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強戰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怎麼拿圖片搜軟體 2025-07-29 19:53:14
水母有哪些的圖片 2025-07-29 19:48:28

強戰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4-22 18:45:47

Ⅰ 戰爭到底有多殘酷有哪些戰爭中的照片,看了會讓人心疼

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戰爭電影《大決戰》的三部作品。

「大決戰.遼沈戰」的場景是錦州戰炊事班的老班長,團長問他要不要為參加配池戰的戰士准備好吃的東西。但是,舊班長卻選擇了熱饅頭和燉豬肉,高高興興地送到前線慰勞士兵,陣地上到處都是屍體。我看到了士兵們的血肉模糊的地方。

另外,不管是多麼厲害的指揮官,無論權威有多大,即使一個密碼能讓成千上萬的人直立向你敬禮,也沒有權利給一個戰士造成無謂的犧牲。戰爭只是勝利,犧牲士兵是有意義的。

戰爭如此殘酷,如此冰冷,如果戰爭不能從正義的一方迅速結束,那麼就會死那麼多人。

Ⅱ 部落沖突七本強陣圖片

七本主要以防龍陣型。 將放空建築集中。 其他建築分散處理,讓龍走偏。 這樣基本就可以防止三星。 七本以防龍陣為主,也可以放地面石法。 根據部落戰對方能力決定即可。。

Ⅲ 部落沖突圖片大全

Ⅳ 世界10大先進戰斗機最好附上圖片

一、F-22A「猛禽」(美國)

F-22是美國於21世紀初期的主力重型戰斗機,它是目前最昂貴的戰斗機。它配備了可以不發射電磁波,用敵機雷達波探測敵機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探測范圍極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IM-9X(響尾蛇)近程格鬥空對空導彈、AIM-120C(AMRAAM)中程空對空導彈、推重比接近10的F-119渦扇引擎、先進整合航電與人機介面等。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要使用後燃器維持)、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身性(隱身)等特性。據估計其作戰能力為現役F-15的2到4倍。將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世界重型戰斗機的霸主。研發F-22的的技術也同時應用到了下一代F-35上。



四、蘇-35S「側衛」(俄羅斯)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蘇-27戰斗機的橫空出世,「側衛」家族的各個成員開始頻繁現身於世界各國的航空航天博覽會,不斷地展示自身的獨門絕技,並陸續成為了多個國家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然而,隨著國際戰斗機市場的不斷變化,尤其是一些第五代戰機的相繼推出後,蘇-30系列戰斗機已經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難以再現昔日輝煌。為了今後10年內在戰斗機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蘇霍伊公司又不失時機地利用了正在研製之中的第五代戰斗機的一些尖端技術,在確保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的第四代戰斗機的基礎上,正在竭盡全力打造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斗機,它就是「側衛」家族的最新也是最後一名成員——蘇-35超機動性多用途戰斗機。


五、EA-18G「咆哮者」(美國)

2009年2月,一直默默無聞的「超級大黃蜂」卻創造了一個奇跡:號稱從無敗績的F-22「猛禽」,居然在實戰對抗中被EA-18G「咆哮者」擊落。而EA-18G正是在F/A-18E/F「超級大黃蜂」基礎上開發的美國海軍最新型電子戰機。EA-18G的基礎型號F/A-18E/F「超級大黃蜂」,雖然按照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來看,機動性、隱身能力、雷達設備、武器配置都不很突出,但作為一種多用途戰斗機卻能在各項性能上保證一定水準,從而在綜合性能達到優秀的標准。另一方面,「超級大黃蜂」機體擁有充分的可擴展潛力,令其擁有更強的作戰靈活性,可滿足不同用途的作戰需要。EA-18G的成功,就是這種性能拓展優勢的充分體現。


六、F-15SG「先進攻擊鷹」(美國)

