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蕭愻的畫圖片多少錢一平尺
擴展閱讀
舍棄的圖片唯美 2025-08-18 23:26:41
ps怎麼把圖片部分去除掉 2025-08-18 23:20:07

蕭愻的畫圖片多少錢一平尺

發布時間: 2023-03-29 01:10:33

A. 《深山藏古寺》怎樣用畫表現出來

1、可以這樣表現: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鍾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著水倒進桶里。僅這么一個挑水的老和空唯尚,就把「深山藏古拆者寺」表現得含蓄深邃淋離盡致:和尚挑水,不是澆菜煮飯,就是洗衣漿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紀老邁,還得自己挑水,可見寺之破敗,可見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畫面盡管看不到寺,觀者卻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

2、應該運用「旁敲側畫」、曲徑通幽的側向思維,以和尚挑水的新穎角度來表現主題。讓人知道山上有古斗御培寺,但古寺又被「藏」了起來。

擴展內容:

宋徽宗趙佶喜愛書畫,創建並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畫院。這位昏君兼傑出書畫家開設畫學,親自授課,建立考試制度,親自出題批卷,培養繪畫人才,開創了一代畫風。當時畫院的考試標準是:筆意俱全。有一次考試,他出的題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全詩如下:

《深山藏古寺》

登臨古寺前,小草何芊芊。

雲霧山間繞,孤峰聳碧天。

野花紅爛漫,茫茫樹生煙。

日落余暉後,聲聲響杜鵑。

B. 1918年民國時期的茂盛畫的花鳥畫花鳥有嗎

來源多方的繪畫風格
與延續院畫風格的花鳥畫相比,京城畫壇的花鳥畫風來源多方。有的採用八大的疏放畫風;有的創作融陳淳、徐渭於一體;有的借鑒海派雅俗共賞之妙,並富於金石趣味;還有的繼承李鱓、華嵒等揚州八怪的意趣。
蕭愻(1883-1944),字謙中,號大龍山樵,一作龍樵,安徽安慶人。早年隨同鄉姜筠、陳昔凡學畫。「後姜筠赴京師供職,兼開館賣畫,蕭愻乃以弟子隨從」。山水似姜筠,並多為其代筆。曾出遊西南、東北名勝,行萬里路,開闊藝術視野。1920年蕭愻「復回北京,見展覽會中石濤、半千、瞿山畫,氣韻雄厚,遂一舍舊習,自創一格,用筆蒼厚,設色濃重」,實施「中年變法」,自成一派,其藝術創作以山水為多,與京派其他畫家進行合作時,兼有合作花鳥畫的作品。

蕭愻《松芝圖》紙本設色 90.2╳35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幅《松芝圖》為祝壽之作。款署「戊寅(1938)四月。蕭愻」鈐「龍山蕭愻」白文印。又題「博岩仁兄將此以壽,晴蓀先生五十大慶。蕭愻再紀之。」鈐「謙中」朱文印。畫面左下角鈐「龍樵壬申五十歲」朱文印。蕭愻畫松深受梅清影響,他曾說「畫松形式要古拙,梅淵公畫松,論者稱為神品,學者參看淵公之畫,自有進益。」
王雲(1888—1934)江西豐城人。字夢白,號破齋、罵齋、彡溪漁隱、彡道人。隨父流寓到浙江衢州,於上海學商,不久就放棄了。學畫得黃山壽、任伯年、吳昌碩指授。來平後得以博覽宋元舊跡及近代名作,得金城推薦,任北京司法部錄事。陳師曾勸其改畫李鱓、華喦。入中國畫學研究會,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為人率真有風骨,姚華作《王夢白小傳》,贊其為「樹風骨,尚意氣、甘窮困不悔者」。
曾洞滾凳有親歷者回憶,王夢白「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畫壇上是位名震京師的大畫家,那時他的聲望比齊白石、陳師曾還高」。惜其英年早逝,畫名漸湮。

