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黃鱔市場價多少錢一斤圖片
擴展閱讀
在哪裡下載早晨好圖片 2025-08-10 18:32:24
什麼軟體可以簡單看圖片 2025-08-10 18:32:12

黃鱔市場價多少錢一斤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4-20 10:36:48

1. 在農村市集擺攤賣泥鰍、黃鱔、田螺,有錢賺嗎可以養家嗎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覺得在農村集市擺攤賣泥鰍、黃鱔、田螺不是很好賣。

因為在農村到處都有這些東西,有很多人抽時間自己去河邊、水溝里捉這些東西,他們自己捉回家都賣給收購這些東西的販子。

泥鰍和田螺的話,價格雖然相對於更便宜一些。但是在農廳擾村這也是很容易弄到的。特別是田螺,到處都有。泥鰍的話,零售也要將近20塊錢一斤。對於農村人來說也不便宜。

如果你打算是在大的鄉鎮的集市上去擺攤售賣,而且集鎮上有很多居民的話,你可以慎重考慮在鄉鎮搭清集市上賣。否則的話,我建議你最起碼要到縣城去買。

2. 世界最大的黃鱔多少

浙江湖州一個農民活捉一條36斤的大黃鱔,高價出售12000元。

棲息環境: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生活於水體底層,主要棲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與溝渠等泥質地的水域,甚至沼澤、被水淹的田野或濕地等皆可見其蹤跡。喜鑽洞穴居。

黃鱔洞長約為體長的3倍左右,洞內彎曲交叉。每個沿穴一般有兩個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處,以便它將頭伸出呼吸空氣。

黃鱔繁殖方式:

黃鱔生殖季節約在6-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具有雌雄性逆型卜轉的特性,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5厘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升皮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厘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

成長至53厘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黃鱔產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藉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發育,雌雄魚卜笑穗都有護巢的習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鱔

3. 捉了一條3斤多重的黃鱔,村裡老人看後讓直接扔了,這究竟是為什麼

老人說,他不會讓人吃這么大的野生黃鱔,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相關記錄有關,包括一些民間傳說。盡管現在農村的生活要好得多,但仍有許多農民以捕魚為生。

黃鱔是一種營養食品。手余定期吃對身體有益。但是,購買黃疸病時,請注意不要購買超過三斤的望月鱔。選擇約一公斤的黃鱔應該是適當的。進食後不會負擔或影響身體。

4. 想要投資鮸魚養殖,鮸魚養殖經濟效益如何

想要投資鮸魚養殖,人工養殖黃鱔具有面積小、飼源廣、周期短、效益高 等特點迅沖,是農民致富的「短、平、快」項目。20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後,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江蘇、 浙江等地先後開展人工養殖黃鱔,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養殖方式上分,有流水無 土養殖法、靜水有土養殖法;從養殖時間上分,有長年性 精養、有季節性暫養;從養殖類別上分,有黃鱔單養、魚 鱔混養等方法。


黃鱔養殖的成本包括種苗、飼料、人員、場地、葯物及其他開支,按最低成本價計算總投資為一萬多塊錢,經過六到八個月之後,按最低價出售總利潤為四萬多五萬左右,除去成本之後的凈利潤還有三萬多,所以利潤空間還是蠻大的。

5. 養殖一畝地的黃鱔,大概需要多少錢

1.水面房租資金投入(330元/年)。一般的按300/畝/年的價錢計算,自然全國各地有差別,能夠融合當地具體情況計算水面房租。100個網箱大約佔地面積1.1畝,水面房租成本330元。

總結:

綜合性之上五個層面的開支,必須的總成本為1.67萬-2.65萬余元。

黃鱔養殖的盈利剖析。1個網箱的鱔魚大約32-45斤,價格行情15-35元/斤,每一個網箱收益480-1575元,50箱便是2.4萬-7.88萬余元。減掉之上黃鱔養殖成本,最終的盈利是:虧本2580元-贏利6.2萬余元。

6. 紅色鱔魚價格

正常鱔魚烏色大一點的黃色,各地價格有較大差異,各時期也不同,在農村叢睜4-6月份價格約是6-15元/500克(活物價格波動比較大)。紅色鱔魚是不正常的,市場也沒有賣的,反正我沒有見過。

