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練斜方肌和背闊肌,,我想要些解剖圖。謝謝
背闊肌豐厚發達時,整個背部看上去才呈現出「V」字型。 發達背闊肌及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菱形肌、岡下肌、等背部肌群的訓練方法很多。
其中引體向上是人們普遍採用頗有效果的一種訓練方法。 引體向上的動作過程十分簡單,雙手寬握單杠,兩臂伸直,身體懸垂,腰背部以下放鬆,兩小腿伸直或交叉。然後在吸氣同時,用背闊肌的收縮力屈臂引體向上,至 下顎(下巴頦兒)超過橫杠或頸後貼近橫杠止。稍停後,邊吸氣邊用背闊肌的力量控制慢慢下降,直到復原。 下頦超過橫杠,這個動作叫「胸前引體向上」。頸後貼近橫杠,也稱「頸後引體向上」。
還有一種引體向上,是將特製的橫梁掛在橫杠上,雙手握住架下的橫梁,做引體向上。這個動作叫「平行握引體向上」。一般來說,如果一次引體向上超 過15個,可嘗試著用皮帶或繩束繫上重物或杠鈴片來練。有人喜歡把重物掛在腰上,也有人習慣系在腳踝處。不過有兩點需要提醒您,一是重量要合適;二是注意 安全。
其他訓練動作有:
坐式下拉吊棍
杠鈴俯立劃船
頸後寬握引體向上:鍛煉背闊肌和肩部肌群
俯身劃船:增加背闊肌厚度
寬握下拉:讓背部肌肉增加厚度
T杠俯身劃船:增加背闊肌厚度
斜方肌訓練比一般健美訓練都要簡單。其主要動作就是聳肩,也就是兩肩向兩耳方向上抬。 就是這么簡單,沒有什麼更高難的技術或動作。
做聳肩練習需要的器械是一對啞鈴、一個杠鈴或有手柄的器械,只要能產生抗力即可。你只需雙手握住器械的手柄, 將兩肩分別盡力向兩耳方向移動, 肩抬到最高處時, 做頂峰收縮, 稍停一會兒。然後,兩肩緩慢下放,放到最低點時,感覺到雙肩充分向下伸展。
這項練習的運動幅度(即聳肩和放肩的過程中,兩肩的移動距離)很小。 你可能常常見到一些健美者做著比較復雜的聳肩訓練。比如,有人在做聳肩的同時,還前後轉動兩肩。其實,這樣做根本起不到強化練習的作用,只能徒增危險。聳肩真正作用是使肌肉的收縮,也就是肌肉在對抗重力的時得到鍛煉和強化,這和前後轉肩毫無關系。所以,在做這項練習的時候,要確保兩肩上下運動。
強化斜方肌的其他訓練
聳肩固然是強化斜方肌的主要方法,但有很多其他訓練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 普通的硬拉就是一個強化斜方肌的好方法。事實上,在做硬拉時,少做一組,以一組聳肩來 替代,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為,你的訓練目的是塑造完美的形體,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增 加力量(當然啦,你要是一名舉重選手,我是不建議你用這種方法的) 。
另一個強化斜方肌的訓練是直立劃船。 當你把杠鈴向上拉到下顎時, 你能感覺到你的斜方 肌正在收縮,這也正是這個訓練的關鍵所在。
有一些訓練運動並不是鍛練斜方肌的,你要注意區別。如啞鈴側平舉,這是針對三角肌中束的訓練,而不是斜方肌。在這個動作中,當你的雙臂用力平舉時,要以兩肩為軸,注意不 要聳肩。 不論你在訓練中的進步如何,你都會發現,在練過聳肩後,你能聳起更大的重量。但是, 就像練很多動作一樣,聳肩訓練的原則是:不要太輕,更不能太重。合理的重量應該是,你 可以嚴格地按照要求完成整個動作, 即兩肩盡量向兩耳靠近, 保持一會兒, 不要屈肘。 然後, 兩肩同時下降到最低點。整個動作可以做 10~12 個重復。 訓練斜方肌的惟一缺點是:當你的斜方肌發達起來以後不久,你的襯衫衣領就會「變小」 。
資料如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B. 求一張人體肌肉圖,有名稱,有圖標..`
肌肉解剖圖說明
(一)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胸上肌和胸大肌兩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內、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內旋轉。可通過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飛鳥;雙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撐;重錘雙臂側下拉來訓練。
(二)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其功能是彎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彎起至肩部。訓練方法是各種方式的彎舉;劃船動作。
(三)胸鎖乳突肌
