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是什麼蟲子,從來沒見過。
這就是蚱蜢!見下圖:
蚱蜢(英文:Acrida)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Acrida chinensis),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蚱蜢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復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Zhā Zhā)"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植物。
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卵成塊狀。 世界上共有5000多種蚱蜢,其中的許多種不僅能跳,而且能飛。在它們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對又寬又薄的後翼。蚱蜢飛行時,抬起前翼,而拍打後翼。不過它們更多的是用後足跳躍行進而不是用翅膀飛。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多活動於稻田、堤岸附近。
⑵ 這是什麼種類的蝗蟲
東亞飛蝗
東亞飛蝗
雄成蟲體長33~48毫米,雌成蟲體長39~52毫米,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間型 三種類型,體灰黃褐色(群居型)或頭、胸、後足帶綠色(散居型)。頭頂圓。顏面平直,觸角 絲狀,前胸背板中降線發達,沿中線兩側有黑色帶紋。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點翅長超過後足股節2倍以上(群居型)或不到2倍(散居型)。胸部腹面有長而密的細絨毛,後足股節內側基 半部在上、下降線之間呈黑色。胸足的類型為跳躍足,腿節特別發達脛節細長,適於跳躍。卵囊圓柱形,長53~67毫米,每塊有卵40~80餘粒,卵粒長筒形,長4.5~6.5毫米,黃色。
第五齡蝗蝻體長26~40毫米,觸角22~23節,翅節長達第四五腹節,群居型體長紅褐色,散居型體色較淺,在綠色植物多的地方為綠色。
體大型,綠色或黃褐色,勻稱。頭大而短,頭頂寬短,頂端鈍圓,側緣隆起明顯,顏面微向後傾斜,復眼長卵形,觸角絲狀,細長。前胸背板前緣中部略向前突出,後緣鈍角形突出,中隆線較高隆起,兩側具暗色縱紋,有時不明顯。前翅發達,褐色,具許多暗色斑點,超過後足脛節中部,後翅略短於前翅,無色透明。後足脛節上側外緣具刺10-11個。
⑶ 這是什麼昆蟲 不是蟈蟈 草地捉的 會叫會咬人
這是蟈蟈,雌性。尾部應該有長長的產卵器
摩擦翅膀發出的聲音也是沙沙的,不如雄蟈蟈的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