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是什麼蘑菇生長在松樹林里,有圖
松蘑。
㈡ 松樹蘑菇都有什麼顏色
松樹菌是一種自然生長在松樹腳下的蘑菇,為黃褐色,少量藍綠,銅紫色。在每年重陽節後從松樹下長出,傘狀,大如香菇,是無公害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美,出產眾多,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烹調方法主要有清燉、爆炒等兩種。棕紅或墨綠色的松樹菌是蘑菇中的上品。
形態特徵子實體較小。菌半球形至近平展,後期有時中部稍下凹,直徑2-6cm,粘或粘滑,粉紅或玫瑰紅至珊瑚紅色,另外還有少量的藍綠色(又叫藍綠乳菇),味道鮮美,銅紫色也可以食用,少量白色的不能食用。
干後有光澤。菌肉白色後期帶粉色,味溫和,中部肉厚。菌褶稀,延生,稍厚,稍寬,靠近柄處有分叉,污白色至灰褐或褐色。
菌柄近柱形,基部稍細,長3-5cm,粗0.5-1cm,上部白色,中部以下粉灰白色,基部黃褐色且內部呈黃色,內實。菌環生菌柄之上部似棉毛狀,常有部分殘掛在菌蓋邊緣。孢子印青褐色。
(2)野生松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松樹菌是可以進行食用的。松樹菌又名松毛菌,鉚釘菇,松針菇。新鮮的洗干凈可以直接吃,曬干以後的可以用水泡一會兒以後再吃。不過松樹菌也屬於食用菌中的一類,所以發現有變質或是變成絛色就不要再食用,以免食用之後對人體產生傷害。
這種蘑菇掰開後裡面的白色發脆的肉質,像果肉一樣。用沸水焯兩分鍾。野生鮮蘑菇食用之前必須用沸水燙,因為蘑菇裡面可能會有很多小蟲子。松樹蘑焯過後表面有一種黏液,據說就是這種黏液防癌。
㈢ 松茸是什麼樣子
松茸形狀如下:
鮮松茸形若傘狀,色澤鮮明,菌蓋呈褐色,菌柄為白色,均有纖維狀茸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郁的特殊香氣。
松茸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它只能生長在沒有任何污染和人為干預的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和松樹的根系形成共生關系,而且共生樹種的年齡必須在50年以上,才能形成菌絲和菌塘,同時需要依賴柏樹、櫟樹等闊葉林提供營養支持,才能形成健康的子實體。
松茸在出土前,必須得到充足的雨水,出生後必須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另外溫度、蟲傷、人為暴力採集對菌絲的傷害等因素對松茸的生長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可以說每一支松茸的誕生都是造物的奇跡。
生長過程
松茸的生長分為4個階段:孢子形成菌絲,菌絲形成菌根,菌根孕育出子實體,子實體散播孢子,整個過程需要5~6年時間。當一支松茸開朵衰老時,它會散播出400億個孢子。
這些孢子隨風飄盪,只有落在松樹根系下的那些能夠存活,並隨著雨露沉入淺層土中,吸收根系附近的養分,長出菌絲。菌絲會逐漸增多並形成菌根,在經歷了5~6年的時間後,菌根處會長出一支子實體,這就是我們常言所講的松茸,子實體會迅速長大然後迅速衰老,開始新的一輪循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松菌
㈣ 野生蘑菇種類大全(圖)
野生菌一般生長於雲南松、高山松、占風松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身至群生,因地理環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長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帶來了野生菌的種類多樣化,常見的種類有雞樅菌、白蔥菌、牛肝菌、松茸菌、乾巴菌等。
1、雞樅菌:
雞樅菌是雲南著名野生菌品種,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類似雞肉故名,含有鈣、鎂、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灰分、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
雨季多生於山野的白螞蟻窩上,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但至今未成功實現人工栽培。
注意:對菌物食品過敏者慎用;菌菇性滑,便泄者慎食;禁食有毒野菌菇;草菇性寒,平素脾胃虛寒之人忌食。此外,無論鮮品還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時間過長。
㈤ 野生松蘑菇怎麼做好吃
原料:適量的松蘑,一般在300克左右;適合本人飲食習慣的肉,一般在200克左右。
輔料:蔥、姜、蒜、醬油、鹽;青椒、胡蘿卜、洋蔥等。
製作
做法:
1、干松蘑要提前泡發洗凈,新鮮松蘑先清水煮開後撈出洗凈;
2、肉切片,備好蔥、姜、蒜絲;為菜餚美觀,也可備有青椒、胡蘿卜、洋蔥片少許;
3、鍋中放油燒熱,蔥、姜絲炸鍋,然後放入肉片翻炒片刻,隨後倒入松蘑繼續翻炒;
4、加入適量醬油和鹽翻炒;
5、加入少量水略燉一會,隨後倒入切好的蒜片,加點小量的青椒、胡蘿卜、洋蔥片,稍加翻炒出鍋;
6、取平盤,倒入炒好的菜。