這是位於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頭和頸向側曲;頭和頸部旋轉,頸向前或後彎屈。可通過戴練頸帽動作;摔角的角力橋;助力和自我抗力動作來鍛煉。
(四)前臂屈指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舉和放下肩帶;移動肩胛骨;頭部倒向後和側面。可通過聳肩,力量上舉,頸後推舉,側平舉,劃船動作來訓練。
(六)三角肌
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舉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別向前、中、後舉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過各種啞鈴和杠鈴推舉、卧推(前束),啞鈴上舉到前、後和背後;引體向上來訓練。
(七)肱三頭肌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後方。可通過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種手臂屈伸動作,劃船來訓練。
(八)肱橈肌
位於前臂肌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近固點時,可使前臂屈。遠固點時,可使上臂向前靠攏。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於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於肱骨體下半部前面,止於尺骨粗隆。作用是為屈肘。訓練方法同肱二頭肌。
(十)背闊肌
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後;肩帶下壓;軀干側向一邊。訓練動作是各種方式的引體向上重錘下拉;劃船動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菱形肌)
位於人體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內和向外旋轉;手臂向後劃;肩胛上升,旋轉,向下。訓練動作有深蹲,硬拉,劃船等。
(十二)前鋸肌
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轉;使肩胛拉向一側;幫助擴展胸部;幫助兩臂舉過頭部。訓練動作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舉。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兩部分組成。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彎屈;壓縮腹部;壓迫肋骨訓練方法是各種仰卧起坐;直腿上舉。
(一)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胸上肌和胸大肌兩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內、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內旋轉。可通過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飛鳥;雙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撐;重錘雙臂側下拉來訓練。
(二)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其功能是彎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彎起至肩部。訓練方法是各種方式的彎舉;劃船動作。
(三)胸鎖乳突肌
這是位於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頭和頸向側曲;頭和頸部旋轉,頸向前或後彎屈。可通過戴練頸帽動作;摔角的角力橋;助力和自我抗力動作來鍛煉。
(四)前臂屈指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舉和放下肩帶;移動肩胛骨;頭部倒向後和側面。可通過聳肩,力量上舉,頸後推舉,側平舉,劃船動作來訓練。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490
C. 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
