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皮鸚鵡鳥籠多少錢
這個啊 多錢的都有 要看自己想買多錢的 十幾 幾十 百元多的 不等 後2張圖片是水罐!
當然越大越好了 他們可以飛但是也不如在室內玩的好 那樣自由 但是僅限室內
在室內還有注意:
不能抓他們回籠子!那樣傷害不小的,你開始是放出來,讓他們飛,過幾小時後,累了,你就把籠子舉到他們落腳的地方,門打開,口對著他們,人家自己就進去了,(先找最願意進去的,對准他,要有耐心,其他的看見籠子里有玩伴,就會跟進的)要吃東西了(一般雄性願意進雌性隨後,出來後你不追趕他們懶得飛的,有沒有天敵,人家就不飛了,飛著還累,寧願溜達,千萬別飛走了啊,拉屎這個。。。看他們落在哪了,飛行期間也會邊飛邊方便的。。。)。不許餓著,他們經常棲息地方你要注意衛生!遠離老鼠!遠離貓!遠離狗!遠離蛇!遠離螃蟹!這些動物即使隔著籠子也會傷害到皮皮們的!注意在、窗戶,門,不要飛走了!不要被人踩到!不要被門夾到!不要掉進廁所里!注意室內有毒植物(有毒植物:
1.杏仁種子、桃子種子以及牽牛花種子中含有氰化物(一種劇毒物質)的前趨物。但是杏仁與桃子的果肉並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2.水仙、風信子、黃水仙、百合等室內植物都是有毒的,而含毒量最高的地方為球莖。若是誤食,則會造成惡心、嘔吐、腹瀉、抽慉等狀況,也有可能因此喪命。
3.某些仙人掌類是具有毒性的,如蓖麻子。黛粉葉類為一種常見的家庭植物,它也具有毒性。
4.槲寄生的所有部分具有毒性,特別是漿果。
5.紫藤的種子和豆莢有毒;而紫杉的葉片、樹皮與漿果也具有毒性。
6.有些做為食物的植物也很危險,包括大黃的葉片、馬鈴薯植株的任何綠色部分,以及蕃茄果樹的葉片。大量食入這些植物可能會導致死亡。
7.請注意美麗多彩的月桂樹,以及其近親的杜鵑花。這些植物都具有毒性。英國長春藤也是禍首之一,其葉片與果實有毒。
8.大量食入黃櫱的葉片與莖也非常危險。
9.聖誕紅的全株具有毒性,冬青的果實與綉球花的葉片也是。
10.請特別小心毆鈴蘭,即使是盛裝這種植物的容器內的水,也具有毒性。
11.蘋果核內的種子據說有少量的氫化物,虎皮吃下後毒素堆積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12.滴水觀音莖葉中的汁液整株都不要碰啊!)
但一定注意不要飛走了啊!窗戶紗窗門看好,他們出來後願意在高處落腳,把他們落腳的地方清理干凈不要有灰塵,對他們健康很不利的!他們如果放到外面是不認識家的,建議千萬別冒險,丟了就後悔了,因為你從未帶他們出去過,即使出去也找不回家的,有條件就用好幾米*好幾米高的像動物園一樣的大籠子,一旦飛走沒有食物他們應該會餓死,還有,如果跟我們已經很熟了,遇到異常情況本應飛走也不費力,喪失野外生存應有的警惕性,萬萬一真被誰抓回家他們不見得會養,沒准都不認識他們,更不知道該喂些什麼的。
盡管鳥類有著非凡的視力,卻難發現玻璃的存在。相反,它們看見玻璃上對天空和植物的反射,會把那裡誤認為是安全的場所,特別是在受驚嚇或者威脅的時候。在夜晚,玻璃附近的裝飾性光亮會讓遷徙中的鳥迷失方向,導致它們和裝飾著燈光的玻璃撞擊。大幅的玻璃和拐角的玻璃是最容易受到撞擊的,但即使是小玻璃,也可能造成致命的撞擊。
雖然有時候強烈的撞擊會讓鳥類當場斃命,但通常,鳥看上去是撞暈了,會逐漸恢復並飛走。然而,這些鳥會有體內充血或者頭腦腫脹的後遺症,通常會導致死亡。受過撞擊的鳥,在飛行技巧和辨別方向上的能力也會減弱,使得它們更容易被其他動物捕獵(比如猛禽或者貓)。
PS:開始養了嗎 如果有關虎皮鸚鵡的一切 不懂的隨時問我 一定!!!