江蘇省雹咐水產研究部門的專家表示,紅色鱔魚可能和其生長環境有一定關系,但具有如此鮮艷的顏色,並不完全是環境的作用,而可能是其基因發生了突變。源鄭純基因突變是指生物體的遺傳物質DNA發生變化,建議最好不要食用這類顏色比較奇特的鱔魚。

7. 黃鱔苗多少錢一斤一斤大概多少尾哪個月份放養比較好我想等過了春節就放魚苗可以么

現在市面上大約25元左右。有多少尾要跟月齡有關。黃鱔又叫長魚,適應性強,生活能力強,耐飢餓,在各類的淡水中都能生存,容易管理。一般每公斤鱔魚苗可長成5—10公斤成鱔。人工養殖黃鱔,佔地用水省,效率高,是一條致富之路。一、修建鱔池:選擇向陽空地、田塊、舊水溝建池。為了便於換水,最好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建池,採用水泥池、磚砌池、亂石池和三合土池均再用水泥經或三合土勾縫,要求池底和四周不漏水和不易跑鱔。鱔池大小根據飼養規模決定,可大可小,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都行。一般池大小20—30平方米,池深1米左池形因地而定。水深春夏秋三季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上下,冬季放干留一雨水,為便於換水放水,鱔池底部及上方各開一水口或置進排水管。並安裝攔魚肉。池底在建成不漏水後,要鋪放3—5寸深的泥土,可用河泥和青草漚製成的泥土墊池底(有的地方池底墊厚達60厘米),池中心或四角上放亂石堆,以利黃鱔保暖或乘涼,適應黃鱔的定居習性。池水溫度以10—25℃最適宜。池的四中栽樹、種瓜、栽竹搭棚,或栽茨菰若干棵,以減少夏天日照,池內可適當種植些水浮蓮等水生植物,供黃鱔夏天避暑。二、選種投種:選用良種,以黃色為好,青色次之。最好與養鱔戶聯系,購買大小均勻、體強無病、無傷的種鱔,也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攜陪虛到野外捕捉。鱔種每斤15—25條左右為好,在驚蟄(三月五、六日)以後的三、四月間投種,一般每平方米投種2�5—3斤,如飼養條件好,可投到5—10斤左右。投種時,每池投一至二個癩蛤蟆共池混養,可起到防治黃鱔常見病的並向池內投放一些瓜絡或稻草團,便於小鱔藏身。鱔種來源也可用在4—10月間到稻田亂殲或淺水的泥穴中徒手捕捉幼鱔(或籠捉),但徒手捉時要戴紗手套,用中、食指夾住鱔魚的前半部,以免幼鱔受如用鐵鉤捕捉的幼鱔會有內傷,不能養殖。三、投喂餌料:池養黃鱔,因其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必須投餌精養。飼喂的黃鱔吃投喂的河蚌肉、螺螄肉、小雜魚蝦、畜禽內臟和螟蟲、蠶蛹、食品廠下腳料、菜籽餅,並且喜食人工繁殖的蚯蚓、蠅明等。還可以用燈誘飛蛾入或用豬血招引蒼蠅生明以作飼料。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很貪食,餌料嚴重不足時,黃鱔有互相殘殺或大吃小、強食弱的食性。由於黃鱔白天不出來活動,因此,每天晚上8—10時投料為好。以投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如皮、米飯、瓜果等酸甜食物)為輔。一般每天投料一次,投餌量早期為黃鱔體重的3—5%,隨著黃鱔體重增加投餌量也相應增加。投餌最好全池均勻辯燃遍撒。餌料不足時,也可輔投一些浮萍、桑葉,抓住春後到冬前黃鱔生長的黃金季節,做到適時喂料,。為避免黃鱔停食,要求投喂混合飼料,投餌的原則是新鱔、營養、多樣、吃盡。人畜糞必須經過腐熱發酵後才能潑灑喂養。嚴禁用酸敗霉變的酒糟、豆腐渣、薯渣等腐臭、變質食物。投料如定時定點,可便於鱔魚攝食和人工捕撈。投料後的第二天清早清除殘餌或注入新鱔水,保持池內有較多的氧氣。當然,投餌也要適中,過多會使水質變壞,過少則食餌不足。四、精心管理:管理上要「三查三防」。一查水情,保持水質的清爽,保持池內清潔衛生。要勤觀察,發現水質微臭或不常時,應立即換水。水源較差的每隔5—8天換水一次,做到季勤換,天氣炎熱水溫過高時還要搭蔭棚遮蓋或適當加深水位。冬季盡量不換。池內可混養些泥鰍。每平方米放養1—2斤,以改善水質,並防止黃鱔互相纏繞。二查餌情,應注意缺餌、單餌、混餌的觀察,注意打雷下雨與缺餌時,黃鱔受驚向外逃,不進食,不入洞;缺餌時黃鱔會出現大追小,互相秘。改喂新餌料應從少到多。三查病情,只要提前預防,注意觀察,鱔病是可以控制的。「三防」是:一防逃跑,建池要牢固,防止洪水沖垮池子或鱔魚翻池,雷雨時要排水以防外逃。二是防害,鵝鴨不得入池。三是防毒,嚴禁香煙頭、化肥、農葯污染或有污染的水放入池內,特別是化肥、農葯對魚類有劇烈的殺傷一旦發現中毒,應徹底放乾池水,用新水沖換池內毒水、污物。然後將大蒜搗爛兌水,按每平方米5克投入池內,以免黃鱔大批死亡。五、疾病防治:黃鱔常見有發燒病、感冒病、膚毒病和毛細線蟲病。發燒病是因黃鱔密度過大引起的。防治方法是池內可混養少量泥鰍(以每200條黃鱔搭配1條泥鰍為宜)。