王雲《猴圖》紙本設色 125×66.5厘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王雲喜畫猴,他筆下的猴多以濃淡墨干筆表現猿猴蓬鬆的皮毛,細筆勾勒猿猴的面部與手爪,顯示其靈動。此圖以老辣的線條、迅急的用筆繪出古藤纏繞的老樹,畫面正中,一隻母猴背負小猴在松枝上行進,盡顯母獸對幼兒的愛護之情。其餘的猿猴或攀爬藤蔓,或蹲坐休憩,有動有靜,作品內容豐富,繁而不亂。畫面一角鈐「王雲」白文印。

王雲《花卉成扇》紙本水墨 徑30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水墨牡丹。淡墨勾花頭,重墨寫莖,濃淡墨畫葉片,重墨勾葉筋、花蕊。與《絲瓜昆蟲》相比,筆墨更為松活,風格更近陳白陽。上題「一春花信幾曾探,又值清明三月三。木筆山茶都過了,牡丹鮮艷數江南。夢白並題。」扇面背面題寫詩詞,年款為甲戌(1934)。
徐宗浩(1880—1957)字養吾,號石雪,江蘇武進(今常州)人,久居北京。善畫山水、花鳥,工篆刻,書法趙孟頫。1920年與金城、周肇祥等人組中國畫學研究會,1926年金城逝世後,金開藩另立「湖社」。中國畫學研究會由周肇祥任會長,徐宗浩任副會長。晚年被聘為文史館館員,歿後家人遵照遺囑,將其所藏書畫精品悉數捐公。著有《石雪齋詩稿》、《竹譜》等,「所題畫竹詩千餘首無一雷同」。

