木盆地显示为大范围宽缓升高的正磁异常区,磁场强度为100~450nT。在400km高度的卫星磁场图上也显示为NEE向的正磁力高, 幅值达0.8nT。产生塔里木正磁异常区的磁源体具有很强的磁性, 并具有巨大的范围与较大的厚度。经反演计算,该磁源体上界埋藏深度为10~20km, 下界深度大于40km, 视磁化强度为(200~1500)×10-3A/m,推测盆地基底的主体是由中基性岩浆杂岩到超铁镁岩组成。这代表下层磁性基岩的航磁异常反映,其时代为太古宙; 上层基底介于磁性基岩面与元古宇顶界面(相当于地震T100(Tg9)界面)之间,其时代为元古宙,磁性不强或微弱,磁化率一般均小于20×10-5SI,厚度变化在1~8km之间。

塔里木盆地航磁△T异常值主要分布在约-150~350nT,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图2-1-2):①在盆地北部为变化平缓的负异常区;②在盆地中央存在近东西向的正异常带;③塔里木盆地南部以北东东向正异常为主, 并伴有基本同方向延伸的负异常带;④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分布特征以北东向串珠状的正负异常成对出现为主; ⑤盆地西部 (主要在巴楚地区)在较宽缓的正异常背景之上, 存在强烈的磁异常变化带或强异常变化区;⑥库鲁克塔格一带存在强局部异常。

许炳如(1997)认为塔里木盆地基底岩相分布呈现几组不同方向的磁异常带相互交汇现象。第一组是塔中近东西向正磁异常带; 第二组由4条北东向正负相间的磁异常组成; 第三组显示为北西向的磁异常, 主要出现在巴楚与麦盖提之间的地区, 分布较局限。从它们相互交叉关系推测塔西南北东向带形成时间较早。

由前所述,塔西南地区的航磁异常是古元古代构造活动带穿插新太古代陆的反映,塔里木北部的负磁异常是古元古代基底的反映, 而中部高磁异常带是新元古代南、北塔里木地块拼合带的反映。许炳如 (1997)等认为经由壳底幔顶的融熔岩浆沿边缘深断裂上涌形成的镁铁、超镁铁岩墙将二者牢固地结合成一体。

谢方克(2003)通过对世界主要克拉通盆地基底结构特征的研究认为: 塔里木盆地前震旦纪基底是由几个不同的块体拼接而成的, 在花岗岩、片麻岩中, 有基性火成岩侵入体或者由强磁性和密度大的岩体发生垂向运动, 从而出现巨大隆起带。地幔高密度物质,可能有许多已进入岩石圈上部, 冷却并充填于地壳不同构造层中。 以塔里木重力、磁力异常带为界可将塔里木分为南北两块: 南塔里木基底主要由石英片岩和斜长片麻岩组成, 出露最老地层是古元古界;而北塔里木地块以中、新元古界的浅变质岩为基底,南老北新。

图2-1-2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航磁特征

震旦纪,结晶褶皱基底经塔里木运动才形成统一基底的盆地。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资料发现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地壳结构可分为3层,上地壳“花岗质”层P波速5.6~6.0km/s,中地壳波速6.2~6.7km/s,并存在高速薄层(可能是因为热物质上涌冷却变质结晶),下地壳波速6.5~6.9km/s,整个地壳厚度变化幅度在38~52km。根据宽角反射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地壳有南厚北薄的特点,而南、北存在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基底,是造成塔里木板块盖层构造-地层组合差异的根本原因。

(二)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特征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1.地壳结构的分层性与同步挠曲特征

“八五” 期间完成的3条转换波测深剖面, 即盆地东部的库尔勒-若羌剖面, 盆地西部的阿克苏-叶城剖面和中部的库车-塔中-塔南剖面(邵学钟等, 1996; 张家茹等,1998), 清楚地揭示了自新生代以来在印度-欧亚板块强大挤压力作用下, 近SN向挤压应力场背景下的深部构造和变形特点。