松蘑炒肉是東北人愛吃的家常菜,有奇香的鄉土味道,非常鮮美可口。東北松蘑(俗稱紅蘑),又名松菇、松蕈、雞絲菌、鬆口蘑等,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還不能人工培植。松蘑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為此,這道菜品,可謂鮮美可口之佳餚。
㈥ 松樹蘑菇長什麼樣
松樹蘑菇又名松樹菌,子實體較小。菌半球形至近平展,後期有時中部稍下凹,直徑2-6cm,粘或粘滑,粉紅或玫瑰紅至珊瑚紅色,另外還有少量的藍綠色;
干後有光澤。菌肉白色後期帶粉色,味溫和,中部肉厚。菌褶稀,延生,稍厚,稍寬,靠近柄處有分叉,污白色至灰褐或褐色。菌柄近柱形,基部稍細,長3-5cm,粗0.5-1cm,上部白色;
中部以下粉灰白色,基部黃褐色且內部呈黃色,內實。菌環生菌柄之上部似棉毛狀,常有部分殘掛在菌蓋邊緣,孢子印青褐色。
(6)野生松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松樹菌是一種自然生長在松樹腳下的蘑菇,在每年重陽節後,從松樹下長出,是無公害的野生食用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烹調方法主要有清燉、爆炒等兩種。棕紅或墨綠色的松樹菌是蘑菇中的上品。
夏秋季在針葉樹等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地區在廣西、廣東、吉林、遼寧、湖南、湖北、雲南、江西、四川、貴州、西藏等。
隨著環境的污染,野生松樹菌數量減少,如酸雨改變了土壤的pH值(松樹菌喜中性或微鹼性),大量的松樹砍伐也是減少的原因。
㈦ 松蘑菇是什麼
松菇又名松蘑、松蕈、雞絲菌、鬆口蘑等,日本國稱其為松茸,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口蘑科、口蘑屬,他的准確類型是屬於口蘑地類,現在以經有人工裁培了。
㈧ 野生松菇是營養豐富美味佳食,野生松菇有什麼好吃的做法
一、小雞燉松蘑
原材料:雛雞一整隻,松蘑50克,粉條一小把,蔥、姜、生抽、老抽王,八角、麻椒、八角茴香、良姜、鹽、白砂糖,米酒。
作法:
1、雛雞剁碎塊,松蘑提早泡開,粉條泡上;
2、鍋中加水,水開後放進黑椒雞塊,綽水2分鍾,撈起來,用溫開水洗干凈淋干水份預留;
3、鍋里放少量油,油燒後放黑椒雞塊翻炒;
4、當炒至黑椒雞塊緊綳,油出去後,放進八角、麻椒、八角茴香、良姜、蔥、姜炒成香氣;
5、放生抽、老抽王、白砂糖和米酒翻炒;
6、添加松蘑翻炒;
7、加冷水,大火燒開後轉中文火慢燒30分鍾;
8、添加鹽調料,再添加粉條燉至粉條酸軟;
9、熄火,撒蔥段就可以。
四、松蘑炒肉片
原材料:生豬肉,松蘑,蒜頭,姜,蔥,生抽,鹽,糖,味精。
作法:
1.將生豬肉切片,用食油、生抽、姜、蔥、蒜略微腌漬一下。
2.用溫開水加松蘑發好,清洗,撕掉。
3.蒜頭切割成段。
4.起油鍋,下生豬肉翻炒。
5.待肉掉色後添加松蘑,加上少量的水稍煮。
6.快速的情況下添加調料就可以。
㈨ 松蘑有幾種可以食用
松樹下長的野生蘑菇是松蘑,松蘑又被稱為山蛾子,為傘形科植物,松蘑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適量的食用有強身健體、理氣的功效。松蘑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它適宜生長溫度在20~24度,它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量很高。
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的種類
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種類
松樹下會長野生蘑菇,這種蘑菇可以食用,且食用價值很高,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種類有一種,人們常將它成為松蘑。有的地區也會將這種蘑菇稱為山蛾子、鬆散菇,松蘑屬於傘形科植物,多分布在東北、華東、台灣等地區。
松蘑的介紹
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種類
松蘑是極少數人工不能培植的野生菌之一,松蘑多生長在海拔500~700米的陰坡或半陰坡,松蘑的肉質很肥厚,味道很鮮美,平時可以將它炒著吃。松蘑中含有鉻和多元醇,適量的食用有強身健體、益腸、理氣的功效。
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種類
松蘑除了可食用外,還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它的植株經過加工後可作為葯材入葯,有止痛、驅蟲、化痰的功效,可用來治療糖尿病、咳嗽等多種症狀。松蘑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它會在8度開始生長,到了15度就會完全長出。
松樹下的野生蘑菇種類
松蘑適宜生長溫度在20~24度,溫度高於32度時松蘑會停止生長,松蘑對水分的需求量很高,通常空氣濕度到85%松蘑才會出菇。松蘑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它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山地紅壤、山地黃壤中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