(3)背部肌肉解剖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D. 請幫忙指明圖中1到9背部肌肉名稱
請參照圖解:
E. 背部肌肉有哪些
人體的結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全身不僅由骨骼和肌肉構成,同時還有神經來協調、幫助我們進行正常的活動,那麼背部的肌肉是身體最大的一個大肌群,通常是由三部分肌群構成的。
那麼鍛煉背部肌肉的話,其實可以嘗試這三種運動,比如背部拉伸動作或者是頸部下拉,甚至還可以做劃船的動作。像背部的一個拉伸動作,就是要把雙手固定在牆面上,同時伸直的手臂和軀干中間的角度不要過大,感覺到自己背部肌肉拉伸的時候要暫停15秒左右,這樣的話其實能起到一個緩解疲勞感的作用。然後可以再做一下頸部下拉的動作,這個動作主要就是能鍛煉到背部的肌肉,不會因為一些角度或者是受力不勻的情況而受傷。
F. 如何練背部肌肉 後面的肌肉叫什麼
一、叫背闊肌。
1、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為全身最大的闊肌,呈直角三角形。
2、上內側部被斜方肌遮蓋,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外側唇後1/3。
3、背闊肌及其起止點:
(1)、位置:腰後和胸後外側。
(2)、起點:借用腱膜起源於第七至第十二胸椎及所有腰椎棘突、骶正中脊、髂嵴後部和第十至第十二肋骨外側。
(3)、終點:肱骨結節嵴。
(4)、支配神經:起源於脊神經臂叢的胸背神經。
二、訓練方法:
1、起始位置:雙手握緊水平桿(手掌向前),雙腳離地,手臂獨立。
2、行動過程:使用背闊肌收縮力將身體向上拉至水平桿接觸或接近胸部,休息一秒鍾後背闊肌完全收縮。然後逐漸放鬆背闊肌並放鬆。
3、緩慢下降至完全下垂,恢復。重復。
4、呼吸法:吸氣,身體向上拉,下垂時呼氣。
5、注意事項:
(1)、上拉時注意背闊肌。身體拉得越高越好,上拉時不要上拉。
(2)、身體擺動,腳不能碰到地面。杠鈴可以鉤在腰部以加重重量。
6、背闊肌坐姿懸吊術:
(1)、起始位置:坐在長凳上,握力間距大,直上,握力懸根。
(2)、行動過程:收縮背闊肌,盡可能向下拉吊帶,直到它接觸到頸部、肩部、背部或背部。還有前胸。然後慢慢放鬆背闊肌,讓吊帶收縮到手臂伸展的高度。
(3)、呼吸法:當棍子被拉下時吸氣,當棍子松開時呼氣。
7、注意事項:
(1)、重點控制背闊肌的收縮和鬆弛。
8、背闊肌屈身成排:
(1)、這個動作是背闊肌的基本運動之一,可以用杠鈴和啞鈴來完成。
(2)、使用杠鈴時,當握力距離較寬,腹部受到觸碰時,背闊肌下部握力距離較大。
(3)、很好的鍛煉。當握力距離較窄時,直接向上拉以觸碰胸部,背闊肌上部則相反。
9、行動過程:收縮背闊肌,拉起上臂,盡可能高地拉起杠鈴,休息一秒鍾。讓杠鈴慢慢下降到雙臂完全伸直和下垂。
(6)背部肌肉解剖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背闊肌肌皮瓣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肌皮瓣之一。背闊肌肌皮瓣位置隱蔽,血供豐富,切除范圍廣,抗感染能力強,是理想的選擇。有些背闊肌常被切除而不是全部切除。
2、用背闊肌皮瓣代替肌功能重建創面時,背闊肌的切斷和胸背神經的切斷,使保留的背闊肌失去了神經支配功能。
3、近年來,根據支配背闊肌的胸背神經的解剖特點,切斷肌皮瓣時保留了對胸背神經的控制,保留了未切斷的背闊肌的功能。供區費用降低,移植的背闊肌皮瓣仍有良好的血供。
4、近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掃描技術的發展,ct血管造影逐漸應用於游離皮瓣的顯微外科修復。皮瓣提取的關鍵是解剖血管。然而,由於血管類型的多樣性,一些肌皮穿支的解剖結構復雜、耗時。術前准確定位血管蒂和穿支尤為重要。
5、血管三維重建實現了手術模擬和術前設計。cta和三維重建的意義不僅在於發現血管變異或畸形,降低手術風險,減少並發症的發生,而且在於術前了解血管的走行和直徑。從而達到合理設計皮瓣的目的。
6、三維軟體可以分割和重建獨立的骨骼、血管、皮膚和肌肉。重建圖像可以單獨顯示,也可以組合顯示,便於對各種結構的觀測和測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背闊肌
G. 人體肌肉分布圖
人體肌肉分布圖如下:
人體的主要七大肌肉群有——腿部肌群〈thighs〉,胸部肌群〈chest〉,背部肌群〈back〉,腹部肌群〈abdominal〉,肩部肌群〈shoulder〉,肱三頭肌〈triceps〉,肱二頭肌〈biceps〉。
擴展閱讀: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
