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架子鼓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維修手機圖片大全 2025-08-13 03:14:37
世界之最有哪些圖片 2025-08-13 03:08:40
路邊果樹圖片素材 2025-08-13 03:01:31

架子鼓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4-18 09:07:39

⑴ 一套架子鼓都要什麼 五鼓4鑔

五鼓:軍鼓、兩個嗵鼓、地鼓、地通鼓。

四鑔:踩鑔、節奏鑔(叮叮鑔)、兩個吊鑔。

架子鼓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鑔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鑔。

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默契的合作狀態。

(1)架子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軍鼓

擊奏膜鳴打擊樂器。由金屬框架和兩端蒙著塑料或皮革製成的面組成的圓鼓。在交響樂隊、行進的軍樂隊和爵士樂隊中廣泛使用。軍鼓的型號千差萬別,其直徑和深度亦不相同。

音質可通過將弦擰松而改變,使鼓發出低沉、暗淡聲音;也可在敲擊面上放一塊布,產生弱音效果。

2、嗵鼓

最早的架子鼓上是沒有嗵鼓的,只有大鼓、小軍鼓和大吊鑔。後來,在發展過程中添加了兩片合一的踩鑔,以及去掉響弦的小軍鼓,即嗵鼓。

嗵鼓由於它沒有響弦,敲起來的聲音不像小軍鼓那樣的「嗒」或「剔」的聲音,而是「嗵」,所以稱之為嗵鼓(Tom)。在我國,由於它的形狀像水桶,所以又叫做桶鼓。

⑵ 誰告訴我一下架子鼓每個鼓在譜子上的表示方法,順便帶一張有標有各個部分名稱的圖片,謝啦 : )

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
低音大鼓。
小鼓、軍鼓(snare
drum),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兩個中鼓(tom
tom):用左腳。
手鑔,腳跟腳掌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腳掌下腳跟上,腳跟不要離開踏板,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集合許多打擊樂器為一體,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腳踏鈸(Hi-Hat
Cymbal)和兩片銅鈸(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腳掌不要抬的過高、一個落地鼓(Floor
Tom)。
吊鑔,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右手,基本的組合包括了大鼓(bass
drum),可抬的過高或動作緩慢:用右手,除連續演奏重音外,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種打擊樂器,英文稱作Drum
kit或Drum
set。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踩鑔

⑶ 電架子鼓是什麼樣子的

像下面的

國外都是復合鼓就是原鼓加電鼓一套鼓演出不夠的原鼓音色正宗電鼓音色多各有好處

至於不插電的鼓是接話筒的再通過音箱擴充到現場專業的每個鼓和嚓都接一個一般的腳鼓(貝斯鼓)接一個踩嚓軍鼓重音嚓共用一個叮叮嚓和地嗵接一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⑷ 架子鼓位置介紹...(附圖)

架子鼓位置擺放分兩種情況,如下:

1、如果平時用,鼓的擺放其實是個很自由的事情,應該按照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放,不過要注意的就是鼓蹬的高度應該保證你坐下後腿能舒服地踩踏板,大概是要小腿和大腿的夾角稍稍大於九十度。

軍鼓的擺放高度,應該是打擊軍鼓的最舒服的高度,不同的人的習慣不同,太低了可能在打軍鼓的時候胳膊會碰到大腿,太高了打擊軍鼓的時候胳膊一直不能保證是放鬆的狀態,還有軍鼓是平放呢還是稍微有些傾斜的角度,這個也是因人而異。

(4)架子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架子鼓該如何進行保養

1、鼓的安裝和表面維護

在裝鼓之前把鼓的零件都擦拭一下如汗水,清水,啤酒或其它的液體都可以縮短你的鼓的壽命。你手上出的油會對鑔片表面起到侵蝕作用,會使鑔片失去光澤。在裝或拆鼓的時候,其實你只要用毛巾把它們擦拭一下就好了,這就能對它們有保護作用。

檢查所有的零件確保它們都上得很好,需要時常更換鑔墊,確保固定鑔片的鏍絲能很好地擰在鑔架上。踩鑔架子以及踩槌的踏板這些需要經常運動的地方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潤滑油,讓它們保持很好的運動。

2、讓鼓皮保持彈性

「下鼓皮」一般都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是「上鼓皮」就不一定了。如果可能,我們建議你能經常更換「上鼓皮」以保持其彈性和良好的手感。經常使用破舊不堪的鼓皮不但沒有音色而言,同時還會把你的手感毀掉,這是非常可怕的。

3、調鼓

其實不用強調這點了,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我們曾經聽過很多人在上萬元的鼓上打出非常難聽的聲音。這就是因為那套鼓沒有進行細致的調節。

這時候需要用鼓鑰匙進行每張鼓皮螺絲的松緊調節才可以,鼓與鼓之間其實也存在類似音階的高低音關系,同一張鼓皮上打擊每個不同的部位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要達到完全均衡最好能讓專業人士去調試,切勿自己隨便調試,防止發生鼓皮過緊開裂或者太松聲音不好聽。

