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朱元璋的兩張畫像有那麼大的差別
因為出處不同,一副來自民間,一副來自官方。
官方給皇帝畫像,自然是要美化一番的。因此畫師在畫像時難免會進行「潤色」,就如同我們現在拍照喜歡用美顏一樣。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潤色」的尺度,尺度在與本人相似而又有些許美化,因此,來自明朝官方的畫像或許經過美化,但總體來說應該還是與朱元璋本人比較相像的。
醜陋的大多誕生於清代民間或部分為官方承認,即使明朝民間也有,不過相信也沒人敢公布出來。醜陋的大多帶有典型的清代服飾或飾品特點。
醜陋畫像主要源於兩個原因,一方面是朱元璋在讀書人心目中的聲譽不好,另一方面則是清朝籌劃明朝的一種政治需求。
(1)搜索洪武第張圖片擴展閱讀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名應天。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
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
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 。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傳位其孫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