新疆泉水沟-独山子地学断面(李秋生等,2001)研究成果表明 (图2-1-3), 塔里木盆地主体的地壳厚度为38~46km, 盆地中部为幔隆, 地壳平均速度为6.36km/s,莫霍面深度为(40±2)km。塔里木南缘的莫霍界面南倾, 与结晶基底南倾的角度大体一致。从中央隆起带至西昆仑山前, 莫霍面深度从(40±2)km加深到57km, 倾角5°~7°, 但继续向南深入到西昆仑北坡之下, 莫霍面产状变平, 深度减小到54km。 以西昆仑北坡基底抬升、下地壳增厚和山前凹陷内存在巨厚沉积的观测事实为依据,推断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 但俯冲的距离和深度可能有限。天山地区观测到了清楚的Pn震相, 速度为8.15km/s。整个天山地区莫霍面北倾4°~5°, 平均深度为52km, 地壳结构复杂,其中地壳为3~7km厚, 为速度值5.6km/s的低速层。 中天山之下的莫霍面略显隆起, 中、北天山交界处莫霍面明显错断。两侧山区地壳厚度平均比盆地内大5~10km, 山区一侧的下地壳明显增厚, 显示出塔里木盆地 (地块)边缘向两侧山区下插的趋势, 但向南插入的距离和深度可能不是很大(Layon-Caen等, 1984;李秋生等,2000), 而北侧的俯冲前缘可能达到中天山之下(卢德源等,2000)。地壳内部各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大, 具有受双向挤压而缩短的地壳构造特征。

2. 地壳结构的横向不均一性

楼海等(2000)利用卫星重力资料根据最新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计算得到了塔里木盆地及邻近地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扰动异常、地壳和上地幔平均密度异常以及地幔对流引起的岩石层底界面粘滞应力场分布。据此认为天山处于地幔对流形成的挤压沉降环境中, 在南北不对称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快速隆升, 挤压应力场中心在天山以南,这种应力场特征支持塔里木板块向天山之下俯冲的观点。 天山南北两侧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 是地壳内质量缺失区, 是由于南北两侧地壳向天山下挤压而弯曲造成的。

重力异常与地形相关。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都是正异常区, 异常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都是负异常区。重力异常与地形密切相关, 说明大地水准面以上地形质量的重力效应显着, 未被深部质量亏损完全补偿。沿天山南北两侧, 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侧, 有明显的负异常带。

图2-1-3 新疆泉水沟-奎屯地学断面爆炸地震剖面最终地壳结构模型图(据李秋生等,2001)

地壳平均密度异常(图2-1-4)显示出与卫星重力异常相似的特点, 山区内密度异常为正,盆地内密度异常为负。山区的正异常是地表以上多余质量引起的。沿造山带的边缘, 如天山南北两侧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北侧的塔里木盆地南缘, 都有比较明显的负异常带,这种山前负密度异常带可能是新生造山带固有的地球物理特征。在挤压作用下,两侧地壳向造山带下俯冲,造山带快速隆升, 山前形成坳陷,接受松散堆积,造成造山带山前质量亏损。当前, 天山仍然处于快速隆升阶段, 山前形成逆断裂-褶皱带,逆断裂上下盘发生差异升降运动,运动速率达到0.8~1.35mm/a(徐锡伟等, 1992; 邓起东等, 2001)。 同时, 逆断裂-褶皱带在缩短, 缩短速率约为2mm/a(杨晓平等,1996)。这表明挤压作用很强烈, 使造山带山前继续保持质量亏损和不均衡状态。

岩石圈平均密度异常(图2-1-5)在天山, 东、西昆仑山, 阿尔泰山, 祁连山都为正异常。平均密度异常为正, 可能意味着挤压造山带下岩石圈的加厚。天山东段的深部密度分布特征与中段和西段不同, 这里没有正异常与之对应, 表明东天山与其他造山带在深部构造上有很大不同。山体隆升仅引起浅部质量重新分布, 而未扰动深部质量, 这可能与地幔对流应力的强度分布有关。在天山中段和西段,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地幔对流应力都明显较强, 东段则较弱, 地幔对流分布的东西向差异造成天山东、中、西段的不同。张光亚(2000)认为, 塔里木盆地地壳较厚, 平均为37~44km, 向周围造山带急剧加厚。沉积层以下地壳厚度分布显示出两个减薄区, 分别与阿瓦提坳陷、满加尔坳陷对应。 中地壳下部或下地壳存在软弱层。塔里木盆地岩石圈厚度为110km左右, 具低热流值低地温梯度特点, 以整体变形为特征, 地壳及上地幔岩石圈各界面呈现整体同步挠曲。

图2-1-4 地壳平均密度异常(>120阶)(据楼海等,2000)

