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長寧有哪些好看的圖片
擴展閱讀
愛你在心間動態圖片 2025-08-29 18:53:14
飛呀飛動態圖片 2025-08-29 18:51:10
搞笑卡通圖片大全可愛 2025-08-29 18:27:56

長寧有哪些好看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24 08:20:45

❶ 竹子的圖片欣賞 竹子的種類有哪些

竹子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它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植物,而且有很多品種,主要有叢生竹和散生竹兩種,可作為家庭觀賞養殖。那麼 竹子的圖片 是怎樣的、竹子的種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竹子的圖片 欣賞-竹子的養殖

1.盆土。竹子比較喜歡酸性或中性土禪返碧壤,種植時可採用肥沃疏鬆的砂質土壤,也可用農田土拌腐殖土和細砂,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竹子是根淺的植物,可選用口淺一點的花盆種植,然後配上一些苔蘚和奇石,可以世春提高竹子的觀賞價值,顯得清新雅緻。

3.澆水。竹子雖然喜歡潮濕的環境,但是又忌澇害,竹子在剛移栽的時候需要澆水,平時的話要少澆水,以免引起爛根。

4.施肥。盆栽竹子時要在盆土中拌入有機肥,正常生長後再適當追肥,可用0.5%的尿素隨水澆施。

竹子的種類有哪些

一、單竹

所謂的單竹就是慈竹屬中,筒最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可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竹子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

二、四季竹

這是最近幾年引的一種竹子品種,四季竹屬於叢生型竹子,因四季生筍而出名。四季竹最大的特點就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而它的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很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

三、斑竹

斑竹也叫湘妃竹,是散生型的竹子,稈高直,挺拔,竹面的表面有褐色的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丈夫的眼淚灑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子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做篾條編織而用,比如:古代拉船的纖繩,就是用這種竹篾編制而成。它的特點是水不易浸蝕,賀舉輕便,拉力強。

四、楠竹

楠竹也被稱為毛竹,是散生型竹子的典型代表,稈高直又堅硬。竹子的徑大20公分 左右 ,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筍還可以做成美味的菜餚,稱為「玉楠片」。楠竹主要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等地。

竹子的圖片 欣賞、竹子的種類有哪些的內容介紹到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竹子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很好種植,而且它代表著頑強,有毅力的寓意,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掛 竹子的圖片

❷ 求江西贛州的全景圖片

圖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cb=cb&word=%BD%AD%CE%F7%B8%D3%D6%DD&bar=5

贛州
市情介紹
贛州市位於贛江上游,江西南部,簡稱贛南。東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龍岩市,南臨廣東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關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連本省吉安、撫州兩地區。處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也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贛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本市轄1區2市15縣,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章貢區和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40.2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9.29萬公頃,有林面積271.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4.2%。總人口845.69萬人,其中市轄區56.91萬人(非農業人口36.1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11‰,下降0.06個千分點。
本市地處南嶺、武夷山、諸廣三大山脈交接地區,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市土地面積的83%。
本市位於東徑113゜54』——116゜38』,北緯24゜29』——27゜09』之間,處於中亞熱帶南緣,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市內農業自然資源豐富,尤其是以發展橙、柚為主的柑桔生產的自然條件被中國科學院南方山區綜考隊認為在全國堪稱得天優厚,贛南適宜建為全國的柑桔商品生產基地。本市是江西省的一個農業大區和經濟作物主產區,現已建成為全國的重點林區和全省的糖業、煙葉、桔生產基地,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命名市內的信豐縣為臍橙之鄉、南康市為中國甜柚之鄉、安遠縣為中國九龍蜜柚之鄉、尋烏縣為中國蜜桔之鄉、大余縣為中國瑞香之鄉;石城縣為中國白蓮之鄉、崇義縣為中國毛竹之鄉、贛縣為中國板鴨之鄉、會昌縣為中國肉兔之鄉。
本市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礦為主,素有「世界鎢都」和「稀有金屬不稀有」之稱。鎢已探明的儲量佔世界第一。稀土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二。被稱為江西省礦產資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鎢、銅、鈾、稀土、鉭鈮,除銅之外其餘四種主要分部在贛南。經過建國後的開采建設,贛州成了全國重點有鈀金屬基地之一。
市內著名的自然景觀,主要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三百山為東江源頭,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現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了香港同胞到祖國內地旅遊的景點。九連山是我國中亞熱帶緣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動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江西省的重點自然保護區。始建於秦、唐的梅關古驛道,是我國古代溝通南北往來的交道要道。此外,還有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小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
市內的章貢區為贛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許多寧代文化景點,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贛州宋代古城牆、巍然壯觀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壯觀的文廟、藝術寶庫通天岩等。全市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保存著一大批歷史古跡。
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贛州從事過偉大革命實踐活動。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就是從贛州開始的。因此,市內保存的革命史跡眾多,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達203處。以當年中央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集中了遺址群5處計15個文物單位,屬全省、全國范圍內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跡群落。1955年授軍銜時,僅興國籍將軍就有54名,興國縣因此譽為將軍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總土地面積3931714.1公頃,由於地質構造關系和受成土諸因素影響,形成了土地類型地域性強,土地利用差異明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小、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土地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2004年,全市農用地有360696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75753.45公頃,園地79776.23公頃,林地3017359.5公頃,牧草地751.92公頃,其他農用地133328.02公頃;建設用地有145085.98公頃,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5846.2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1204.65公頃,水利用地18035.01公頃;未利用地179659.05公頃;全市有耕地後備資源面積31908公頃。除林地高於全國人均佔有數外,余均低於全國人均佔有量。

