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河河床比鄭州地勢高多少
河床平均高於鄭州10多米 。
根據統計,在黃河泥沙淤積最為嚴重的開封段,黃河河床以每年10CM的速度上升,為了防止決堤,黃河兩岸的堤壩只能人為地增高,慢慢地河床的海拔高度就超過了堤壩下面的平原。
河床的最高處甚至高出地面10餘米,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懸河」。當然就在開封隔壁的鄭州附近的仿如野黃河河道也是一樣的。
黃河在鄭州段的河面高度在90米左右,雖然沒有達到開封那種「地上懸河」的程度,但是鄭州大部分地區的海拔低於90米,也就是說鄭州附近的水流是無法匯入到黃河裡的(黃河河面海拔高,鄭州地面海拔低,水不可能從低處往高處流)。
所以不管鄭州下多大的雨,其地面的水流只能往東南流,匯入淮河。我們從各流域分布圖上也可以看到,黃河在下遊河段由於河面高度高於地面,導致了其下游的流域面積非常地小,只有「細細的一條線」,鄭州是屬於淮河流域的范圍。
鄭州靠近黃河,但不屬於黃河流域。
歷史上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由於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尤其是每年夏季雨量集中的時候,裸露的黃土層極為容易被流水侵蝕。
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地表形態的同時,大量泥沙也被捲入黃河幹流和大海,佔比分別是75%和25%,也就是說1噸泥沙就有0.75噸在黃河幹流淤積、0.25噸被帶到河口備喊三角洲「填海造陸」。
黃河九曲十八彎跌宕下行、過潼關、切穿三門峽後,在鄭州的桃花峪進入世界上最大的陸上三角洲的頂點,海拔驟降至400米以下。
隨著海拔的降低,黃河水的流速下降,河面也變寬,大量泥沙就會在下游幹流河道淤積,河道逐年抬高,從而形成「地上河」。
黃河下游幹流全長785.6公里,河床普遍高出背河地面3到5米,其中河南新鄉封丘曹崗附近河床高出地面10米,開封市區河床高出地面7-8米(最高10米多),成為著名的「地上懸河」,整個黃河下游總面積約4240平方公里的河道,絕大部分河橡蘆段全靠河堤約束。
如果黃河是一條「正常」的河流,就能像長江一樣沿途能夠接納像岷江、漢江、湘江這樣的支流,但黃河下游卻偏偏成了懸河,岸邊海拔在90-92米。而鄭州的地勢雖然是西南高、東北低,但東北部的最低點大約85-88米,要比黃河河堤低4-5米,只有桃花峪以上的河南鞏義市的伊洛河、上街的汜河等河流匯入黃河。
很顯然,鄭州絕大部分區域的洪水無法直接引入到黃河。如果非要引,全國30台「龍吸水」都派過去也不頂用。
㈡ 黃河流經河南為何河床高地圖路線全圖
河南大多處於黃河下遊河段,河床變寬,流速變緩,泥沙大量沉積,河床不斷抬高,兩邊大堤不斷升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懸河。最有名的是開封懸河。
開封懸河位於開封市北十公里鄭鏈處黃河南岸的柳園口,這里河面寬8公里,大堤高約15米。由於黃河沖出鄭州邙山後,進入平原,落差驟然變小,泥沙大量沉積,致使開封段的黃河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增高,日積月累,此處的河床已高出開封市區地平面7~8米,最高處達10米以上,從而導致了兩岸大堤日增年高鎮叢吵。因黃河被兩岸大堤夾護著從開封城北高處洶涌流過,形似御侍天河,故世人將這種人工奇觀稱為「懸河」,果然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
㈢ 黃河水北開封市的地平面大約能高出幾米黃河河床底部此周口市地平面高出多少
黃河水已經高出北開封市的地平面7~8米,最高處達10米以上。
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由於河床坡度變小,流速急劇緩慢。每年從中游輸送下來的泥沙平均約16億噸,其中大約4億噸淤積在下遊河床中,使河床慢慢高出了兩岸河堤之外的平原。
河水全靠人工大堤約束,從而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懸河」。河床最高的地方在河南省開封市地段,距開封市北10千米處的柳園口,河面寬8000米,大堤高約15 米,在過去每年增高約10 厘米,而今其河床已高出開封市區地平面7~8米,最高處達10米以上。
黃河的泥沙量
黃河孕育了蘆悔中華文明,但因泥沙泛濫,也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災害之一。黃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35千克/立方米,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據水文監測,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自河口鎮至潼關區間的輸沙量就佔了全河輸沙量的90%以上培昌,尤其是河口鎮至龍配嘩扒門區間內約11.20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內,來沙量就佔了全河的56%,年輸沙量達9億多噸。
㈣ 黃河全長多少千米是中國第幾長河流世界第幾長的河流
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是中國第2長河流,世界第5長的河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業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敬悶在夏秋七八月份。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地貌特徵: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最高一級階梯是黃河河源區所在的青海高原,位於著名的「亮喊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聳立著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山脈,如北部的祁連山,南部的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
第二級階梯地勢較平緩,黃土高原構成其主體,地形破碎。這一階梯大致以太行山為東界,海拔1000~2000米。白於山以北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包括黃河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兩個自然地理區域。白於山以南為黃土高原,南部有崤山、熊耳山等山地。