徐宗浩《松菊圖》紙本設色 103×3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蒼松黃菊。一株蒼松斜伸,占據畫面一側。與松樹的傾斜方向相反的是松後的一塊巨石,巨石後是呈臨風浥露之姿的黃菊。松干粗壯虯曲,結疤似松鱗,松針密置;菊花花莖勁挺,金英傲霜,菊葉以青色寫就,更添風雅之致。署款「樂山仁兄大雅鑒,石雪居士徐宗浩寫。」鈐「宗浩長壽」白文印。
汪溶(1896—1972)字慎生,號滿川村人,安徽歙縣人,備液生於浙江蘭溪。1913年赴上海謀生。1924年赴京。納旅1934年起於京華美術專科學校、輔仁大學美術系、北平師范大學工藝系任教。1954年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中國畫院畫師、院委。擅長寫意花鳥畫,師法華新羅。早年於京津、濟南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汪溶《蘆鴨圖》紙本設色 47×27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水中蘆鴨。畫面中心偏下方,兩只悠閑的蘆鴨正在鳧水,河水清澈,水中擺動的鴨掌清晰可見,在平靜的水面攪起層層水波。蘆鴨身後是隨風飄盪的蘆葦和空茫的水岸。圖中的蘆鴨以深淺墨寫就,蘆葦以濃墨畫出,幾筆濃淡墨橫掃表現風中蘆葦,蘆葦後方以淡赭色暈染出一片坡岸,渲染出夕陽余暉中蘆鴨晚渡的田園景緻。上題「夕陽無限好,家鳧帶浪歸。蘆花風颯上,煙靄自依稀。慎生題並畫」。
此作尤為難得的是,詩堂上張伯英的題詩「秋水芙蓉老,秋風霜葉紅。雙鳧溪上宿,無意慕春風。子才仁兄正,辛巳(1941)冬,伯英」,鈐「張勺圃」白文印。此行楷書,融合北碑之勢與行書之流暢。
顏伯龍(1898—1954)名雲霖,字伯龍(以字行),號長白布衣。吉林人,居北京,師法王雲。工花卉翎毛,取法錢選、王淵、華嵒、惲壽平。繪畫注重寫生,畫風清雅秀逸。在當時與王雪濤、汪慎生、邱石冥齊名。顏伯龍曾說「要研究我的畫,須先研究透新羅山人的畫。」
顏伯龍《花鳥》紙本設色 136×33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畫作兼工帶寫,繪柳樹、月季及禽鳥。畫面上方柳條倒掛,葉片似碧綠絲絛;月季正值花期,花朵茂盛嬌艷,蓓蕾如星;柳枝上三隻姿態各異的小鳥正在歇息,全圖筆法松活,色彩嬌艷,翎毛刻畫細致。上題「十日紅簾不上鉤,雨聲滴碎管弦樓。梨花已老春將去,愁白三公一夜頭。戊辰(1928)夏,伯龍子寫。」鈐「長白布衣」白文印。
顏伯龍《花鳥成扇》紙本設色 徑30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松樹、紫藤,麻雀、紅羽鳥。扇面小雖,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工寫結合。松樹、紫藤安排在扇面的下方,鳥兒停駐其上,唯有一隻小麻雀從遠處飛來,為其他鳥兒所矚目。兩只紅羽鳥,筆法工緻,色彩艷麗,位於扇面的中心,引人注目。署款「庚辰(1940)秋,顏伯龍。」鈐「伯龍」朱文印。
曹克家(1906-1979),又名汝賢,北京人。1924年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師范染織科畢業,1933年國立北平藝專國畫系畢業。解放後,曾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後任輕工業部工藝美術公司創作員。著有《怎樣畫貓》。
曹克家《觀望》紙本設色 101.3×32.9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圖繪貓、石和花卉。一隻頑皮可愛的黑白花色的幼貓在巨石之下觀望飛來的飛蛾,巨石上下黃菊與海棠盛開。上題「觀望。曹汝賢畫貓,半丁補寫秋花、飛蛾、壽石。」鈐「山陰道人」白文印、「山陰陳年」白文印、「半丁合作」朱文印。曹克家對貓觀察細微,在其《怎樣畫貓》一書中,他談到自己畫貓最注重刻畫眼睛,「可以說貓的動、靜完全決定於眼睛。或有人問:畫背面看不見眼睛的貓怎樣決定一切?背面的貓雖然看不見眼睛,但是內在確實有它的兩隻眼睛存在,並且起著它注視的作用。故此我們在起稿之先扔須按照貓的意識所在和企圖方向假定它的眼睛位置,然後再畫其他部分。如此畫出來的貓雖無眼睛,但是神有所注自能生動。」了畫出綿軟的貓毛,他極其講究作畫的用筆的方法和工具。因此他筆下的貓刻畫細膩、生動傳神、富有情趣、惹人喜愛。畫貓時,他先以濃淡色渲染出身體的結構,然後用破筆層層繪成。
(連載)
倪葭
2004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供職於首都博物館,現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典藏部副主任。
主要從事美術學、博物館學研究。因多年從事博物館藏品管理與研究工作,所以選擇京派繪畫作為研究重點;在博物館學中側重藏品科學管理及文創衍生品的研究。已出版專著二部,發表論文近五十篇。
負責2015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京派繪畫研究》(2015-2017年度)課題。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打開騰訊新聞,閱讀體驗更好
血糖7.0以上,飯後一個習慣,血糖高連夜改善!
廣告
長興
打開
騰訊新聞
參與討論
血糖7.0以上,飯後一個習慣,血糖高連夜改善!
廣告
長興

C.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其代表人物都有誰

在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古代,那個時候並不能夠用手機和相機來定格美好的瞬間,於是文人墨客就通過畫筆和紙張來展示出大好的河山。通過筆墨將自然界的美景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臨摹下來,這也被稱之為山水畫,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類別。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卻不是以寫實為主,更多的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並且通過有限的面積將自然界當中縱橫千里的空間感表現出來。中國的山水畫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在其中也有一些比較著名的畫家。