2. 求這個籠子的清晰圖片
烏籠要說玩鳥,北京城的紈絝子弟提一方鳥籠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天津則以鳥籠製作出名,制籠子的名家很多都在本地,這種風氣一直延續至今。鳥籠文化是諸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域的鳥籠不僅僅止於工藝上的區別,它更像是口音的差異,反映的是一個地區人文與習俗的變遷。中國的鳥籠主要分為:北籠、南籠、川籠、廣籠等款,其中敦實大氣的北籠製作名家主要聚集在天津。中國鳥籠講究「南方北圓」,北籠以圓形為主,落落大方。方籠一般是小鳥籠子,文革後期在北方也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當時養鳥這種享樂主義是不被允許的,看見就砸,實在愛鳥怎麼辦呢?買方的小鳥籠,上面蓋條手巾,方便放在書包里遛。鳥籠文化興於清康乾盛世,由滿清貴族豢養鷹犬的舊俗演變而來。養鳥催生了鳥籠的生產和加工,其中不乏有製作精絕者。當時,清宮造辦處組織全國能工巧匠,專門為宮中製作鳥籠。在皇家影響下,民間的富貴階層也紛紛仿效,養鳥玩籠之風愈演愈烈。在老北京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見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瓜皮帽,手裡拎著鳥籠子的各位爺。他們每天清晨,無冬歷夏,都得去城根兒、河沿兒去遛鳥。遛完鳥直奔茶館,把鳥籠子往橫樑上一掛,沏上一壺茶,邊品邊聊。清末的時候時局動盪,茶館的柱子上也都會貼個紙條,上寫四個大字「莫談國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還是養鳥、說鳥,更合時宜。北籠以天津、北京為中心,京津兩地幾乎不分家,做籠腔子和鉤子的,天津名家最多,做蓋板的名家大多在北京,而鳥食罐基本都是名家拿老罐子去景德鎮仿製,稱做「定燒」。韓春是北籠的祖師爺,天津的制籠名家都要尊韓春為一聲師傅。韓春制籠起初是在北京學手藝,到了日委時期回到天津在南市開門市制籠。他在天津時也收有一名徒弟姓索,天津鳥友都愛叫他小索。老一輩中,韓春制籠腔子最有名,老鉤子則以老小張、小趙、郭子口碑最佳。隨著制籠工藝以及工具的不斷改進,制籠這門手藝發展到今天,工藝更加精細,也有更多名家脫穎而出。天津籠的精品如劉樂民的全合竹蝦米須小鳥籠,「泥鰍背」、「圓肩膀」,細條窄圈,細細籠條竟然是兩根帶有竹皮的竹條粘合而成,大大彌補了因條細而削弱的韌勁和張力。將籠上圈用手擰一角度,鬆手後,只聽砰砰作響,籠腔回歸原位,讓人嘆為觀止。另如河東王勝利的鳥籠,竹節淺刻,層次分明,立體感極強,更有鑲嵌工藝,牙雕籠、玳瑁鑲嵌籠、刻青籠為主,其鑲嵌工藝以精湛扎實,結實耐用聞名遐邇,自成一派。其兄王同義善做鉤、仿製古罐,是天津做鉤子手藝最好的,可惜過早辭世,當今以小褚做鉤子名氣最大。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