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國時期老地圖:新測北京內外城全圖內容簡介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幅珍貴的地圖揭示了民國時期北京城的風貌。《民國時期老地圖:新測北京內外城全圖》以其1:15000的比例尺,展示了這座城市的精細結構。此圖的尺寸為61.5厘米×82.1厘米,是經過再版的,首次發行於民國十年十二月,即公元1921年。盡管它早於這版,最初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但為了方便讀者,地圖已被放大了1.15倍,但保持了原始的比例尺,展現了測繪技術的精準與專業。
地圖上的道路設計和各類符號採用了一致的西方測繪方法,線條清晰,布局規整,手寫字跡則透出地圖工作者嚴謹且扎實的基本功。每一筆都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痕跡,反映出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的生活場景和建築布局。這不僅僅是一張地圖,它是一個歷史的見證,承載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和變遷。
② 清朝江寧布政司屬府廳州縣輿地全圖描述
歷史淵源上,江寧在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設立為省,省級布政司在此時期成立,受到兩江總督的監管。其地理范圍涵蓋了江海之間,與安徽、四川接壤,河南為北鄰,管理下的區域包括四府、兩個直隸州、一個廳和三十三個州縣。
《江寧布政司屬府廳州縣輿地全圖》作為原書內頁,詳細描繪了江寧地區的全貌。每幅圖對應一個府廳州縣,大小不一,高自75至143.5公分,寬自37.2至139.8公分。圖中注有經緯方格和東西方位,但未標注經緯度數和比例尺,故無法據此判斷實際距離和面積。地圖繪制精細,標注字體清晰,書法秀麗。此地圖集由43幅地圖組成,包含江寧省總圖、淮安、揚州、徐州等府的地圖,兩個直隸州(海州和通州)的總圖,海門直隸廳的地圖以及句容、溧水和江浦等州縣的地圖。每幅地圖附有手寫紅色標題。地圖集還附有飾有朱絲邊框的圖說手冊,每幅圖各佔一頁,解說精確、簡明,文字雋永,清朗可誦。此地圖集的創作旨在記錄和描繪地方地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中國省府州縣的地圖重繪,旨在服務於不同的政治和管理目的,本作品作為其中一部分,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地方地理特徵,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通過研究這些地圖,可以深入理解古代中國的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以及地方治理的實際情況。
③ 中國地圖簡筆畫
1、首先畫出中國地圖的大致輪廓,注意中國地圖十分像一隻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