雖然F-15已經誕生30多年,但至今仍是波音公司的重要出口產品。今年5月,波音正式向新加坡空軍交付最新型的F-15SG「攻擊鷹」多用途戰斗機,該機也成為目前F-15系列中最先進的型號。F-15SG配備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頭盔顯示系統、高精度瞄準吊艙等先進設備;配備高性能的F110-GE-129發動機,作戰半徑超過1800公里,最大載彈量10噸,綜合性能較美軍自用產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七、EF-2000「台風」(歐洲)

多年來,「台風」一直是西方除F-22外最先進的戰斗機,同時也是造價排名第二的戰斗機。不過,隨著F-15K和F-15SG的問世,升級工作緩慢的「台風」在性能指標上已經不再領先,在與美國三代改進型戰機的市場競爭中多次失敗。目前生產型的「台風」仍採用ECR-90「捕手」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和美國多款已改裝AESA雷達的三代改型戰機相比,在實戰性能方面大為吃虧。雖然「台風」擁有優異的超機動性能,以及豐富而先進的武器系統,但8000萬美元的單價令其費效比不甚良好。目前,除英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外,僅有中東富國沙烏地阿拉伯高價訂購了「台風」。


八、「陣風」(法國)

「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中型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目前,世界上真正屬於這類「全能通用型戰斗機」的新型戰機,除「陣風」外,只有美國現役的F/A-18E/F,以及F-35。


九、F-2(日本)

日本的F-2戰斗機,一直被認為是F-16的改進型。但該機的機體設計已經和F-16有了較大差別,而且機載設備、武器系統乃至電傳操控系統的軟體,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完全可以認為是一種全新的戰斗機。


十、F-16E/F「隼」(美國)

F-16是一種「低檔配置」的輕型戰斗機,其機體結構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F-16採用機體較小巧的單發布局,比起雙發戰斗機自然大大減少了采購和維護的費用,但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隨之降低.而且單發布局限制了F-16增大航程、載重、機動性能的改進潛力。因此,F-16的改進一般集中於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方面。由於F-16的先進性能、多樣化的作戰能力、充分的改進餘地,美國空軍計劃在21世紀的頭25年內繼續使用和改進F-16戰斗機。



這個表是2012的10大先進戰斗機。我只是轉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

1.F-22猛禽

2.T-50

3.SU-47「金雕」

4.F-35閃電II攻擊戰斗機

5.SU-35「側衛」

6.F/A-18E.F」超級大黃蜂「

7.ATD-X,心神

8.F-15E(J-20因為沒有實戰實驗第八位候補)

9.EF-2000歐洲台風戰斗機

10.KFX」風洞「


F/A-18E/F型事實上實用性和性價比都比F-35強,只是因為現在城市戰爭比較多,城市戰爭F-35比較適合。

J-10其實只是SU-27的改進版,其實比SU-27還不如,只是性價比比SU-27低很多。

T-50俄羅斯蘇霍伊公司開發的新型隱形戰斗機,在1980年代末,蘇聯開始研發新一代戰機,以取代當時的主力機種米格-29和蘇-27;當時的發展計劃衍生出了蘇-47和米格1.44兩種機型。2002年,蘇霍伊公司獲選主導「未來戰術空軍戰斗復合體」(PAKFA)的發展,融合蘇-47和米格1.44的技術,製造出了T-50原型機。

SU-47代號北約小木桶控制性比F-22還要好的一款機型,更高的升阻比、更高的纏斗操控能力、亞音速時更高的航程、改良過的抗失速和反尾旋(anti-spin)特性、改良過的高迎角穩定度、更低的最小空速、更短的起降距離。

F-22就不多介紹了,但是如果你留意,J-20的平面圖你會發現J-20就是SU-47的小前翼+T-50的機翼+F-22的機尾+台風的引擎設置的四不像抄襲戰斗機。

心神,是日本三菱重工新一代的戰斗機,TRDI稱之為「先進技術驗證機」(ATD-X:-X),為用於日本新一代戰斗機先進技術的實際飛行、技術驗證的機體。

風洞是印度拍板,和俄羅斯聯合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戰斗機,技術源於T-50的基礎,號稱先進中型戰機(AdvancedMediumCombatAircraft,簡稱AMCA)採用了雙GTXKaveri渦扇發動機,未來3年將會有共計2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開發計劃。估計先進中型戰機的訂單將會超過250架。