【水資源】
境內大小河流1270條,河流面積14.49萬公頃,總長度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資源量為335.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3900立方米,略大於全省人均量,比全國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贛州市基本屬富水區。在水資源中,地表水資源為327.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動量為79.13億立方米,占河川總流量的24.46%。境內溫泉53處,除章貢區、贛縣、南康外,其餘15縣(市)均有分布,以尋烏最多,達14處。水溫最高79℃的1處,最低21~23℃的3處,出水量最大的為崇義縣分水坳溫泉50升/秒,其次為安遠縣虎崗溫泉24.89升/秒。溫泉水已有一部分開發用來養魚、育秧、養殖、洗滌、旅遊等。

【森林資源】
贛南是我國商品林基地和重點開發的林區之一。植物區系具有種類繁多,成分復雜,起源古老等特點。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紀植物區系,是古老植物種屬的「避難所」,是東亞植物區系的發源地之一,還是我國特有植物珍貴樹種較多的地區。西南部的九連山,是我國中亞熱帶南緣東端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動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貴樹種。境內林區約有喬、灌木樹種1500多種:其中喬木約500種、灌木約650種、竹類約30種。屬於鄉土樹種的有1000餘種,外地引進樹種有100餘種。按樹種分類,用材樹種有杉樹、樟樹、楠木等400餘種;經濟樹種為木本糧油、芳香油、栲膠類樹種如板栗、油茶、黑荊樹、烏桕、南酸棗等200餘種,葯用類有銀杏、八角、杜仲、枸杞、何首烏等190餘種;庭院、四旁綠化樹種有水杉、柳杉、雪松、蘇鐵等100餘種。我國特有、珍貴、稀有而瀕危的重點保護樹種有70餘種,其中一級保護樹種有觀光木、鍾萼木、傘花木、香果樹、福建柏等5種,二級保護樹種有銀杏、江南油杉、羅漢松等25種,三級保護樹種有油杉、華南玉葉松、南方紅豆杉等40種。有森林活立木蓄積7900萬立方米,疏林地蓄積3萬立方米,散生木蓄積130萬立方米,四旁樹蓄積64萬立方米,毛竹2.10億株,森林覆蓋率為74.20%。

【野生動物資源】
境內野生動物有短尾猴、大靈貓、雲豹、華南虎、穿山甲等獸類55種;鳥類有喜鵲、家燕、山斑鳩、白鷳、翠鳥等189種;爬行類56種;資源昆蟲類,經濟價值大的主要有紫膠蟲、白蠟蟲、五倍子等3種,天敵昆蟲類131種,害蟲類242種。其中控制捕獵種類有小麂、黃鼬、豹貓等;嚴禁捕獵種類有水獺、金貓、狐、獼猴、穿山甲;瀕臨滅絕種類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水鹿、黃腹角雉、白鷳、平胸龜、大鯢、棘胸蛙、蠑螈等。

【礦藏資源】
贛南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美譽。已發現礦產62種,其中有色金屬10種(鎢、錫、鉬、鉍、銅、鉛、鋅、銻、鎳、鈷),稀有金屬10種(鈮、鉭、稀土、鋰、鈹、鋯、鉿、鉫、銫、鈧),貴重金屬4種(金、銀、鉑、鈀),黑色金屬4種(鐵、錳、鈦、釩)、放射性金屬2種(鈾、釷),非金屬25種(鹽、瑩石、滑石、透閃石、硅石、高嶺土、粘土、瓷土、澎潤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重晶石、雲母、冰洲石、鉀長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雲岩),燃料5種(煤、石..焰、泥炭、油頁岩、石油)。以上礦產中經勘查探明有工業儲量的為鎢、錫、稀土、鈮、鉭、鈹、鉬、鉍、鋰、鉫、鋯、鉿、鈧、銅、鋅、鐵、鈦、煤、岩鹽、瑩石、硫、白雲岩、石灰岩等20餘種。全市有大小礦床80餘處,礦點1060餘處,礦化點80餘處。全市保有礦產儲量的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境內發現的砷釔礦、黃釔鉭礦為我國首次發現的礦物。