4、鑔片的保養

鑔片最好的保養方式是,平時盡量不要用手直接拿鑔片,搬動鑔片最好戴著手套,如果用到為了止音而用手接觸鑔片的情況,在演出結束後迅速用干布擦凈手痕,一定是干布。

因為每個人的手是有手汗的,手汗裡面還有幾個元素是具有腐蝕性的,而且水分是絕對的鑔片殺手,水分和空氣中的氧氣和銅一起時間久了以後會緩慢變成綠色的氧化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銅綠。

5、正確的敲擊方法

架子鼓的敲擊要有規范的姿勢,力量和范圍,除了對於學習者本身的提高幫助之外,也是架子鼓保養的一個重要事項,敲擊力度要控制大小,符合曲目意境,如果只是一味的大力度敲擊那就成了在架子鼓上發泄了,聲音難聽而且對鼓皮傷害巨大。

一張鼓皮的敲擊位置不同發出的聲音也不同,學會控制好力度,范圍可以讓曲子高低有層次,節奏分明,同時對鼓的保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⑸ 世界上有什麼樂器圖片

世界上多有什麼樂器 要圖
wenku./...3,網路文庫里有很多
世界上都有哪些樂器
吹奏樂器: 嗩吶 管子 笙 喉管 壎 巴烏 蘆笙 侗笛 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 海笛 雙管 抱笙 排笙、葫蘆絲 、薩克斯

彈奏樂器: 琵琶 月琴 阮 柳琴 揚琴 冬不拉 三弦 獨弦琴 箏(古箏和轉調箏)、七弦琴(古琴)、扎木聶、熱瓦普、彈布爾

拉奏樂器: 二胡 椰胡 高胡 大胡 京胡 墜胡 板胡 二弦 中胡 馬頭琴 革胡 馬骨胡 四胡 艾捷克 打擊樂器 大鼓 缸鼓 小鼓 雲鑼 大鑼 大鈸 小鑼 小鈸 銅鼓 板鼓 朝鮮族長鼓 梆子 排鼓 木魚 象腳鼓 梆、鈴、定音缸鼓、堂鼓(大鼓)、碰鈴、達卜(手鼓)

西洋樂器

木管樂器: 長笛 (Flute) 短笛 (Piccolo) 大管 (Bassoon) 雙簧管 (Oboe) 小單簧管 (降E Clarinet) 單簧管 (Clarinet) 低音單簧管 (Bass Clarinet) 英國管 (English Horn) 低音大管 (Double Bassoon)

銅管樂器: 圓號 (Horn) 小號 (Trumpet) 次中音號 (Tenor saxhorn) 長號 (Trombone) 小低音號 (Baritone Saxhorn) 大號 (Tuba) 低音長號 (Bass Trombone) 打擊樂器 定音鼓 (Kettle Drums) 架子鼓 小軍鼓 (Side Drum) 鈴鼓 (Tambourine) 大鼓 (Bass Drum) 木琴 (Xylophone) 三角鐵 (Triangle) 鍾琴 (Glckenspiel) 鈸 (Cymbals) 排鍾 (Bells) 響板 (Castanets) 沙槌

撥弦樂器: 豎琴 (Harp) 吉他 (Guitar) 鍵盤樂器 鋼琴 (Piano) 手風琴 (Accordion) 鋼片琴 (Celesta) 弓弦樂器 小提琴 (violin) 中提琴 (Viola) 大提琴 (Cello) 低音提琴 (Double bass)
常見樂器有哪些 常見樂器圖片和名稱大全
吉他,二胡,古箏,嗩吶,鋼琴太多了
所有的樂器的名稱(最好帶圖片)
西洋樂器:

ke./view/429570

民族樂器:

ke./view/34424

每種樂器的圖片、介紹可以在網路里單獨搜索樂器名稱查看。

更多專業知識也可以買本樂器法的書來學習,比如下面這本:

bookhd/...23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樂器名稱可以開列如下,但圖片因為占空太大了,放不下,建議按名稱去網路進行圖片搜索,是可以找到很多的。

1.西洋樂器

西洋樂器一般地講是指發祥於歐洲的樂器,但習慣上指音樂廳或教堂常使用的樂器,有時特指管弦樂隊常用的樂器。西洋樂器大致可分為: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弓弦樂器(通常稱作弦樂器)、撥弦樂器、鍵盤樂器等幾類,但這種分類方法不能包括所有西洋樂器,比如口琴就不屬於以上類別的任何一類。劃分的標准也不統一,比如打擊樂器和弓弦樂器的區別在於發音原理的不同,而鍵盤樂器與其他類樂器的區別則在於演奏方法,像鋼琴和鋼片琴就不屬於打擊樂器。值得指出的是,電子樂器的類別劃分目前尚不一,看來以演奏方法作劃分標准似乎更合理,比如電鋼琴歸鍵盤樂器,電吉他歸撥弦樂器,對那些演奏方法與傳統樂器大不相同的電子樂器可單算作一類。