Ⅳ 需要有關甲午戰爭的一些真實的照片

http://news.deafstar.net/html/200603/49199.html
這個網站上有圖片,打開可能有點慢

Ⅵ 火影忍者十大尾獸介紹及圖片

1、一尾守鶴:化身為僧的狸貓

十尾具有類似中國神話中盤古開天地,填土造山的能力,這一點也正與日本古代傳說中巨人怪具有創造山川湖泊,開天闢地的能力相吻合。

根據十尾的獨眼,則又可以引發另一個原型猜測,即日本創世紀時代的「天目一個神」形象化身。天目一個神,顧名思義,該神只有一隻眼睛,據說另一隻眼被鍛造火焰所毀。在日本現存最為古老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記》中均有記載,它是鍛造之神。

(6)強戰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 尾獸的概念:

十尾的由來是神樹,其形成為羽衣母親大筒木輝夜所導致,據宇智波石碑記載,大筒木一族原本來自於別的世界,身為族長的輝夜為了取得神樹的果實而來到地面上,在吃掉果實後獲得了查克拉,並利用其強大的力量平息了世間的戰亂。

若干年後神樹化身為十尾暴走,但實際上是輝夜為了奪回查克拉與神樹合二為一化身成十尾。尾獸分離出的查克拉都有獨立的意識。能夠獨立的提煉查克拉(如四代火影的陰九尾和鳴人體內的九隻尾獸部分查克拉)。

官方公式書《陣之書》形容尾獸「擁有無窮無盡的查克拉和強大的戰鬥力」,官方公式書《陣之書》將其稱為「凶暴的神」。因此在忍界大戰中各國都不擇手段地去爭奪它們。

從而獲得戰爭的勝利(其中尤其是九尾,因為實力最強所以遭到了許多國家的搶奪,但同樣因為強大在當時只有宇智波斑和千手柱間才能馴服)。

九尾以前認為尾獸實力是看尾巴數量決定的。事實上尾巴數量只決定了尾獸的查克拉量,不完全等同於實力。

尾獸是火影忍者中於民間作亂的九大妖獸,作者岸本齊史將日本傳說中的妖怪靈活用在作品內,並且利用想像力將一些妖怪進行變化,與傳統日本傳說的妖怪有很大的差異,與真實歷史並無關連。

尾獸是具有強大查克拉量的九隻妖怪,在故事中因擁有強大力量而對民間造成威脅,故各自被封印在人體內,稱之為「人柱力」,早期連載期間,網路上有訛傳稱九尾擁有無限查克拉量,但作者岸本齊史並未在其任何一本出版書中提過「九尾查克拉無上限」。

而且八尾及其人柱力初次與鬼鮫對決時,被忍刀鮫肌吸收查克拉後由尾獸狀態2退回尾獸狀態1,否定了尾獸查克拉無限一說,證明尾獸是擁有有限的查克拉量。

網路上也曾盛傳歷史上在日本戰國出現過「尾獸大戰」這樣的傳說,尾獸大戰的名單除了故事早期出現的九尾、守鶴、貓妖、磯撫...等等皆可在妖怪相關作品找到資訊以外,其餘與連載屢屢有出入。例如該傳說八尾是八岐大蛇,但作品中的八尾是長著章魚腳的巨牛。

火影第一部漫畫隻字未提尾獸,加上者之書350頁作者的設定畫集中,二尾的部分提到「因為世上已經存在貓妖這種妖怪,所以很好想像」。

但三尾的部分未提到磯撫之名,亦無提到有參考現實妖怪之說。其他日本神怪漫畫亦無九大尾獸出現,因此尾獸恐怕是作者的獨創,尾獸大戰神話應是網友杜撰。

在四代火影與九尾封印戰中呈現出「被封印部分查克拉後,九尾明顯變小了」,在加上後來鳴人抽取九尾查克拉並加以控管後,九尾本體縮成皮包骨。

但是九尾仍能夠以怨念自行發動「尾獸玉」,並且在尾獸查克拉被利用時可趁機反過來抽取人柱力本身的查克拉,據此推論尾獸的查克拉跟體型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

