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的八大景有哪些
陝西的八大景分別是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鍾、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關中八景,所在地長安,又名長安八景,是八處關中地區著名的文物風景勝地。西安碑林中有一塊碑石,用詩和畫的形式描述了關中地區的錦綉河山。這塊碑石刻於清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作者朱集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碑面書、畫、詩為一體,分十六格,一景一畫。
(1)大門離別的壁畫圖片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華岳仙掌
「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山以它的奇瑰壯觀與神奇傳說,成為「關中八景」之首。舞美影像將華山的「險、奇、峻、絕、幽」呈現在舞台。
二、太白積雪
太白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盛夏三伏仍白雪皚皚,十分壯觀。這一幕的舞美影像也是對全劇舞美水墨風格的典型體現。灰色調畫面呈現水雲氤氳的流動感。雪山在屏幕上呈現,映襯著屏幕前方演員扮演的雪山。進而屏幕暗下,飄起了鵝毛大雪,配合音樂與擬人雪山營造了六月飛雪的詭異靈動。
三、曲江流飲
曲江是漢唐時期一座富麗堂皇的開放式園林,曲水流觴的故事別具雅趣。影像中,春光明媚的曲江畔,溪水洄流,片片花瓣逐水而流,花枝搖曳招展,光影、亭台、水中的魚兒,讓場景更顯生趣。
在歡快的樂聲中與舞蹈,觀眾將重新看到古代文人們「曲水流觴」的文雅游戲,並重讀杜甫的《麗人行》。
四、雁塔晨鍾
雁塔晨鍾是八景中唯一以聲作景的。舞美影像依次呈現禪院景象、佛殿內佛像庄嚴,以及佛光聚合,形成巨大的蓮花座。最後,青石佛塔外景旋轉,彷彿述說著佛法無邊,與青灰衣僧人的《掃地禪》、天女的起舞共同形成靜靜的梵唱,表現出佛國禪境。
五、灞柳風雪
自古以來,「折柳贈別」為文人騷客所樂道,灞水、灞橋、灞柳便與離別息息相關。每年初春,灞橋邊柳絮紛飛,有如冬雪。本幕中,綠色紗幔垂掛懸吊,營造春日綠柳的輕盈感覺。影像中,搖曳的柳枝與演員共同組成了一幅楊柳依依,柳絮飄飛的畫面,十分唯美。大詩人李白與友人的惜別之景躍然舞台。
六、草堂煙霧
草堂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個國立譯場,位於西安市鄠邑區草堂街道。塔前一口古井內常年出現煙霧升騰奇景,加上終日繚繞的香火而得名「草堂煙霧」。
視頻影像將草堂寺與松柏、竹葉寫意呈現,煙霧繚繞的中國風水墨丹青別具雅緻。當道具蓮花在井口上方盛開,影像畫面繼而煙霧雲散,蓮花開遍,幽靜飄渺。
七、咸陽古渡
咸陽古渡是秦中第一大渡,舞美影像詩意再現咸陽古橋建成到毀壞的歷史過程,以及千百年來咸陽古渡上往來不絕的漁舟與人。簡潔的筆畫呈現出咸陽古橋修建的場景,疊加在畫面上的河水奔涌影像濺起朵朵浪花。
在戰爭中,古橋終毀於戰火,在熊熊烈火里,古橋坍塌過程清晰可見。洶涌的浪濤、古樸的擺渡人,咸陽古渡千年古風舞台再現。
八、驪山晚照
周秦漢唐以來,驪山是皇家園林地,當夕陽西下,景色格外綺麗。舞美影像首先在石刻紋理上依次呈現周、秦、漢、唐等文字,並疊加展現具有這些朝代特點的畫面,如兵馬俑、壁畫、銅鼎等畫面。
霞光之後,影像畫面由紙張質地,不著一筆的畫面,到筆鋒勾勒風景輪廓,再到上色,栩栩如生地呈現了一幅幅驪山不同季節的場景以及典故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