以下是主要西洋樂器及其類屬:

木管樂器組

笛類

——長笛

——短笛

——堅笛

——弗拉佐萊哨笛

——契斯圖豎笛

——塔博鼓笛

雙簧管族系

——雙簧管

——英國管

——抒情雙簧管

——海克爾雙簧管

——大管

——低音大管

——庫塔爾雙簧管

——肖姆雙簧管

單簧管族系

——C、降B、A 調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

——高音降E 調單簧管

——高音D 調單簧管

——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小單簧管

——海克爾單簧管

——木號單簧管

薩克斯管族系

——最高音降E 調薩克斯管

——高音降B 調薩克斯管

(中音降E 調薩克斯管)

——次中音降B 調薩克斯管

——上低音降E 調薩克斯管

(低音降B 調薩克斯管)

——倍低音降E 調薩克斯管

——次倍低音降B 調薩克斯管

銅管樂器組

圓號族系

——自然圓號

——閥鍵圓號

小號族系

——小號

——短號

——巴赫小號

——低音小號

——別辛號

——克拉羅(即克拉里昂)

長號族系

——高音長號

——中音長號

——次中音長號

——低音長號

——次中音—低音長號

——倍低音長號

——次中音閥鍵長號

——低音閥鍵長號

大號族系

——降B 調次中音大號(尤風寧號)

——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E 調低音大號,即降E 調邦巴東號

——降B 調低音大號,即降B 調邦巴東號

——C 調倍低音大號

——海利康大號

——蘇薩大號

薩克斯號族系

——降E(或F)調最高音薩克斯號,同降E 調短號

——降B(或C)調高音薩克斯號,同降B 調短號

——降E(或F)調中音薩克斯號

——降B(或C)調次中音薩克斯號

——降B(或C)調低音薩克斯號,同降B 調次中音大號

——降E(或F)調低音薩克斯號,同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B(或C)調倍低音薩克斯號,略同降B 調低音大號

夫呂號族系

——降E 調高音夫呂號

——降B 調中音夫呂號

——降E(或F)調次中音夫呂號

打擊樂器組

鼓類

——定音鼓

——小鼓

——中鼓

——大鼓

——架子鼓

——鋼鼓

——塔波鼓

——邦戈鼓

——鈴鼓

鈸類

——古鈸

——悶聲鈸

——噝聲鈸

木琴族系

——木琴

——鍾琴

——瑪林巴琴

——宰洛林巴琴

——顫音琴

——玻璃板琴

其他

——管鍾

——三角鐵

——響板

——砂槌

——鞭響器

——刮響器

——樂砧

撥弦樂器組

豎琴族系

——雙級變音豎琴

——威爾士豎琴

——半音豎琴

——雙列弦豎琴

——蘇格蘭豎琴

——齊特爾琴

——撥弦揚琴

——指鍵豎琴

——文藝復興時期豎琴

吉他族系

——西班牙吉他

——夏威夷吉他

——匹克吉他

——低音吉他

——巴拉萊卡

——班杜里亞

——西滕

——吉滕

——維烏埃拉

琉特族系

——琉特

——曼多拉

——曼多林

——安傑利卡......
最好聽的十種樂器分別是
西洋樂器是: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雙簧管,小號,長號,豎琴,木琴,吉他。

民族樂器是:二胡,琵琶,三弦,揚琴,京胡,板胡,月琴,竹笛,洞簫,嗩吶。
世界有哪些著名的樂器?
世界上的樂器太多,因此只列舉10個最著名的,作為代表。

鋼琴。鋼琴是一種鍵盤式樂器,最早起源於17世紀歐洲的教堂,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鋼琴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樂器之一。

管風琴。世界上最大的樂器,高度可達到10米或以上,體積相當於一棟房子。管風琴結構原理與鋼琴類似,彈奏方式也與鋼琴相同。

小提琴。小提琴是一種拉弦式樂器,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是交響樂團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同時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樂器之一,難度超過鋼琴。

二胡。二胡起源於中國唐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之一,其結構原理與小提琴類似,演奏方式與小提琴相同。

小號。現代交響樂團的重要樂器,屬於銅管樂。

吉他。流行音樂和現代管弦樂的重要樂器,屬於拉弦式樂器。

手風琴。手風琴工作原理與管風琴類似,但體積只有書包大小,方便攜帶。

木琴。木琴是一種敲擊類樂器,通過敲擊厚度不同的木板來組成音樂,現代交響樂團的輔助類樂器。

口琴。口琴是世界上最小的樂器,體積僅有一把尺子大小,口琴是通過改變空氣的流動方向來形成不同的聲音。

編鍾。編鍾是世界上最早的樂器,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工作原理與木琴相似,屬於敲擊類樂器。
中國所有樂器圖片和名稱 中國有哪些民族樂器