當黃鱔發病後,立即換水,或在池中加入萬分之七的硫酸銅溶液,每平方米可潑灑一大兩左右。黃鱔感冒是由於注入的新水溫度過低引起的。用溫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礦水或水庫水換水之前,應讓水溫升高後再放入池中。秋末冬初水溫低到12℃以下時,黃鱔開始入泥土下30厘米左右深處過冬。這時,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泥土濕潤,並在泥土上蓋一層5寸左右的稻草防凍,避免結冰。黃鱔背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梅花斑,是黃鱔常見的病害,預防方法就是經常在鱔池內投放一些癩蛤蟆,因為癩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這種病的功效。如黃鱔已患此病,立即取1—2隻剝皮的癩蛤蟆用繩系好,在池內拖幾趟,即可病除。膚毒病是因黃鱔相互咬傷或被敵害生物侵襲造成傷口而導致黴菌感染引起的。病鱔體生「白毛」,食慾不振,瘦弱而死。在黃鱔入池前應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發現病鱔,可用萬分之四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全池遍灑。黃鱔飼養早期易患水霉病,可用5%碘酒塗抹患處或用3—5%食鹽水浸泡3—4分鍾。黃鱔毛細線蟲病是由於毛細線蟲寄生在黃鱔腸內引起的疾蟲破壞腸壁組織,使病菌腸壁引起發炎,造成黃鱔消瘦死亡。亦是應在養鱔前用生石灰清池殺死蟲卵。發現這種鱔病,按每百斤鱔魚用5克90%敵百蟲晶體拌入豆餅粉3斤,做成葯粒投六、繁殖與貯運:黃鱔有性轉的特徵,從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都是雌性。黃鱔二月齡開始性成熟,魚體先雌後雄,其體長10厘米左右時,一般為雌體,長到5厘米左右時第一次產卵,以後逐漸出現性逆轉,在體長達到35厘米左右時雌雄各佔一半,體長53厘米以上時,都是雄性。黃鱔的生殖季節為4—8月,產卵盛期為5—6月。池內要放谷類葉子,以利產卵。一般7天左右,卵粒自然孵化成幼鱔。粘上卵粒的葉子應放入另一鱔池,以便孵化後用精料喂養。為了防止成年鱔和水鼠殘害幼鱔苗,在繁殖期間,池內放的絲瓜絡和稻草團不能撈掉,以便幼鱔苗居避。鱔苗貯運得當,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是籮筐要消毒,內墊無霉薄膜。每筐裝50斤左右。筐內不放水,不封口,防止缺氧。筐內放入適量肥皂泥,每筐一天用4個雞蛋打破攪勻倒入筐內,用手攪散,以保持一定的養份和水份。每筐內放泥鰍1—2斤。每隔12小時,用手插入筐內攪動,避免鱔體發燒。捕捉黃鱔時必須取大留小,保持池中留有足夠數量的種苗,以利繼續飼養。最好採用鉤釣的辦法,即在鉤上裝上蚯蚓,伸向鱔洞中釣捕。也可先用網捕1—2次,然後放干水捕捉,捕後用清水洗凈。捕黃鱔的網一般用捕撈魚種的夏花網。當黃鱔在冬眠期間,可翻土取捕。人工養殖泥鰍可利用房前屋後的廢池或菜園進行泥鰍飼養,或建池養殖,需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苗種質量是關鍵,沒有好的苗種,其它方面做得再好,對於養殖者來說也有一定的影響。苗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光滑、富有粘液、規格整齊、活動能力強,注意剔除體表或口腔內有傷的鰍種在飼養時,可投喂麥麩、米糠、花生餅、豆餅、菜餅、蚯蚓、蠅蛆及浮萍等植物性飼料,適當搭配少量魚粉、蠶蛹等平時注意投飼和施肥,如剩飯菜、畜禽糞、菜葉等,飼料要植物性與動物性配合使用。同時控制好水質,當發現泥鰍竄出水面「吞氣」時,表明水體中缺氧,應停止施肥,並更換新水。池內栽植水生植物,以利於遮陰和改善水質。有了水生植物後,其根部會有一些底棲生物,為泥鰍提供天然餌料。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檢查泥鰍的活動、吃食、病害等情況,同時,觀察養殖池有無滲漏水,泥鰍有無逃逸現象。泥鰍的疾病應以預防為主,一般只要保持水質清新,泥鰍就沒有那麼容易生病。在養殖時,也可以通過適度施肥,使浮游生物處於良好的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從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質。蚯蚓是雜食性動物,飼料來源廣泛,酒糟、果皮、菜葉及生活垃圾等都可作為其飼料。豬糞可以用來養蚯蚓,把新鮮的豬糞收集起來堆放,每堆攤開曬到七成干,再加入20%的泥土地、3%的麥麩和米糠,用塑料薄膜將糞堆封嚴,7天左右豬糞就發酵了。然後將發酵後的豬糞平鋪在坑內,上面用青草或草簾等物蓋好保持濕潤,20天左右即可。