在天地橋一戰,小櫻被鳴人的妖狐外衣所傷,九尾查克拉如毒一般滲入皮膚,就算用醫療忍術痊癒速度也很緩慢。動畫火之寺篇曾出現能吸取他人查克拉及其性質變化的女忍者不風,她在吸收鳴人的查克拉時身體無法承受一絲九尾查克拉,而被迫中斷攻勢。

雲隱甚至有人仿效金角&銀角獲得九尾之力的方式去食用八尾觸角,結果反而死亡。推測尾獸查克拉除了透過人柱力、六道之力以及外道魔像外,大多數的情況都是無法直接取用,但仍有例外:鬼鮫曾多次以忍刀鮫肌吸取殺人蜂八尾狀態二(相當於六條尾巴)的查克拉來使用。

漫畫572話九尾回憶中,六道仙人在臨終前對九隻尾獸說:「終將有一天,你們要合為一體。」暗示十隻尾獸能夠結合成一股更為強大的力量(即十尾)。而十尾已於漫畫609話復活。

參考資料:網路-尾獸

Ⅶ 10張地形圖詳解長平之戰,看完才知道這場戰爭到底有多慘烈,怎麼會這樣

秦國兵敗閼與之戰後,認識到地緣上越過韓魏攻趙是不可行的。所以,必須要擁有長平高地。圖中可知,上黨控扼太行八陘中的四陘: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軹關陘連接河東與河內,是關中東向今河北的捷徑。太行陘、白陘和軹關陘一樣,不僅是是古河內地區的偏門,也是河內進入上黨的孔道。滏口陘最重要,不僅聯繫上黨和邯鄲,還控制著趙都邯鄲與故都晉陽的聯絡要道。由此可見,上黨的得失直接關繫到趙國的存亡。

廉頗受命後,立即領軍穿滏口陘抵達長平,然後沿陶清河轉入小東倉河邊進入泫氏(今高平)。不久,廉頗按照山川形勢布置了三條防線:百里石長城防線、丹河防線、空倉嶺防線。

當廉頗正在上黨布防時,秦國左庶長王齕已領兵自咸陽出發。他們取道渭水入黃河上溯抵達汾河口,然後進入汾河抵達新田。這一段水路居多,結合秦晉、秦魏爭奪河西和河東數百年的情況來看,秦軍對這段水路的水文情況掌握的十分熟悉。此外,水路運糧也遠比陸路運糧方便(參考前647年的泛舟之役)。

王齕循汾河抵達新田後,立即溯著澮河以及其支流而上抵達了黃父,即險要的烏嶺關。烏嶺關海拔1400多米,是這一帶的制高點,秦軍登臨其上即可東西遠眺,以做敵情觀察。走下烏嶺關,秦軍又轉入梅河河谷到達水草豐美的河灘地馬邑,之後秦軍迅速轉入沁水河抵達端氏邑。

當秦軍攜憤懣之氣抵達端氏邑時,立即對廉頗的空倉嶺防線發動了持續不斷地攻擊。」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獻趙軍,取二彰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最終,趙軍放棄了空倉嶺,退到了丹水東岸。如果從防禦的角度看,丹水比空倉嶺更適合,起碼它不受受到天井關的秦軍夾擊。

廉頗以水寬谷深的丹水為依託,全力加固防線。同時,制高點大糧山和韓王山可鳥瞰丹河河谷數十里,敵我動靜,幾乎全被廉頗掌握。從此,」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實力強而急於求戰的秦軍一籌莫展,始終不能跨過丹河,戰事遂陷入膠著。於是,軍事斗爭讓與了政治調解。可剛即位三年的趙孝成王顯然不是享國46年的秦昭襄王的對手。不久,趙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廉頗被年輕氣盛的趙括替代,秦將白起也悄然來到前線。