一、拉弦樂

板胡、二胡、高胡、低胡、歌胡、京胡、雷琴等

二、彈撥樂

琵琶、月琴、大阮、中阮、小阮、秦琴、柳琴、箏、瑟、古琴等

三、打擊樂

木琴、揚琴、各種鼓、鈸、大鑼、小鑼、鑔、木魚、雲鑼、沙錘、銅鈴、缶等

四、吹奏樂

笛子、蕭、嗩吶、壎、海笛、喇叭等
照片里的這種樂器是什麼?
Launchpad是Novation與Ableton合作的專門控制Live的MIDI控制器,它有8x8=64個多彩顏色的按鈕,用於演奏clip,還有橫豎各8個功能按鈕用於演奏場景或自己分配功能。僅有717克重,24毫米薄Launchpad有四種模式:Seesion模式:控制Session視圖的clipMixer模式:控制調音台兩個用戶模式:控制設備和進行管理Launchpad的8x8=64個按鈕都非常大,而且是多彩的LED燈(桔色、綠色和紅色)。在Mixer模式下,按鈕變成了控制音量推子位置的功能,也可以控制聲像、發送、靜音、獨奏、clip停止、准備錄音的功能兩個用戶模式可以將大按鈕變成DJ控制台或者是鼓機打擊墊,且支持Max for Live,便用用戶自己進行深入定製Launchpad可串聯6台在一起功能,使你同時獲得48x8=364個按鈕。你可以讓其中幾個控制場景,其中幾個控制音量,另外幾個控制自定義的參數Launchpad贈送Ableton Live 8 Launchpad Edition,跟完整版Live比稍微有點限 制,對比見此官網 ableton/launchpad國外多家媒體和博客都已經拿到了Launchpad,這個繼AKAI APC40之後的Live控制器,跟APC40和Monome比到底如何?LaunchpadLaunchpad贈送的Live 8 Launchpad Edition軟體跟Live 8有啥區別?簡單來說音軌數、MIDI軌道、Ableton自帶效果器和樂器數量都限 制在8個,樂器插件和效果器數量限 制在4個,輔助通道2個,Session里的場景數只有8個,立體聲音頻輸入/輸出通道也只能有2個。看到了吧?跟Live LE差不多呢,如果你對Live稍微有那麼一點點追求的話,Live 8 Launchpad Edition這個版本是完全沒法用的,這可能也是Launchpad比APC40便宜的原因之一,因為APC40贈送的Live 7 APC40 Edition跟Live 7是幾乎一樣的。8x8=64個按鈕手感如何?手感談不上,因為它們都是沒有力度響應的。盡管Launchpad有Drum Rack模式,但你用這些按鈕輸入鼓音符的時候是沒法控制力度的。這個沒有推子的玩意號稱可以用按鈕來代替推子?我不敢相信!是這樣的,這是Ableton製作的一個功能它可以讓任何MIDI控制器(不限於Launchpad)用按鈕來控制參數變化。在Launchpad上是這么工作的:在Live里選擇你要控制的旋鈕或推子在Launchpad上選擇user 1或user 2模式在Live里進入MIDI Learn模式再次點中你要控制的旋鈕或推子在Launchpad上選擇用哪個按鈕到哪個按鈕來控制Live的這個旋鈕或推子(就是選擇一個范圍)現在你就可以用一串按鈕來當做推子用了,當然你無法平滑的讓推子以最小單位為1來變化,而且你也不能設置每個按鈕之間的單位是多少。user 1或user 2模式是怎麼個意思?user 1模式只能控制音符數值,沒有力度,只有開或關。user 2模式可以發送控制變化信息。默認情況user 1模式可以演奏任何1通道的MIDI音源,在Live里,user 2模式只發送控制信息。user 1模式下每個按鈕控制的音符音高是......
這是什麼樂器?(有圖)
音樹,你搜下看看

⑹ 求架子鼓上每個鼓的名稱。

低音大鼓: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的過高,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鑔:用左腳,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腳掌下腳跟上,腳跟腳掌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可抬的過高或動作緩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

手鑔:用右手,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鑔:用右手,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6)架子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架子鼓省力要訣

當你掌握到正確的姿勢便可開始練習長時間連續擊鼓時的動作了。慢慢地提起手腕,手指不要松開,前臂不要提起。當鼓捧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放鬆手腕。

使手掌及鼓棒向鼓面落下,此時手掌、手指、手腕及前臂要保持放鬆,但姆指及食指仍然輕輕挾著鼓棒。當鼓棒擊到鼓面時,便會回彈到開始時的高度(離鼓面約一吋左右)。

⑺ 架子鼓(打擊樂器)詳細資料大全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或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Crash Cymbal)、一個節奏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當然有時因演奏需要會增設一些如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鍾、音樹,不管增設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槌有木製的鼓棒,由鋼絲製成的鼓刷,由一捆細木條捆成的束棒等。

