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淡水魚有哪些種類
回答淡水魚指的是生活在鹽度含量在0.05%以下水域的魚類,常見的主要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鱖魚、鯽魚、鯉魚、銀魚、鯰魚、鬍子鯰、烏鱧、團頭鯿、長春鯿等。淡水魚根據水的鹽分濃度分類,可以分為初級淡水魚,次級淡水魚,周緣性淡水魚,其中初級淡水魚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次級淡水魚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淡水中,而周緣性淡水魚棲息在海水或半淡鹹水中,同時也會在淡水中生活。
一、淡水魚有哪些種類
1、淡水魚一般指的是生活在鹽度含量在0.05%以下水域的魚類,目前世界上共有8400多種淡水魚,種類較多的主要有鯉形目(約2420餘種)、鯰形目(約2210餘種)、脂鯉目(約1330餘種)。而我國淡水魚共有850多種,其中種類較多的主要有鯉形目(約600種)、鯰形目(80多種),常見的主要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鯉魚、團頭鯿、長春鯿、銀魚、鯰魚、鬍子鯰、烏鱧、鱖魚等。
2、淡水魚根據水中鹽分濃度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初級淡水魚,次級淡水魚,周緣性淡水魚。
3、初級淡水魚:指的是一生之中,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大約有8600種,占據全球魚類的33.1%。
4、次級淡水魚:指的是一生之中,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淡水中,只有小部分時間棲息在半淡鹹水、海水中的魚類,大約有2100種,占據全球魚類的8.1%。
5、周緣性淡水魚:指的是棲息在海水或半淡鹹水中,也會在淡水中生活,或進入半淡鹹水中活動的魚類,大約有160種,占據全球魚類的0.6%。
二、淡水魚與海水魚的區別
1、淡水魚身體組織中的鹽分濃度高於生活環境中的鹽分濃度(淡水含鹽濃度低,並且密度小),因此外界的淡水會進入淡水魚的身體,而淡水魚則需要通過腎臟將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
2、海水魚身體組織中的鹽分濃度遠低於生活環境中的鹽分濃度(海水含鹽濃度高,約35%,並且密度大),因此海水魚身體組織中的水分會不斷從鰓部以及體表往外滲出。為了保持體內水分平衡,海水魚需要不斷從外界吞食大量海水,彌補損失的水分,但是大量吞食海水會導致海水魚體內的鹽分增加,因此大多數海水魚需要藉助鰓組織中的“泌氯細胞”以及腎臟排出來多餘的鹽。
B. 淡水魚種類及介紹
我國常見的淡水魚種類有:
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鰱、鱅、鯉、鯽、花、麥穗魚、達氏蛇、銀鯝、條魚、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烏鱧、鱖魚、鱤、翹嘴紅鮊、蒙古紅鮊、青魚、亞洲胡瓜魚、北鰍、黑龍江杜文魚 、雜色杜文魚、哲羅魚、細鱗魚、烏蘇里白鮭、北極茴魚、 鱘魚、達氏鰉、狗魚、大麻哈魚、花斑裸鯉、新疆重唇角、中華鋸倒刺䰾、白甲魚、波魚屬、大海鰱、鯪魚、傜山魚、四須盤、直口鯪、唐魚、華南鯉等等。
C. 淡水魚品種大全及圖片
淡水魚品種大全:
一、鯽魚
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為鯉科鯽屬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鯽瓜子、土鯽、鯽殼等,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均有分布,雜食性,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水生昆蟲及幼蟲等為食。
