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道在什麼位置
食道位於身體上半身脊椎前方,上部連接咽喉,沿脊柱椎體下行,下部胃的賁門相連,全長約25厘米,其直徑平均為2cm。是輸送食物的扁圓形肌性管道,由環節肌層和縱行肌層組成,食管的粘膜濕潤而光滑,呈粉紅色,下段食管粘膜略呈淺灰色。
食管依照行程可分為頸部、胸部、腹部三段。食管主要。由於這兩種肌肉的收縮蠕動,迫使食物進入胃,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向胃內推進食物。
(1)食道最窄多少厘米圖片擴展閱讀:
食管作為運輸食物的器官,對人體營養吸收有著重要作用,為保護食管,在日常飲食中,需注意避免以下行為:
一、趁熱吃喝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范圍就容易發生損傷,造成破損、潰爛等機械損傷。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後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復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誘發癌變。
二、喜食腌制、熏制、燒烤食品
腌制會使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此外,燒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亞硝酸鹽。
三、無辣不歡
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症,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四、吃飯太快
吃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風險。
⑵ 食管的三個狹窄分別位於哪裡
食管的三個狹窄分別位於:
1、食管的第一個狹窄,位於食道的起端,即咽與食道的交接處,相當於環狀軟骨和第6頸椎體下緣,由環咽肌和環狀軟骨所圍成,距中切牙約15cm;
2、食管的第二個狹窄,在食道入口以下7cm處,位於左支氣管跨越食道的部位,相當於胸骨角或第四、五胸椎之間的水平,由主動脈弓從其左側穿過和左支氣管從食道前方越過而形成,該部位是食道內異物易存留處,距中切牙約25cm;
3、食管的第三個狹窄,位於食道通過膈肌的裂孔處。該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在行食道鋇餐造影時,可見到食道的這三個壓跡。當左心房出現病理性擴大時,第三個壓跡更為顯著,距中切牙約40cm。
食管的第一個狹窄是食道最狹窄的地方。
(2)食道最窄多少厘米圖片擴展閱讀:
食管有內環、外縱兩層肌肉。上1/3的外層由骨骼肌組成,下1/3由平滑肌組成,中1/3由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組成。食管上連於咽,沿脊柱椎體下行,穿過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全長約25厘米。依食管的行程可將其分為頸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食管主要由環節肌層(內層)和縱行肌層(外層)組成。由於這兩種肌肉的收縮蠕動,迫使食物進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內推進食物。
食管腹段短,呈管狀,長約1.25cm,經右膈腳的食管裂孔續於胃。食管右緣續於胃小彎,而其左緣通過心切跡與胃底相隔。食管與胃的連接部位於通過劍突末端平面第11胸椎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