第三級階梯地勢低平,絕大部分為海拔低於100米的華北大平原。包括下游沖積平原、魯中丘陵和河口三角洲,魯中低山丘陵海拔500~1000米。
黃河流入沖積平原後,河道寬闊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平原地勢大體上以黃河大堤為分水嶺,以北屬海河流域,以南屬淮河滲胡流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河
㈤ 黃河汛期是多久
黃河每年有兩次汛期,大汛是夏季,來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從6月開始,汛期可能延續3-4個月。小汛是春季3-4月間,來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為期較源核態短,因為每年都是在桃花開的時候,故又稱桃花汛。汛期時間上,上中下游差別很小。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氏斗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地貌特徵: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雹源。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黃河流入沖積平原後,河道寬闊平坦,泥沙沿途沉降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3—5米,甚至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平原地勢大體上以黃河大堤為分水嶺,以北屬海河流域,以南屬淮河流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河
㈥ 小靈通家住黃河邊的開封市,黃河大堤高出開封市區20米,另有開封鐵塔高約58米,是開封市的一大景觀,小靈
解扒滾:明明和玲燃此磨玲說得都對。皮斗 |
㈦ 黃河下游為什麼會變成「地上懸河」
黃河的「地上懸河」也是逐漸形成的。人們大規模修築黃河堤防活動,黃河洪水被歸入固定河槽,但黃河的泥沙也在兩岸大堤之間年復一年地淤積下來,河床不斷抬高,人們再加高堤防,形成惡性循環。漸漸的,河床高出民居,形成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
黃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千米。世界第五大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裡到底有多少沙子?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無論年輸沙量,還是平均含改培沙量,黃河在世界江河中都名列第一。進入黃河下遊河道的泥沙,平均每年高達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35千克,相當於1噸黃河水裡面就有35千克泥沙。中游黃土高原是泥沙主要來源,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遇暴雨,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匯入黃河,特別是黃河中游的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這一段黃河水中多年平均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128千克,一噸河水中竟有128千克泥沙,為全河最高的地區,是黃河的主要產沙區。龍門至潼關區間,多年平均含沙量也達到每立方米53.8千克。從泥沙淤積分類看,黃河下遊河床淤積的主要是粒徑大於0.05毫米的泥沙,雖然只佔總來沙量的1/5~1/4,但淤積量卻佔下遊河道總淤積量的一半左右。由於河床多年淤積抬高,黃河下游已成為地上河。
開封的地上懸河——柳園口
㈧ 濟南洛口的黃河河床比市區地面高多少
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濟南洛口的黃河河床比市區地面高4~5米。
河床高出兩岸地面吵簡的河,又稱「地上河」。流域來源於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降平緩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肆碰雀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從桃花峪到裂早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下遊河道內,河床逐年升高.黃河下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河床灘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
㈨ 鄭州黃河底比海平面高多少米
鄭州黃河敏梁底比海平面高90米。
黃河河床平均睜拿山高於鄭悉中州地面10多米 ,是一條地上懸河。
㈩ 「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
「地上河」是一個概念,而不特指某條河流,當河床海拔高度高於該段河流流經地區的兩岸地面海拔高度,就被叫做地上河,又稱懸河。由於水往低處彎局流、水流方向全靠兩岸人工修建的河堤約束。
「地上河」成因:流域內水土流爛鬧棚失嚴重,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開闊,比降平緩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積,河床不飢則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稱為「地上河」。
世界最著名的地上河是黃河下游。由於攜帶了來自黃土高原的大量泥沙,黃河幹流進入比降平緩的下游平原地區後,徑流動能不足以輸送攜帶的大量泥沙。河床不斷淤積抬高,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以上,成為地上河的代表。
黃河大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