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素問·平人氣象論》:「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H. 身體上的五大塊肌肉分別是什麼
身體上的五大塊肌肉,即五大肌肉群,分別如下:
(1)腿部肌肉群。
腿部肌肉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體肌肉群而言,包括股四頭肌與腿後肌肉群等等,而且亦可以將此腿部肌群稱謂人體下半身之最重要肌群,所以舉凡跑、走、蹲、站的一切活動,樣樣行為都得利用到腿部的肌群。一般而言,由於腿部肌群不常被人們做特別的訓練,所以只要經過活動使用,例如出門逛逛街或是假日爬爬山,當天就會有無力感,而隔日便會覺得腿部相當酸痛。
(2)胸部肌肉群。
人體上半身胸腔當中,最顯而易見的重要肌肉群,即是胸部肌肉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鋸肌。一般來說,胸部肌肉群中的「胸大肌」是相當容易訓練的肌肉之一,只要有良好的鍛煉過程、排定適當的處方,就會有明顯的成效,甚至自我從事伏地挺身運動一段時日之後,可以說大都能使男性都能擁有厚實的胸膛。
(3)背部肌肉群。
背部肌肉群是由闊背肌與脊柱站立肌群所組成,一般的背肌訓練處方都是搭配胸部肌群來從事上半身的訓練,藉由推拉原理使得有穩定上半身的效果。然而,事實上就所了解看來,因為背部肌群原本就不甚發達,而平時也就較不常感覺到背部肌肉的作用,亦即如果不刻意用力伸展背部、特別的展現,是不易看見身體的背部肌肉線條。
(4)腹部肌肉群。
身體腹部應該是人們對於自己身體體態當中,最在意的部位之一,而且也常因它而不知所措,總是認為如果可以小點、或是有幾塊腹肌那就更好了。然而知道造成小腹的因素有很多原因,有些是由於吃喝玩樂之因、有些是來自於天生,但是綜合觀之,除了人的惰性之外,就是包括遺傳與體型體態的差異等因素了。因此若排除天生因素,首先從它的構造來了解,可知主要是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以及腹直肌所構成。
(5)肩部肌肉群。身體上的五大塊肌肉,即五大肌肉群,分別如下:
(1)腿部肌肉群。
腿部肌肉群主要是指大腿部位的整體肌肉群而言,包括股四頭肌與腿後肌肉群等等,而且亦可以將此腿部肌群稱謂人體下半身之最重要肌群,所以舉凡跑、走、蹲、站的一切活動,樣樣行為都得利用到腿部的肌群。一般而言,由於腿部肌群不常被人們做特別的訓練,所以只要經過活動使用,例如出門逛逛街或是假日爬爬山,當天就會有無力感,而隔日便會覺得腿部相當酸痛。
(2)胸部肌肉群。
人體上半身胸腔當中,最顯而易見的重要肌肉群,即是胸部肌肉群,主要包含胸大肌、胸小肌以及前鋸肌。一般來說,胸部肌肉群中的「胸大肌」是相當容易訓練的肌肉之一,只要有良好的鍛煉過程、排定適當的處方,就會有明顯的成效,甚至自我從事伏地挺身運動一段時日之後,可以說大都能使男性都能擁有厚實的胸膛。
(3)背部肌肉群。
背部肌肉群是由闊背肌與脊柱站立肌群所組成,一般的背肌訓練處方都是搭配胸部肌群來從事上半身的訓練,藉由推拉原理使得有穩定上半身的效果。然而,事實上就所了解看來,因為背部肌群原本就不甚發達,而平時也就較不常感覺到背部肌肉的作用,亦即如果不刻意用力伸展背部、特別的展現,是不易看見身體的背部肌肉線條。
(4)腹部肌肉群。
身體腹部應該是人們對於自己身體體態當中,最在意的部位之一,而且也常因它而不知所措,總是認為如果可以小點、或是有幾塊腹肌那就更好了。然而知道造成小腹的因素有很多原因,有些是由於吃喝玩樂之因、有些是來自於天生,但是綜合觀之,除了人的惰性之外,就是包括遺傳與體型體態的差異等因素了。因此若排除天生因素,首先從它的構造來了解,可知主要是由腹內斜肌、腹外斜肌以及腹直肌所構成。
(5)肩部肌肉群。
肩部肌肉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構成,肩膀肌肉所伴隨的是手臂運動與上身的活動,然而因為肩部關節的構造功能,原本就為了活動度與運用性,而呈現比較鬆弛以利運動的狀態,因此也由於手臂的經常使用,使得肩部的受傷機會相對的提高。正如同投擲的動作,如果使用不當是很容易拉傷肩部肌肉與動搖韌帶的穩定性,使得造成肩部關節的傷害。
肩部肌肉群主要有三角肌以及斜方肌所構成,肩膀肌肉所伴隨的是手臂運動與上身的活動,然而因為肩部關節的構造功能
I. 人體肌肉具體分布
頸闊肌
位於頸部淺筋膜中,為一皮肌,薄而寬闊,也屬於表情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向上止於口角。拉口角向下,並使頸部皮膚出現皺褶,使嘴向下伸張的肌肉。
胸鎖乳突肌
這是頸部淺層最顯著的肌肉。下固定時,一側作用可使頭 轉向對側,並向同側傾斜;當頭部處於正常姿勢時,肌肉合力通過寰枕關節橫軸的後面而使頭前屈。上固定時,上提胸廓幫助吸氣
斜方肌
位於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形肌。
