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一下關於脊椎骨的問題,是不是脊椎骨越堅硬,就越不容易癱瘓
椎體的硬度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骨質裡面的有機質和無機質是按比例形成的,嬰幼兒有機質較多,所以柔韌度較好,老年人無機質較多,骨質較脆。一味的追求硬度(比如:石骨症,硬度增加了,脆性也增加了,更簡頃昌容易骨折)。
圖片里凸出來的骨頭是骨頭,他是椎體後面的棘突,是椎體的附件,乎物前面圓柱狀的骨質是椎體,椎體與棘突間所圍成的腔就是保護脊髓的椎管,伸出來的褐色東西是神攔扒經根(真正的神經根不是這個顏色,這個只是模型為了區分採用這個顏色)。
❷ 人體有多少個脊椎
人類脊柱由24塊椎骨(頸椎7塊,數橘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和1塊尾骨借韌粗畢拿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脊柱分頸、岩搭胸、腰、骶及尾五段:
❸ 第二節脊椎骨在什麼位置
第二節脊椎叫「樞椎」(英文標記為C2),即第二頸椎,它與第一頸椎「寰椎」(C1)共同構成「寰樞關節」,寰枕關節和寰樞關節構成聯合關節,使頭能作多軸運動,即能使頭作俯仰、側屈和旋轉運動。
如下圖:
❹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4)脊椎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❺ 脊柱排序編號圖
(1)魚類生活在水中,具有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徵:①魚身體的顏色上深下淺為魚的保護色.②身體呈梭型中間大兩頭小.③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保護身體;鱗片表面有一層粘液,游泳時減小水的阻力.④身體兩側有一行側線,側線和神經相連,主要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魚的身體長有胸鰭、背鰭、腹鰭和尾鰭是魚在水中的運動器官.⑥魚用鰓呼吸.⑦體內有鰾,主要作用是調節身體的比重,鰾在鰭的協同下,可以使魚停留在不同的水層里.所以鯽魚的身體呈梭型,可以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
(2)動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目前已知的大約有150多萬種,我們要對動物進行分類,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柱.
故答案為:
(1)背鰭;尾鰭;控制前進的方向,產生前進的動力.
(2)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
❻ 腰椎結構圖片 4—5在人體什麼部位
雙側髂前上棘(即身體兩側皮帶下方的2個突出骨頭)連線與脊柱的交界處就是腰5骶1,往上2個椎間盤就是腰4-5。
腰椎一共有5個,每一個椎體基本上都由椎體、椎弓及從椎弓上發出的突起(包括上、下關節突、橫突和棘突等)組成。
第1~第3腰椎的橫突逐漸增長,以第3腰椎最長,第4、5腰椎的則逐漸變短。第5腰椎椎體特別大,椎體前面特別高,當第5腰椎與骶骨相接時,構成向前凸的岬。
(6)脊椎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腰椎骨、骶骨和兩側的髂骨共同構成了人體腰部的骨骼,這之中最重要的是腰椎,它上接胸椎,下連骶椎,共同構成人體軀乾的中軸線,成為人體的支柱。同時,腰椎還肩負著支持_部和下肢的重任,對身體有緩震、運動、平衡的作用。
椎間盤和後關節是人體脊柱運動的基礎,之中的任何部分受損,都可以導致疼痛症狀的出現。所謂椎間盤,就是腰椎每兩個椎體之間夾有的那層與椎體緊密結合的纖維軟骨墊,它連接著椎體和前、後縱韌帶,在脊柱中起著緩沖墊的作用。
除了椎間盤之外,還有兩個後關節突關節聯系著相鄰的兩個腰椎。此外,脊柱的每個椎骨之間都有很多韌帶相聯系。
腰可以說是人體活動的重要樞紐,但它周圍沒有其他骨骼的保護,只有腰椎本身及其周圍附屬的軟組織,所以這個部位的關節比全身任何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和負荷都要大,同時關節的各項活動都需要肌肉的參與,因此,穩定、保護腰椎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歸於腰部的軟組織。