史載趙括先「悉易約束,易置軍吏「,後中了白起的誘敵深入之計。趙軍久攻秦壁不下,繼續增添兵馬。這時,一部秦軍溯秦川水繞到百里石後方;一部秦軍沿著小東倉河突破趙軍丹河防線,隨即秦軍主力迅速填滿,將趙軍主力與輜重部隊徹底隔絕。如此,趙軍主力被秦軍主力和奇兵包圍在了泫氏—長平關—故關—泫氏這片方圓五十餘公里的三角地帶,趙軍輜重部隊被秦軍包圍在了大糧山地區。趙軍主力兵多糧少,輜重部隊兵少糧多,兩方不能互通。

等而圍之,這在兵法上從無先例。實際上,白起成功的關鍵是利用了長平地區貌似河谷開闊,實際出口極少的地理特點。為防有可能出現的增援部隊撕開百里石防線,秦昭襄王親往河內,以秦國戶口為交換條件緊急征發年15歲以上的男子發往長平。趙軍陷入絕境。46天後,趙括將主力分為四隊,組織輪番突擊不遂,最後他親自上陣,率精兵強行突圍,被秦軍當即射殺。主將戰歿,趙軍遂降,而秦國精壯經此戰也損失過半。

Ⅷ 求現代戰斗機圖片及簡介

戰機的任務也多樣化,大部分現代戰機已具備對地空雙重打擊能力,各種戰機航電系統也不斷更新。現代戰斗機的簡介和圖片如下:

1.「美利堅猛禽」,也叫F-22戰機。它是世界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可超音速巡航。分數:9.8分。最大起飛重量:38,000公斤。


Ⅸ 搜集現代戰爭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繼續在國際范圍激烈爭奪勢力范圍。英、法、俄等國結成了同盟,史稱「協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結成了另一個同盟,史稱「同盟國」。

1914年7月,這兩個國家集團之間爆發了戰爭,即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一直打到1918年11月結束,歷時4年多時間。這場戰爭的規模大,戰爭雙方動員的總兵力超過7000萬人,直接或間接被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有33個,人數達15億,占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3/4。這場戰爭的戰場大,戰火從歐洲蔓延到亞洲和非洲。雙方海軍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還開辟了諸多海戰場。這場戰爭中軍人傷亡約3750萬人。雙方直接用於戰爭的費用多達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具有機械化戰爭的特點:戰爭力量生成與動員依賴國家強大的工業基礎,許多大型軍艦和潛艇用於海戰,坦克在這次戰爭中首次亮相,飛機被用於作戰保障。大工業的生產力已經在戰爭能量上充分反映出來。雙方的戰略和戰役指揮都沒有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雙方軍隊在長時間的戰略相持中大量消耗,有人曾用「絞肉機」形容當時攻防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告結束。但這次戰爭最大的獲利者,不是英國和法國,而是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歷時6年。這場戰爭是德、日、意軸心國與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爭。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世界人民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1937年7月,日本侵略中國,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端。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戰爭全面爆發。接著,軸心國軍隊橫掃歐洲,兵臨莫斯科城下。與此同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將美國拖入戰爭。1942年11月前後,盟軍在3個戰場上先後進行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萊曼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均取得勝利。戰局從此轉折。1944年後,同盟國轉入戰略進攻。盟軍從東西兩線快速推進,迫使德國於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為迫使日本投降,美國於1945年8月6日、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也於9日出兵中國東北,殲滅了日本的關東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場戰爭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全世界有5000多萬人死於戰爭,直接軍費開支1117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4萬億美元。但在同時,社會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發展。民族解放運動壯大,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現代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從軍事上看,這場戰爭是一場非常典型的機械化戰爭,體現了非常明顯的大工業特徵:總體戰理論得到充分運用,藉助空中火力支援和依賴坦克集群高速大縱深突擊的閃擊戰法充分展示,出現了登陸與抗登陸作戰、潛艇戰與反潛戰、航母編隊作戰、戰略轟炸與防空作戰、空降與反空降作戰等新的作戰形式,首次使用雷達、導彈、原子彈等新式武器和技術,提出並完善了有關同盟戰略、戰略突襲、戰爭初期、諸軍兵種協同、游擊戰等戰略戰役理論。這次戰爭創下許多世界之最。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80多個(其中參戰國61個),人口約20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80%以上。在這次戰爭中,還進行了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和海戰史上規模最大的萊特灣海戰。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建立人民民主政權而進行的一次偉大的革命戰爭。這場戰爭歷時近4年,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餘人,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澎、金、馬、西沙、南沙等少數島嶼以外的全部國土。

