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帶文字的圖片、唯美 。可做手機壁紙
如果還要的話追問就可以啦
B. 誰有這種古風詩詞的手機壁紙,無水印的最好,要高清的五張起步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C. 誰有古風詩詞和圖片, (詩詞有納蘭性德最好,至於圖片,親們可以上傳幾張我來篩選~~~)
圖片——
……
至於詩詞——
1.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2.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鍾。
3.生能盡歡,死亦無憾。
4.蓄起亘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
5.江水孤寂,兩岸墨綠,到處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憂悒清遠的氣韻,是遙遠的不可觸及的憂傷,如微雲孤月,只能遙望那天涯的距離。
7.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
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8.萬般故事,不過情傷;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煙火,換你一世迷離。
10.我自是年少,韶華傾負。
11.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12.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13.終是誰使弦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
14.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15.蒼茫大地一劍盡挽破,何處繁華笙歌落。斜倚雲端千壺掩寂寞,縱使他人空笑我。
16.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回甘墮。
17.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
18.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19.聽弦斷,斷那三千痴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21.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2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
23.待浮花浪蕊俱盡,伴君幽獨。
24.一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25.你的夕陽、我的容顏、誰的三分之一年。
26.你是誰朝思暮想的筆尖少年、在絕城的荒途里輾轉成歌。
27.誰眼角朱紅的淚痣成全了你的繁華一世、你金戈鐵馬的江山贈與誰一場石破驚天的空歡喜。
28.下一世的情歌、把詞交由你填、看看你仍舊是誰高高在上的王。
29.櫥窗里盛放的琳琅滿目、是阜盛而過的年華栩栩生輝。
30.那首情歌有關風月、卻無關你我。
……
納蘭性德的詩詞已在你私信留下的郵箱中發送~~
請選為滿意答案~~
D. 豎著寫的古詩圖片
豎著寫的古詩圖片:
相關介紹: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復信。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朴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
(4)文字古詩手機壁紙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夜雨寄北》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
作者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
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了時間與空間回環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E. 清明古詩圖片
清明古詩圖片大全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便為清明。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清明古詩圖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古詩圖片1
清明古詩圖片2
清明古詩圖片3
清明古詩圖片4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古詩賞析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品賞析: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F. 關於春天的詩句加配圖
1. 關於春天的詩詞(加圖片)
1、《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8、《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9、《春詞》【唐】劉禹錫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10、《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14、《玉樓春》【宋】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15、《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16、《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17、《玉樓春》【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8、《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9、《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0、《絕句》【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1、《游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2. 關於春天的古詩和相關的圖片
1、錢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釋義: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2、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釋義: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3. 關於春天的古詩和相關的圖片
描寫春天的古詩(四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唐 王涯《春遊曲》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 韓愈《春雪》
肅肅花絮晚,
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
春遠獨柴荊
4. 春天的古詩配圖 急需
金谷園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雜詩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
杜鵑休向耳邊啼。
金陵圖
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行,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闕題
劉 虛
道由白雲盡,
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
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
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
清輝照衣裳。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萍蘋。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巾。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5. 春天的古詩配畫(圖)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G. 手機桌面每天顯示不同詩詞
有的,你微信關注國家圖書館,點文津經典閱讀,每天有古詩詞和名言更新的。
還可以下載:西窗燭APP可以做到。1、如果想將「西窗燭」里的詩詞設置為手機桌面壁紙,那麼大家就得先編輯詩詞的背景與字體,通過右上角按鈕進行設置。2、通過右上角的「保存」按鈕,大家就能夠以圖片的形式保存詩詞,方便我們將其設置為手機的壁紙。3、在這之後,通過手機設置功能里自帶的「壁紙」功能,大家就可以找到剛剛保存的西窗燭詩詞壁紙,輕松完成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