8.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黃鱔通常要長多少年

鱔魚,肉嫩刺少鮮美,是當今江河魚鮮里,較為受歡迎的一種,市場價格也非常高,許多地方都要幾十到上百元一斤。

不過,鱔魚本身並非什麼稀罕物種,農村的河溝、水田裡,只要不過度使用化肥、蟲葯,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小時候應該都有夏天捉鱔魚摸泥鰍的經驗...

然而,即使是農村裡「捉鱔」老手,看到下面這兩條「巨鱔」,可能都會嚇得不輕....

9. 今日岳陽農貿市場龍蝦鱔魚價格

今日岳陽農貿市場沒有龍蝦賣。鱔魚每斤33元。

鱔魚(黃鱔)食譜:

一、薑汁黃鱔飯

材料:

粳米150克,鱔魚150克,醬油2克,植物油15克,薑汁20克,小蔥5克。

做法:

1、鱔魚去骨、內臟,切絲,放入碗內加薑汁、醬油、植物油拌勻。爛羨襪

2、粳米置盆內,加水上籠武火蒸約40分鍾。

3、開籠,將黃鱔倒於飯面上,繼續蒸20分鍾。

4、最後,加上切碎的小蔥,拌勻即可。

二、黃鱔排骨粉絲湯

調味料:

1/2湯匙生粉,1/2湯匙胡椒粉,1/4湯匙油,2湯匙麻油,1/4湯匙鹽,適量粉絲,1扎排骨,200克黃鱔,500克蔥,1條香菜,1棵姜,2片水,5碗。

做法:

1、排骨洗凈,汆水撈起。

2、煮沸煲里的清水,放入排骨,小火煲一個小時。

3、買黃鱔時請師傅剖好,不起骨,洗凈;用熱水淋燙,用刀背颳去表皮的「滑潺」,切段;用1/2湯匙生抽、1/2湯匙生粉、1/4湯匙胡椒粉和少許鹽腌好。

4、粉絲用清水浸泡至軟。

5、蔥和香菜洗凈,蔥切末,香菜切段。

6. 熱鍋放兩湯匙油,炒香薑片和蔥末,加入粉絲炒勻,下1湯匙料酒,倒入煲好的排骨湯,煮開後放黃鱔派州,再煮約8分鍾,下麻油和適量鹽調味,撒上香菜段即可品嘗。

三、紅燒黃鱔段

材料:

黃鱔,郫縣豆瓣,精鹽,醬油,蔥段,大蒜,薑片,味精,澱粉15克,鮮湯,菜油,料酒,糖少許。

做法:

1、黃鱔洗干凈,切成段。獨頭大蒜去外皮、洗凈,放入冷水鍋內煮熟(或蒸熟)待用。豆瓣剁細。

2、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鱔魚炒至斷生,加豆瓣、薑片、蔥段炒香至油呈紅色時,加鮮湯、醬油、鹽、大蒜,糖燒沸入味至軟熟,放味精、澱粉粉待收汁後起鍋裝盤即成。

四、台山黃鱔飯

材料:

黃鱔1斤,薑末半斤,香菜末5克,蔥白花30克,泰國香米4兩,東北米3兩,花生油30克,生抽適量,果皮絲10克,紅棗絲5克。

做法:

1、將活的鱔魚放血後,整條與香米一起蒸熟。

2、將煮熟的黃鱔拆肉,放入熱油鍋和薑末一起炒爆香。

3、然後加入剛才和黃鱔一起煮好的香米飯,加調料炒香。

3、再飢激將炒好的飯放入煲仔燒到微焦。

4、在飯上撒上適量香菜、蔥白花即可。

10. 黃鱔養殖市場前景分析(黃鱔養殖前景怎麼樣)

黃鱔養殖巿場前景

三、黃鱔養殖的發展途徑

1、加大黃鱔科研的投入,努力增加科技貯備。科研的投入包括科研資金的投入和科研力量的投入,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黃鱔生理、生態特性的研究,黃鱔生產的最佳環境的研究,還有種讓嘩苗繁育與批量生產等方面的研究。

2、倡導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如前所述,隨著生產的發展,黃鱔的疾病出現多樣化和復雜化趨勢。解決此問題單純靠投葯防治不是最好辦法,應倡導健康養鱔和生態養鱔等養殖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鱔體葯物殘存程度,這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有利於出口換匯。

3、運用法律法規保護天然黃鱔資源。一是要嚴格控制捕捉量和上巿規格。二是確定繁殖保護期,在黃鱔繁苗期內禁捕黃鱔。在新世紀初,國家對《漁業法》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要依法保護黃鱔資源。當然,保護天然黃鱔資源一個重要方面還是要加速黃鱔人工繁苗的研究進展,只有人工種苗達到批量供給,才能更好地減少對天然黃鱔種苗的濫捕。

4、開展工廠化養殖,提高集約化程度。學習國外的先進養鱔經驗,大力開展工廠化養殖是今後養鱔的方向之一。黃鱔特殊的習性,尤其是適應淺水生活的習性,較適合工廠化立體養殖,更適合於人工調溫、控溫條件下的集約化養殖。這方面需要解決的內容很多,如環境中的水質、水溫、溶氧等,還有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的開發等。

5、加強深加工產品研究,增加出口換匯能力。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步伐加快,拓寬國際巿場黃鱔產品的銷售量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我國的出口產品仍以活黃鱔為主,以後要研究黃鱔的保健食品、快餐食品等多方面內容。此外,加強產品的商標注冊也迫在眉睫。

總之,我國黃鱔產業的發展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持,也需要科研人員的加倍努力而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還必須走集約化、商品化、國際化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黃鱔產業進入快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時代,為我國的水產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