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牛頓引力模型圖片大約多少錢
擴展閱讀
舍棄的圖片唯美 2025-08-18 23:26:41
ps怎麼把圖片部分去除掉 2025-08-18 23:20:07

牛頓引力模型圖片大約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3-27 10:14:35

㈠ 貿易引力模型都包括哪些

貿易引力模型(GravityModelofTrade)是地理學家、社會學家與經濟學家為了解釋與預期人類在地理空間上的經濟、社會及政治性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經典力學中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種理論假說。引力模型的最早引入,可追溯至凱瑞(Carey,1858)其所著的《社會科學原理》直接應用萬有引力原理解釋社會現象。自上世紀40年代,地理學家、經濟學家才大規模在理論分析與經驗檢驗方面引入引力模型。在國際貿易問題研究上,丁伯根(Jinbergen,1962)為了說明在由多個國家組成的世界裡,貿易流量的不對稱現象,即大國的貿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於小國的建立了貿易引力模型。80年代,經濟學家用類似的貿易引力模型說明部門內貿易的流量與流向的決定問題。

丁伯根的貿易引力模型

為了更好地理解貿易引力模型,首先寫出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Xij是i國向j國的總出口;Yi與Yj分弊陵帆別為i國與j國的GNP,Dij為i國與j國之間的距離,K,e為常數,a、b為參數。該公式表明,i國向j國出口總量汪漏的大小或者i國租雹與j國之間的貿易量的大小與i國與j國的國民收入的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㈡ 誰可以告訴我, 距離和引力的關系

引力大小與距離的關系

chinahrlab.com 最後更新 2008-04-15
先驅者系列飛船已升空十幾年了,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發生了一種奇特現象,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將飛船往回拉,而事實應該是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只在小尺度上成立,隨著距離增加引力不再與距離2次方成反比而上是小於2的某次方。所以觀測值會與牛頓引力的理論值有一定差距讓人覺得有一股力量將飛船拉回,還有一些別的原因也會影響引力,在之前已經提出在宇宙的大尺度上特殊實體分陪廳迅布是不均的,所以當兩物體距離不斷增大後引蘆此力會發生一些變化,在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中都未說明為什麼引力會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鄙人在<<挑戰廣義相對論及牛頓引力>>中提出一個引力模型,定義了一種被稱為特殊實體的物質,這種特殊實體在任一時間任一位置伏瞎向任意方向運動的概率都是相等的,所以兩物體所受的推力實際上就是處在兩個物體重心連線4個方向上所有特殊實體朝該物體運動的數學期望Εζ。即將每個實體乘以向該物體方向運動的概率,然後將各個乘積進行求和。
例如,物體A、B之間的距離為L,C、D分別為,在A、B重心連線上與A、B相距都為L的兩點,實際上C、A之間與A、B之間、B、D與A、B之間特殊實體所提供的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相互抵消。

所以,AB之間所表現的引力實際上就是在重心連線上C點以左和D點以右,所有朝該物體運動的特殊實體對物體的推力。
設μ為單個特殊實體對物體產生的推力,以C點為球心輻射出一個光球,物體A重心在球面上,又特殊實體向任一方向運動的概率相等,也就是說,球心與光球面上任意一點連線都可能是特殊實體的運動方向,球面由N個點組成,任一方向概率
P=1/n S光球= 4πR² 、
R越大,S越大 n越大,1/n越小
可推得F=2μΕζ
隨著物體距離R越來越大,光球面積越來越大,P越來越小,Εζ越來越小,F也越來越小,這就是引力隨著距離增大而減小的實質。

㈢ 什麼叫重力模型

重力模型

【解釋】

重力模型又稱引力模型。應用兩區間出行數與出發區的出行發生量和到達區的出次吸引量各成正比,與兩區間的行程時間(或費用、距離等)成反比的關系建立的未來交通分布預測模型。因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相似而得名,


【仿姿纖優點】

  1. 直觀上容易理解。

  2. 能考慮路網的變化和土地利用對人們的出行產生的影響。

  3. 特定交通小區之間的OD交通量為零時,也能預測。

  4. 能比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區之間行駛時間變化的情況。

【缺備仿點】

  1. 重力模型僅僅是將物理法則簡單直觀上容易理解。

  2. 能考慮路網的變化和土地利用對地應用到社會現象,盡管有類似性,需要更加貼合人們出行的方法。

  3. 一般,人們的出行距離分布在全區域並非為定值,而重力模型將其視為定值。

  4. 交通小區之間的行駛時間因交通方式和時間段的不同而異,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時間。

