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手機輻射對青少年危害的圖片
擴展閱讀
想去玩的圖片搞笑圖片 2025-10-17 07:54:29
ps怎麼把圖片字去掉 2025-10-17 07:53:40

手機輻射對青少年危害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10-17 04:34:25

1. 將手機帶到學校的危害

  • 1

    進入學校學習是每個小朋友的必經階段,也是為更好地進入社會做好智力開發,知識儲備,生活技能等的准備。而現階段帶手機進入學校將會對學生產生危害。

  • 6

    因此我們倡議:

    為了你的身心健康,請遠離手機;為了能專心學習,請遠離手機;

    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待,請遠離手機;為了實現人生理想,請遠離手機!

2. 在學校帶手機利與弊圖片

圖片我就不一一貼出來了,給你地址自己看下吧~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5%AD%A6%E6%A0%A1%20%E6%89%8B%E6%9C%BA%20%E5%88%A9%E4%B8%8E%E5%BC%8A&um=1&ie=UTF-8&sa=N&tab=wi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物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手機,就是其中一個。但在此同時,類似於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也在不知不覺中為人類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手機聽多了對耳朵不好,空調吹多了對身體不好,對環境不好,電腦用多了對眼睛不好,對身心不好。因此,本人認為,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而去選擇,去研究。
引 言
在一個科技領導世界的時代,手機已不是有權有勢人的「私有財產」。記得90年代初,見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磚頭一樣,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誰又能想到,十多年後,手機已是「舊時富人手中機,飛入尋常學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園內,中學生打手機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隨處可見。走進今天的中學校園,我們會發現很多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手機的中學生人數也日漸增多,手機的檔次也大有水漲船高之勢。從最便宜的到價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種品牌、各種款式的手機都能在校園里找到它們的擁躉。
手機的普及,確實帶來了不少好處。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分析問題時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許多教育界的學者和專家就十分關注中學生流行自己帶手機的問題。中學生究竟應不應該自己帶手機,也成為我們青少年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學生自己帶手機的人數原因,如何獲得手機,得到手機後的用途,家長老師的態度及本人分析帶手機的利與弊,提出解決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學生帶手機的人數
經過調查的龍岩一中高二的兩個班的詳細情況見下表

甲 班 (實驗班)
項 目 調查人數 配有人數 男生有的人數 女生有的人數
人 數 54 4 3 1
比 例 / 7.41% 5.56% 1.85%

乙 班(普通班)
項 目 調查人數 配有人數 男生有的人數 女生有的人數
人 數 56 18 8 10
比 例 / 32.14% 14.29% 17.85%

*學生如何獲得手機
調查中顯示學生獲得手機主要有兩種
① 親人贈送
② 自己零用錢買
其中甲班4人均為親人舊手機淘汰後經親人同意所得;乙班有5人為自己購買,占持機人數的27.78%。
*得到手機後的目的
1. 親人贈送手機的目的
①調查中有的同學家長經商,有時會長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機方便聯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況;
②獎勵:有的家長買手機作為孩子生日禮物,鼓勵孩子好好讀書。有的家長則應孩子要求,成績進步後買手機作獎勵;
③去接補習的孩子走岔路。有些老師的家地方偏僻,家長有時會找不到路,為了及時接孩子回家,家長願意給孩子買手機。
2. 自己買手機的目的
①與同學聯系,增進友誼,把煩惱和同學講,減輕壓力;學習上交流,共同進步;
②與家長聯系,有時家長在外,學生遇到困難,可及時向家人反映,尋求幫助;
③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疑難問題也可及時找老師請教,在學校遇到困難也可跟老師反映。
*家長及老師的態度
1. 家長的態度
表 一
同意原因 無所謂 5%
方便與自己聯系 80%
與孩子更好溝通 15%
不同意原因 怕孩子收到不健康簡訊 34%
用於談戀愛 47%
怕孩子上課,發簡訊、游戲等 19%

(調查的幾位家長均為親戚及父母的朋友,並非上述學生的家長)

2.老師的態度
表 二
不同意 沒有必要,IC卡、200卡可替代手機
學校規定
上課受到影響

(並沒有采訪老師,但班會課,學校大會上各老師均有明確的表態)
*本人的態度
本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查閱各種資料和進行深入調查和思考,得出以下幾點關於利與弊的結論。
利的方面:
①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生活上的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②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③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④裡面的鬧鍾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⑤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裡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⑥手機的本身小兒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⑦當學生外出遊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簡訊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於同學之間聯系或發簡訊的多。調查的兩個班中,甲班成績明顯高於乙班,說明手機必會給學業造成大的影響。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靈。據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送接受的手機簡訊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10%以上是黃色簡訊息,部分學生甚至把相互轉發「黃段子」當作時尚。
③助長學生攀比成風。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後,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這樣會讓學生把父母當成靠山,不思進取。
④額外增加父母負擔。在學校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直接或間接來自於父母,另外,還有每月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話費也需要家長掏腰包。以一年計算,家長花在孩子手機上的費用至少要500元。對於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於是給家長增添了新的負擔。
⑤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本校高2007屆學生中就曾發生利用手機作弊而被懲罰。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
⑥影響校園治安。手機是貴重物品,若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會發生偷盜現象。據反映,我校有個別班級出現錢、錢包被盜,手機若不隨身攜帶,也會被盜。在一些發達國家,學校的管理者比我們更早地遇到了這一問題,手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更為突出,已經引發了中學生的犯罪,有手機的中學生也成為一些犯罪分子欺騙和搶劫的對象。
⑦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本人初三月考時曾因為前座突然來電話而受影響。
⑧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解決方案
方案一:凡是學生自己帶手機的,都請家長簽個名,交給老師,說明確是為了家長與孩子間聯系及溝通。
方案二:如果帶手機只是為了及時聯系,那就建議家長買不能發簡訊的小靈通,學生在上課只能關機,來電話也不敢接。
方案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手機並非拿來招搖過市,用來炫耀。告訴學生應以怎樣的方式使用手機。
方法四:借鑒其他地區的做法
我國一部分地區的做法
杭州一中:不準帶手機進校
龍岩一中:帶手機進考場,無論是否用於作弊,該科成績一律以0分論處。
浙江台州一中:學生用手機需先與學校簽合同
寧波:禁止學生帶手機違者扣分
國外的做法:
芬蘭:禁止向青少年推銷手機
芬蘭市場法院近日決定,禁止芬蘭無線通訊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銷手機入網等移動通信服務。如果違反這一禁令,將被處以10萬歐元的罰款。
美國:為校園手機立法
大約在10年前,美國各州的學區紛紛制定規則(有些是州議會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締在校學生使用傳呼機和手機。
德國:欲禁止手機在學校使用
德國已開始就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問題展開了公開討論
*結術語
本人認為:手機作為科技進步帶給人類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並無利弊對錯。進入校園後出現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暴露了學生規則意識缺乏等學校德育的「老問題」。學校一紙禁令其實只能在表面上掩蓋問題。對中學生有手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如今,身處信息時代的中學生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獃子。所以,擁有作為現代社會主要溝通工具之一的手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學生配一部手機對許多家長來說已不是太大負擔,有了手機後,家長能夠更好地監管孩子。當然,也不能忽視手機進校園帶來的新問題,要達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體提升學校德育水平,讓學生具備自律意識,以健康的心態使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