這場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國民黨軍隊有美國支持,裝備精良,是 「飛機加大炮」,而我軍則是「小米加步槍」。我軍堅持毛澤東軍事思想,採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在戰略決戰階段,我軍及時抓住決戰時機,組織三大戰役,並且著眼戰爭全局,統攬各戰區的力量和作戰進程,殲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在戰略追擊階段,我百萬雄師渡過長江,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迅速掃除了國民黨軍殘余勢力。在這場戰爭中,人民群眾的力量得到了充分體現,人民戰爭理論得到了全面運用。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使佔世界1/4的人民獲得了新生,使一個強大的中國開始崛起,極大地改變當時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世界歷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全面內戰。美國出於維護其世界霸權的目的,進行全面干涉。同時,美國悍然將戰火燒到了中國境內,並派遣第7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為了保家衛國,並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邀請,我志願軍部隊於10月19 日入朝參戰,連續組織5次戰役,將美韓軍隊擊退,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兩年多時間里,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7月2 7日,美國政府終於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敵約109萬人,擊退了敵人的侵略,穩定了東亞地區的戰略格局。這是一場以劣勝優的戰爭。中朝軍隊以劣勢裝備迎擊世界頭號強敵,並迫使這個強敵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協定書上簽字。這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使中國軍隊取得了現代戰爭的經驗,加快了現代化的進程。

越南戰爭

50年代後期,美國為了推行其全球戰略,粗暴干涉東南亞國家的內部事務。 1964年8月5日,美國借口其軍艦在公海遭到攻擊,出動飛機轟炸了越南北方港口,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次年3月,美國直接派兵,全面介入越南戰爭。但是,美國並沒有在戰爭中撈到好處,反而遭到越南軍民更猛烈的反抗,損失了10多萬人和 3300多架飛機。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國內反戰情緒越發高漲。在這種情況下,1969年1月上台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推出戰爭「越南化」政策,宣布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1975年,印度支那三國四方(越南南方、越南北方、柬埔寨、寮國)聯合抗美統一戰線統一了越南,解放了金邊,建立了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取得了戰爭最後勝利。

這場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反侵略戰爭,也是一場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印度支那人民靈活運用以游擊戰為主的戰法,使擁有優勢裝備的美軍付出了傷亡36萬人、損失8612架飛機和耗費2000多億美元的代價。

中東戰爭

中東戰爭是指以色列同周邊阿拉伯國家在1948年至1973年期間所發生的4次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48年5月15日。結果巴勒斯坦領土除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均被以色列佔領。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56年10月29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以埃及封鎖亞喀巴灣為由向阿拉伯國家發起突然襲擊。阿拉伯國家喪失了6.5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集中優勢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的掩護下,分別向西奈半島(西線)、戈蘭高地(北線)同時突然發起進攻。後來,以色列在美國緊急援助下,調集兵力,轉入反攻,逐步奪取了戰場主動權。最後,雙方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簽署了停戰協定。

中東戰爭是現代化戰爭。戰爭雙方使用了美國或蘇聯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武裝直升機、電視制導炸彈、「薩姆」型防空導彈等。戰爭雙方展開了大規模電子對抗。雙方飛機損失約60%、艦艇損失80%以上,大部分坦克為各種導彈所擊毀。

中東戰爭爆發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從表面上看,中東戰爭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拼殺,實際上卻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間接較量。

英阿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位於南美洲阿根廷東南。圍繞該島歸屬,英阿之間存在爭議。兩國於1982年4月2日爆發戰爭,歷時74天。