三、張宏

張宏是明代時期的畫家,而他最為主要的成就就是將中國的山水畫帶到了另一個高度。而在這個時期,山水畫也成為了畫壇當中的主流。在張宏筆下的畫作十分的頌野跡有意境,有動靜的結合,虛實的配合,而且能夠感覺到情感。

D. 人物配山水畫

近代著名山水畫家蕭愻:
黃賓虹曾在《虹廬畫談》中論曰:「石濤專用拖泥帶水 皴,實乃師法古人積墨、破墨之秘。從來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開其光,米元章父子繼之,至梅道人(吳鎮)守而弗失,石濤全在墨法力爭上游。」黃老深悟畫理,箴言道出繪畫自古承傳墨法之真諦。而素有「龍山鳳水」之稱的皖江安慶,自古就是「人傑地靈,天寶物華」之福地。所出歷代書畫名家不計其數,宋代李龍眠(公麟)、清之鄧完白(石如)等,皆可說是橫亘古今的書畫巨擘。而延至清末,邑處畫人蕭愻,便是位「獨具門派,開皖江一代畫風的一位最為傑出的畫壇人物。」其「標新立異」的藝術思想,使他成為「離皖越京」後最具影響力的皖省畫家之一。
蕭愻(1883—1944),字謙中,號龍樵,安徽懷寧人,精畫山水。兼能詩文書法,好鑒賞古跡名畫。
謙中自幼聰穎過人,所見名畫凡過其目,皆可背臨以達形似。畫初隨皖省名家姜筠(姜筠出身舉人,黃賓虹對其畫有「左青暉而右麓台」之贊,足見評價之高),乃悟畫中用筆之奧,畫風很快追逼肖乃師,並常為其代筆,筆墨亂真幾無人識出。後覺姜畫苛刻無境,遂晌茄棄之入外遍訪名師益友。38歲步入京城,得識眾多畫壇巨匠,如齊白石、溥心畲、陳半丁、胡佩衡等,相交甚篤且常聚切磋技藝。由櫻斗於蕭愻畫風獨特,才氣逼人,故深得諸師友之嘉譽。後有幸在一些資深的大藏家手中見到過不少精罕珍貴的古代書畫名跡,眼界為之大開。其中尤痴迷石濤、龔賢的繪畫筆墨,涉獵研悟也最深。由於其「博歷深、見識多、交之廣」,故使他早已藏於內心的藝術才華得以泄發。尤其在他大量獲觀苦瓜、半千的筆墨造詣後,其思想已完全融入了一個全新的墨彩世界。
蕭愻存世畫品,早年受蒙師姜筠的畫風影響,不少作品顯得密布拘謹。而此幀作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的山水墨本精品,可說是早已擺脫了筠法筆墨之樊籬。大氣精整之完美構圖,凸兀出一派幽深茂密之山林氣象,彷彿讓人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故可斷言,該幀山水乃是先生入京後,深悟「苦瓜、半千」筆墨的一幅精湛力作,世贊「黑蕭」之名不為虛也!

陳半丁(1876-1970)名年,又作半叟、半痴,以字行,又字靜山、靜廬,號鑒湖釣徒、竹環居士、稽山半老、竹環齋主人、半野老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自幼酷愛詩文書畫。1894年赴上海謀生,結識任頤,並成為吳昌碩的入室弟子。1906年至北京,任職於北京大學圖書館。1931年被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享譽頗盛,筆潤甚至在齊白石之上。1956年舉辦個人畫展。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畫研究會會長、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第三屆中國文聯委員等職。出版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

