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寫意蝦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舍棄的圖片唯美 2025-08-18 23:26:41
ps怎麼把圖片部分去除掉 2025-08-18 23:20:07

寫意蝦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3-23 11:50:28

1. 齊白石畫的三蝦圖 ,潘天壽的絲瓜

三蝦圖寫三隻水靈靈的小蝦,純以水墨為筆,蝦身用大寫意水墨出之,逸筆了了,結構感特強,可謂瓏瓏剔透,拙樸老辣而充滿自然野趣。

畫中之蝦:蝦頭上的三筆,有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

左右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畫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 簡練概括,超越生活。齊白石畫蝦經過了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為了追求簡潔的效果他將蝦身由六節減成五節,這樣蝦的撓足也大大減少,真正達到了「以少勝多」的神效。

二、 墨法高超,晶瑩剔透。齊白石自創的「以水兌墨,墨中點水「的方法,使他畫的蝦給人一種通體透明、晶瑩逼真之感令人稱嘆。

三、局部誇張,適度變形。為了突出蝦的動感,對蝦須、蝦鉗進行適度誇張放大,超長的蝦須與蝦鉗明顯增強了蝦的靈動與動態。

四、聚散有法,布局講究。畫蝦之難在於如何巧妙地處理肢體的穿插、疊加和呼應,齊白石在這一點上有精深的研究,疏密安排恰當,擁而不擠,密而不亂。

五、活靈活現,生動傳神。齊白石畫蝦的最大特點就是是一個「活「字,他畫的蝦個個惟妙惟肖,躍然紙面,活力四射。

我們看到畫面上活蹦活跳的蝦,身體透明,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蝦,它的頭部的那一團黑色的東西越顯著,那是蝦的臟腑和未曾消化完的事物。我們似乎看到蝦頭殼里器官的搏動。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盪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三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須用數條淡墨線畫出。

看似容易,實則極難:畫得活,則蝦之生命自出;畫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蝦須的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游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

齊白石畫蝦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為睛,橫寫為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細筆寫須、爪、大螯,剛柔並濟、凝練傳神,顯示了畫家高妙的書法功力。

========================================================

絲瓜圖用大寫意畫絲瓜的葉、花,寥寥幾筆勾出瓜型的弧曲之勢,藤蔓蒼勁靈動,題跋「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使全圖結構達到平衡,濃焦墨韻互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全圖形簡意遠,構圖精妙,趣韻無窮。

潘天壽的繪畫保持了中國畫的意境、氣韻、格調的高境地。又極具創新意識,如他改變了中國傳統折枝花卉畫法,把花鳥放在大自然中去表現,追求生氣野氣。用筆渾厚沉實,用墨雄闊大氣,構圖獨特嚴謹,感情強烈而沉靜,極富渲染力。他的作品具有創造性和鮮明的個性,真誠質朴曠遠,充溢著內在的精神美。

