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參品種有哪些
1、刺參:又稱灰參、灰刺參,主要產於中國北部沿海如大連、煙台等地,是海參中最好的一種。這里說的「刺參」范圍很廣,包括遼參、膠東參、關東參、關西參等品種液早。刺參體似圓筒形,兩端鈍圓,一般體長20厘米,腹面平坦,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圓錐形肉刺,口周圍具觸手20個。
2、赤瓜參:又稱白底靴、草鞋底、豬蟲參、西沙群島、海南島多產。赤瓜參體似圓筒形,長約30厘米,背面隆起,腹面形似足底,故又稱為靴海參、靴參。干品腹面呈鬧帶雀白色,以參體肥厚鼓壯、刀口整齊、腹內干凈、參體平整無殘跡者為優。
3、方刺參:又稱白刺參、方參,產於廣西北海的潿洲島和雷州半島、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方刺參體呈四棱形,每個棱面都有一行圓頭小刺,體長30-40厘米,最長可達95厘米,體色多變,一般以深黃帶橄欖色或土黃略帶紅色為多。
4、石參:又稱黃瓜參,日本稱子安貝參,產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為上等食用參。石參體呈行斗橢圓形,一般體長約25-30厘米,口偏於腹面,觸手20個。
5、克參:又稱烏狗參、黑狗參、黑參、豬怪參,產於東沙、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克參體呈圓筒形略扁,粗細不等,一般體長約20厘米,體呈青黑色,身體常粘有沙粒。
Ⅱ 海參都有哪些種類
一、梅花參
梅花參別稱鳳梨參、紅刺參等,為刺參科梅花參屬棘皮動物,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生活時體色艷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二、綠刺參
綠刺參別稱方刺參、方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體呈四方柱形,一般體長30厘米,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以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等海域產量較多。
三、花刺參
花刺參別稱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一般體30~40厘米,體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黃灰色帶錢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分布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
四、刺參
灰刺參別稱灰刺參、灰參等,為質量較高的一種海參,一般體長20厘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口周圍具觸手20個,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春、夏、秋三季均生產。
五、石參
石參別稱白石參、黃瓜參等,一般體長25~30厘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
六、黑參
黑參別稱玄台、黑陽參、太白陽參、太白參、煤參等,一般體長20~30厘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產季為春季和秋冬季。
七、白底靴參
白底靴參別稱赤瓜參、白底靴參、靴海參等,一般體長35厘米,體後部常較粗壯。口大,偏於腹面,觸手25~27個。背面隆起,散生許多小疣,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體後部更為明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廣西北海沿海。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
八、香參
香參別稱茄參、南參、花瓶參等,體呈圓柱形,略似番薯,一般長20厘米左右,粗10~15厘米,皮質細凈,無顆粒和肉刺,後端有尾狀物。香參鮮品體表呈黑灰透棕紅色或肉紅色,腹部為淺棕色,體壁很薄,半透明。干品以參體完整壯實、肉質厚、體順直、無缺損者為優。香參漲發率高,每500克干參可出水參3500克左右。我國沿海均產。
九、瓜參
瓜參又稱赤白瓜參、赤參,為大型海參。赤白瓜鮮品參體粗大,呈長筒形或扁圓形,有的兩側有乳狀突起,背部為棕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為黃白色或白色,肉厚皮薄者屬上等品。干品以體形完整、肉肥厚堅實、刀口整齊、腹內干凈、腹部肉質厚、體無殘缺或穿孔者為優,產於廣西北海潿洲島和廣東、西沙群島及海南島等地。
十、黑乳參
黑乳參別稱烏圓參、開烏參、烏參、大烏參等,為海參綱海參科棘皮動物,體寬而厚,兩端鈍圓,長一般為30厘米,肛門周圍有五組小疣,體表有大型乳狀突起,體壁厚,骨片多,全體黑色,常帶白斑,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沙底,我國西沙群島多產,為優良的食用海參。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現在知道了海參品種有哪些及各類海參圖片,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
Ⅲ 海參分多少種類
海參,被譽為海中的人參,營養價值極高。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海參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全世界可供食用海參有40種。我國海域海參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近期,國外海域的野生海參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聖豐小黑參就是同類中的佼佼者!