图2-1-5 岩石圈平均密度异常(50~120阶)(据楼海等,2000)

❹ 塔里木盆地

(一)勘探阶段及勘探领域拓展

塔里木盆地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油气勘探,1958年10月在依奇克里克构造侏罗系中发现小型油田,证实了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含油气盆地。1984年沙参2井在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使油气勘探由山前走向台地。目前盆地的台盆区和前陆区油气勘探均处于储量、产量增长期,勘探开发形势好。

“十五”期间,5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8×108t,年均探明1.36×108t。塔河油田探明储量不断增加。5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 304×108m3,年均探明460×108m3

在油气田开发方面,海相碳酸盐岩裂缝、溶洞性储层开发技术不断突破,盆地目前原油产量已经达到1 000×104t以上;天然气产量已经达到100×108m3

结合塔里木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2000年以前的构造、潜山圈闭为主勘探阶段,2000年以来的构造、潜山、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表5-57),盆地处于构造圈闭勘探早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

表5-57 塔里木盆地勘探阶段划分

1.构造圈闭勘探

20世纪80年代以前,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天山和昆仑山前,主要勘探目标为中浅层陆相沉积,以背斜构造为勘探目标。1958年10月在依奇克里克构造侏罗系中发现小型油田,在吐格尔明西高点钻获工业油气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台地海相沉积扩展,1984年在雅克拉构造上钻探的沙参2井在井深5 391m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日喷油1 000余立方米,天然气200×104m3,实现了塔里木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之后,勘探的圈闭类型多样化,断层、岩性、潜山地层圈闭等都成为勘探目标,但主体还是构造圈闭或潜山。

2.构造、岩性兼探

2000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始主动关注岩性地层圈闭,在塔中斜坡区、哈得逊地区、麦盖提斜坡等岩性圈闭勘探中取得成效,打开了非构造圈闭勘探领域。通过多年的勘探,塔里木盆地已基本形成四大油气区:库车—塔北油气区、满加尔西部油气区、巴楚—塔西南油气区和塔东—英吉苏油气区。

3.勘探难点

(1)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目的层埋深大,勘探成本高;降低钻井成本,是深部勘探开发的关键。

(2)台盆区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圈闭复杂,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圈闭多;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成岩和后生改造强,岩溶发育,勘探开发难度大。深层低幅度构造、山前构造成像难度大;前陆区构造圈闭被膏盐层复杂化,识别难度较大。

(3)膏盐层下高压钻井难度大,油气层识别与改造技术难度大,需要进一步突破。

(二)盆地特点及圈闭类型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经历了震旦纪—早奥陶世拉张背景下裂陷—克拉通坳陷盆地阶段。中奥陶世—志留、泥盆纪挤压背景下克拉通内挤压挠曲坳陷盆地、前陆盆地阶段。中晚志留世—泥盆纪,塔里木被前陆盆地环绕,西南缘形成规模很大的塔西南—通古孜巴斯前陆盆地。

石炭—二叠纪为拉张背景下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早二叠世末进入陆盆地演化阶段;晚二叠世为山前坳陷发育阶段;三叠纪塔里木盆地再次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塔西南、塔东南为弧后前陆盆地;北部库车地区为周缘前陆盆地。

侏罗纪进入陆内伸展阶段,断陷发育。早白垩世,库车、塔东北、塔东南地区沉积已连为一体,成为统一的大型塔东北陆内坳陷盆地。古近纪,塔里木盆地内部扩张,伸展、沉降。新近纪—第四纪复合再生前陆盆地阶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包括分布于盆地中西部的中下寒武统台地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分布于东部的中下寒武统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满加尔坳陷的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烃源岩;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于塔中低隆、塔北隆起中东段以及阿瓦提凹陷中西部。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在巴楚西部和塔西南地区丰富。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库车坳陷,在塔西南和塔东南地区仅有零星出露。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库车坳陷、塔北、满加尔—阿瓦提、塔西南、塔东、塔东南和库鲁克塔格等地区。

盆地储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中均有分布。储层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和碎屑岩类,古生界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上部发育有碎屑岩储层,中新生界以碎屑岩储层为主,古近系发育有碳酸盐岩储层。