  5. 求內內交通量時的行駛時間難以給出。

  6. 交通小區之間的距離小時,有誇大預測的可冊掘能性。

  7. 利用重力模型計算出的分布交通量必須藉助於其它方法進行收斂計算。

㈣ 本科生做得了引力模型嗎

本科生做得了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又稱重力模型。應用兩區間出行數與出發區滾薯告的出行發生量和到達區的出次吸引量各成正比,與兩區間的行程時間(或費用、距離等)成反比的關系建立的未來交通分布預測模型。因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相似而得名。

17世紀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由此牛頓物理學問世。萬有引力定律給物理學及許多自然科學學科的發展大明以劃時代的推動。根據這定律,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引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應用廣泛的空間相互作用模型,它是用來分析和預測空間相互作用形式的數學方程,已被不斷拓展,運用於許多研究領域,如研究空間布局、旅遊、貿易和人口遷移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㈤ 牛頓盤怎樣做的,最好有圖片顯示

製作一個簡單的牛頓盤所需要的材料非常簡單:七張分別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卡紙,一把小剪刀,一根5號織衣針,一根筷子。

製作過程:

1. 先用剪刀分別在七鏈閉張色卡紙上剪下大小完全一樣的圓形部分。

2. 再用織衣針分別在七張不同顏色的圓形色卡紙的圓心部位穿握段一個洞。

3. 接著把圓形色卡紙從圓心出發到邊緣剪一條縫。

4. 最後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將七張色卡紙從切口交叉重疊起來,並把中心洞口棚皮裂對齊,用筷子穿過小洞,固定住。

牛頓盤製作完畢後我們就可以用它來做實驗了。

實驗的方法也很簡單:用手指捏住筷子的一端,用力旋轉它。

我發現,當這個彩色的圓盤轉得很快時,它漸漸變成了白色。看來用反向實驗的方法能夠證明牛頓的發現是正確的。

㈥ 引力模型用什麼軟體計算

引槐碧搭力模型用貿易引力模型軟體計算。

引力模型也慧世可以變系數來研究不同截面之間是否在某個變數上存在一致性。採用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要做豪斯曼檢驗,不鉛拿過一般用固定效應就可以。模型選定就是回歸了,可以用OLS也可以用GLS,DW值不好的,可以在模型中加AR(N)進行修正。

引力模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引力模型17世紀牛頓提出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由此牛頓物理學問世。萬有引力定律給物理學及許多自然科學學科的發展以劃時代的推動。根據這定律,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引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引力模型的特點:引力模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基本形式保持不變,只要對參數和分量的定義作出適當的改變,就可將引力模型應用於不同的問題。研究人員可以從基本模型著手,估計其參數。

㈦ 求一篇科技服務貿易和專利國際化引力模型論文!!!