風景名勝
全市主要風景名勝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贛州;

國家AAAA級旅遊區:通天岩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級旅遊區: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蘇維埃革命遺址群、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岩石窟、贛州古城牆、龍南客家圍屋;

國家級森林公園7個:安遠三百山、寧都翠微峰、大余梅關——丫山、崇義陽嶺、上猶五指峰、上猶陡水湖、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安遠三百山;

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崇義陽嶺、崇義齊雲山、石城贛江源;

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贛州通天岩、寧都翠微峰、瑞金羅漢岩、大余梅關古驛道、上猶陡水湖、崇義聶都溶洞、會昌漢仙岩、龍南小武當山;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慈雲塔、玉虹塔、七里鎮窯遺址、贛州文廟、大寶光塔、羅田岩摩崖石刻、水頭步蟾坊、中共贛南省委舊址、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舊址、朱華塔、「水鎮江南」題額、中央江西省委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江西省軍區(含紅軍檢閱台)舊址、長岡鄉調查舊址、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舊址、山堂古窯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朗際節孝坊、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黃陂會議」舊址、小布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洋溪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大柏地戰斗舊址。還有新開發的景區:興國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館。

歷史淵源
贛南政區歷史悠久,遠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開化遠於唐虞」。春秋戰國時,先後屬楚、吳、越,後又屬楚國。秦並六國後,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為36郡,贛南屬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秦發大軍50萬分五軍戰五嶺,使尉屠睢將五軍,其中一軍守庾嶺界,置南壄縣,隸九江郡,為贛南建置政權之始。
漢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屬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南壄隸之。五年(前202),漢滅楚,贛南始隸漢。六年(前201),置豫章郡,治南昌,領18縣,其中贛南3縣隸之:南壄縣(約轄今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贛縣(約轄今章貢區、贛縣、興國等地)、於都縣(約轄今於都、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安遠、尋烏等地)。其中贛縣、於都縣為新增設縣。西漢末年(9~23),改豫章郡為九江郡,贛南3縣隸之。東漢建武元年(25),九江郡復名豫章郡,南壄改為南野,贛南3縣仍隸之。興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廬陵郡,贛南3縣隸廬陵郡。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析廬陵郡置南部都尉,隸揚州,治於都。領於都、贛縣、平陽(由贛縣分出,即今興國)、陽都、揭陽(析於都白鹿營地置陽都;析陽都陂陽地置陂陽縣,隨後改為揭陽)、南安(由南野分出,約轄今南康、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約轄今大余、上猶、崇義等地)7縣,為贛南設立市一級行政機構之始。
晉太康元年(280),改南安為南康,改陽都為寧都,改平陽為平固。三年(282),罷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於都,將南野並入南康領6縣。五年(284),改揭陽為陂陽。十年(289),贛縣移縣治於葛姥城(今章貢區虎崗一帶)。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屬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郡治從於都遷至贛縣(章、貢兩水間,今章貢區)。
南北朝梁·大寶元年(550),南康郡地大余改屬廣東東衡州始興郡。陳·太建十三年(581),大余改隸廣東東衡州安遠郡。
隋開皇九年(589),改南康郡為虔州,隸洪州總管府。平固並入贛縣、南野並入南康、虔化並入寧都。十三年(593),陂陽縣設石城場,並入寧都。虔州領4縣:贛縣、於都、南康、寧都。
唐貞觀元年(627)分天下為十道,虔州隸江南道,轄縣如前。永淳元年(682),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領5縣。神龍元年(705),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天寶元年(742),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貞元四年(788),分出於都三鄉和信豐一里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天佑元年(904),從於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五代十國後梁·開平三年(909),虔州屬梁。四年(910),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南唐·升元元年(937),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乾化元年(911),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保大十年(952),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於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開寶八年(975),改昭信軍為軍州。大平興國元年(976),改軍州復為虔州,隸江南西路;七年(982),從贛縣分出瀲江鎮7鄉及廬陵泰和部分轄地置興國縣,從於都分出縣東南6鄉於九州鎮置會昌縣。虔州領13縣。淳化元年(990),以虔州原轄南康、大余、上猶3縣另置南安軍,治大余。虔州領10縣,隸江南西路。為贛南分設兩個政區之始。宣和三年(1121),龍南縣改名為虔南。紹興二十三年(1153),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贛州名始此。同時,虔化縣改名為寧都,虔南縣復名為龍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江南西路為江西行中書省,贛州、南安軍隸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贛州、南安軍分別改為贛州路總管府、南安路總管府。隸屬與領縣如舊。