三角肌
位於肩部皮下。它是一個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該肌形成。兩側肌肉纖維呈梭形,中部肌纖維呈多羽狀,這種結構肌肉體積小而具有較大的力量。
背闊肌
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下外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
骶棘肌
背部一細長的肌肉稱為骶棘肌。位於脊柱兩側,象兩根大立柱從頭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於骶棘肌之間明顯的凹形槽內,是一塊強大的脊柱伸肌。
胸大肌
位於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鎖骨、胸肋和腹三部。
前鋸肌
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是塊扁肌。
腹直肌
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
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
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層,與腹外斜肌形狀相同,走向相反。
肱二頭肌
位於上臂前麵皮下。
肱三頭肌
位於上臂後麵皮下。
腰肌
位於脊柱腰部兩側和骨盆內。由腰大肌和髂(qia)肌兩部分組成。
臀大肌
這塊肌肉很發達,直接位於骨盆後外側面,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股四頭肌
這是人體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於大腿前表麵皮下,有四個頭,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內肌。
縫匠肌
這是大腿前細長的肌肉,貫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並的肌肉,對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於腿的整體動作。
股二頭肌
位於大腿後面外側皮下,有長短二頭。近固定時,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如後踢腿跑和後蹬跑動作。
脛骨前肌
位於脛骨的外側。 近固定時,使足伸(背屈)、內收和外展,如勾腳動作。遠固定時,拉小腿向前,以維持足弓。 採用負重勾腳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小腿三頭肌
位於小腿後面淺層,特別發達,使小腿後部隆起,它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組成。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
(9)背部肌肉解剖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前臂肌肉群
1、肱橈肌 位於前臂的最外側皮下,呈長扁形。 近固定時,可使前臂屈。遠固定時,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攏。 採用負重彎舉和引體向上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2、橈側腕屈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內側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3、橈側腕長伸肌 位於前臂背面的淺層外側,能使手伸並外伸和外展。 採用反纏重錘和反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4、尺側腕屈肌 位於前臂前面的全部淺層肌的最內側,有兩個頭,能使手屈和內收。 採用正纏重錘和正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5、尺側腕伸肌 位於前臂的背側皮下,能使手伸和內收。採用反纏重錘和握負重腕屈伸等練習可發展該肌的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肌肉群_網路
J. 求肌肉解剖圖,正面背面側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