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筆記本 windows7系統里自帶桂林山水桌面壁紙那裡有
是這一張?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右鍵另存
如滿意望採納
七十載-——詩酒天涯
2.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美景真是美不勝收!詳細介紹請點擊:http://www.quguilin.com/view/。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這里,附上文章兩篇,請欣賞:
桂林山水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城徽的象徵—象鼻山
象鼻山之所以成為桂林城徽的象徵,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像象鼻子一樣的孤零零的一座山靜靜的站在灕江與桃花江的交匯處。二、面對灕江、山上刻有唐、宋、明、清等各個時期的優秀作品、山洞內是桂林市著名的三寶之一桂林三花酒的酒窖藏地,據說存放最久的三花酒已達百年以上,桂林三花酒酒藏博物館馬上在象鼻山旁開業了。三、象山公園依然是桂林市民和遊客嚮往的地方。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稱。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灕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對,一懸於天,一浮於水,形成「灕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象鼻岩:與水月洞相鄰,因在象鼻山的象算稍後處而得名。岩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岩品面江,東向,呈條形封閉狀,是納涼、眺望江景佳處。
雲峰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市區象鼻山西南麓。相傳唐代這里曾建有溫靈廟。宋嘉定七年(1214年)方信孺在此建一書齋,取名「雲崖軒」。明代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為寺,名「雲峰寺」。
普賢塔: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區象鼻山頂。是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建於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層正北面嵌有青石線刻「南無普賢菩薩」。遠看此塔,像插在象背一支劍柄或置於象背一隻寶瓶,故亦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塔通高13.6米。塔座為雙層八角形。塔身為寶瓶形,上覆傘形蓋,頂冠兩圈相輪。此塔造型與周圍山水相映成趣,頗為和諧壯美。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圖片,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風景圖片,廣西桂林山水資料
桂林山水的美是多方面的,有些很難用語言描繪:
桂林山水風景里,灕江的清秀脫俗,陽朔的悠閑自在,龍勝資源的萬種風情,靖江王陵與靈渠的輝煌神秘……
黃昏漫步在榕杉湖的林蔭道上,會被桂林的嫵媚所震撼,就像桂林米粉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享受桂林應當是從容不迫的,如果匆匆而過,留下的可能不僅僅是遺憾。
在品嘗不同的米粉後,可以加入正陽街從容的時尚人群中;
也喜歡找一個清新的雨後細細品味愚自樂園那些觸及心靈深處的雕塑
或者乾脆到陽朔小住,在朋友中「失蹤」幾天,把自己融入咖啡音樂山水中……
3. 桂林山水圖片及資料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稱,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桂林市現有總人口476萬人,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數民族68萬人。它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 25'41',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1982年國務院公布桂林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桂林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座以山水秀麗和文物古跡眾多為主要特徵的風景游覽城市。桂林岩溶地貌最為發育,最為典型,轄區內洞穴、石峰數以千計,大小湖塘數百個,其間河谷開闊平緩,山多平地拔起,孤峰、流泉、峰叢、峰林環布,灕江依山勢流轉,江中為洲,間有險灘、流泉、飛瀑,是桂林山水精華之所在,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百里灕江"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蘆笛岩、七星岩、蓮花洞、冠岩等洞穴形態奇異,堪稱「洞穴瑰寶」。市區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景中建城,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塔山等,城中見景,城景交融,世所罕見。
桂林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納文物古跡、民族風情、村寨風光於一體,並與山水景觀有機結合、相互交輝。甑皮岩洞穴遺址、興安靈渠、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桂海碑林、花橋、八路軍辦事處、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全市聚居的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保持著古樸、奇特、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達努節,苗族蘆笙節、拉鼓節,侗族花炮節、冬節對中外旅遊者具有極大吸引力。
桂林旅遊資源數量多、景區廣、地域組合好,整個桂林旅遊區以桂林市為核心向四周輻射,呈圈層分布,方圓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根據景區特色,大致可劃分為六大景區:即桂林——灕江——陽朔山水景區、興安靈渠景區、貓兒山高山景區、龍勝花坪原始森林景區、海洋——高尚銀杏林景區、青獅潭水庫景區。1979年桂林被國務院定為社會主義風景游覽城市,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七·五」期間全國七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桂林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每年4月至10月是最佳旅遊季節。
4. 18張老照片回顧1989年的桂林生活是怎樣的
1989年,近30年過去了。在過去的30年裡,在一代人的成長和衰老的過程中,世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89年,一些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拍下了當時的中國照片,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古老的歷史照片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
放學後的小學生,一臉稚氣可愛。時間變了。那時的小學生已經到了中年。如果他們在外國遊客的照片中看到自己,他們不知道是否能一下子認出他們。
5. 看看下面的圖片,你知道它們是哪些風景名勝嗎
第一個桂林
6. 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下面的是桂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