2. 齊白石有哪些畫蝦的名畫

《蝦趣》、《群蝦》、《對蝦》、《三蝦》、《四蝦》、《五蝦》、《八十三畫蝦》、《蝦蟹》、《高齡蝦》、《群蝦》……

圖片見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6%EB%B0%D7%CA%AF+%CF%BA

齊白石,一八六四年一月一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一個貧苦農民之家。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六日卒於北京,享年九十四歲。原名純芝,號渭清。
齊白石之大寫意花鳥畫,可謂是繼吳昌碩之後又一座高峰,為其諸藝術成就最高者。其題材之廣泛,筆墨之獨創,意境之親切,作品數量之多,均可謂前所未有。白石花鳥畫之題材,大約有以下諸類。一為花卉草蟲。其畫草蟲,蜻蜓、蝴蝶、甲蟲、蚱蜢、蟋蟀、螳螂等,或工或寫,或兼工帶寫,均天趣昂然,妙奪天工。工筆草蟲與寫意花卉融為一圖,粗與精、虛與實、詳與略對比,奇趣橫生。二為蔬菜瓜果農具。凡農家所見,均入其畫。白菜、蘿卜、茄子、南瓜、扁豆、茄枝、柿子以及竹婁等等,無不悉心寫之,平凡中寓新奇,撲淡中見真情。三為蝦蟹魚蛙。尤以畫蝦得人喜愛。其於一九三八年題畫曰:「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可見其畫蝦影響之廣泛。四為禽鳥動物,亦多表現農村常見題材,如豬、牛、貓、雞、鴨、魚鷹、麻雀、八哥、喜鵲等,尤以畫牛、魚鷹為其獨出心裁。
白石曾作《蟋蟀蝴蝶蘭圖》團扇,絹本水墨設色,直徑二十厘米。款題:「碧環兒媳。」約作於三十年代晚期。其畫寫意蝴蝶蘭兩枝、瓢蟲一隻和蟋蟀兩只,該草蟲極為傳神,兼工代寫,多求意到,正是白石畫風。白石之花卉草蟲,雖有代筆現象,然寫意花卉和款印皆真,亦有收藏價值。
白石之山水畫,意境清遠開闊,筆墨沉著深厚,構圖簡潔凝練,設色明朗大方,多求其畫外詩意。白石三十九歲至四十六歲五齣五進,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五齣五歸後,潛心詩書畫印,將歷年所游畫為《借山圖》五十二幅,並為胡廉石作《石門二十四景圖》。一九一七年陳師曾讀其《借山圖》,欣然題詩勝贊其畫格之高。徐悲鴻曾在一九三一年出版《齊白石畫冊》中序稱:「具備萬物,指揮若定,及其既變,妙造自然。」
齊白石早年山水,意境清雅,筆墨秀潤,頗多含蓄蘊籍。其畫石門二十四景圖之一《松山竹馬圖》,紙本水墨設色,縱三十四厘米,橫四十五厘米,款題:「墮馬揚鞭各把持,也曾嬉戲長安時。如今贏得人誇譽,淪落長安老畫師。」畫松山數兒童戲騎竹馬,有童嬉戲正酣,有童撲地,有童新至,有童為母所止,不令同玩。山間松風清潤,地面明潔柔和,披圖可見。白石中、晚年山水,參以二米法,喜寫桂林山,山巒渾厚,樹木矯健,意境空闊,其曾曰:「余近來畫山水之照,最喜一山一水、或一丘一壑。」齊白石山水畫,早期作品筆墨秀潤,意境蘊籍明朗,行筆速度緩慢;中期山水,多作圓渾之「饅頭山」,加以米點,用墨深重,顏色濃艷;晚期山水,用筆雄健簡練,意境宏闊,有縱橫之意,暖色與冷色強烈對比,筆線闊大,偏中見正。畫坡岸平地,多平塗,不私早期勾線再平塗。
齊白石畫像,文少可法,並創精細畫法,一時深得鄉人贊許。齊白石之中、晚期人物畫,多取法八大山人、金農等,並以舊瓷器等民間器物上之畫為稿本,多作魚翁、鐵拐李、鍾道、達摩、不倒翁、壽星等,闊筆大寫,簡潔生動。其畫《童戲圖》、《鄭家俾圖》、《東方朔偷桃圖》,多重童趣;其畫《罵誰》、《挖耳圖》、《醉飲圖》則多人生況味。白石晚年畫有《葫蘆何葯圖》,紙本水墨設色,縱八十八厘米,橫三十三厘米。款題:「予老年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總覺人非,故嘗作畫問之。今畫此幅問曰,先生此葫蘆內是賣何葯也。八十七歲白石丁亥。」該畫作於一九四七年,為其晚期人物之精品。人物面容衣袍均數筆寫就,粗放中寓意精當,朴實中蘊深意。鑒定其中、晚期人物畫,當從其立意入手,見真致、見童趣、見憤世嫉俗和朴實生活之意,再觀其筆墨、構圖、色彩、款印、紙張諸類,並注意其中期人物畫之代筆現象。
齊白石畫蝦,生動傳神,喜愛者甚眾,以至於人謂齊白石,必曰畫蝦者。故齊白石在畫中題名:「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白石畫蝦,處師八大山人、鄭板橋等,結合生活觀察,後數其變形,而至於神似。齊白石《群蝦圖》,紙本水墨,縱一百六十厘米,橫三十五厘米。款題:「靜問先生雅屬。壬申借山老人齊制。」該畫於一九三二年齊白石六十九歲時所作,為其畫蝦中期風格。白石早期畫蝦,尚拘於形似,蝦身用筆繁復,蝦須蝦鉗尚未延長。中期畫蝦,蝦腰減為五筆淡墨,蝦頭一筆重墨,蝦眼橫出兩筆,蝦須蝦鉗皆延長,用筆流利。此幅群蝦,聚散有法,中期風格明顯,可見白石華蝦已趨精熟。齊白石晚期另一幅《群蝦圖》,紙本水墨,縱六十八厘米,橫二十三厘米。該畫作於一九四四年,為其畫蝦晚期風格。畫中群蝦游動,各具生態。畫蝦頭一筆更加濃重,橫出兩筆濃墨蝦眼,更粗更長;畫蝦鉗蝦須用筆更加蒼勁有力。畫上之蝦,似乎亦隨白石晚年心手雙修愈加老健。
縱觀齊白石一生,從一農家孩子而成為一代畫壇大家,其中有其自性清邁和湘潭山水滋養,有他本人勤勞上進毅力,有師友悉心協助和其成長之時代背景。其繪畫和纂刻藝術風標獨出,成就斐然。在繪畫中,其大寫意花鳥畫,墨華滋潤凝練,設色明朗奔放,造型簡潔質朴。善於將寫意花卉與工筆草蟲融為一圖。創紅花墨葉新畫法。其山水畫亦脫去古人窠臼,意境空闊,筆墨簡練。其人物畫早年工於寫像,晚年則闊筆簡寫,得其神趣。在現代書畫家中,齊白石詩、書、畫之創獲極為突出,無愧為一代藝林大家。其藝術成就之高,作品數量之多,為一代之冠也!