盆地发育多套盖层,其岩性主要为泥质岩和膏盐岩,中上奥陶统泥岩、中下石炭统膏泥岩、三叠系和侏罗系泥岩和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膏泥岩和泥质岩等。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膏泥岩和泥质岩分布广泛且稳定,是盆地的重要区域性盖层。

盆地发育构造圈闭、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和岩性地层圈闭,圈闭类型多,分布上有规律。库车、塔西南等前陆盆地构造圈闭成排成带分布,构成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台盆区古隆起和斜坡背景下的构造及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构成了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盆地广大地区具备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条件,是今后接替勘探领域,但埋深较大,勘探开发成本高。构造圈闭、岩性地层圈闭都会成为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油气勘探和储量增长的主要目标。

(三)盆地资源总量、探明程度和资源特征

1.油气资源总量及探明程度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区间值64.13×108~113.55×108t,期望值80.62×108t;待探明地质资源量区间值57.53×108~106.94×108t,期望值74.01×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区间值7.43×1012~11.34×1012m3,期望值8.86×1012m3;待探明地质资源量区间值6.69×1012~10.60×1012m3,期望值8.13×1012m3(表5-58)。

表5-58 塔里木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2.资源特征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台盆区,主要来自古生界海相生油岩,在塔北隆起和中央隆起及其斜坡带最为丰富,其次为北部坳陷和西南坳陷;主要富集层位也主要为古生界海相克拉通沉积地层,并且埋藏普遍较深,在3 500m以下。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前陆区,库车坳陷、西南坳陷丰富,富集层位主要位于中生界地层;台盆区深层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也具有天然气资源潜力,台盆区的中央隆起、塔北隆起和北部坳陷是天然气潜力区。

总体上,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分布有区别、又有交叉,天然气更多地与石油交叉,分布更广、潜力更大。克拉通海相地层既成油又成气,陆相沉积主要成气。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各子项目预测结果、盆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专家预测结果、石油公司“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和高峰值,以及2030年左右的储量、产量可能情况,采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

1.石油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塔里木盆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台盆区的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中,资源探明程度10%~18%(表5-58);构造圈闭、岩性地层圈闭均很发育,各类圈闭发育均衡;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早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总体处于勘探早期,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塔里木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08t以上,石油产量在1 000×104t水平上继续上升,年增80×104~100×104t。

经综合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2025年前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探明1.1×108t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2021~2025年间的年均近1.5×108t,之后有所下降,2026~2030年间下降到年均1.3×108t(表5-59,图5-46)。到2030年,石油探明程度39%~68%。

表5-59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图5-46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石油产量在未来25年内缓慢上升,从“十一五”期间年均1 269×104t左右,上升到2026~2030年间的年均2 515×104t左右(表5-59,图5-47)。到2030年,储采比保持在11.36。

图5-47 塔里木盆地石油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2.天然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在库车和塔西南前陆盆地最为丰富,台盆区深层也有很大潜力;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6%~10%(表5-58);前陆区构造圈闭、台盆区构造岩性圈闭是天然气的主要聚集圈闭;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早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总体处于勘探早期,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塔里木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天然气700×108m3左右,天然气产量在100×108m3水平上继续上升,2010年左右达到200×108m3

经综合预测,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在2020年前一直保持缓慢增长趋势,“十一五”期间年均约750×108m3,2020年左右达到850×108m3左右;之后缓慢下降,2026~2030年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600×108m3左右。到2030年,天然气探明程度23%~35%。

盆地天然气产量在2030年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十一五”期间的年均160×108m3,逐步上升,到2026~2030年间,年均天然气产量达到500×108m3以上(表5-60,图5-48,图5-49)。到2030年,天然气储采比为16.3。

图5-48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图5-49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表5-60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续表

3.预测结果分析

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塔里木盆地为油气资源均很丰富的盆地,在2020年以前,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均处于增长阶段,2020年后,储量增长趋势减缓并有所下降。盆地油气资源具有多层系和多区域分布的特点,如果在新领域或层系取得突破,油气储量还会出现新的峰值。

各领域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克拉通区长期继承性古隆起、古斜坡是目前石油勘探的主要领域。古隆起和古斜坡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已发现的油气田(藏)主要分布在古隆起之上和斜坡区。隆起区及其斜坡部位发育的岩溶型储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石油资源主要勘探目标为轮南低凸起、塔中低凸起、喀什—叶城评价单元和英吉苏—满加尔凹陷;巴楚凸起、库车东部、沙西凸起、塔东低凸起、轮台凸起、麦盖提斜坡和孔雀河斜坡等。