架子鼓形成於20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鑔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鑔。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默契的合作狀態。

通常來說,架子鼓常與其他樂器共同演奏,但架子鼓亦可以獨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架子鼓(爵士鼓)
  • 外文名 :Jazz Drum kit(Jazz Drum set)
  • 屬性 :現代打擊樂器
  • 組成 :低音鼓、踩鑔、軍鼓、嗵鼓、鑔片
  • 發源地 :美國
  • 類別 :輔助樂器(非獨奏樂器)
歷史沿革,起源,發展,基本構造,演奏技巧,樂器演奏,持棒方法,滾奏,多跳滾奏,樂器保養,社會影響,

歷史沿革

起源

架子鼓起源於美國,它是一套以鼓為主的組合性打擊樂器,由一人演奏,始時專為爵士樂伴奏。「爵士」二字,並非指英國皇室的勛位,而是一名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名字,全名為爵士波·布朗。早期的爵士樂是美國下層黑人們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當這位著名的黑人樂手演奏時,人們常常興奮的高呼「爵士,再來一個!」後來,這種音樂就因這位黑人歌手而得名.習慣上稱做「爵士樂」了。 爵士鼓從外觀上看去哪念就像一排架子上掛著很多鼓,鼓手演奏起來十分神氣、顯眼,抑揚頓挫的立體鼓點鏗鏘動聽。在中國,人們就按它的外型而習慣叫它「架子鼓」,架子鼓的演奏俗稱「打架子鼓」。 最初期的爵士鼓非常簡單,只有大軍鼓、小鼓和軍鑔。人們把大軍鼓立放在地上,架起小鼓,用腳把大鼓踢響,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掛上一片軍鑔。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能歌善舞的黑人從解散的軍隊那裡獲得不少樂器。如大小軍鼓、鈸鑔等,(這些樂器幾乎成了後來爵士樂中的主要樂器)天才的黑人把各類鼓鑔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架子鼓的雛型。他們把大軍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個能鼓動鼓面的踏板。再把小鼓和軍鑔分掛在大鼓的兩邊。這樣,一個人就能同時操縱多件打擊樂器。後來通過發展、改良,慢慢就演化成了現代的架子鼓。隨著爵士樂的不斷發展。鼓手的技術也不斷提高,簡陋的裝置再不能適應樂隊和鼓手的需要,於是就在打擊樂組合中逐漸加入了幾個去掉響弦的小鼓,打起來嗵嗵嗵嗵,與大鼓、小鼓交相呼應十分動聽,後來就以它們發出的聲音命名為「嗵嗵」(TOM—TOM)。中國的習慣叫法為「嗵嗵鼓」,因為嗵搜雀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桶,有的也叫它「桶鼓」。隨著爵士樂的發展,能夠連動的踩鑔也加了進來。直至發展到型制健全、操縱方便、具有兩面大鼓、七八面嗵鼓、八九面吊鑔的世界性打擊樂器了。