張鐵石,字樹洲:祖籍山東東阿人。一九六九年出生在書香世家。自幼隨父學習書畫,潛心臨摹芥子園畫譜和傳統名畫,十二歲拜地方名士張鶴聲先生學習山水畫技法,由明入手,直追宋元,於清初石濤歸又拜山東著名山水畫家解維礎先生為師,主攻山水畫創作,得到了山東著名書畫家郭志光先生,韓慶生先生地諄諄教導。總結多年的寫生體會,結合當代大師地創作經驗,逐步形成了以表現緗西張家界景觀為主題的結構嚴謹、氣韻生動、格調高雅、筆墨靈透的藝術形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畫展,部分作品被外交部作為禮品使用,被中南海、榮寶齋收藏,作品傳入日本、韓國、新家坡等國家。

任頤((任伯年)1839-1896),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蕭山城廂鎮人。其父善畫肖像,任頤自幼隨之習畫。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均有扎實功底,尤以人物畫見長,他在十餘歲時即能勾勒出來訪者容貌,使人見其畫如見其人。
任頤(任伯年)是近代傑出畫家。字伯年,號小樓,浙江山陰人,因此他的畫署款多寫"山陰任頤"。任伯年的繪畫題材廣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鳥無不擅長。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主題突出,疏中有密,虛實相間,濃淡相生,富有詩情畫意,清新流暢是他的獨特風格。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於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表現出來,著墨不多而意境深遠。其線條簡練沉著,有力瀟灑。他常畫鍾馗,他筆下的鍾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鳥畫,總是把花與鳥連在一起,禽鳥顯得很突出,花卉有時只作背景,整個畫面充滿了詩的意境。 張大千的山水中的人物較多,徐悲鴻的弟子楊之宴頌察光是現代著名人物畫家,他們的你都可以去看一下

E.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口號是提倡風雅保存國粹

中國畫學研究會的口號是提倡風雅保存國粹是正確的。

中國畫學研究會:中國畫學研究會於1920年5月成立,由金城、周肇祥、賀良朴、陳師曾、陳漢第、蕭愻、徐宗浩、徐燕蓀、吳鏡汀、陶瑢等二十餘人發起,得前大總統徐世昌支持,批准將日本退還庚子賠款的一部份用於開辦中國畫學研究會。

中國畫學特點

1、文人性。中國傳統藝術形態中,有原始美術、民間美術,但是形成主流的卻是文人介入之後形成的筆墨文化形態,即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國畫,陳師曾將筆墨寫意的這部分稱為文人畫。

2、詩性,是中國畫的重要標准,這也是中國畫的第二個特點。在論述詩性之前,還是有必要重申一下文人性這一特點。縱觀中國畫史,歷代大師無一不是文化人,包括王冕這樣放牛的孩子,也努力先把自己變成文人再成為大家。齊白石出身貧苦,當過木匠,自學繪畫。

3、筆墨性,這也是與西方繪畫迥異的。西洋畫畫色彩、畫造型、畫明暗、畫解剖、畫結構、畫透視。西洋人認為你並沒有超過油畫,從這些元素看確實沒超過油畫。所有「重大題材」用油畫都能畫出來。