明明吳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贛州、南安兩路改為府。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為5道,贛州、南安2府均屬嶺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設分巡嶺北道於贛州,贛州、南安2府屬之。弘治七年(1494),置南贛巡撫都察院於贛州,稱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置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轄江西的南安、贛州,廣東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從上猶、南康、大餘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崇義縣,屬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領4縣:大余、南康、上猶、崇義。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設分守嶺北、嶺東、嶺南、漳南4道,統於虔院。嶺北巡、守兩道治贛州,贛州、南安2府隸之。隆慶三年(1569),從安遠、信豐、龍南3縣劃出部分轄地置定南縣,隸贛州府。萬曆四年(1576),以安遠縣原轄尋烏等15堡另置長寧縣,隸贛州府。至此,贛州府領12縣,南安府領4縣。
清順治十年()至康熙八年(1669),先後撤銷南贛守撫和巡、守兩道。康熙十年(1671),置分巡贛南道,轄贛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改分巡贛南道為分巡吉南贛道,增轄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升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轄瑞金、石城2縣,為贛南分設贛州府、南安府、寧都直隸州3個政區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贛道為吉南贛寧兵備道,增轄寧都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廳設縣,縣直隸省。民國3年(1914)江西設潯陽、豫章、廬陵、贛南4道。贛南道,治贛縣,領17縣:贛縣、於都、信豐、興國、會昌、安遠、長寧、龍南、全南、定南、寧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猶、崇義。贛南3個政區復合為一。民國15年(1926),廢贛南道,縣直隸省。民國21年(1932)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區。興國縣歸第九行政區。第十一行政區(後改稱贛南行政長官公署)設贛州,轄贛縣、南康、信豐、上猶、崇義、大餘6縣。第十二行政區設寧都,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於都、會昌6縣。第十三行政區設龍南,轄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5縣。民國22年(1933),第十一、十三2個行政區合並,改名贛南政務專員公署,先設大余,後遷贛州,領11縣。民國24年(1935),全省改劃為8個行政區,贛南各縣分屬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區。第四行政區設贛州,轄贛縣、南康、信豐、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尋烏11縣;第八行政區設寧都,轄寧都、廣昌、石城、瑞金、會昌、於都、興國7縣。
蘇維埃時期(1928~1934)贛南各地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分別隸屬江西、湘贛、粵贛、贛南省蘇維埃政府。
1949年7月,成立贛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18縣(市):贛州(8月析贛州鎮設贛州市)、贛縣、南康、大余、上猶、崇義、信豐、龍南、定南、全南、安遠、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1949年9月成立寧都(瑞金)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分領8縣:寧都、於都、興國、瑞金、會昌、石城、尋烏、廣昌。贛南分設2個行政區。1949年8月,成立贛西南行政公署,轄贛州、寧都、吉安3分區。1949年11月,贛州分區並入贛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各縣仍分屬贛州、寧都2分區。1952年8月,撤銷寧都分區,贛南再次合二為一,領18縣(市),廣昌劃歸撫州分區。1954年5月,成立贛南行政公署,同時撤銷贛州分區專員公署,廣昌劃入,領19縣(市)。1964年5月撤銷贛南行政區,成立贛州專區。1971年1月改稱贛州地區。1978年8月,設立贛州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廣昌劃歸撫州地區。1999年7月,撤銷贛州地區設立贛州市,領18縣(市、區),原縣級贛州市改稱章貢區。
2005年,贛州市轄1區、2市、15縣、138鎮、145鄉、8街道辦事處。另有5個管理區,10個營林林場。

❸ 竹子的種類,常見竹子的種類及圖片鑒賞

竹子自古以來頗受文人墨客所贊頌,竹子生而有節、竹節必露是高風亮節的象徵。挺拔灑脫、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其實竹子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僅僅是在我國,竹子就有五百多種。那麼竹子的種類到底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有關竹子種類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常見竹子品種及圖片鑒賞:

1.慈竹

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生物學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

民間俗稱「單竹」,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單竹」。

3、四季竹

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竹子,四季生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

叢生型竹子,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竹子,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

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

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

散生型竹子,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也有花友常常養作盆景。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