一、刺參與小黑參類
聖豐小黑參
聖豐小黑參均來自美麗的太平洋海域,那裡沒有生活與工業污染,生長環境與國內相比,簡直就是天堂。聖豐小黑參的生長周期為5-15年多年沉澱與積累,小黑參所富含的皂甙、多糖、蛋白質、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是養殖海參無法比及的
聖豐小黑參
1、刺參(灰刺參、灰參)
質量較高的一種,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一般體長20厘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刺身本質上與聖豐小黑參略有不同!~
2、花刺參(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
在我國主要產於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岸淺海,產季多在春秋季節。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黃灰色帶淺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口周圍有觸手20個。
3、綠刺參(方刺參、方參)
在我國主要產於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沿岸淺海,產季多在春秋季節。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
二、光參類
1、石參(白石參、黃瓜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
2、黑參(黑狗參、克參、烏狗參)
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產季為春季和秋冬季。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黑參比聖豐小黑參體積略大!~
3、白底靴參(赤瓜參、白底靴、靴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廣西北海沿海。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顏色較淺。背面隆起,散生許多小疣,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體後部更為明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
Ⅳ 蟲草參的葉子什麼樣的能看看葉子嗎
地參,別稱蟲草參,銀條菜,地蠶子,地環,屬地筍類,植物名,名貴的中襲銀草清枯葯,且具有提神答禪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其具有百年歷史,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土著白語名稱「根栽子」(gen zai zi)。
中文學名
地筍
拉丁學名
L.Lucis Turcz.
別稱
蟲草參,銀條菜,地蠶子,地參
Ⅳ 參有多少種類,有什麼功能
參15種類,分別是生曬參、白人參、白乾參、紅參、掐皮參、邊條參、野山參、園參、大力參、移山參、朝鮮人參、朝鮮白參。
現代醫學認為,參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顯的作用。
部分參具體介紹
一、生曬參
生曬參為一種商品人參,為人參根挖出後洗凈曬乾的產品。人參皂苷(ginseng saponins)是人參的主要活性成分,已確認的皂苷成分達30種之多,按其結構可分為四環三萜達瑪烷型皂苷和五環三萜齊墩果酸型皂苷兩個大類。
二、白人參
白參是一種人參,人參加工的產品中,除紅參以外的各種加工,如生曬參、白糖參、白乾參等,一般統稱為白參,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歸經為歸肺,脾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參
Ⅵ 海參有多少種
海參,被譽為海中的人參,營養價值極高。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葯材。海參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全世界可供食用海參有40種。我國海域海參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近期,國外海域的野生海參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朝陽參就是同類中的佼佼者!
兩大類海參的區別是有沒有刺。每一類的海襪消晌參里有橋碼有幾個類別,具體區分主要要就是看外觀,產地,身體顏色,身體特徵等幾方面來區分。
Ⅶ 根象蟲草,又不是真正的蟲草,這種植物是什麼
根蟲草參,又叫地蠶、草石蠶、地參,性味甘涼,功能補虛,清熱醒酒。可與雞同煲,又可用熟油溫炸,體積迅速膨脹,參條內白外黃,鬆脆可口,回味清香,乃佐餐下酒佳品。
狀如蟲草名地參,補虛活血稀世珍。清火敗毒能健身,食療兩用最精神。佳餚送酒還解酒,玉齒留香到明晨。
(7)蟲參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中草葯(英文名:Chinese Traditonal drug):中葯主要由植物葯(根、莖、葉、果)、動物葯(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葯組成。因植物葯佔中葯的大多數,所以中葯也稱中草葯。
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葯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現在中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天然葯物這門課,族運所講述的內容就是通稱的中草葯。
草葯不能直接代替現代葯物,草葯是從自然植物中仿穗梁提取,並非所有的草葯都能安全使用。
同時,葯材往往僅用於輕度病症。如果症備運狀較為嚴重,最好是請教醫生,他們能告訴你哪些是適當的劑量,並建議各級頻率。
常識告訴我們,草葯作為葯材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令人覺得很權威,但不推薦自我診斷。
Ⅷ 海參有什麼品種