發展

架子鼓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舞台樂隊鼓手拋開傳統的鼓譜,而用自由表達的節奏表現其節奏感,現代節奏的萌芽始於此時。美國紐奧良的爵士樂隊和拉格泰姆樂隊的鼓手們使用軍樂隊中的低音大鼓和小鼓,採用一種「雙擊」的演奏技巧,即把低音大鼓和小鼓放在可以相互反擊的位置上,由一人同時用鼓槌的頭部和柄部擊奏。他們根據音樂的不同風格常常作即興演奏,低音大鼓除用鼓槌頭部擊奏外,有時還用柄部擊奏。 1910年至1920年為「拉格泰姆」(Ragtime)時代,其特徵為左手演奏「進行曲」節奏的低音,而右手則演奏以切分音為主的旋律。左右手形成此李漏困起彼落的節奏重音。雖然當時的鼓手們喜歡自由表現,不依鼓譜,但他們能看懂鼓譜,也了解音樂的句法,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鼓的演奏帶入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1920年是「爵士」(Jazz)樂風盛行的高峰,年輕的鼓手們以鼓手獨奏(Drum Solo)為其新的特色,他們在節奏上,技巧上各自創新,爭出風頭。在眾多鼓手中,需懂得「振琴」(Vibes)、「鍾琴」(Bells)、「排鍾」(Chimes)、「定音鼓」(Timpani)等打擊樂器,才配稱為一流的鼓手。 1935年後,鼓手的聲名達到頂點,鼓藝廣泛流行於民眾當中,到處可聽到、見到鼓的演奏。任何的舞台表演都有一番精彩的架子鼓獨奏。一些出名的鼓手甚至擁有自己的樂隊。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斷地、迅速地改變,許多墨守成規者被淘汰。 爵士樂鼓手經常在馬戲、雜耍以及其他一些場合中演奏,由於音樂銜接和音響效果的需要,一大批傳統的打擊樂器和一些新奇的代用打擊樂器被相繼使用,並逐漸成為爵士樂隊專有的打擊樂器。比如「牛鈴」(Cowbells)、「木魚」、「堂鼓」、「銅鼓」、「鍾鈴」以及「洗衣板」等等,都曾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許多打擊樂器後來並沒有成為架子鼓中的標准樂器,在20世紀20年代,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改良了。比如,中國的堂鼓則被一種能夠調制音調高低的桶鼓所代替。 踩鑔出現於1927年,它是由一種叫「索克」(Sock)的手握式雙鑔演變而來。這種鑔不但可用腳踏奏,同時還可以用手槌演奏,這樣,演奏者可以奏出生動、活潑、多變的音響效果,因此,現已成為架子鼓中不可缺少的一件樂器。 20世紀50世代,鼓的獨奏(Solo)被視為典範。其中包括手鼓(Finger — drumming)。其基本技巧是右手棒擊大銅鈸(Ride — Cymbal)以維系拍子;腳踩鑔(俗稱高帽High — Hat)則穩定地擊於空拍(Off — Beat),右腳踏重音於大鼓,左手棒擊小鼓於次重音,可擊打皮面或框線。作為一名現代架子鼓手,除能獨奏外,還應有能力與樂隊配合以及進行各種舞台表演。 20世紀50至60年代,由於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搖滾樂的興起,除一些奇特的打擊樂器如「邦戈鼓」(Bongos)等,雙低音地鼓已在爵士樂隊中普遍使用。桶鼓的數量也增加到七個或更多。同時,一些傳統的打擊樂器,如「牛鈴」等也被重新啟用。 20世紀中期,搖滾樂(Rock)在美國風靡起來,旋即在世界掀起強勁的旋風,由於架子鼓變化多端的節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藝,迅即成為搖滾樂中不可缺少的組合型打擊樂器了。搖滾樂以它強烈金屬的音響和豐富多變的節奏,使人產生音的搖晃滾動感覺,特別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在中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娛性的音樂開始有所要求。搖滾樂、通俗歌曲逐漸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架子鼓亦屬熱門樂器,尤其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

基本構造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軍鼓、嗵鼓、鑔片所組成。 低音大鼓 (Bass drum) 單槌頭用右腳演奏,雙錘頭左右 *** 替演奏,有點踏法和墊踏法等多種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頻音色,用於突出律動和切口。演奏時和軍鼓、踩鑔組成基本節奏框架,不同的力度和頻率可以表達不同的律動風格。是爵士鼓中最核心的部分。 踩鑔 (Hi-hat) 通常用左腳和右手演奏,有時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中有開鑔和閉鑔兩種主要音色,閉鑔時多用於打拍子和裝飾律動,開鑔時則用於渲染和切口。在幾乎所有風格中都很常用。 嗵鼓(Tom Drum) 左右手交替演奏。一般有三或四個音高由高到低的嗵鼓。因為音高明顯,在演奏中常用於配合其他樂器音高、華彩部分或為律動增加旋律性。 軍鼓 (Snare drum) 一般為左手演奏,在內容復雜多變和solo獨奏時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有非常多的打擊方式和打擊位置,以邊擊和平擊為主,有些鼓手用右手作為常用手。在爵士鼓中作為最主要的中頻音色,決定著整套鼓的風格,在演奏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 疊音鑔/叮叮鑔( Ride) 通常用右手演奏,演奏中用於固定拍子和渲染氣氛。鑔面音色清脆,鑔帽音色明亮。在爵士風格演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吊鑔( Crash Cymbal 左右手交替演奏,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在渲染輕柔氣氛時用槌頭輕點鑔面。

演奏技巧

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小鼓在第三間,1桶鼓在第四間,2桶鼓在第四線,落地鼓在第二間,大立鑔分別記在上加二間和上加一線,踩鑔寫在下加一間和上加一間。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需要去調定選擇。五線譜的五條線,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五線譜的四個間,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五鼓:底鼓,軍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別在的位置為:下加一間,第三線,第四間,第三間,第一間。三鑔:吊鑔,節奏鑔(叮叮鑔),踩鑔。踩鑔有三種擊打方式:用腳踩踩鑔,手擊閉合踩鑔,手擊開鑔音。

樂器演奏

小鼓擊奏法 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鑔,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於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並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在鼓面後,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於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厘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後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踩鑔踏奏法 踩鑔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嗵鼓擊奏法 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