(一)模型的建立
使用技術,知識等通過提供知識服務的一種手段服務,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的一部分,社會行業是服務的對象[25]。隨著國際科技對科學技術的日益重視,促進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科雹納技服務業已經滲透到產業鏈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趨。科技水平較低的地區可以採用技術引進的方式,帶動國內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減短產品投入市場的過程,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大力發展出口技術產品領域,給獨特的優勢帶來了來影響[26]。
我國政府自2009年開始對PCT申請實行補貼,有學者研究認為由於政府政策的推動,我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會大大上升但質量可能會不盡如人意。從政府開始實施補貼政策直到現在,大約8年的時間里,我國PCT申請數量遠超日本,在2016年達到43168份,繼2015年後連續四年躍居全球第三位,但這並不值得歡呼雀躍。更多的產業發展優化選擇採用國外更為優秀的知識產權作為發展基底,運用他國的專利為自己本國的企業謀求發展,這不僅對我國的企業發展造成壓力負擔,也造成了無用專利滑遲的沉積與國家資源的浪費[27]。
創新已成為我國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驅動力。舉例來說,這句話用在民族產業華為和中興上並不為過,華為和中興在跨國申請專利的國家企業中獨占鰲頭,得益於企業高層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重視。根據現有的各類財經報道我們可以發現,華為和中興的在研發層面而投入在近5年成總體上升趨勢,研發費用率也保持在10%左右(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營業總收入)。再說前幾年異常火爆的蘋果,在創新方面,這個企業在近幾年創新方面改良並不大,不溫不火的沿襲前路,但是在創新型氛圍中不進步就相當於退步,導致目前市場份額逐漸減少。相對來說,再看國內一些只顧眼前利益,借用他人知識產權研發新產品的品牌,專利的國際化只會導致科技服務貿易的負增長,對我國GDP的增長是極為不利的。
引力模型,表示大范圍的空間相互作用的功能,用於預測在空間上相互作用的能力的模型。它源於牛頓定律。這個模型是廣泛應用的,在多種學科斗是比較常見的,較常見就是應用到具體國際貿易的理論[28]。在國際貿易理論,引力模型是指單筆交易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正比於各自的經濟規模(GDP)。
模型具體表示為:
(模型1)
Tij表示雙邊貿易額,A是一個權重系數,Yi是i國的經濟規模GDP,Yj是j國的GDP,D是兩國之間的地理距離。將模型轉化成線性對數形式:
(模型2)
專利的國際化,專利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矛盾,使用統一的專利標准,簡化申請程序,專利是在世界范圍內保護。跨國專利申請量直接反映出了信肆李一個國家在國際水平上其專利國際化的程度,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與我們所要研究的科技服務貿易緊密相關。故選取跨國專利申請量作為衡量專利國際化的指標。
其中,表示i國和j國的科技服務貿易額線性差異常量,因為是在線性計算式中,其對於科技服務貿易額的對數值的影響不會干涉我們對於科技服務貿易額與專利國際化的關系的觀察,故後文中不予討論。
將專利申請量作為變數添加到模型2構建模型3:
(模型3)
其中Etcj表示第t年中國科技服務貿易對j國的出口量,Ytc表示第t年中國的GDP,Ytj表示第t年j國的GDP,Dcj表示中國和j國的地理距離,Etc表示中國在第t年的國民專利申請量,Etj表示j國在第t年的國民專利申請量,Ptc表示中國在第t年的人口總數,Ptj表示j國在第t年的人口總數,CDtcj表示中國第t年在j國的專利申請量。
在模型3中,解釋變數Ytc表示中國的GDP,代表中國的經濟規模、供給及需求能力,預期符號為正,表示當中國GDP增加時,中國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越大。解釋變數Ytj表示j國的GDP,代表j國的經濟規模、供給及需求能力,預期符號為正,表示當j國GDP增加時,j國對中國的科技服務的需求越大。解釋變數Dcj表示兩國的地理距離,代表雙邊貿易的運輸成本,是雙邊貿易的主要阻力因素。預期符號為負,表示中國與j國相距越遠,貿易成本越高,我國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將減少。解釋變數Etc表示中國在第t年的國民專利申請量,代表中的科技服務能力,預期符號為正,表示當中國的國民專利申請量增加時,中國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越大。Ptc表示中國在第t年的人口總數,預期符號為正,表示中國人口增加時,雙邊貿易規模擴大,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增大。Ptj表示j國在第t年的人口總數,預期符號為負,表示j國雙邊貿易擴大,中國對j國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減小。CDtcj表示中國第t年在j國的專利申請量,表示中國在j國的科技服務保障力大小,預期符號為正,當CDtcj增大時,科技服務貿易的出口額增大。
(二)樣本與數據
科技服務貿易出口額的值等於特許使用費和執照費與其他業務和專業技術服務費之和。
GDP是兩國經濟規模衡量的標准,是影響國際貿易的關鍵因素。本文擬定使用基於PPP(購買力平價)估算的GDP以消除各國GDP計算體系標准可能帶來的誤差,由於部分國家基於PPP估算的GDP數據沒有記錄,本文中GDP數據採用經過換算的基於現行市場價格的美元表示(GDP at market prices (current US$))。GDP資料來源於世界銀行資料庫,整理詳情見附錄表1和附表2。
本文的地理距離,代表兩個首都之間的實際距離,它不受語言等因素如歷史,地理距離和模式的專利國際化差異是完全獨立的。地理距離資料來源於外文網站。具體數據參見附表7。
這個模型的專利申請數量是國家科學技術服務能力的指標是影響科技服務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資料來源於WIPO公布的專利統計數據。具體數據見附表3。
本文所說的專利國際化所指的是通過建立全球統一化的專利制度到達一國在另一國申請專利得到正規保護的行為。故我們運用了WIPO公布的各專利局收到的按來源國統計的專利申請數據來評估專利國際化的行為。
結果分析顯示如下表:

類型

實施者

形式

一國技術的全球化利用

追求利潤的企業和個體

出口創新產品;轉讓許可證和專利;在國外生產內部設計和開發的創新產品

技術的全球化創新(生產)

跨國公司

在母國和東道國開展R&D和創新活動;在東道國購買已有的R&D實驗室或進行R&D綠地投資

全球技術合作

大學和公共研究中心

合作科研項目;交換學者或研究者;學生國際流動

國內或跨國企業

特定創新項目的合資企業;交換技術信息和/或設備的生產協議

表6.1 專利國際化實施者與形式
Table6.1 Pat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lementers andForms
表6.2 專利國際化三指標分布情況
Table6.2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atents
從表6.3的第(1)~(3)列可以看到,在普通的固定效應回歸中,專利國際化對貿易的增長呈負影響,這讓我們想到了內生性問題。專利國際化帶來的貿易量的增長可能會帶來市場重要性的上升,進而提高了申請專利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一些國家可能為了避免本國已有的市場份額被侵蝕而大量申請專利用以迷惑對手。這就需要使用一種可以控制這個內生性問題的解決方法,本文所使用的解決方法為工具變數法。
工具變數法:當X與Y內生時,尋找一個變數只會影響X而Y不直接受影響,從而可以准確地識別出X對Y的影響。其中,X為自變數,Y為因變數。
本文所研究的專利國際化是一種個人和企業的專利申請行為在國家層面的總和,由於這是一種策略行為所以難免會受到多種多樣的因素的影響,其中最為密切的影響就是和這一行為密切相關的國際合作。由此,本文選擇了是否是《1970年專利合作協定》(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成員這一變數以用來解決貿易增長和專利國際化的內生性問題。這一工作變數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由於從制度環境上來說,加入專利協定可以使個人和各國單位在國外申請跨國專利時使用更長申請寬限期的PCT條款;同樣,由於WIPO和國際專利合作協定傳遞相關文件與信息,所以相關的申請成本有所降低。就這一意義來說,加入專利合作協定一定會對雙邊的專利國際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加入這一國際條約並不會直接影響雙邊貿易關系,因為這是一個多邊條約,不會因為具體的雙邊貿易關系而影響一國加入與否,這一條約同時直接影響的是雙邊專利申請情況惟一對貿易產生影響的途徑也是通過專利國際化對雙邊貿易結構和雙邊貿易量產生影響。在國際貿易研究中最常見的對相關因素直接產生影響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雙邊具體條約。本文使用STATA12.1軟體的xtivreg2命令對專利國際化指標(即雙邊是否是專利合作協定成員)進行了工具變數兩個階段的最小二乘估計。

科技服務貿易額

專利流動對數

專利流動對數

-0.056***(0.010)

/

i國GDP

1.302***(0.055)

0.035***(0.001)

j國GDP

-0.957***(0.063)

0.029***(0.001)

專利合作協定成員方i



0.068***(0.004)

專利合作協定成員方j

/

0.079***(0.004)

i國民專利申請量

-0.006(0.006)

0.008***(0.001)

j國民專利申請量

0.018***(0.006)

0.008***(0.001)

i國人口總數

1.250***(0.181)

0.662***(0.018)

j國人口總數

2.163***(0.209)

0.423***(0.016)

i國和j國的地理距離

-0.968**(0.102)

-0.005***(0.015)

樣本數

390

390

註:***、**、*分別代表在1%、5%和10%水平上顯著,括弧內是序列相關與異方差調整後的穩健標准誤差
表6.3 科技貿易額和專利流動對數的影響因素
Table6.3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de volume oftechnology and logarithm of the patent flows
這一回歸結果的意義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我們所看見的大量的發達國家通過專利國際化來為自己企業的產品在相應的市場爭取法律保護其市場份額和市場地位的過程中,不僅提升產品和公司,這些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交易量也有所增加。這一結果同時是在控制雙邊國家創新水平(以各自國家的本國居民專利申請量度量)之後得到的,所以這一結果實際上反映的是,不僅需要專心致志地切實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還需要敢於將專利和技術國際化,積極主動的到東道申請專利,通過專利國際化來提高貿易的質量。
從實驗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的部分發展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科技服務貿易的全局發展進度,並且在貿易發展的總體上呈現了促進的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響。這些結果表明隨著專利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伴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出,對原來的產品造成了一定的壓制效果,對一些企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且如果出現產品可替代的問題,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多方面的競爭,如技術資源與市場份額等,在一國的科技服務貿業的市場中也會發生企業之間互相侵蝕的現象。從這里我們可以對我國企業制定出更重要的方向。在國際科技服務貿易市場中,新舊產品往往生產於了不同區域不同行業,而擁有專利國際化能力的企業就意味著可以在國際市場上推動新技術引領的新產品,從而占據新市場的大面積市場份額,將一些缺乏創新技術或專利國際化進度相對落後的企業擠出市場競爭。所以,作為發展中的企業或傳統規模的企業都必須注重專利國際化的進程推進和使用,企業必須擁有技術創新的思想,只有通過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運用國際最新技術,才能使企業確保在不斷變遷的國際科技服務業市場中處於長期的優勢地位,占據主要的市場份額。