散生型竹子,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

叢生型竹子,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11、羅漢竹

叢生型竹子,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

叢生型竹子,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尾竹

叢生型竹子,稈細而矮小,枝葉很細小,形如鳳尾而得名。

14、方竹

混生型竹子,竹稈約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黃色,節環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於工藝品加工材料。此竹稀為珍稀竹類。福建拓榮縣乍洋鄉鳳里村有一片珍貴的「方竹」。

15、斗笠竹

混生型竹子,稈細直、質硬,葉寬大,繁殖力強,古代用稈製作箭稈。青神人常用葉夾在竹編斗笠里,用於防雨或日曬,故而得名「斗笠竹」。

16、巨龍竹

世界上最大的竹,產於我國雲南地區,當地人可以用來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專業人士又說金雷竹。

❹ 國內哪裡有原生態,未開發的旅遊好去處

蜀南竹海

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於四川南部的宜賓市長寧、江安兩縣交界處,面積120平方公里。景區內共有竹子58種,7萬余畝,是我國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於一體,兼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的最大原始「綠竹公園」北宋詩人黃庭堅見此翠竹海洋,連連贊嘆:「壯哉,竹波萬里,峨眉姐妹耳!」
蜀南竹海素以雄、險、幽、峻、秀著名,中心景區7萬多畝楠竹遍布大小28座山巒,500多個山丘,竹林成片,茂密蒼翠,鬱郁蔥蔥,濤聲陣陣。登高眺望,煙波浩渺,猶如綠色的海洋,甚為壯觀,為國內外罕見。蜀南竹海空氣清新,純凈。負氧離子含量較高,是我國一級環保旅遊區。
翡翠長廊
位於竹海深處的翡翠長廊,是蜀南竹海的一處勝景,其路面由「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天然紅砂石鋪成,兩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紅色地毯式的公路與綠色屏風般的楠竹交相輝映,形成秀麗壯美的翡翠長廊。這里的道路時起時伏,頂上兩旁的修竹爭向內傾,幾乎拱合,長廊就顯得更加幽深秀麗,從而成為蜀南竹海最具特色的標志性景觀。
仙女湖
仙女湖是竹海的著名景點之一,位於仙寓洞的山頂上,距旅遊集散中心萬嶺小橋十二公里,與天寶寨、仙寓洞形成仙寓洞景區旅遊環線。仙女湖面積三十多畝。湖水清澈碧綠。晨曦初升,夕陽西下,萬道霞光中,仙女湖猶如一個金色的湖盆,壯麗輝煌。晨霧煙雨中,綠的山.翠的竹,又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水彩畫卷。
忘憂谷
每次都要去的地方,曲徑通幽。弱翠般的竹林遮天蔽日,整個山谷顯得十分幽深。走進門樓,踏著曲折的石板路溯溪而上,時而走進蒼翠的楠竹林,時而穿越竹徑竹橋,時而又行進在茂密的慈竹林中,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仙寓洞山勢回環,丹崖如削,幽深奇險。洞上是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洞外有流泉及大小瀑布等勝景。這里也是觀賞竹海的好地方,站在洞口眺望,只見崇山峻嶺中竹波盪漾,竹海的奇特風光盡收眼底。
天寶寨
天寶寨原是一個天然岩腔,上為懸空絕壁,下是千仍峭壁,陡不可攀。這里景色壯麗。晴天,紅色砂石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碧輝煌;雨霧天氣,雲飄霧拂,景色奇麗。洞的四周翠竹環抱,猶如天然屏障遮擋視線,人行其中,雖驚不險。
觀海樓
為竹海景區最高點,登上樓可以俯瞰整個蜀南竹海景區,旁邊有索道可以直接到墨溪,然後可打車、乘觀光車或者步行到達忘憂谷。
海中海
位於翡翠長廊至仙寓洞景區公路的左側,是仙寓洞景區的第一個景點。位於翡翠長廊至仙寓洞景區公路中段的左側,為一人工湖,面積約60畝。湖中翠竹搖曳的小島,將湖面分為兩半,碧波盪漾。湖上可劃竹筏;湖邊設有茶館、飯店等設施。這個地方適合住宿,推薦景區深處的農家樂,很有特色,遠離喧囂,住一晚上非常舒服。

蜀南竹海門票
蜀南竹海門票旺季90元,淡季75元。
蜀南竹海交通
在成都五桂橋車站每隔40分鍾就有豪華大巴發往宜賓,票價86元;自貢至宜賓每天從7時20分至16時20分有15班車駛向宜賓,票價29元。到宜賓後要轉乘3路或4路公交車到南岸汽車站,每15分鍾有直達車到蜀南竹海,票價15元,也可直接包車前往,奧拓、夏利、桑塔納等要價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