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圖片宣漢縣明月大橋長多少米
擴展閱讀
ps改圖片日期 2025-07-21 23:10:30
背景圖片古風少女 2025-07-21 23:06:12

圖片宣漢縣明月大橋長多少米

發布時間: 2023-06-28 13:44:50

1. 求有關橋的圖片、影視資料、橋名來源!!!

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一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藉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樣,一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一個字。就只這一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徵,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里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里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里「信如尾生」一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里,「長橋卧波」一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一些橋名,藉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陝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卧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范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一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樑跨之,兩岩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鍾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陝西陝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卧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准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一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一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一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一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一名「大石橋」,製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志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里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曆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里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里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里橋賦》,宋呂大防有《萬里橋》詩,杜甫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張籍詩:「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里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游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志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陝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一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陝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雲:「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卧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採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卧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梁聯系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陝西白水,傳說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群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為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則又似一座橋。後來清朝梁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為一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為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系,其餘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搜集齊全,所余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一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一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