持棒方法

在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種方式。它們影響著手與鼓棒間的一慣性,最重要的兩大觀念,就是鼓棒的控制與鼓棒的揮動。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樣,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無名指與小拇指自然並攏輕貼在後面,不要影響棒的運動,兩手手心相對,注意雙手的對稱與平衡,鼓棒敲擊點要相對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種腕法演奏。 2、標準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夾住距離鼓棒棒尾端約三分之一的地方,並擱在無名指與小拇指半握後的關節上,食指與中指自然彎曲,整個手形呈半握拳狀。掌心向內。以虎口拇指持棒,並以無名指與小拇指將棒托住,兩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轉力量打擊。此種腕法主要用於演奏小軍鼓,以及架子鼓奏法。 3、扣腕式:持棒與直腕式大致相同,但雙手要向內翻一下,使手心朝下,兩鼓棒集中於敲擊點上,兩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瑪琳巴琴、鋼片琴、架子鼓以及室內演奏小軍鼓等均用此腕法。 不論何種方式控制鼓棒,均須靈活運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雙手與鼓棒成為一體,自然地運動鼓棒,輕松自如。

滾奏

方法通過控制鼓追均勻密集的擊奏形成一定的速度才稱之為滾奏。(滾奏的概念在國外一些教材上對滾奏的解釋是單擊和復擊通稱滾奏,但要求了單擊的速度和復擊的速度,有些則分開論述,但到最後還是一個速度問題。)加強單擊和復擊練習是滾奏得以實現基礎。滾奏並不是完全的腕子,有時手指也能起到很大輔助作用,甚至有時手指的功勞更多。但是在雙跳滾奏、單跳滾奏中,僅憑手腕控制也是可行的(加上手指可以更省力些)。 國際性的敲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PAS)所歸納的四十式軍鼓基本功(PAS 40 Essential Snare Drum Rudiments)詳盡列出了不同種類的滾奏,好讓鼓手能更有系統地加強對鼓捧的掌握和熟練度。

多跳滾奏

這種演奏方法是靠手腕的控制及鼓皮的反彈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技巧是表面上看很簡單其實很難練習的,開始先用你的鼓錘在鼓皮上反復彈跳,然後要做到均勻,且在不同的演奏中還有很多連音的技巧,可不是想來的這么簡單。練習方法正確速度要慢,要求每一下要讓鼓錘充分的在鼓面上彈擊並控制好鼓追的彈跳高度直至停止,再換另一隻手進行相同的練習(這里說的是對稱式,標準式道理相同),尋找鼓槌在鼓面彈擊的感覺。練習到多次連續敲擊時要有腕子控制的配合。最好有有老師的演示、教導,一定要做到力度均勻和節奏穩定。

樂器保養

確保固定 在裝鼓之前把鼓的零件都擦拭一下。如汗水,清水,啤酒或其它的液體都可以縮短鼓的壽命。手上出的油會對鑔片表面起到侵蝕作用,會使鑔片失去光澤。在裝或拆鼓的時候,其實只要用毛巾把它們擦拭一下就好了,這就能對它們有保護作用。檢查所有的零件確保它們都上的很好,需要時常更換鑔墊,確保固定鑔片的鏍絲能很好的擰在鑔架上。 踩鑔架子以及踩槌的踏板這些需要經常運動的地方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潤滑油,讓它們保持很好的運動。如果有些彈簧出現了刺耳的「吱呀」的聲音,那麼就要把它們換掉。 鼓皮保養 讓鼓皮保持彈性 「下鼓皮」一般都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是「上鼓皮」就不一定了。如果可能,建議能經常更換「上鼓皮」以保持其彈性和良好的手感。經常使用破舊不堪的鼓皮不但沒有音色而言,同時還會把手感毀掉。

社會影響

在樂隊中鼓手掌握著樂曲的速度和節奏等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爵士樂中,鼓手特別需要與其他樂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狀態,比如「切奏」時鼓手的干凈利落就在其中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另外在爵士樂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體現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架子鼓的出現,讓音樂變得更加豐富飽滿,一個好的鼓段編配,能夠讓音樂本身更具感染力,更加充滿力量,再加上架子鼓本身可以以獨奏的形式表現音樂的樂器,所以就音樂而言,架子鼓也是一種越來越不可忽略的樂器。

⑻ 架子鼓 誰能告訴我圖中都叫什麼名字圖片標注

1、架子鼓部位名稱: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軍鼓、嗵鼓、吊鑔、疊音鑔/叮叮鑔所組成。

(1)低音大鼓 (Bass drum)

單槌頭用右腳演奏,雙錘頭左右腳交替演奏,有點踏法和墊踏法等多種踩踏方法。是爵士鼓中主要的低頻音色,用於突出律動和切口。演奏時和軍鼓、踩鑔組成基本節奏框架,不同的力度和頻率可以表達不同的律動風格。是爵士鼓中最核心的部分。

(2)踩鑔 (Hi-hat)

通常用左腳和右手演奏,有時左右手交替演奏。演奏中有開鑔和閉鑔兩種主要音色,閉鑔時多用於打拍子和裝飾律動,開鑔時則用於渲染和切口。在幾乎所有風格中都很常用。

(3)嗵鼓(Tom Drum)