馬島戰爭是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島嶼爭奪戰,英國派出特混艦隊,遠征萬里,在馬島周圍海空戰場上與阿軍展開激烈的封鎖與反封鎖作戰。雙方參戰兵力10 余萬人,參戰各型艦船140餘艘、各型飛機數百架。戰爭最後以英軍兩棲登陸、奪占馬島而告終。

這場戰爭展現了現代島嶼戰爭許多新特點,諸如:遠洋奔襲,海、空、陸戰協同,海上封鎖與反封鎖,島嶼登陸與抗登陸以及在海戰、空戰和陸戰中廣泛進行電子對抗等。這次戰爭,一改過去那種「大炮巨艦」近距對陣的傳統戰法,顯露出新的海戰模式。阿軍使用「超級軍旗」式戰斗機在距英艦48公里處施放一枚 「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軍最新式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兩伊戰爭

1980年至1988年,在兩個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就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進行的「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動上千輛坦克和大批飛機,兵分3路,向伊朗發起進攻。伊朗於1982年7月集中兵力發起「齋月」戰役,將戰爭推向伊拉克境內,數年間攻佔了伊拉克許多重鎮和盛產石油地區。雙方還使用導彈展開了「襲船戰」 。這種作戰方式,損害了一些大國的利益,引起國際社會干預。美、蘇、法等國曾出動80多艘軍艦在海灣為油輪護航。1988年上半年開始,戰場形勢又向有利於伊拉克的方向轉化。伊拉克轉守為攻,並又佔領了伊朗的許多領土。8月20日,雙方在聯合國軍事觀察團監督下實現停火。

這場戰爭的結果,使雙方付出了慘重代價。這場戰爭雖然在現代化程度上並不突出,但卻反映出現代局部戰爭一些明顯的「國際化」、「經濟性」、「民族性」、「宗教性」等特徵。

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佔領科威特全境,引發震動世界的海灣戰爭。

1991年1月17日當地時間凌晨2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軍發動猛烈進攻。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施空中戰役,代號為「沙漠風暴」。在歷時38天時間里,多國部隊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投彈9萬多噸,發射各類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數百枚,使伊軍喪失了70%的作戰能力。第二階段是實施地面進攻,代號為「沙漠軍刀」。多國部隊成功組織了戰役欺騙和戰役機動,出其不意,僅用100個小時便收復科威特。薩達姆宣布接受停火條件。戰爭於2月28日結束。

這次戰爭初步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出現了獨立的空中戰役、導彈精確打擊、大規模信息壓制等新的作戰樣式。盡管伊拉克擁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但在綜合實力和技術先進性方面,與多國部隊存在巨大差距。戰爭雙方並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對抗,多國部隊僅有400多人陣亡。

科索沃戰爭

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過聯合國對南斯拉夫這個主權國家發動了空中突襲,挑起了科索沃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北約共派遣1000多架飛機和40多艘艦艇,對南斯拉夫的軍事目標乃至民用經濟目標狂轟濫炸。北約共出動飛機3.6 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2.3萬余枚炸彈和導彈,造成南斯拉夫1800多名平民喪生,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超過了這個國家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損失的總和。

科索沃戰爭,絕不是一場偶然和簡單的地區沖突,而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精心策劃的。美國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推行北約東擴戰略,保持其在巴爾乾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場戰爭,是美國推行其「塑造、反應、准備」全球戰略的前奏。

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主要使用空中力量對南聯盟實施打擊。這表明,現代化的空中力量,能夠成為一支有效的戰略力量,直接地達成戰略目的。空中打擊,有利於發揮美國的軍事優勢,減少人員傷亡,並且給予美國在戰略上很大的靈活性和主動性。按美國人的看法,空中打擊,能夠全面摧毀敵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目標,迫使對方因無法承受巨大損失而屈服。今後,空中打擊,很可能是美國發動戰爭的一個主要方式。