F. 近代山水畫家有哪些

近代著名山水畫家蕭愻:
黃賓虹曾在《虹廬畫談》中論曰:「石濤專用拖泥帶水 皴,實乃師法古人積墨、破墨之秘。從來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開其光,米元章父子繼之,至梅道人(吳鎮)守而弗失,石濤全在墨法力爭上游。」黃老深悟畫理,箴言道出繪畫自古承傳墨法之真諦。而素有「龍山鳳水」之稱的皖江安慶,自古就是「人傑地靈,天寶物華」之福地。所出歷代書畫名家不計其數,宋代李龍眠(公麟)、清之鄧完白(石如)等,皆可說是橫亘古今的書畫巨擘。而延至清末,邑處畫人蕭愻,便是位「獨具門派,開皖江一代畫風的一位最為傑出的畫壇人物。」其「標新立異」的藝術思想,使他成為「離皖越京」後最具影響力的皖省畫家之一。
蕭愻(1883—1944),字謙中,號龍樵,安徽懷寧人,精畫山水。兼能詩文書法,好鑒賞古跡名畫。
謙中自幼聰穎過人,所見名畫凡過其目,皆可背臨以達形似。畫初隨皖省名家姜筠(姜筠出身舉人,黃賓虹對其畫有「左青暉而右麓台」之贊,足見評價之高),乃悟畫中用筆之奧,畫風很快追逼肖乃師,並常為其代筆,筆墨亂真幾無人識出。後覺姜畫苛刻無境,遂棄之入外遍訪名師益友。38歲步入京城,得識眾多畫壇巨匠,如齊白石、溥心畲、陳半丁、胡佩衡等,相交甚篤且常聚切磋技藝。由於蕭愻畫風獨特,才氣逼人,故深得諸師友之嘉譽。後有幸在一些資深的大藏家手中見到過不少精罕珍貴的古代書畫名跡,眼界為之大開。其中尤痴迷石濤、龔賢的繪畫筆墨,涉獵研悟也最深。由於其「博歷深、見識多、交之廣」,故使他早已藏於內心的藝術才華得以泄發。尤其在他大量獲觀苦瓜、半千的筆墨造詣後,其思想已完全融入了一個全新的墨彩世界。
蕭愻存世畫品,早年受蒙師姜筠的畫風影響,不少作品顯得密布拘謹。而此幀作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的山水墨本精品,可說是早已擺脫了筠法筆墨之樊籬。大氣精整之完美構圖,凸兀出一派幽深茂密之山林氣象,彷彿讓人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故可斷言,該幀山水乃是先生入京後,深悟「苦瓜、半千」筆墨的一幅精湛力作,世贊「黑蕭」之名不為虛也!

陳半丁(1876-1970)名年,又作半叟、半痴,以字行,又字靜山、靜廬,號鑒湖釣徒、竹環居士、稽山半老、竹環齋主人、半野老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自幼酷愛詩文書畫。1894年赴上海謀生,結識任頤,並成為吳昌碩的入室弟子。1906年至北京,任職於北京大學圖書館。1931年被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享譽頗盛,筆潤甚至在齊白石之上。1956年舉辦個人畫展。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畫研究會會長、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第三屆中國文聯委員等職。出版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仿李銀畫譜》。

張鐵石,字樹洲:祖籍山東東阿人。一九六九年出生在書香世家。自幼隨父學習書畫,潛心臨摹芥子園畫譜和傳統名畫,十二歲拜地方名士張鶴聲先生學習山水畫技法,由明入手,直追宋元,於清初石濤歸又拜山東著名山水畫家解維礎先生為師,主攻山水畫創作,得到了山東著名書畫家郭志光先生,韓慶生先生地諄諄教導。總結多年的寫生體會,結合當代大師地創作經驗,逐步形成了以表現緗西張家界景觀為主題的結構嚴謹、氣韻生動、格調高雅、筆墨靈透的藝術形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畫展,部分作品被外交部作為禮品使用,被中南海、榮寶齋收藏,作品傳入日本、韓國、新家坡等國家。

任頤((任伯年)1839-1896),初名潤,字伯年,一字次遠,號小樓(亦作曉樓),蕭山城廂鎮人。其父善畫肖像,任頤自幼隨之習畫。人物、山水備宴、花卉、翎毛等均有扎實功底,尤以人物畫見長,他在十餘歲時即能勾勒出來訪者容貌,使人見其畫如見其人。
任頤(任伯年)是近代傑出畫家。字伯年,號小樓,浙江山陰人,因此他的畫署款多寫"山陰任頤"。任伯年的繪畫題材廣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鳥無不擅長。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主題突出,疏中有密,虛實相間,濃淡相生,富有詩情畫意,清新流暢是他的獨特風格。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於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表現出來,著墨不多而意境深遠。其線條簡練沉著,有力瀟灑。他常畫鍾馗,他筆下的鍾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鳥畫,總是把花與鳥連在一起,禽鳥顯得很突出,擾粗花卉有時只作背景,整個畫面充滿了詩的意境。