前陆区和台盆区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库车和塔西南前陆区是天然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台盆区深层是天然气勘探的潜在领域。天然气资源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为库车东部、乌什凹陷、喀什—叶城评价单元、轮南低凸起;温宿凸起、塔中低凸起、英吉苏—满加尔凹陷、巴楚凸起、沙西凸起、轮台凸起、麦盖提斜坡等。

❺ 塔里木河的背景简介

该作品被称为新派传奇小说的开山之作,把现实、历史、玄幻和写意四种元素融为一体。
玄幻素材主要取自《山海经》、《穆天子传》和先秦典籍,所描写的玄幻有根有据,不虚无缥缈,看上去就是”历史的真实“,没有一点做作;历史素材几乎就是一部西域史或新疆史,苍凉古今,你会在这部历史上走过丝绸之路,感受鸠摩罗什,思索精绝古城……;写意上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壁画、雕刻、歌舞、诗歌、音乐等,可见作者多才多艺;现实表现上,不仅描述当今,甚至把文革年代也囊括其中,这里面可能折射了作者难以名状的”隐情“,当年”湘女上天山“的一段。架构较为宏大,情节较为离奇曲折,描述较为丰满,且思想性较强较知性。【根据网友“胡杨美公主”、“wozichuanqi”提供的资料整理】

❻ 新疆塔里木和和田地区

新疆是我国发现金刚石比较早的区域,新疆和田地区第一颗宝石级金刚石于20世纪40年代被发现,发现处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喀拉喀什河下游。1984~1989年又在该河谷秃斯阿克其一带Ⅳ-Ⅵ级阶地的含砂金层位中,陆续发现7颗重0.110~1.452ct的金刚石。而位于天山、准噶尔–北天山和昆仑褶皱带之间的塔里木地台是一个经太古宙–古元古代时期的阜平、五台旋回和中–新元古代时期的塔里木旋回而形成的古老的地台。地台由一系列断隆和坳陷组成,并具有三重结构,即前震旦纪结晶基底,震旦系和古生界盖层及中新生界后地台盖层(新疆地矿局,1993)。地台基底是深变质的太古宙和变质程度较浅的元古界。地台结晶基底表面起伏变化大,中–新元古代及其南北两侧为坳陷,内部隆起、坳陷的排列和展布受NW向和NE向斜交断裂控制,新元古代末的“塔里木运动”使元古界地槽封闭,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徐向珍,2006)。显然,新疆是我国重要的金刚石潜在成矿区域。

巴楚瓦基里塔格地区有30余个似金伯利岩、碳酸岩体出露,尉犁有超基性煌斑岩分布(张安棣等,1991;孙燕等,2009)。1978年,新疆巴楚瓦基里塔格地区于发现了基性–超基性角砾岩筒6个(图2.36),岩脉32条,岩性类似金伯利岩,但深源捕掳体罕见。人工重砂大样中曾发现7颗微粒金刚石(池际尚等,1996)。

图2.36 新疆塔里木巴楚瓦基里塔格似金伯利岩岩筒(左)及角砾状似金伯利岩(隐爆角砾岩)

Figure 2.36 Kimberlite-like rock (left) and brecciated kimberlite (cryptoexplosive breccia) in Tage,Wajili,Bachu County,Tarim Basin,Xinjiang

新疆和田地区1945~1996年共发现8颗金刚石,其中在这些金刚石赋存的层位还发现有大量的金刚石指示矿物,且发现这些指示矿物的富集趋势与现代河流的流向相反,即沿河向上,指示矿物的含量迅速减少,粒度也变小。1993年,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金刚石出土点以西约160km处的克里阳一带发现了钾镁煌斑岩,1996年赵磊等在皮山县境内发现钾镁煌斑岩岩脉。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田–莎车坳陷东段南缘的秃斯阿克其金刚石出土点与南非稳定区金伯利岩产区及我国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产区大地构造背景相似。该区是莫霍面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在这样的部位上地壳固结薄弱,水平引张作用强,易形成超壳深断裂,为金刚石母岩浆的上升侵位创造有利条件。而研究表明,金刚石成矿母岩浆的上升侵位都与莫霍面转折部位的超壳深断裂有直接关系。另外,塔里木克盆地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造陆上升运动,形成大量深断裂、磁性杂岩及火山岩。在和田–墨玉一带有大片隐伏的磁性地质体分布,强磁异常周围有深断裂,异常南界受铁克力克深断裂控制,其东、西、北三面也分别由基底隐伏深断裂控制。断裂为金刚石母岩浆上升成矿提供必要通道和条件(袁英霞等,2003)。有人认为,综合考虑该区的航磁异常情况与地质构造演化,金刚石产于古近纪—新近纪河流沉积阶地内,其原生矿应位于金刚石出土点的北部地区,生成于古近纪—新近纪之前(徐向珍,2006)。

