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出自哪裡原詩(詞)呢
出租唐代包佶的《再過金陵》。
原文: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譯文:
一曲《玉樹後庭花》,斷送幾多王業。秋風瑟瑟,大雁南飛。山川和江河並不管六朝興亡更替,依然任憑斜陽西照。
(1)多少興亡更替圖片擴展閱讀
詩人包佶是當時頗有政績的財經官員,重過六朝古都金陵時寫下的弔古之作。之所以是「再過金陵」時才有這種「江山不管興亡事」的惆悵,大概那時國家的局勢已不容再樂觀了。
七絕《再過金陵》是一首詠史詩。
詩的前兩句,一曲《玉樹後庭花》,斷送幾多王業,秋風瑟瑟,大雁南飛,詩人再過金陵,面對六朝殘破的景象,湧起江山故國之思。
後兩句,那西落的夕陽,其實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徵。「一任斜陽伴客愁」,面對夕陽,無數詩人以自己的詩作營構出凄清晚照中的詩詞世界。
山川、江河依舊,它們並不管六朝興亡更替,誰主沉浮,也不管過往憑吊之客人發出的感嘆與悲愁,依然任憑斜陽西照。詩人目睹安史之亂察嫌盯後江山依舊,政事日非敗和的現實,喻以古鑒今,發出深深的感慨,語調凄涼,心事沉重。
斜光照臨,日薄西山,處於社會動盪或家業不幸中的人們,者仿更易因以而產生江山己盡、家國衰敗的情懷。面對破碎江山,且又斜陽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懷一腔熱血,深感悲情萬千。
Ⅱ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意思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是出自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Ⅲ 「青史幾行姓名,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頃刻興亡過首"出自何處作者是誰
」青史幾行姓名,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頃刻興亡過首「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所寫的《廿一史彈詞》,具體分析如下:
這句話原句是:
七雄五霸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譯文為: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即使當時折騰得很起勁,興亡更替、改朝換代,卻不過是頃刻之間的事情。史冊上留下的幾行姓名,卻造就了無數的墓地墳丘。歷代都是前朝創下的基業被後人桐局接手,當事者自己卻以為是在進行龍爭虎鬥;
(3)多少興亡更替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這部作品取材於局搜讓正史,用淺漏基近文言寫成,被譽為「後世彈詞之祖」。作者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讀來令人盪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憑添萬千感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廿一史彈詞
Ⅳ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圖
如圖所示:
1、三國鼎立
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吳王,後在229年於建業稱帝,國號吳。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台灣與內地的聯系。蜀漢在丞相諸葛亮_的治理下,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2、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西晉的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
晉惠帝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後起兵,在洛陽一帶展開長達16年的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_」,西晉從此衰落。倖存的中原人口紛紛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原來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東遷入陝西關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
而鮮卑族遷到遼寧、陝西及河套地區。西晉滅亡後,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後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
4世紀後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並統一了黃河流域,皇帝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加強集權,招撫流民,興辦學校,提倡儒學,緩和了前秦境內胡漢之間的對立和矛盾。
3、東晉的興亡
東晉建立與統治:316年,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司馬睿於317年重建晉王朝,建都建康,史稱東晉。司馬睿當皇帝,得益於王導_為首的南北大貴族的擁戴,時人稱之為「王與馬,共天下」。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戰勝前秦,解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景象。
東晉滅亡: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420年,東晉滅亡。
4、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的170年裡,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約30年的時間里,賦輕役稀,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梁武帝蕭衍奪得帝位後,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燒殺搶掠,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
(4)多少興亡更替圖片擴展閱讀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1、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2、科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是南朝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運用劉徽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
3、書法、繪畫與雕塑
書法: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後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東晉的王羲之,當時的人稱他的行書、楷書為古今之冠,他的筆勢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代表作《蘭亭集序》達到收放自如、渾然天成的境界,被後人譽為「書聖」。
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由於佛教盛行,宗教畫佔了主要地位。東晉的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流傳下來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雕塑:南北朝時期,統治者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劈山削崖,開鑿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Ⅳ 千古興亡多少事
千古興亡多少事後半句為: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此局出自: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作者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悉乎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攜差。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Ⅵ 千古興亡多少事是什麼意思
這首詞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於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
一、原殲旦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二、譯文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氏彎擾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帶領了千軍萬馬,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出處鬧燃
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或開禧元年(1205),當時辛棄疾在鎮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棄疾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Ⅶ 河南見證了哪些朝代的興衰,帝王的更替
太多了正數,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一座洛陽城,尚且凳搜如此,整個河南省,就更不用說了。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歷史上,至少有夏、商、西周、東周、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北齊、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南宋等,二十幾個朝代,舉粗首在河南建都(首都、陪都都算上)。
Ⅷ 千古興亡多少事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出自南宋詩人辛棄疾的《南鄉子嫌迅·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作品賞析: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冊者悶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
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中原故土在哪裡呢?哪裡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
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州彎,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佔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直可驚天地,泣鬼神。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曾演出多少驚天動地的歷史戲劇啊!
北固樓的「滿眼風光」,那壯麗的自然山水裡似乎隱隱彌漫著歷史的煙雲,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
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
Ⅸ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作者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南宋統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無能。全詞飽含著愛國、衛國的強烈感情。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裡呢?哪裡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驚天地,泣鬼神。接下來再自問自答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一問一答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不盡長江滾滾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雹皮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物哪以誇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請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劉」,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現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罩肆碼嘆雄壯,意境高遠。它與作者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Ⅹ 千古興亡多少事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