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馬的繪畫,攝影,郵票,雕塑,音樂等藝術品的圖和介紹。
馬的藝術品
開始人們稱這件古代藝術品為「青銅奔馬」,也有叫「馬踏飛燕」的。後來研究發現,馬足踏的不是燕子,是龍雀。龍雀是風神,馬卻踏著他,賽過他,可謂是「天馬」了。那時才有了「天馬」一說。
以馬為題材的藝術,實在是堪稱中國的一絕。從秦始皇陵出土的挽車陶馬、漢代簡潔質朴的黑漆木馬,到造型優美的唐三彩馬;從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墓上那渾厚粗獷的馬踏匈奴石雕,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祭壇區的六匹石刻駿馬;從唐代曹霸畫馬、韓■《照夜白圖》,到現代美術大師徐悲鴻創作的《奔馬圖》、溥佐的「宮廷馬」……那一件件馬的作品,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是青銅還是陶瓷,是現實主義手法,抑或是浪漫主義創意,都把馬的神情和內在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博得中外人士的青睞和贊美。
中國馬的藝術始終不衰,以馬為題材的藝術品幾千年來代有傑作。
圖一是漢代綠釉陶馬,通高115cm,長88cm,此馬威武異常,雙耳高豎,雙頰微突,線條銳利,眼瞳呈球狀,張口露齒,昂首長嘯,披鬃縛尾,四肢剛健,整體高大矯健,神態逼真。此陶馬屬於鉛釉陶製品。鉛釉陶是我國最早的色釉,是與器物本身一起燒成的高溫釉,出現於商周時期。到了漢代,我們的祖先成功地發明了低溫鉛釉。這匹馬滿施綠釉,顏色鮮艷,光彩照人,表面呈有珍珠光澤的粉末狀,形神兼備,風格典雅,氣勢磅礴,實為漢代鉛釉陶的代表作。
圖二是漢代黑漆木馬,高71cm,長70cm。漆器工藝在我國歷史久遠,距今6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存中,曾出土了一件朱紅色漆碗。到了漢代,漆器不僅數量增加,而且種類品目繁多。這匹木馬,採用髹漆工藝,漆膜表面光亮,馬的造型挺拔生動,線條流暢。此馬四足穩踏,揚尾挺胸,張口露齒,雙目凝視前方,高豎雙耳聆聽四方,膘肥體壯,特別是臀部渾圓,使此馬頗具神韻。雖歷經千年,仍完好無損。
圖三是北魏灰陶馬,高29cm,長25cm;圖四是北魏鎏金灰陶馬,高27.5cm,長27cm,兩匹馬均具有北朝陶馬的典型特徵,即馬頭小而脖頸渾圓,體魁膘壯,四足踏地堅實有力,臀腹滾圓,尾部下垂,整體看與漢馬不同的是馬身有大量華麗的裝飾,如轡鈴、瓔珞、鞍橋、障泥、流蘇等。特別是圖四的北魏鎏金灰陶馬,在灰陶的胎質上通體鎏金使此馬更顯金光耀目,燦爛生輝。
圖五是隋代白釉馬,高26cm,長18cm。隋代,歷時雖只有37年,但在制瓷工藝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這匹白釉馬,比例勻稱,鞍轡俱全,嘴銜兩鑣,胸下一帶,四足靜立,鬃毛分梳於馬頭前額兩側,圓睜雙目,兩耳上豎,且胸肌露圓,整體造型雄健有力,神氣十足,釉色白中泛青,釉質瑩潤光潔,是隋代白瓷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上均是退一步齋收藏的馬的藝術品、馬的文物、馬的精品。器物的主人愛馬、也愛馬的勤勞、馬的負重、馬的奔騰。在馬年的春天裡願馬給我們帶來好運,願馬給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帶來幸福。願馬的藝術永放光彩
B. 買一匹馬要多少錢呢
進口馬匹的價格相當高,國產騎乘馬匹的價格很低廉,但調教好的國產高頭大馬的價格也是不菲的,一般都在1--3萬元之間。國內農用馬的價格1千--4千元之間。大連周邊地區的農用馬匹價格約在3千元左右,外形和素質好一點的約在5千元左右。
迷你矮腳馬 、¥1700.00元/只。
優質矮馬、¥4500.00元/匹。
溫順德保矮馬、¥3000.00元/匹。
騎乘大馬、¥1.80萬/個。
大馬價格、¥5000.00元/匹。
騎乘馬、¥7675.00元。
蒙古馬、¥7166.00元。
注意事項
前看胸膛寬:前面看胸部的寬度(不可太寬、不可太窄,容納一蹄者為佳)和肌肉的豐滿程度。
後看屁股齊:後面看尻部和臀部是否強大肉多、形態整齊。
當腰掐一把:檢查背腰的抗力強不強,同時把鬐甲(也叫前山)和尻(也叫後山)看一看,比一比前後的高低,俗話說「前山高不用挑」;背腰是否寬而平直,和尻部結合自然與否等等。
鼻子捋和擠:檢查鼻子有無病症,如馬鼻疽,同時看鼻樑高低,鼻孔大小,《相馬經》雲:「鼻大則肺大,肺大則能奔」。
眼前晃三晃:使馬頭向著陽光,用手在馬眼前晃三晃,以檢查馬的視覺好壞,並觀察眼球的形狀。
開口看仔細:主要根據牙齒確認馬的年齡,並檢查牙齒質量、形狀等,上下頜的咬合如是否為「天包地」和「地包天」等情況,如果馬有護照和烙號,可以幫助確定準確的年齡。
趕起走一走:是為了看走相,直線前進時看蹄子印是否落在一條直線上,看馬腿瘸不瘸。
最好騎一騎:是為了檢查馬在負重而且快速前進時,有無缺點。尤其相乘馬,更要騎一騎,看運步是否輕快、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