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喉癌有哪些症狀
喉癌初發期無症狀,其最早的先兆和上感受很相似,上或下部喉癌引起的症狀可能包括:總是咳嗽,聲音嘶啞,或者輕度但持續喉嚨疼。吞咽困難或吞咽時疼。痰中帶血絲。耳疼。頸部淋巴結腫大。由癌腫引起的鼻後部區症狀包括:部分聽力喪失。鼻塞或鼻衄。耳中轟鳴或耳鳴。中耳炎症狀,例如中耳疼痛或壓迫感。 根據癌腫發生的部位,有以下特有症狀: 1、聲門上型 包括原發於聲帶以上部位的癌腫,如會厭、杓狀會厭襞、室帶和喉室等。此型癌腫分化較差,發展較快。由於該區淋巴管豐富,常易向頸深上組位於頸總動脈分叉處淋巴結轉移,早期症狀又覺喉部有異物感,咽部不適。以後癌腫表面潰爛時,則有咽喉著,可反射至耳部,甚至影響吞咽。晚期癌腫侵蝕血管後,則痰中帶血,常有臭痰路出;侵及聲帶時,則有聲嘶、呼吸困難等。 2、聲門型 局限於聲帶的癌腫,以前、中1/3處較多,分化較好,屬Ⅰ、Ⅱ級。發展較慢,由於聲帶淋巴管較少,不易向頸淋巴結轉移。主要症狀為聲嘶,逐漸加重。腫瘤增大時,阻塞聲門,可出現喉喘和呼吸困難,晚期有血痰和喉阻塞症。 3、聲門下型 即位於聲帶以下,環狀軟骨下緣以上部位的癌腫。因該區較為隱匿,不易在常規喉鏡檢查中發現。早期可無症狀,以後則發生咳嗽、血痰。晚期,由於聲門下區被癌腫堵塞,常有呼吸困難。亦有穿破環甲膜,侵入甲狀腺、預前軟組織,亦可沿食管前壁浸潤。 4、聲門旁型:指原發於喉室的癌腫,亦稱貫聲門癌。該區甚為隱蔽。早期可無症狀,甚易向外側聲門旁間隙擴散。其臨床特點是:聲嘶為首先症狀,常先有聲帶固定,而未窺及腫瘤。其後隨癌腫向聲門旁間隙擴展,浸潤和破壞喉軟骨時,可有咽喉痛。若侵及一側甲狀軟骨翼板和環甲膜時,於該側可摸到喉軟骨支架隆起感,並有刺激性乾咳。一般常發展至兩個區時,才得到確診。
Ⅱ 哪裡有浪淘沙的圖片
首先要意識到戒煙的益處:僅僅戒煙一天,戒煙給心臟、血壓和血液系統帶來的益處便會顯現出來。戒煙1年,冠心病的超額危險性比繼續吸煙者下降一半。戒煙5年—15年後,中風的危險性降到從不吸煙者水平。戒煙10年,患肺癌的危險性比繼續吸煙者降低一半。患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腎癌、胰腺癌的危險性降低,患胃潰瘍的危險降低。戒煙15年,患冠心病的危險與從不吸煙者相似。死亡的總體危險度恢復到從不吸煙者水平。因此,任何時間戒煙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重健康損害之前戒煙。如何戒煙(一):1.戒煙從現在開始,完全戒煙或逐漸減少吸煙次數的方法,通常3~4個月就可以成功。2.丟掉所有的香煙、打火機、火柴和煙灰缸。3.避免參與往常習慣吸煙的場所或活動。4.餐後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擺脫飯後一支煙的想法。5.煙癮來時,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動,或咀嚼無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煙,否則會引起血糖升高,身體過胖。6.堅決拒絕香煙的引誘,經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煙足以令戒煙的計劃前功盡棄。如何度過戒煙最難熬的前5天?提供以下七項戒煙方法(二):(l)兩餐之間喝6-8杯水,促使尼古丁排出體外。(2)每天洗溫水浴,忍不住煙癮時可立即淋裕(3)在戒煙的5日當中要充分休息,生活要有規律。(4)飯後到戶外散步,做深呼吸15—30分鍾。(5)不可喝刺激性飲料,改喝牛奶、新鮮果汁和谷類飲料。