G. 近代國畫大師現在大師

按照畫家的藝術成就與在美術史上的影響來劃分,可分為鼻祖、大師、大家、著名畫家、知名畫家、普通畫家六個階層。
所謂鼻祖就是源頭的創始者,例如唐代的王維開水墨之源,李思訓父子開北宗之源,五代的董巨開南宗之源,徐熙黃荃開花鳥畫之源,他們可稱為鼻祖。
所謂大師就是在歷史上對於繪畫開拓發展的起承轉合以及在繪畫遲耐創作與理論領域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如五代荊浩、關仝,宋的范寬、李成、郭熙,南宋四家碼寬春,元四家,明代四家、徐渭、董其昌,清四僧等等,以及近、現代的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潘天壽、徐悲鴻、林風眠等,他們可稱為大師。
所謂大家就是有著巨大的藝術成就並對於所處的時代有著巨大影響的人,例如近現代的潘玉良、張大千、劉海粟、黃秋園、陸儼少、傅抱石、李苦禪、.蔣兆和、石魯,還有當代的黃胄、劉文西巧握、范增、吳冠中、賈又福、何家英等等,他們可稱為大家。
至於後三個階層的畫家,綜上所述,凡明眼人自有定論,不待多言。值得一提的是,歷代畫家千千萬,能稱得上畫家的已經不得了,那些千千萬畫家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只能稱為畫者,當代更是如此。我們不要企望當代畫壇出多少大師,在這個心性騷動的時代,能夠成為大家並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當然我們也不能斷定這個時代就真正不出大師,誰是佼佼者,我想還是讓歷史去評說比較妥帖。

H. 民國時期京城畫界的四大名師是誰

民國初年,北平畫壇有所謂「舊都四家」之說,分別是:余紹宋、宋伯魯、蕭俊賢和蕭愻。

潘恩元《舊都雜詠》中有一首七言絕句,詠的就是北京畫壇四家:"紹宋悶尺逗江湖還落落,芝田山澤更迢迢。琉璃廠肆成年見,滿地雲煙有二蕭。"
1、余紹宋(1883-1949) ,浙江省衢州人,民國初期作過北洋司法部次長。1915年,余紹宋在其宣武門以南西磚胡同的寓所內組織畫社,因地名為「宣南畫社」。
余紹宋書畫格古博深,筆墨沉厚茂密, 深受螞賣乾、嘉金石學影響。

2、宋伯魯(1854-1922),字芝田,陝西醴泉人,光緒十二年 (1886)進士。戊戌變法時宋伯魯曾參與維新。
宋伯魯山水專攻王時敏, 用筆在著力不著力之間,憑空取神,蒼潤中更饒秀氣。花卉具陳淳、徐渭風韻。

3、蕭俊賢( 1865 -1949 )字厔泉,號鐵夫,湖南衡陽人。 早年從蒼崖法師、沈詠蓀學畫 。應李瑞清聘,曾任教於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 。民國初年居北京,曾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困搏學校 。
蕭俊賢長於山水,兼作花卉 。

4、蕭愻(1883-1944)字謙中,安徽懷寧人。早年從師姜筠學習山水畫。 1920年與周肇祥、金城、陳師曾等人發起成立中國畫學研究會。曾任教於北京美術專科學校。
蕭氏初從臨「四王」山水起步,後涉宋元諸家,受明清之際黃山畫派影響較大。對於前賢,最推崇龔半千,從龔半千遺法中融匯、提煉,使其皴、擦、點、染、干、潤、濃、枯綜合表達極為優美,筆下境界氣勢蒼莽,雄渾深秀。所作山水往往山重水疊,構圖飽滿,但層次分明,用墨及賦彩(包括淺絳、青綠)皆相當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