和田金刚石成矿区位于和田西部的铁克力克深断裂北侧—皮牙曼背斜—墨玉县北部这一带状磁异常分布区内。近年来,金刚石找矿工作的发现显示出和田金刚石成矿区南段的皮牙曼背斜南翼一带可能有金伯利岩体存在。而且很可能正在遭受河流的冲刷作用;对现代河床重砂中的金刚石找矿指示矿物表面特征的研究说明其搬运距离为10~15km,与和田金刚石成矿区南段与秃斯阿克其现代河床的距离相吻合,可作为今后金刚石找矿首选区(袁英霞等,2003;徐向珍,2006)。

❼ 塔里木河胡杨林美如画,如何描述这一美景

塔里木河胡杨林美如画!

如果你不到南疆,你就不知道胡杨的美丽,不看胡杨,也不知道生活的荣耀!

十月底,南疆将在迎来!最美的季节,沿着塔里木湖河流域寻找最美的胡杨。

最佳观看时间:10月10日-10月30日

塔里木胡杨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00平方公里,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塔里木河中游,巴州轮台县沙漠公路以南70公里处,是新疆,最大的胡杨原始森林公园,也是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原始森林的集中地区走进轮台看油,走进塔中看沙海,让无数中外游客和摄影师如约前来参观捡贝壳。

❽ 塔里木歌曲写作背景

他的写作歌曲的背景都来源于他的生活,很多都是生活给他的灵感。

❾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 时间

大约在100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中并无沙漠,而是河湖众多,植物繁盛,气候湿润的绿洲。在地质时期,形成沙漠化过程的地质背景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使得青藏地块大幅度隆起,由此大范围地改变了青藏高原本身的气候特点和塔里木盆地的大气环流格局。一方面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北上,另一方面迫使干冷的空气在西伯利亚大陆上聚集加强,并与太平洋上暖湿气流进行水热交换,从而对东亚季风环流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大气环流系统的逐步演变过程中,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渐趋干燥,河湖干涸,植被变稀,风沙渐多。大约在1万年前,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已基本上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和面貌。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沙漠化的进退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参与到影响现代沙漠化的演变过程中来,并在沙漠化的发展和逆转中起加速、加剧作用。在变干的气候条件下,加上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塔里木盆地地区沙漠的发生与发展呈上升趋势。一些绿洲缩小,即绿洲向沙漠化方向退化,如塔里木河的干支流中下游地区,胡杨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40平方千米减小到1995年的73.33平方千米,沙漠化面积1996年比1959年增加了1.23平方千米,长达180千米的绿色走廊濒临毁灭。

❿ 塔里木沙漠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大约在100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中并无沙漠,而是河湖众多,植物繁盛,气候湿润的绿洲。在地质时期,形成沙漠化过程的地质背景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使得青藏地块大幅度隆起,

由此大范围地改变了青藏高原本身的气候特点和塔里木盆地的大气环流格局。一方面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北上,另一方面迫使干冷的空气在西伯利亚大陆上聚集加强,并与太平洋上暖湿气流进行水热交换,从而对东亚季风环流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种大气环流系统的逐步演变过程中,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渐趋干燥,河湖干涸,植被变稀,风沙渐多。大约在1万年前,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已基本上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和面貌。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沙漠化的进退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参与到影响现代沙漠化的演变过程中来,并在沙漠化的发展和逆转中起加速、加剧作用。
在变干的气候条件下,加上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塔里木盆地地区沙漠的发生与发展呈上升趋势。一些绿洲缩小,即绿洲向沙漠化方向退化,如塔里木河的干支流中下游地区,胡杨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40平方千米减小到1995年的73.33平方千米,沙漠化面积1996年比1959年增加了1.23平方千米,长达180千米的绿色走廊濒临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