Ⅹ 抗日英雄的圖片與故事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huntian1669&_dir=%2F16096784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zhangyaodongzx&_dir=%2F15754678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ingyankanyiqie&_dir=%2F15653593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yi1980&_dir=%2F15588917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pmmilkyway&_dir=%2F15541115
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遭受的災難、損失是空前的。同時,在這場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中華民族煥發的英雄主義精神也是空前的。
英勇無畏、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以劣勝優的精神
當東方頭號帝國主義強國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其勢洶洶,不可一世,揚言要幾個月滅亡中國。特別像板垣征四郎的所謂精銳師團,更是驕橫異常。但是,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一戰,卻被武器裝備簡陋的八路軍115師將其主力一部包圍於平型關以東10餘公里長的峽谷中,被打得亂作一團,初則頑抗待援,繼則拚命突圍,最後是抱頭鼠竄。日軍被殲1000餘人。平型關的勝利極大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沉重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八路軍英勇無畏、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敢打硬拼精神,在夜襲日軍陽明堡飛機場的作戰中,表現得最為突出。1937年10月上旬,日軍突破山西省北部國民黨軍防線,侵佔原平縣崞陽鎮後,繼續南犯。國民黨軍退守忻口一帶,阻止日軍進攻太原。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奉命在原平縣以東地區,執行側擊南犯日軍後方的任務,發現日軍飛機不斷由陽明堡前線機場起飛,轟炸忻州國民黨軍陣地。該團是步兵團,既無對空中防禦的武器,也無對空作戰的任務,但是英勇無畏、敢打敢拼的精神使他們擔起了在地面打飛機這一光榮而艱巨的重擔。該團經周密偵察後,組織1個營的突擊隊,於19日凌晨打響了襲擊日軍陽明堡前線機場的戰斗。經1小時激戰,該團殲滅日軍100餘人,毀傷飛機24架,使日軍在忻口方向的航空兵受到沉重打擊。
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1939年8月,115師特務營等部在魯西梁山的殲滅戰,是有我無敵、刺刀見紅、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精神的範例。當八路軍115師獲悉駐軍兗州汶上日軍第32師400餘人攜帶新裝備之野炮、重炮,向梁山地區進犯,即以師特務營、騎兵連和獨立旅第1團第3營攻殲該敵。日軍突圍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獨山莊及獨山高地。115師部隊切斷日軍退路,向其猛攻。經7次激烈的肉搏戰,終將敵全殲。
日軍認為平原地區既有利其機械化部隊快速機動,又無八路軍可依託的有利地形,是他們能占上風的地方。然而,八路軍英勇頑強、決戰決勝、壓倒一切敵人的精神使他們在平原也遭到慘敗。1939年4月20日,日軍800餘人向冀中河間縣齊會村進攻,第120師第716團第3營指戰員英勇奮戰。日軍進攻受挫,以炮火襲擊齊會,並向其北面的大朱村發射毒氣彈。師長賀龍及20餘人中毒,但仍堅持指揮,並及時作出阻擊援敵,實施反圍攻作戰的部署,使進攻齊會的日軍完全陷入孤立。當夜,我軍官兵向侵入齊會的日軍實施夾擊。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700餘人,對推動華北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
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英雄壯舉
1941年8月,侵華日軍對晉察冀軍區發動空前規模的「掃盪」。9月25日,2000多名日軍包圍河北省易縣西北部的狼牙山,妄圖消滅在這一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奉命掩護指揮機關和群眾轉移,當晚,7連6班奉命堅守山腳的東口到棋盤陀的陣地,掩護我方轉移。他們打退敵人多次猛烈的進攻,斃傷90餘人,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了不讓日軍發現轉移的方向,他們毅然向棋盤陀頂峰撤退,把日軍引向懸崖絕路,子彈、手榴彈打完後,就用石塊砸擊。最後,班長馬寶玉等5人砸爛武器,縱身跳下23丈高的懸崖。
日本侵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妄圖把抗日軍民困死。為克服困難,抗日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生產運動,使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勝利地度過了抗日戰爭的最困難時期,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提供了物質保證。物質困難的克服,最艱苦階段的度過,證明了一條真理,共產黨人的無產階級大無畏精神,永遠是不可戰勝的。
參考資料:http://www.gpcc.com.cn/printpage.asp?BoardID=28&ID=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