1、梅花參
梅花參別稱鳳梨參、紅刺參等,為刺參科梅花參屬棘皮動物,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長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象鳳梨,故又稱鳳梨參。
生活時體色艷麗,背呈橙黃色或橙紅色,散布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於太平洋西南部,我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2、綠刺參
綠刺參別稱方刺參、方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體呈四方柱形,一般體長30厘米,沿著身體的稜角各有兩行交互排列的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清櫻成3個縱帶,中央一帶較寬。
體濃綠色或黑綠色,肉刺頂端為橙黃或橙紅色,觸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帶灰黑色,管足為灰黑色。以西沙群島、海南島南部及廣西北海、洞洲島等海域產量較多。
3、花刺參
花刺參別稱方參、黃肉、白刺參、豬蟲參等,為刺參科刺參屬棘皮動物,一般體30~40厘米,體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數圓錐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縱帶,其中中帶較寬,體色多數為深黃色帶深淺不同的橄欖色斑點。
黃灰色帶錢褐色的網紋或濃綠色的斑紋等,肉刺末端有的帶紅色,分布我國西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
4、刺參
灰刺參別稱灰刺參、灰參等,為質量較高的一種海參,一般體長20厘米,呈圓筒狀,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規則的大小圓錐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的縱帶。
口周圍具觸手20個,背面為黃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為黃褐色或赤褐色,有的體表為綠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產量較多,春、夏、秋三季均生產。
5、石參
石參別稱白石參、黃瓜參等,一般體長25~30厘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
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產期多為春季和秋末冬初。
6、黑參
黑參別稱玄台、黑陽參、太白陽參、太白參、煤參等,一般體長20~30厘米,圓筒狀,兩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規則。體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我國西沙群島和海南島南部出產很多,產季為春季和秋冬季。
7、白底靴參
白底靴參別稱赤瓜參、白底靴參、靴海參等,一般體長35厘米,體後部常較粗壯。口大,偏於腹面,觸手25~27個。背面隆起,散生許多小疣,圍繞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環,體後部更為明顯。腹面平坦,管足密集。
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顏色較淺。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及海南島南部、廣西北海沿海。產季多為春季和秋冬季。
8、香參
香參別稱茄參、南參、花瓶參等,體呈圓柱形,略似番薯,一般長20厘米左右,粗10~15厘米,皮質細凈,無顆粒和肉刺,後端有尾狀物。香參鮮品體表呈黑灰透棕紅色或肉紅色,腹部為淺棕色,體壁很薄,半透明。
干品以參體完整壯實、肉質厚、體順直、無缺損者為優。香雹正嘩參漲發率高,每500克干源行參可出水參3500克左右。我國沿海均產。
9、瓜參
瓜參又稱赤白瓜參、赤參,為大型海參。赤白瓜鮮品參體粗大,呈長筒形或扁圓形,有的兩側有乳狀突起,背部為棕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為黃白色或白色,肉厚皮薄者屬上等品。
干品以體形完整、肉肥厚堅實、刀口整齊、腹內干凈、腹部肉質厚、體無殘缺或穿孔者為優,產於廣西北海潿洲島和廣東、西沙群島及海南島等地。
10、黑乳參
黑乳參別稱烏圓參、開烏參、烏參、大烏參等,為海參綱海參科棘皮動物,體寬而厚,兩端鈍圓,長一般為30厘米,肛門周圍有五組小疣,體表有大型乳狀突起,體壁厚,骨片多,全體黑色,常帶白斑,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沙底,我國西沙群島多產,為優良的食用海參。
Ⅸ 蟲草參的介紹
給大家科普下蟲草參的知識,想了解關於更多蟲草參種植的,可以到蟲草參聯合種植網了解
山中之王
蟲草參
蟲草參是一種地下莖長5—6厘米的肉質環形參,屬唇形科草本植物,株高50—70厘米。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耐濕、耐熱,適宜在向陽、濕潤、土層深厚的土壤中種植,也可以套種於果樹行間。其形似蟲草粗如手指,潔白脆嫩營養豐富,既可炒食、油炸、涼拌,又可製成各種風味食品或罐頭食品。
據傳,蟲草參食用已有數百年歷史,主產於雲南劍川縣石寶山麓的沙溪壩子一帶,屬野生食物。經有關方面研究表明,地參具有人體所需的20多種微量元素,還具有抑制食道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享有「山中之王」的美稱。因此,它又屬名優滋補食品。在1993年大理州「三月街」民族節上,榮獲土特產品金花獎。
2春吃葉秋吃根
蟲草參