左右手交替演奏。一般有三或四個音高由高到低的嗵鼓。因為音高明顯,在演奏中常用於配合其他樂器音高、華彩部分或為律動增加旋律性。

(4)軍鼓 (Snare drum)

一般為左手演奏,在內容復雜多變和solo獨奏時左右手一起或交替演奏,有非常多的打擊方式和打擊位置,以邊擊和平擊為主,有些鼓手用右手作為常用手。在爵士鼓中作為最主要的中頻音色,決定著整套鼓的風格,在演奏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頻率。

(5)疊音鑔/叮叮鑔(Ride)

通常用右手演奏,演奏中用於固定拍子和渲染氣氛。鑔面音色清脆,鑔帽音色明亮。在爵士風格演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吊鑔(Crash Cymbal)

左右手交替演奏,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通常和低音鼓一起演奏。在渲染輕柔氣氛時用槌頭輕點鑔面。

(8)架子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架子鼓的保養方法:

1、確保固定

在裝鼓之前把鼓的零件都擦拭一下。如汗水,清水,啤酒或其它的液體都可以縮短鼓的壽命。手上出的油會對鑔片表面起到侵蝕作用,會使鑔片失去光澤。

在裝或拆鼓的時候,其實只要用毛巾把它們擦拭一下就好了,這就能對它們有保護作用。檢查所有的零件確保它們都上的很好,需要時常更換鑔墊,確保固定鑔片的鏍絲能很好的擰在鑔架上。

踩鑔架子以及踩槌的踏板這些需要經常運動的地方要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潤滑油,讓它們保持很好的運動。如果有些彈簧出現了刺耳的「吱呀」的聲音,那麼就要把它們換掉。

2、鼓皮保養:讓鼓皮保持彈性

「下鼓皮」一般都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但是「上鼓皮」就不一定了。如果可能,建議能經常更換「上鼓皮」以保持其彈性和良好的手感。經常使用破舊不堪的鼓皮不但沒有音色而言,同時還會把手感毀掉。

⑼ 爵士鼓的構造

它體現的是和樂隊中的吉他
、鍵盤
、貝司以及主唱的配合
,是樂隊中的節奏樂器
,固定了音樂的速度
、動力和樂曲的結構
,人們可以這樣說
:鼓手是樂隊的指揮
架子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無音高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Bass
Drum,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以上嗵嗵鼓(Tom-Tom
Drum)、一個或兩個吊鑔(Ride
Cymbal)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鑔(Hi-Hat)等部分組成。鼓手用鼓錘擊打各部件使其發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錘有兩種,一種是木製的鼓棒,另外一種是由鋼絲製成的鋼絲刷。
架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鑔、小軍鼓、桶子鼓(3-7個)、吊鑔(2-4面)所組成。
低音大鼓:用右腳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擊時腳腕和腳掌鬆弛自然,腳隨踏板上下運動,腳掌不要抬的過高,除連續演奏重音外,腳跟不要離開踏板。
踩鑔:用左腳,預備演奏時提起左腳跟,開始演奏時腳跟下腳掌上,腳掌下腳跟上,腳跟腳掌運動必須自然跟隨踏不板,可抬的過高或動作緩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進行演奏。
手鑔:用右手,在踩鑔上採用直扣式敲擊各種節奏。
吊鑔:用右手,是代替手鑔演奏各種節奏,採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頭敲鑔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強烈氣氛時,用槌桿敲擊鑔的邊沿處。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⑽ 架子鼓的規格型號都有哪些

架子鼓又稱爵士鼓,它形成於本世紀40年代,它包含著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音色的手擊樂器和腳擊樂器。手擊樂器有小鼓、嗵鼓、吊釵等,腳擊樂器有大鼓、踩釵。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奏的需要、可隨時增減附加打擊樂器。
架子鼓是用以演奏「搖滾」、「扭擺」及「爵士音樂」的打擊樂器,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節奏類型,如迪斯克、倫巴、探戈、桑巴、恰、波菜羅等節奏。這些節奏型氣紛強烈、節奏鮮明,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
1.架子鼓的組成
架子鼓是由許多鼓和釵有機地組合而成,常見的有五頭鼓、七頭鼓和九頭鼓。下面以五頭鼓為例加以說明;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釵(HH)大中立釵(CC)。
2.架子鼓的記譜
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小鼓在第三間,耳鼓Ⅰ在第四間,耳鼓Ⅱ在第四線,大嗵鼓在第二間,大立釵分別別記在上加一間,踩釵寫在下加一間薯喊亮。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需要去調定選擇。
3.演奏基本方法
(1)小鼓擊奏法: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於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並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內側,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數寬在鼓面後,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於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厘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後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2)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3)踩釵踏奏法: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4)嗵鼓擊奏法: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滲伏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
http://blog.sina.com.cn/u/49cab09b010003we
這就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