科技服務貿易額

1996-2005

2005-2014

專利流動對數

2.754***(0.930)

7.368***(0.920)

人口總數對數

2.536***(0.003)

-0.285***

科技服務貿易指數

-0.068***(0.002)

1.750***(0.342)

國民專利申請量

0.039***(0.213)

0.029***(0.034)

樣本數

390

390

表6.4 檢驗——分時段回歸
Table6.4 Test2—point period regression
(三)實證結果與討論
就像前面內容所描述的一樣,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已經日漸顯著,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的影響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們可以按表一與表二進行了檢驗研究,觀察了其中相應的變化。在各個年份里,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額與貿易廣度都有著正面的影響,都起到促進的作用,尤其對科技服務貿易額的影響十分顯著。從這一結論中可以看出,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的影響也越來越顯著了。以資金投入為主要顯著優勢的傳統從事科技服務業的企業會逐漸被以創新科技與前端技術為核心的企業所取代,一成不變的企業必然會做出讓步,這一結論與我們前期的預測是相一致的。隨著技術的革新會逐步影響新型產品的發明和製造以及製造工藝過程中的分工問題和細化,同時也影響全球專利國際化與技術國際化的浪潮和貿易自由投資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從中預想,專利國際化的不斷深入會在未來對科技服務貿易產生更大的影響。

七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章通過運用專利申請總量、科技服務貿易總額兩類數據,利用引力模型與工具變數法檢驗了專利國際化與科技服務貿易增長的關系,得到以下的結論。
第一,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增長的影響是有利的,科技服務貿易會被大幅度的推動發展。我們的發現說明,應該通過鼓勵企業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研究,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爭取通過長時間的努力進入到一個更高的科技平台。並且在保持政策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隨著科技服務產業的發展,要制定國際學術交流政策,科技成果獎勵制度,放寬科技人員的兼職方向等,加速科技創新的進程。
第二,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的影響是隨著時間不斷深化的。也就是說伴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專利國際化也在世界貿易中逐漸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而以專利產權作為核心內容的科技服務貿易也會逐步成為世界貿易的主流。兩國或地區只有在技術專業化領域越接近,研發才越多,跨國專利控制才可能越多。
第三,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業發展也有一定的限製作用。專利的國際化就意味著技術與知識的全球性擴散,同時也意味著為專利產權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的保護,這樣一來就相對減少了國內外的一定量的交流與合作。當外國企業控制或者占據某一市場的份額越小,我們與其合作的機會就越少,本國對專利產權的控制就越強,這種情況下無法創新的企業就很難支撐下去,導致本國企業利益受損,科技服務貿易額會大大下降。這就警示我們國內企業要加快創新的腳步,時刻保持著危機感,多利用創新技術與知識加大自己的企業規模,保證自己在相應出口市場的份額不受對手侵蝕。
本文章在理論上論證了專利國際化和科技服務貿易的增長的關系,為科技服務業提供了全新的經驗與警示。從現實意義來看,為科技創新化與專利國際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也為我國參與技術全球化提供了根據與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專利國際化對科技服務貿易的增長既有促進作用同時也表現了一定的抑制效果,這要求我們必須協調好專利國際化與科技服務貿易的關系才能到達最理想的效果。
(二)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提出建議:首先,要促進科技服務業和專利國際化的協同,加強國內科技服務業與全球貿易事務的關聯,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其次,進一步強化科技服務業的管理體制改革,真正發揮專利國際化與技術國際化的協調和規范作用。最後,為了從事科學和技術服務的專業人員提供科技服務專項資金的承諾,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創新國際化,應提供給科研人員更多的福利和生活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