(6)要盡量避免吃家禽類食物、油炸食物、糖果和甜點。(7)可吃多種維生素B群,能安定神經除掉尼古丁醫師指出,過了最初五天可按照下列方法保持戒煙「戰果」(1)飯後刷牙或漱口,穿干凈沒煙味的衣服。(2)用鋼筆或鉛筆取代手持香煙的習慣動作。(3)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圖書館或其它不準抽煙的地方。(4)避免到酒吧和參加宴會,避免與煙癮很重的人在一起。(5)將不抽煙省下的錢給自己買一項禮物。(6)准備在2—3周戒除想抽煙的習慣。一二兩者結合戒煙沒問題,重要是有恆心,呵呵。另外還有戒煙門診,覆蓋人群有限,可看看介紹:吸煙者戒煙要經歷幾個階段:考慮前,考慮戒煙,准備戒煙,採取戒煙行動,維持戒煙狀態或復吸。許多人在徹底戒煙之前可能會反復重復以上過程,但也有一些人反映他們發現戒煙比想像的要容易。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建議和處理。目前有一些幫助戒煙的方法。由醫師提供的社會支持;技能培訓;使用尼古丁帖片和尼古丁口香糖的尼古丁替代療法,以及葯物治療等都是有效的戒煙治療方法,把這些方法聯合使用,效果會更為明顯。多數吸煙者產生煙草依賴,當他們嘗試戒煙時,會遭受強烈的煙癮和易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煩躁不安等戒斷症狀的困擾。尼古丁替代療法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它通過減輕煙癮,可以使戒煙率提高一倍多。其效果已經通過簡短干預和作為非處方葯銷售以及戒煙專科門診得到證實。尼古丁替代療法是作為一種有效的幫助戒煙的公共衛生措施,應該引起足夠重視,以達到促使多數煙民戒煙的目的。
Ⅲ 癌三根的具體位置到底在哪
學過李氏砭法的大概都聽說過「癌三根」這個詞,但是它的具體位置在哪?並不是很清楚,帶著這個疑問下午幹完活就在網上查閱了相關內容,發現李林博士的這篇文章總結的很到位,她的這篇文章查閱來源於《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和另外一篇來之網路文章。轉過來供大家參考。
一、《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這本圖譜由郝凱金先生主編,在其第3版的p443、451、452、455描述了四個經外奇穴~癌根1、癌根2、癌根3和截根,定位及主要描述如下:
癌根1 :定位:位於足跖部,第一跗跖關節向內過赤白肉際一橫指,屈𧿹肌腱的外側。左右計2穴。
主治: 食管癌、胃癌、肝癌、淋巴轉移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癌根2 :定位:位於足跖部,第一跖趾關節向後、向內過赤白肉際各一橫指處。左右計2穴。
主治: 食管癌、直腸癌、宮頸癌、淋巴轉移癌。
癌根3: 定位:位於足跖部,直對距跗關節向內過赤白肉際一橫指處。左右計2穴。
主治: 肝癌、鼻咽癌、乳腺癌。
截根 :定位:位於足脛側,舟骨結節(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直下5分處。左右計2穴。
主治: 喉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乳癌、子宮癌、肝癌、直腸癌、肺癌。
從圖片和定位描述中可以看出,以上四個穴位從前向後的排列順序依次是:癌根1、癌根2、癌根3、截根。
二、《抗癌靈穴》
另外的這一篇網路文章,出自公眾號「手法健康大講堂」,裡面也有類似的四個名詞,分別描述如下:
抗癌靈一號穴: 定位:位在足底部,即第一跗跖關節向內過一橫指,屈拇趾肌腱的外側。
主治: 臍以上至劍突下的內臟腫瘤,如胃癌、賁門癌、食道癌、肝癌、淋巴轉移癌,或慢性粒性白血病等。
抗癌靈二號穴: 定位:位在足底部,及第一跗跖關節向後、向內過赤白肉際各一橫指處。大約在抗癌靈一號穴向後約一橫指處。
主治: 臍部以下的內臟腫瘤及淋巴轉移癌,如食道下段癌症、直腸癌或子宮頸癌等。
抗癌靈三號穴: 定位:位於足底部,直對距跗關節向內過赤白肉際約一橫指處。及抗癌靈二號穴向後約一寸處。
主治: 劍突以上至腦以下的惡性癌腫,如食道上、中段癌症,肝癌,乳腺癌,肺癌,頸部癌腫,鼻咽癌等。
抗癌總穴: 定位:位於足內側,約舟骨結節(即舟骨粗隆)下方的凹陷,再直下半寸之處(即然谷穴下0.5寸)。
主治: 腦癌,喉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癌,乳癌,子宮癌,肝癌,直腸癌等。
兩組穴位對比: 從上述的內容,不難發現兩處的描述雖然基本一致,但在圖上的標示卻不同,癌根1~3的總長度比抗癌靈一號到三號穴的長度短,現將兩處的穴位定位描述放在同一個表格中對比如下: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兩組穴位除了 癌根2與抗癌靈二號穴之外 ,其他穴位的定位是一致的。其中 癌根2定位在跖趾關節處 ,而 抗癌靈二號穴定位在跗跖關節處 。
為了進一步確認,查找了《系統解剖學》第8版(柏樹令、應大君主編)和《人體解剖彩色圖譜》(郭光文、王序主編)中的相關內容,與圖1的癌根2圖示對比後發現,《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中的定位描述可能有誤。
因為 跖趾關節(圖4) 是指跖骨頭與趾骨底之間,通俗一點講就是腳趾與腳掌之間的關節,顯然比圖中癌根2的位置更靠前,很可能是筆誤,不然癌根2就在癌根1的前面了,這不符合圖1中的標注。
另外,兩處定位描述中的 距跗關節 ,未能查到其准確的位置,甚至在解剖學資料中也找不到這個名稱,只能留下一個問號。
但根據描述來看,穴位之間的距離是一橫指,所以,距跗關節很可能就是是圖4中的 楔舟關節 ,即下方圖5中藍色圈的位置。
各關節名詞解釋
跖趾關節: 由跖骨頭與近節趾骨底構成,可做輕微的屈、伸、收、展運動。
跗跖關節: 又稱Lisfranc關節,由3塊楔骨和骰骨的前端與5塊跖骨的底構成,屬平面關節,可做輕微滑動。在內側楔骨和第1跖骨之間可有輕微的屈、伸運動。
楔舟關節: 由舟骨前關節面與三個楔骨(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和外側楔骨)後關節面連接而成,為變形的平面關節。
幾點發現
1、距跗關節很可能是指楔舟關節;
2、假如距跗關節就是楔舟關節 ,那麼《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中圖示的癌根穴位可能更准確;
3、 《針灸經外奇穴圖譜》中 癌根2 的定位描述應該有誤,應為 跗跖關節 。
結論
癌三根的位置到底在哪裡?
應在足內側底部過赤白肉際一橫指處, 跗跖關節至楔舟關節下方的一段范圍內。 但從刮痧的角度來看,若從 癌根1刮到截根 (從跗跖關節到舟骨粗隆),就可以涵蓋全部四個治療癌症的穴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刮痧時提到的 癌三根 更像是一個面,一個范圍(如圖6中紅圈所示),而不是單純的三個穴位。
刮痧時,可在此癌三根區域發現結節或壓痛點,這些位置可以重點刮透,以獲更好療效。
(註:本文轉至媽媽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