❼ 有人體脊柱解剖圖嗎
人體脊柱圖激逗:
明賀賣拍改
❽ 脊椎的L3.L4在那個位置
L3,L4就是第三、第四腰椎的意思。如圖: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8)脊椎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腰椎腰1、腰2、腰3的位置在人體的後腰部正中線上,通常位置確定需要根據胸12的具體位置,找胸12之前需要先找到第12肋骨的肋骨頭。
肋骨頭位置大約在腰部與背部結合處,正中線旁開5-6公分左右的位置,能夠摸到肋軟骨頭,肋骨頭確定之後順著肋骨就可以找到第12胸椎,觸摸到胸椎棘突之後往下一個就是腰1椎體的棘突,再往下一個是腰2椎體棘突,再往下是腰3椎體棘突,這種方法是比較簡單一些的。
❾ 有關人體的四個生理彎曲
人體四個生理彎曲:向前凸的頸曲與腰曲,向後凸的胸曲與骶曲。
人體的脊柱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和一塊骶骨及尾骨組成,每節椎體之間通過軟骨和椎間盤連接。在人體結構中,脊柱就像一個大型的彈簧,具有緩沖壓力、減弱震盪的作用,還能保護大腦和內臟,脊柱存在四個生理彎曲,這些生理曲度擴大了軀乾重心在基底的面積,從而加強了直立姿勢的穩定性,對人體有巨大的保護作用。
正常的脊柱在矢狀面上有四個彎曲,頸段呈前凸狀態,胸段是後凸,彎曲段在T2~T12,T7是彎曲的頂點,腰椎是前凸,L3的彎曲頂點,骶椎呈後凸。這四個彎曲是人類特有,從直立行走開始進化而來,使我們的脊柱成為一個柔韌而有力的結構,既是頭、內臟的等器官的嘩罩滾支柱,又可以緩沖外力對脊髓、大腦的震動。
頸椎的生理曲度形成於出生後的6個月內,與重力、和姿勢有關,寶寶做抬頭的動作,經常爬行,有助於生理曲度的形成。正常的生理曲度是以17cm為半徑的圓弧曲度,當曲度增加,柔韌度也增加,承重力減弱;當曲度減少,柔韌性也減弱,承重力增加;當發張時,柔韌性減弱,承重力也減弱。不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椎體邊緣容易長骨刺,椎間盤受力不均易發生膨出、突出,甚至椎管狹窄。
擴展材料:
脊柱異常生理彎曲的危害:
胸椎生理曲度形成於胎兒時期,但很容易受後天影響,如日常坐姿不正、站姿不正,胸椎後凸的增大會使腰曲增大,頸曲減小,我們知道人體的內臟大部分在胸椎這段位置,所以胸椎變形會壓迫胸腔臟器,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胸悶氣短、易受風寒、疲倦乏力、消化不良、氣管炎、支氣管炎、胰臟功能失調等,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腰椎曲度在6~8歲間完全成熟,寶寶的爬行有助於腰椎曲度的形成,脊椎曲度即有柔韌性又有彈性,承重能力也很好,但是因為一些不良習慣、慢性勞損等使腰椎曲度發生變化,他的承重能力和穩定性就會減弱,因力學代償的作用,人體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引起腰椎間盤變得受力不均,溜出纖維環就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甚至滑脫等症。
骶骨的生理曲度是向後凸的,幾乎是不動的悶慎,但是當不良習慣或者外力的亂余作用,使骶骨左右傾斜、旋轉,與它相連的腰椎就會出現側彎或者扭曲,從而引起很多疼痛問題。
❿ 三個關鍵發育期,家長不能忽視,孩子脊柱和成人脊柱有何不同
脊柱是由多塊脊椎構成,寶寶剛出生時的脊椎數量為32~33,而成人脊柱則是由26塊椎骨、借韌帶、關節以及椎間盤連接而成。也就是說如前亮,孩子的脊柱可不是一生下來就定型的,而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育過程才能接近於成人脊柱形態。
寶寶脊椎發育的3個關鍵時期
不要讓寶寶過早的走路。每一個孩子的體質都不一樣,家長不要刻意的要求自己的寶寶在多大必須學會走路。在孩子的脊椎,骨骼不夠有力之前,過早的讓寶寶走路會危害寶寶的健康,影響寶寶的腿型,身形,身高等。
寶寶的脊椎發育在寶寶1歲左右就已經完成了,但是此時孩子的脊椎還沒有完全定型。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時刻監督寶寶的走路姿勢,坐立姿勢,站立姿勢,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為未來的身高和氣質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