蟲草參,春夏可採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主要食用晚秋以後採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形肉質參。地參根莖觀之潔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湯、腌漬、醋泡、糖浸、蜜餞、做醬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參,風味獨特、脆香無比,堪稱菜中一絕,食之口味清香,與一般油炸食品不同,這道菜的獨特之處在於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地參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20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酚類、糖類等多種營養成分,功能可與冬蟲夏草相當,經常食用地參有抑制癌細胞擴散和減肥的特殊療效,因此享有「蔬菜珍品」的美稱。
3吃出健康美麗
蟲草參
《中草葯大辭典》等權威資料記載,地參含有多種葯用成分,其莖葉曬干後即是名為名貴中草葯。全草可提取揮發油和單寧。全草入葯,具有活血、利尿、通經、滋陽、潤燥、調耐納數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腫、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等症。《中華本草》詳細介紹地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干後入葯,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
1、降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
2、調理血液,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對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也有一定療效。
3、幫助消化,調理和改善消化系統的不良狀況,因地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果寡糖,所以能顯著的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不僅能消除便秘,還可防治下痢,是腸胃道疾病的剋星。最神妙之處還在於它是腸內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克服了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過量使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雙歧桿菌等腸內有益菌減少失衡引起的消化系統疾病,可清除由食物帶入人體內的環境污染物,是腸胃的清道夫和保護神。
4、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可減少或避免結石症的發生。
5、具有清肝解毒,降火降血壓的功效,是有效的防治面痘、暗瘡,是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品。
地參另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鈣、鐵、鉀、硒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強身壯體的功效,也是男子壯陽增強性功能的天然食品。地參是當今吃出健康,吃出美麗的新潮健康品。
4蟲草參防癌
常食地參有預防惡性腫瘤發生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主治婦內衄,中風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
《日華子本草》:消撲損淤血,治鼻洪、吐血、頭風目茄行痛。臨床常用治絨毛膜癌、葡萄胎、肺癌等癌瘤中屬淤血阻滯者。
1、治絨毛膜癌、葡萄胎:地參莖葉、當歸、穿山甲各9g、茯苓12g、丹參15g、露蜂房6g、山楂18g,水煎服,分2次服,每日1劑。
2、治肺癌:地參莖葉、全蠍、五味子、橘核各9g,紫草根、蒲公英、海藻、昆布、卷柏、生地黃、半枝蓮、露蜂房各30g,白茅根60g,芙蓉花、地榆、熟地黃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
神草助藏民過雪災
在西藏流傳著一個關昌首於白蟲草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年春天暴雪封山,牧民儲存的糧食和牧草已經吃光了,新牧草才剛剛透出草芽,飢餓難耐的牧民和牲畜哀號一片,眼看著就要被餓死。這時,佛祖顯靈把地上嫩黃的草芽都變成了白草。牧民和牲畜採食之後,發現吃幾顆就可以整天不餓,牧民們就依靠這些白草熬過了雪災。這種白草就是白蟲草。在西藏被稱為天賜神草,和白氂牛一起被公奉為西藏的兩大神物。[1]
5蟲草參的誘惑
蟲草參
1、香酥地參
製作:選擇圓潤飽滿蟲草地參,清洗干凈,參面切花,以便入味。雞蛋清加入濕澱粉打成糊。將地參炸泡呈金黃色時撈出,待涼後,放入蛋糊穿衣復炸。撈出裝盤,撒上椒鹽上席。
2、地參粥
原料:地參200g,枸杞、冰糖少量,粳米100g
做法:將地參洗凈切成長條狀。同時放入砂鍋,慢火文煮。
功效:此粥晶瑩剔透、口感細膩圓潤。適用於氣血雙虛,精神疲乏、四肢無力、食慾減退、脾胃虛弱、貧血頭暈。尤適婦女產後食可和血養陰治瘀血不盡,心腹疼痛;衄血、吐血。常食桃面盈腰、精氣神旺。
Ⅹ 一共有幾種蟲草
蟲草現在發現的就有四百多種,品種很多,比如冬蟲夏草、巴恩蟲草、貴州蟲草、赤水蟲草、亞香棒蟲草、涼山蟲草、茂蘭蟲草、布氏蟲草、高雄山蟲草等,其中冬蟲夏草是被我們所熟知的。
冬蟲夏草,中葯名。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的屍體的復合體。具有補腎益肺,止血化痰功效。主治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痰血。
2018年5月30日報道,原國家食葯監總局(CFDA)重申「冬蟲夏草不屬於保健品」
相關配伍
1、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可單用浸酒服,或與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補陽葯配成復方用。
2、治勞嗽痰血多用。可單用,或與沙參、川貝母、阿膠、生地、麥冬等同用。若肺腎兩虛,攝納無權,氣虛作喘者,可與人參、黃芪、胡桃肉等同用。
3、治病後體虛不復或自汗畏寒,可以本品與雞、鴨、豬肉等燉服,有補腎固本,補肺益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