D. 淡水魚種類大全
淡水魚種類大全如下:
1、鯽魚是我國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一,為鯉科鯽屬淡水魚類的統稱,俗稱鯽瓜子、土鯽、鯽殼等。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均有分布。
E. 淡水魚有哪些種類
鯽魚:最常見的雜食性養殖淡水魚。 鯉魚:鯉科中的雜食性褐色淡水魚。 草魚:典型的草食魚類,重要的淡水養殖魚品種。 青魚:是我國的傳統淡水養殖魚,最長能長到145厘米。 羅非魚:是一種熱帶淡水魚,魚身上有網狀斑紋。
淡水魚的種類介紹
1、鯽魚
鯽魚是一種最常見的雜食性魚類,能在高原以外的所有水系中生長,對水質環境的適應性較強,養殖時生長速度快且非常容易飼喂,也是一種重要的養殖性淡水魚,體型生長的比較扁,大多品種顏色都是灰黑色。
2、鯉魚
鯉魚又叫紅魚,是鯉科中的雜食性褐色淡水魚,對環境的適應性非常強,既能耐低溫嚴寒,也能耐鹼和缺氧環境,體型是側扁形,腹部生長比較圓滑,背鰭的基部長且有鋸齒狀硬棘,主要棲息在淡水區域的水草底層。
3、草魚
草魚最典型的草食魚類,也是重要的淡水養殖魚品種,到目前已經有1700多年的養殖歷史,主要棲息在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層,體型較長,前部近似為圓筒形,腹部園且尾部側扁,背鰭的外緣平直沒有硬刺。
4、青魚
青魚是我國的傳統淡水養殖魚,主要棲息生活在江河的彎道底部,最長能長到145厘米,體型粗壯十分有力,整體的體型近似圓筒形,魚身顏色主要為青灰色,腹部為灰白色,主要食物以動物性食料為主。
5、羅非魚
羅非魚原產自非洲,是一種熱帶淡水魚,引進後也成為主要養殖的水產品之一,對溫度的要求較高,養殖地集中在廣東、海南等溫暖的地區,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魚身上有網狀斑紋。
F. 淡水魚的品種有哪些
淡水魚的種類非常的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鯉魚、鯽魚、草魚、清江魚、鯰魚、青魚、鰱魚、淡水鱸魚、黃鱔等等,除此之外淡水魚類的品種還非常的多。目前世界上已知淡水魚類的品種已經有8600多種了,我們平時用作觀賞的魚類也屬於淡水魚,其中也包括很多熱帶魚類,也都屬於淡水魚。
淡水魚:廣義的說,是指能生活在鹽度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魚類就可稱為淡水魚。狹義的說,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必須在淡水域中度過的魚類。
淡水魚的養殖:
如果你想要實現穩產高產的目標,就要放入足量的魚種,一般情況下,淡水魚的生產量是投放量的四倍左右。
養殖淡水魚的水一定要是無污染的,並且在氧氣含量低於標准數值的時候,應及時增加氧氣,盡量在限有的水域中爭取更大的產量。
飼料的質量決定著成魚的肉質是否鮮美,因此大家一定要保證飼料的質量,千萬不要使用發霉的變質飼料,而且也不能忽視了飼料的成分比例。
G. 淡水魚種類有哪些
淡水魚按種類分為水草類、雜食類、以浮游生物為食類、性情溫和肉食性類和其他等多種。
1、水草為主要食料類:草魚、鯿魚、三角魴、赤眼鱒等。
2、以浮游生物為食類:鰱魚、鱅魚等。
3、雜食性類:鯉魚、鯽魚等。
4、性情溫和的肉食性魚類:翹嘴紅鮊、蒙古紅鮊和青魚等。
5、其他類:麥穗魚、達氏蛇、銀鯝、條魚、棒花魚、黃鱔、白鱔、花鰍、泥鰍、鯰魚以及常見兇猛魚類烏鱧、鱖魚、鱤等。
(7)我國淡水魚多少種類圖片擴展閱讀:
淡水魚的構造
魚鰭擔當著魚類游泳的必要工具,共有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鰭五種。
胸鰭、腹鰭:幫助變換方向及停止游動,維持身體平衡。有些會很特別:彈塗魚的胸鰭可支撐身體,甚至可當腳般走路。
背鰭、臀鰭:維持平衡和降低阻力。
尾鰭:產生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